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余松

作品数:16 被引量:47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震科技星火计划项目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所长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天文地球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10篇地震
  • 4篇水库
  • 3篇第四纪
  • 3篇第四纪活动
  • 3篇诱发地震
  • 3篇水库诱发
  • 3篇水库诱发地震
  • 2篇地震活动
  • 2篇电站
  • 2篇电站水库
  • 2篇新构造
  • 2篇新构造运动
  • 2篇孕震
  • 2篇震级
  • 2篇水电
  • 2篇水电站
  • 2篇水电站水库
  • 2篇阶地
  • 2篇河流阶地
  • 2篇发震

机构

  • 16篇中国地震局地...
  • 5篇中国地质大学
  • 4篇武汉地震工程...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长江勘测技术...
  • 1篇吉林省有色金...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作者

  • 16篇余松
  • 14篇蔡永建
  • 12篇雷东宁
  • 11篇吴建超
  • 10篇乔岳强
  • 4篇胡庆
  • 3篇李恒
  • 3篇杨钢
  • 2篇缪卫东
  • 2篇张丽芬
  • 2篇胡庆
  • 1篇樊光明
  • 1篇郑水明
  • 1篇廉超
  • 1篇李雪
  • 1篇但卫
  • 1篇姚运生
  • 1篇王秋良
  • 1篇陈蜀俊
  • 1篇陈子华

传媒

  • 7篇大地测量与地...
  • 2篇水利水电技术
  • 2篇地震研究
  • 1篇科技通报
  • 1篇大地构造与成...
  • 1篇地质科技情报
  • 1篇国际地震动态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年份

