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胜川
- 作品数:46 被引量:136H指数:8
- 供职机构:闽江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理学更多>>
- 青梅煮酒论英雄:中国武术与酒的历史寻绎被引量:2
- 2012年
-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酒与中国武术关系的历史脉络进行了梳理。研究认为以"舞"为媒,酒与武术得以契合,在酒后特有的醉态思维中,创造和发展了醉拳体系。研究还认为,酒对人格有释放作用,酒在武术家的习练过程中具有养生、保健等保驾护航作用,这些也都成为酒与武术产生联系的重要因素。
- 侯胜川
- 关键词:武术醉拳
- 当代中国武术的生存空间——消费社会的逻辑视角被引量:5
- 2012年
-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从消费社会的视角探究了当代中国的生存空间问题。研究认为当代武术消费体现出全面的意义,包括武术符号、武术意象、武术民族主义消费等;尽管武术在当代的生存无法摆脱消费社会的逻辑,但是我们应该时刻警惕过度消费造成武术发展的面目全非。同时,研究认为散打的出现是文化在循环的结果;最后研究认为当代武术的生存空间是一种丰盛中的贫困,即一种虚假的丰盛现象。
- 侯胜川
- 关键词:消费社会武术丰盛虚假
- 竞技武术与传统武术的寻绎与解读
- 2012年
-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传统武术和竞技武术的内涵做了比较。认为竞技武术直接产生于传统武术。同时受西方体育文化思想的影响,采用了"体育"的训练理念和评判方法,引起了传统武术的一系列误读;还分析了传统武术对竞技武术误读的原因,认为正是通过竞技武术的发展,展示了传统武术的内涵。
- 侯胜川
- 关键词:竞技武术
- 桂西壮拳文化变迁的历史人类学考察被引量:5
- 2018年
- 采用文献资料、实地调查、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基于历史人类学视角,对桂西壮拳文化在历时维度的主流存在进行了梳理。发现:基于稻作文明的壮拳文化在战乱年代被催生为武装战力的生存技能、在宗教信仰的表达中成为族人的狂欢手段、在日常生活的文化传承中成为教育资本。认为:壮拳文化基于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逻辑,不同时代文化主体的不同需求、文化消费环境变化致其的"解构-建构"以及经济发展中生产方式的变革等是壮拳文化变迁的主要动因。以期前瞻壮拳文化未来的传承与发展态势。
- 王晓晨侯胜川乔媛媛
- 关键词:历史人类学
- 论严复思想对当代中国武术发展和传播的启示被引量:1
- 2014年
- 运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等方法从严复思想的视角对当代武术的发展和传播做出了分析。研究认为:严复对西方文化的深刻透视使其在对待传统时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中西、体用"论争,对当代中国武术的内部争论有着启示意义;同时严复思想局限于时代背景,其所倡导的社会达尔文主义是当代武术发展需要警惕的;最后,从严复所提炼的翻译学"三字经"中,可以总结出中国武术传播的三字经。
- 侯胜川林立
- 关键词:进化武术
- 当代民间武术家生存状态研究被引量:2
- 2014年
- 采用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归纳、演绎、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分析当代民间武术家生存状态的社会原因、工作伦理和社会抉择。主要结论:民间武术家在当代失去了其在生产社会赖以生存的职业和文化氛围,在整体上表现出物质和精神的双重贫穷;"社会无效率"是当代民间武术家贫穷的主要原因,社会并没有承担其应有的担当给予民间武术家应有的福利。
- 侯胜川
- 关键词:群众体育消费社会
- 民间武术家与学校武术教育融合研究
- <正>1研究目的梳理10年来的学校武术教育论文,认为存在以下问题:一,偏重对现状的研究;二,重呼吁,轻实践;三,实践—再实践的创新缺失。基于此,本研究以地方武术——香店拳在福州市3所中小学的课外武术活动为个案,以香店拳民...
- 侯胜川
- 论武术套路的写实与想象被引量:1
- 2010年
-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对中国武术套路的缘起及套路内容的编排含义做了分析,文章认为中国武术套路具有艺术的写实和想象两种特质,继而认为传统武术是中国武术的写实,竞技武术是中国武术的想象,二者各具特色互为映照。
- 侯胜川
- 关键词:写实套路传统武术
- 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原生态发展与保护的悖论被引量:6
- 2017年
- 借用朱大可评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两种悖论名称:"杨丽萍悖论""嬴政悖论",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现场调查等研究方法,分析了现代武术发展与保护中的悖论问题。认为在现代武术发展中存在对原生态的保护和发展两种悖论,并认为在段位制体系下,国家武术和民间武术产生了身份上的混乱,进一步偏离了武术的原生态特征;最后指出被现代武术逐渐抛弃的传统武术的"有意义的杂音"才是人们最缅怀的,理应警惕武术发展中的文化达尔文思潮。
- 侯胜川
- 关键词:原生态武术悖论
- 道德、认知、美学:广场舞事件的三重维度被引量:3
- 2016年
-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近年来的广场舞事件进行分析。指出广场舞事件已成为现实版的武林,并非场地设施、"招安""收编"等技术层面的办法可以完全解决。进而从道德、认知、美学的三重维度阐释广场舞事件,认为广场舞事件双方都不具道德责任,在道德监控和镜头监控乏力的情况下,对广场舞事件的认知格外重要,由于老人和年轻人对"家"的认同的差异,加之社会长期以来对老人的忽视和不尊重,以及碎片化时代对技术的依赖造成的社会整体道德滑坡,老人对安全、温暖共同体的向往等诸多原因导致广场舞事件发生。陌生人只有融入情感、参与其中才能体验美学意义的广场舞。
- 侯胜川
- 关键词:广场舞道德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