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余同普

作品数:44 被引量:31H指数:3
供职机构: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电子电信文化科学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6篇专利
  • 10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1篇理学
  • 12篇电子电信
  • 8篇文化科学
  • 6篇机械工程
  • 2篇核科学技术
  • 1篇天文地球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27篇激光
  • 10篇激光驱动
  • 9篇等离子体
  • 8篇强激光
  • 7篇脉冲
  • 7篇超强激光
  • 6篇激光等离子体
  • 5篇正电子
  • 5篇辐射压
  • 4篇微通道
  • 4篇阿秒
  • 3篇电动力学
  • 3篇太赫兹
  • 3篇太赫兹辐射
  • 3篇中子
  • 3篇中子源
  • 3篇子串
  • 3篇涡旋
  • 3篇课程
  • 3篇激光等离子体...

机构

  • 44篇国防科学技术...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南华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湖南大学
  • 1篇国防科技大学

作者

  • 44篇余同普
  • 21篇邵福球
  • 18篇银燕
  • 13篇邹德滨
  • 8篇马燕云
  • 7篇卓红斌
  • 7篇张国博
  • 5篇田成林
  • 5篇张昊
  • 5篇赵杰
  • 4篇欧阳建明
  • 4篇杨晓虎
  • 2篇葛哲屹
  • 2篇常文蔚
  • 2篇赵娜
  • 1篇甘龙飞
  • 1篇徐涵
  • 1篇黄明球
  • 1篇张军
  • 1篇朱兴龙

传媒

  • 6篇强激光与粒子...
  • 3篇物理学报
  • 2篇高等教育研究...
  • 1篇物理通报
  • 1篇光学学报
  • 1篇声学技术
  • 1篇学位与研究生...
  • 1篇教育教学论坛
  • 1篇第七届全国青...
  • 1篇第十三次全国...

