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傅郁林

作品数:69 被引量:1,528H指数:21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法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美国福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语言文字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5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3篇政治法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34篇民事
  • 23篇诉讼
  • 20篇民事诉讼
  • 17篇审判
  • 15篇司法
  • 11篇当事
  • 11篇当事人
  • 11篇诉讼法
  • 11篇民事诉讼法
  • 9篇法律
  • 7篇审级
  • 7篇法官
  • 6篇审级制度
  • 6篇法院
  • 6篇裁判
  • 5篇审判监督
  • 4篇诉讼程序
  • 4篇诉讼法学
  • 4篇判决
  • 4篇仲裁

机构

  • 60篇北京大学
  • 8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斯坦福大学

作者

  • 67篇傅郁林
  • 3篇江伟
  • 1篇王亚新
  • 1篇徐昕
  • 1篇范愉

传媒

  • 5篇北京仲裁
  • 5篇北大法律评论
  • 4篇民事程序法研...
  • 4篇中国法律评论
  • 3篇中国法学
  • 3篇人民司法
  • 3篇法律适用
  • 3篇中国审判
  • 2篇当代法学
  • 2篇中外法学
  • 2篇法学研究
  • 2篇法学评论
  • 2篇现代法学
  • 2篇法学家
  • 2篇华东政法大学...
  • 1篇人民论坛
  • 1篇人大研究
  • 1篇法制与社会发...
  • 1篇法学杂志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4篇2016
  • 6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8篇2012
  • 3篇2011
  • 4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4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3
  • 2篇2002
6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仲裁员职业群体的发展和自我定位被引量:4
2010年
引言 商事仲裁是植根于商事社会并依赖于仲裁员群体发展状况的事业。但在转型时期的中国,作为商事仲裁良好发育之基础的商事社会远非健全——自治而理性的商人、健全的规则和惯例、诚信的社会体系,等等,都还处于幼年时期,而经济发展和纠纷状况却以突飞猛进的速度早已进入高度亢奋的青年时期。商事仲裁在这种背景下生长、发育和走向成熟,对于那些率先接受文明、理性、诚信等商事社会理念的精英仲裁员群体的依赖程度是可想而知的。
傅郁林
关键词:仲裁员商事仲裁社会体系青年时期经济发展
司法责任制的重心是职责界分被引量:25
2015年
日前,最高人民法院以司法解释文件形式(法发[2015]13号)发布了《关于完善人民法院司法责任制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其内容包括改革的目标和原则、审判权力运行机制的改革、司法人员职责和权限的界定、审判责任的认定和追究、法官的履职保障等,涉及法院组织法、法官法的重要方面,以及程序法的某些环节。可以认为,这是规范本轮司法改革核心即审判权运行机制改革最重要的正式法律文件。
傅郁林
关键词:权力运行机制审判管理审判组织法官独立案件请示制度
民事检察权的权能与程序配置被引量:3
2012年
我国宪法规定由检察机关行使的“法律监督权”,体现在民事程序中的权限通称为民事检察权,具体表现为四种民事检察权的形态或权能:一是审判监督权,即针对法院审判行为的法律监督权;二是民事公诉权,即针对危害公共利益行为的法律监督权;三是执行监督权,即针对法院执行行为的法律监督权;四是执行协助权或支持执行权,即针对妨碍法院执行公务的社会行为的监督权。
傅郁林
关键词:民事检察权民事程序权能法律监督权审判监督权民事公诉权
当信仰危机遭遇和谐司法——由彭宇案现象透视司法与传媒关系被引量:13
2012年