  • 2篇2024
  • 3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5
  • 5篇2012
  • 1篇2011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鄂东襄樊-广济断裂黄州段未来地震危险性分析被引量:6
2019年
通过对鄂东襄樊-广济断裂黄州段的地质构造、第四纪活动性、地震活动和现今地壳变形的分析,综合判定该段断裂的活动性和构造特征。该断裂是中国东部地区典型的弱-中等活动断裂。采用地震构造类比法和矩震级经验关系,综合评估了断裂的未来可能最大发震震级为6.0级;利用历史和现今地震活动资料,建立了按500a归算的震级-频度关系,采用泊松概率模型,计算得到襄樊-广济断裂黄州段未来50~200a地震平均复发间隔和发震概率等定量参数。该成果可为区域地震危险分析及工程抗震设防提供参考。
胡庆余松余松郑水明杨钢
关键词:地震危险性最大震级复发周期发震概率
湖北襄樊-广济断裂第四纪活动特征初步探讨被引量:15
2011年
利用近年在襄樊-广济断裂研究中获得的有关资料,对该断裂第四纪以来的活动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认为断裂3个几何段自第四纪以来均有不同程度的活动,断层切割地貌面、断层带物质的TL、ESR法年龄结果多集中分布在700~300ka之间(平均值约500ka),说明襄樊-广济断裂在第四纪中更新世早中期有过明显活动。历史及现今地震活动图像显示,断裂带附近地震活动呈现沿断裂走向自北西向南东逐渐增强的特点,这与断裂3个几何段的分段活动性基本一致。时间上,该断裂带上地震活动的强度、频度呈增强的趋势。
雷东宁蔡永建余松吴建超乔岳强樊光明
关键词:第四纪断裂活动性地震活动
青峰断裂带房县段第四纪活动特征分析被引量:6
2012年
通过对青峰断裂房县段的构造地貌、地质特征、断错水系等第四纪活动地质地貌表现的分析认为,青峰断裂房县段在早第四纪有明显活动,晚第四纪有弱活动,活动时代为(5~7)×104年。断裂第四纪经历了至少两期不同性质的活动,第四纪早期为逆掩特征,晚第四纪表现为正倾滑兼左旋走滑性质。断裂第四纪左旋错动马栏河支流水系,错动位移量平均约1.7 km,断裂的左旋运动控制着房县盆地的发展及演化。
雷东宁蔡永建吴建超乔岳强余松
关键词:第四纪活动地震
麻城1932年6级地震孕震构造机制探讨被引量:5
2012年
通过收集前人有关地震地质、地球物理等资料,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麻城1932年6级地震的发震构造,并探讨了其孕震构造机制。研究认为,麻城—团风主干断层为该地震的发震构造,次级断层受主干断层控制;震中区处于区域重力、磁力异常区,区内存在低阻层;麻城6级地震是在区域NEE向现代构造应力场的作用下,壳幔尺度垂直隆升共同作用的浅源地震事件;壳幔深度的上隆及NEE向的构造主压应力分别成为该区处于伸展构造环境和具有剪切走滑性质的主要动力来源。
雷东宁蔡永建余松乔岳强吴建超
关键词:发震构造构造应力场
统计预测模型在汉江孤山水电站水库诱发地震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9年
为了研究汉江孤山水电站水库诱发地震的可能性,收集了国内外309座已建大型水库资料,应用统计预测模型对孤山水电站水库诱发地震进行了预测分析。针对水库具体地质条件,选用库水深度、区域构造应力状态、断层活动性等8个诱震因子,将诱震因子划分为5种不同状态,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水库诱发地震统计预测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孤山水电站第一库段(孤山水电站坝址—胡家村)发生微震(震级<3.0)概率为0.017,不发震概率为0.983;第二库段(胡家村—白河电站)发生4.5—6.0级、3.0—4.5级地震概率较小,发生微震概率为0.234,不发震概率为0.741。结合类比法、灰色聚类分析法以及其他预测方法综合评价,认为孤山水电站存在水库诱发地震的可能,最大震级在3.0左右,震中烈度为Ⅴ度。建议水库建成后加强地震监测和抗震措施的落实工作,把可能的地震损失降到最低,充分发挥水库的最大综合效益。
余松吴建超吴建超
关键词:水库诱发地震抗震措施
汉口场地地震动特性对地下水位变化的响应
2018年
以汉口城区典型中软场地钻孔剖面为对象,采用非线性土层地震反应方法,分析地下水位变化对场地地震动特性的影响。选取水平向El Centro波、Taft波和汉口人工波作为基岩输入地震动时程,分析不同地下水位对水平向峰值加速度、加速度时程、反应谱及沿土层深度最大剪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地下水位上升对地表水平向峰值加速度有放大效应,地下水位埋深越浅,放大效应越显著;地下水变化对加速度反应谱的0.15~1s中频段影响较大,地下水位上升,中频段成分放大效应增大;地下水位上升主要改变浅部土体性质,进而影响场地地震效应特征,但当地下水位上升至某一深度后,对土层反应影响甚微。
胡庆朱萌朱萌李恒
关键词:地下水位峰值加速度反应谱
湖北省域不同超越概率水平下地震动峰值加速度比例关系
2024年
以第一次全国地震灾害风险普查工作成果为依据,计算并分析湖北省域不同超越概率水平下峰值加速度之间的比例关系及其空间分布特征。利用湖北省域宏观场地类别数据,计算得到湖北省域在多遇地震、基本地震和设防地震作用下场地峰值加速度比例关系:在0.05 g加速度分区中,湖北省域场地50 a超越概率63%与10%的峰值加速度比例(R_(63)/R_(10))均值为0.31,超越概率2%与10%的峰值加速度比例(R_(2)/R_(10))均值为1.81;在0.10 g加速度分区中,R_(63)/R_(10)均值为0.30,R_(2)/R_(10)均值为1.80;在0.15 g加速度分区中,R_(63)/R_(10)均值为0.17,R_(2)/R_(10)均值为1.98。在此基础上,与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等强制性国家标准中要求的比例进行对比分析,认为湖北省域采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的取值对建筑物进行抗震作用计算,所考虑的地震作用是保守且安全的。同时,在湖北省高烈度区(如竹山、竹溪)开展地震危险性分析和地震灾害风险防治工作时,多遇地震下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宜按不低于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的1/3进行调整。该研究成果将有助于湖北省地震风险普查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余松吴建超吴建超杨钢
关键词:峰值加速度
汉江郧阳段河流阶地发育特征及新构造运动意义被引量:7
2017年
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分析汉江郧阳段河流阶地的发育特征。结合地质、地貌及第四纪测年学资料,推断汉江T_1~T_5阶地形成的时代分别为全新世-晚更新世末期(约25ka BP)、晚更新世(约67ka BP)、晚更新世早期-中更新世末期(约128ka BP)、中更新世早期-早更新世晚期(约1 344ka BP)、不晚于早更新世。阶地的横向对比显示,两陨断裂的活动导致汉江五峰段、青曲段、郧阳盆地段T_3、T_2阶地在垂向上构造隆升的差异性,结合T_3、T_2阶地的形成时代,推测断裂活动的时代为中更新世末期-晚更新世早期。近似地推算汉江郧阳段更新世早期以来的平均隆升速率约为0.052mm/a,显示抬升速率及幅度较秦岭弱,可能由于汉江郧阳段处于秦岭东南缘余脉,并非秦岭隆升的中心地域。
胡庆董文钦余松雷东宁乔岳强蔡永建王秋良
关键词:河流阶地隆升
鄂西北房县盆地断裂构造与新构造运动特征
2017年
通过遥感解译、现场地质地貌调查,获得了房县盆地内及控盆边界断裂活动、河流阶地、夷平面等基础资料,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盆地新构造运动特征。综合分析认为,盆地内断裂早第四纪有一定的活动,晚第四纪以来未见明显活动迹象;控盆断裂第四纪以来有过活动,晚第四纪活动稍强,活动性质以正断为主,表现为隆起背景下的伸展构造环境;盆地新构造活动的显著特征表现为南北差异隆升,新生代地层整体往南倾斜。
雷东宁乔岳强胡庆余松蔡永建
关键词:河流阶地新构造运动
三峡水库蓄水后等效应力场的数值模拟和胡家坪M_S4.1地震的孕震机理被引量:4
2012年
利用有限元方法,在三峡水库172m试验性蓄水后发生胡家坪MS4.1地震的大背景中,建立了三峡库首区三维线弹性有限元模型。计算得到了172m水位相对于蓄水前库首区地壳8km深度处的等效应力场,与该地区同期流动重力场异常分布特征基本一致。在此基础上,将蓄水后等效应力场的变化与胡家坪MS4.1地震对比后发现,本次地震发生在等效应力递增区与递减区的梯度带上。分析认为,这样的地段等效应力变化明显,是应力应变积累和构造活动强烈的部位,加之处于仙女山断裂的北端段,容易促使断裂失稳错动而引发地震活动。
吴建超陈蜀俊蔡永建李恒雷东宁余松乔岳强陈子华刘凡珍
关键词:有限元数值模拟三峡水库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