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余炜

作品数:9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上海大学土木工程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上海大学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建筑科学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8篇加筋
  • 7篇荷载
  • 6篇路堤
  • 6篇加筋路堤
  • 5篇桩承式加筋路...
  • 5篇交通荷载
  • 4篇荷载作用
  • 3篇交通荷载作用
  • 2篇动荷载
  • 2篇动力特性
  • 2篇动力响应
  • 2篇性能分析
  • 2篇移动荷载
  • 2篇土工
  • 2篇土工格栅
  • 2篇土拱效应
  • 2篇力特性
  • 2篇格栅
  • 2篇拱效应
  • 1篇地基

机构

  • 9篇上海大学
  • 3篇浙江大学

作者

  • 9篇余炜
  • 7篇刘飞禹
  • 3篇张孟喜
  • 3篇蔡袁强
  • 2篇杨凤云
  • 1篇王佩
  • 1篇王佩
  • 1篇孙宏磊
  • 1篇张乐
  • 1篇张乐
  • 1篇王军

传媒

  • 2篇哈尔滨工业大...
  • 2篇土木建筑与环...
  • 1篇土木工程学报
  • 1篇建筑技术开发
  • 1篇岩土力学

年份

  • 3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移动荷载下无面层加筋路基的动力响应被引量:3
2009年
为研究移动荷载下饱和加筋复合土体的动力响应问题,采用半解析方法,将加筋路基看成宏观上的横观各向同性体,由Biot波动方程出发,对荷载进行Fourier级数展开,假设响应函数的级数形式,结合边界条件,由待定系数法求解考虑固液耦合作用的饱和加筋复合土体在移动荷载作用下土体位移、有效应力及孔压的表达式,通过计算分析加筋率、筋材模量、荷载移动速度对复合土体竖向位移和孔压的影响.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加筋率只有在一定范围内时加筋效果才会比较明显;加筋复合土体表面最大竖向位移随着速度的增大而增大,达到峰值后迅速减小.
刘飞禹蔡袁强余炜孙宏磊
关键词:BIOT波动方程横观各向同性移动荷载
交通荷载作用下桩承式加筋路堤性能分析
为了研究交通荷载作用下桩承式加筋路堤的性能,采用FLAC3D软件建立桩承式加筋路堤的三维动力流固耦合分析模型,对比分析桩间距、路堤高度、格栅模量、桩体模量等对路面沉降及路基中孔隙水压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格栅模量、桩体...
刘飞禹张乐余炜王佩
关键词:交通荷载桩承式加筋路堤
桩承式加筋路堤三维动力流固耦合分析被引量:5
2011年
为了研究交通荷载作用下桩承式加筋路堤的动力特性,采用FLAC 3D软件建立了路堤的三维动力流固耦合分析模型,对无筋无桩、有筋无桩、无筋有桩、有筋有桩4种情况的路堤在动荷载作用下的竖向位移、水平位移、桩土应力比、超孔隙水压力、加速度等进行了计算分析,对比研究了4种情况下各自的特点,揭示了桩承式加筋路堤的作用机制。数值分析结果表明:交通荷载作用下,桩承式加筋路堤通过桩体土拱效应和格栅加筋效应的联合作用,其路面竖向位移、差异沉降及路堤堤址的水平位移都比其它几种情况明显减小;桩土应力比在刚开始加载时最大,随后逐渐减小并趋于稳定;软土地基中的加速度幅值及加速度趋于稳定的时间都明显减小;软土地基中的超孔隙水压力值也远小于无筋无桩时的值。
刘飞禹余炜杨凤云张孟喜
关键词:交通荷载桩承式加筋路堤土拱效应
桩承式加筋地基室内试验及数值分析被引量:3
2012年