近几年来,传媒在一系列的个案中所表现的影响力强烈地冲击着既定的权力架构关系,一霎时,"媒体审判"的舆论甚嚣尘上。一方面,媒体对司法过程和裁判的准确报道甚至包括批评都会对司法的社会公信进而对法治本身有不可估量的贡献,另一方面,利用媒体优势对正在审理中的案件主导舆论导向,甚至是进行一些夸张、失实的报道,又严重地侵害着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的法治精神。如何在两者之间达成一种平衡,既能保证媒体在形塑司法公正杜绝司法腐败中起到舆论监督作用,又能防止媒体不当监督造成的危害司法权问题,这不仅是中国司法界,而且是世界各国司法都面临的一个问题,它无疑需要我们理论上更深一步的论证权衡。本期策划中的几篇文章从实践出发并从不同的研究角度作出了探索。
傅郁林
关键词:道德信仰危机和谐司法传媒事实推定经验法则
在合法与合理之间被引量:1
2005年
在大学执教并兼任仲裁员之前,我曾做过10年法官。从自身的体验将三种职业进行比较, 特别是思考三种阅历和身份的相互影响,是一件有趣且有意义的事情。不必说,无论法官、仲裁员,还是大学教授,三种职业的共同特点是对知识、智慧、阅历、经验、洞察力、表达力的需求,但其中至为重要却无法以数字统计因而被硬性考核指标排除在外的,是法律人的良知和责任感。在评判自己所裁决或参与裁决的案件是否超出了可接受的尺度时。
傅郁林
关键词:仲裁员仲裁机制仲裁裁决仲裁协议解决纠纷法律人
迈向现代化的中国民事诉讼法被引量:48
2011年
弹指一挥之间,199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已经颁行20周年了。面对当代见证并参与了这一时期制度建构和改革历程的目击者和亲历者,简单地回顾和描述这段历史并无必要。但对于这段历史的评价却有助于看清未来的路,
傅郁林
关键词:《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目击者
以职业保障为前提实行法官员额制与选任制度被引量:1
2015年
在这一轮司法改革中,司法人员分类改革和法官员额制是争议最大、困难最多的一个堡垒。究其原因,除了人事改革从来就是具有“最大利益相关性”这一固有因素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法官的职业保障无论在党政理念或具体措施上都远未上升到与员额制改革所追求的精英法官和独立裁判相匹配的高度。
傅郁林
关键词:选任制度官员司法改革司法人员人事改革
仲裁权的制约机制与仲裁机构的管理模式——以民事审判权为对照被引量:4
2007年
仲裁(本文均指商事仲裁)是争议双方自愿将私人争议提交民间第三者裁断,并有义务执行仲裁裁决的一种纠纷解决制度,这种民间性的纠纷解决由于受国家强制执行力的保障而具有所谓“准司法性”。仲裁不仅对于当事人而言,是一种简便、快捷、经济、保密的纠纷解决途径,而且对于政府而言,也具有缓解法院压力,减少纳税人的负担,化解社会冲突方面的价值和优势,
傅郁林
关键词:仲裁机构民事审判权仲裁权强制执行力商事仲裁仲裁裁决
多层次民事司法救济体系探索被引量:14
2013年
民事纠纷解决分为诉讼与诉外或司法与非司法两大途径。所谓"司法最终救济原则"是指司法对于事项都保留"最终"救济权,但司法救济的具体方式既包括通过起诉启动的"司法初审救济",也包括经由诉外途径解决后再通过不同法定渠道进入司法程序的"司法事后救济"。"可诉性"要件包括积极要件与消极要件,前者是根据诉讼客体自身特征确定的获得任何方式的民事司法救济均须满足的前提条件;消极要件是根据种种政策性考量而对司法初审管辖权即起诉权设置的一些限制性条件。诉外途径的事后司法救济应与具体纠纷类型及其诉外途径的自愿性与强制性等不同特征相匹配,确定不同层次的司法审查标准和程序,与初审司法救济一并构成多类型、多层次的民事司法救济体系,并与基层亲民性司法与中高级法院专业性司法的司法职能分层目标相吻合。
傅郁林
关键词:民事司法民事诉讼ADR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民事诉讼法学的发展 从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相互塑造的角度观察被引量:26
2018年
法学研究方法是评价中国民事诉讼法学发展状况的主要依据。在改革开放与法律发展相互成就的大背景之下,以法学作品及其研究范式为证据,可以观察中国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之间相互塑造的现象。中国民事诉讼法律发展状况限定或拓展了研究方法的选择和走向,而研究方法的运用和发展水平又支持或局限了中国民事诉讼法的发展。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对象分为法律规范、法律行为和法律现象等不同层次或类型,特别是司法解释和司法指导文件这类难以简单归入司法规范或司法行为的"原材料"的不断延展和复杂化对于规范法学和比较法学等"生产工具"提出了挑战。法学作品中那些集大成者往往是多种方法的巧妙结合。而从法学方法的发展史来看,各种研究方法既非顺序登场或轮流表演,亦非成对出现或此消彼长,而是交错出现、相互纠缠,在竞争共生的状态下相辅相成。
傅郁林
关键词:法学方法民事诉讼法学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