为研究桩承式加筋地基作用机制及影响加筋效果的因素,设计天然软土地基、土工格栅加筋地基、桩承式地基、桩承式加筋地基4组模型试验,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阐述桩承式加筋地基的作用机制。同时,将三维数值模拟的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在此基础上采用三维流固耦合的数值模型研究影响桩承式加筋地基处理效果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4组试验中,桩承式加筋地基加载板的沉降量最小,承载力最大;桩承式加筋地基的桩土应力比大于同样荷载条件下的桩承式地基;随着桩间距的增大,桩承式加筋地基表面沉降逐渐增大,桩土应力比逐渐减小;随着格栅模量的增加,桩承式加筋地基表面沉降逐渐减小,桩土应力比逐渐增大。
刘飞禹余炜蔡袁强张孟喜
关键词:模型试验土工格栅
交通荷载作用下桩承式加筋路堤性能分析被引量:9
2011年
为了研究交通荷载作用下桩承式加筋路堤的性能,采用FLAC3D软件建立桩承式加筋路堤的三维动力流固耦合分析模型,对比分析桩间距、路堤高度、格栅模量、桩体模量等对路面沉降及路基中孔隙水压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格栅模量、桩体模量的增加或桩间距、路堤高度的逐渐减小,桩承式加筋路堤路面的工后沉降逐渐增大;随着桩间距、路堤高度、格栅模量的增加或桩体模量的逐渐减小,路基中累积的超孔隙水压力最大值逐渐减小。
刘飞禹张乐余炜王佩
关键词:交通荷载桩承式加筋路堤
考虑软土软化特性的软基加筋道路动力响应被引量:1
2009年
为了研究交通荷载作用下考虑软土软化效应的低路堤软基加筋道路的动力响应问题,以室内动三轴试验为基础,研究了循环荷载作用下初始偏应力以及荷载作用次数对软土刚度软化的影响,通过回归分析得到了软土在循环荷载作用下刚度软化的经验公式;然后编制了用户子程序将经验公式导入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中,采用ABAQUS对软基加筋与不加筋道路在交通荷载作用下的动力特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软土的软化特性对软基加筋道路的动力响应有重要影响.同时,加筋可以提高道路的整体强度,使土体应力均化,约束土体的水平变形,减少道路的整体沉降,并降低道路的不均匀沉降.
刘飞禹余炜蔡袁强王军
关键词:交通荷载加筋机理
加筋路堤三维流固耦合分析
2010年
应用FLAC 3D软件建立了三维流固耦合模型,研究了加筋路堤在静力作用下的加筋特性。通过数值分析比较得出:加筋路堤有效地减小了路面及软土地基顶面的总沉降值和不均匀沉降,能限制整个路堤的横向变形,提高了路堤的整体稳定性;加筋路堤增强了路堤的整体强度,提高了路堤层扩散荷载的能力,大大减小了传至地基中的上部荷载值;另外,随着距路堤中心距离的不断增加,加筋路堤中格栅拉力逐渐减小,逐渐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分布形态。
卢培刚余炜刘永球
关键词:加筋路堤土工格栅流固耦合
移动荷载作用下桩承式加筋路堤的动力特性被引量:2
2012年
为了研究桩承式加筋路堤在移动荷载作用下的特性,采用FLAC 3D软件建立了移动荷载作用下道路的三维动力流固耦合分析模型,对桩承式加筋路堤和天然路堤在移动荷载作用下的竖向变形、桩土应力比、超孔隙水压力、加速度等进行了对比分析,并研究了不同轴载对路堤竖向变形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移动荷载作用下,桩承式加筋路堤通过桩体土拱效应和格栅张拉膜效应的联合作用,其路面竖向变形、桩土应力比、超孔隙水压力、加速度均比天然路堤的结果明显减小;随着轴载的增加,桩承式加筋路堤路面竖向变形不断增大。
刘飞禹余炜杨凤云张孟喜
关键词:移动荷载桩承式加筋路堤动力分析
交通荷载作用下桩承式加筋路堤动力特性研究
余炜
关键词:桩承式加筋路堤交通荷载土拱效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