年份

  • 11篇2023
  • 7篇2022
  • 4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4
  • 8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08
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双束对射激光驱动超薄靶的超短脉冲中子源
2023年
使用粒子模拟程序和蒙特卡罗方法研究了双束对射圆极化激光与超薄氘靶相互作用中氘氘聚变反应产生中子的过程.研究发现,由于净光压和横向不稳定性发展的差异,激光电场矢量旋转方向和初始相对相位差对氘靶压缩及中子特性有重要影响.选择相对相位差为0且电场矢量旋转方向相同的双束光,可获得最高的中子产额;而采用相对相位差为0.5π或1.5π且电场矢量旋转方向不同的对射光,中子具有定向的空间分布.对于强度为1.23×10^(21)W/cm^(2)、脉宽为33 fs、相对相位差为0.5π的左旋光和右旋光,可获得产额为8.5×10^(4)n、强度为1.2×10^(19)n/s、脉宽为23 fs、前冲性较好且分布可调谐的脉冲中子源.
冯凯源邵福球蒋祥瑞邹德滨胡理想张国博杨晓虎银燕马燕云余同普
关键词:脉冲中子源
超强激光与固体靶作用驱动量子电动力学级联和稠密正电子产生的研究进展
2023年
极端超短超强激光脉冲的诞生将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推进到由辐射阻尼效应和量子电动力学(QED)效应占主导的高度非线性物理范畴。强场QED效应蕴含了丰富的物理过程包括辐射阻尼、高能伽马辐射、正负电子对产生、QED级联、真空极化等,是高能量密度物理和强场物理研究领域的前沿热点。QED级联是解释致密天体辐射和伽马射线暴形成的重要物理机制,其产生的稠密正电子源在高能物理、材料无损探测、癌症诊断等领域亦有重要的应用前景。介绍了QED级联过程及其理论模型,讨论了固体靶中的QED级联发展及其诱导的非线性物理效应,并回顾了固体靶中稠密正电子产生的主要研究成果。
黄海荣张亮琪刘维媛余同普罗文
相对论飞秒激光辐照表面调制靶产生高定向性正电子束
2023年
激光驱动的正电子源具有高产额、短脉宽、高能量的优点。采用粒子模拟和蒙特卡罗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相对论飞秒激光与表面具有微米丝阵结构的调制靶相互作用产生正电子束的过程进行了全三维的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在激光能量约3.2 J、脉宽约为40 fs的情况下,可得到产额为1011量级、最大能量达120 MeV的超热电子束,其轰击高Z转换靶可达到产额为109量级、截止能量约50 MeV的正电子,且正电子的发散角仅为4.92°。相比于平板靶,表面调制靶的使用可以提高正电子的产额、能量和定向性。
王叶晨王伟权余同普邵福球银燕
关键词:激光等离子体相互作用正电子飞秒激光
基于激光等离子体的X/γ辐射研究进展
2023年
随着激光技术的不断发展,激光功率突破10 PW量级,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进入近量子电动力学(QED)范畴。从弱相对论激光到相对论激光再到强相对论激光,激光场与物质的耦合可以产生能量从keV到MeV甚至GeV的X/γ射线。这些辐射具有通量大、亮度高、能量高和脉宽短等特点,在核物理、高能量密度物理、天体物理等基础研究以及材料科学、成像、医学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系统梳理了近年来相对论强激光与气体、近临界密度等离子体及固体靶相互作用,通过诸如同步辐射、betatron和类betatron辐射、Thomson散射和非线性Compton散射过程等产生高能X/γ射线的最新研究进展,总结了各种方案产生的X/γ射线的品质因子和潜在应用,并为下一步基于强激光大科学装置的实验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鲁瑜张昊张亮琪魏玉清李倩妮沙荣邵福球余同普
关键词:激光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高能辐射
飞秒激光Betatron辐射源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2023年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超短超强激光在等离子体中激发尾场加速电子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基于该方式获得的高能电子束可以应用于辐射源的产生,其产生的高亮度强辐射源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介绍了超短超强激光脉冲与低密度等离子体相互作用产生Betatron辐射的基本原理和研究现状;结合X-ray应用需求分析了Betatron辐射的发展趋势,发现迫切需要发展基于紧凑型激光装置的尾场电子加速新方案,以突破Beamloading效应对电量的限制,产生大电量电子束,进而获得高流强的Betatron辐射源;介绍了北京大学颜学庆教授领导的联合团队利用数百TW飞秒激光产生10 nC级大电量高能电子束和单发光子数目为1.0×10^(12)的Betatron辐射源的新方案。
黄瑞贤奚传易韩立琦余金清余同普颜学庆
关键词:等离子体飞秒激光
从德国博士生院培养模式看创新型交叉学科人才培养被引量:8
2013年
分析了德国博士生院培养模式的特点、目标和初步成效,并就我国现行高等教育体系下实行博士生院培养模式问题作了简要分析。
余同普银燕邵福球
关键词:德意志研究联合会高等教育
多脉冲激光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激发超强太赫兹辐射的粒子模拟研究
随着太赫兹波及其应用研究的逐步展开,人们迫切需要高功率、可调谐的太赫兹辐射源。近年来,中科院物理所的盛政明研究员提出了基于激光等离子体相互作用的线性模式转换理论,为我们研究新型太赫兹辐射源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本文的工...
余同普
关键词:激光等离子体相互作用太赫兹辐射
一种高效的超强超短中红外脉冲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效的超强超短中红外脉冲系统,包括:真空室,用于提供真空环境;啁啾光脉冲发生器,设在真空室外,用于向真空室输出啁啾系数可连续调节的光脉冲;等离子体通道靶,设在真空室内,其内具有沿轴向密度梯形分布的等离子体...
余同普张国博李东澳
双束对射激光与超薄靶相互作用动力学的分析方法
本申请涉及一种双束对射激光与超薄靶相互作用动力学的分析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基于构建的双束对射相对论激光与超薄靶相互作用的物理模型,利用粒子模拟法,通过改变两束圆极化激光的初始相对相位差和圆极化激光电场矢量旋转方向,分析一...
邹德滨冯凯源蒋祥瑞张国博徐新荣王伟权余同普邵福球
多脉冲激光增强太赫兹辐射的PIC模拟
2008年
模拟了强激光和稀薄非均匀等离子体相互作用在界面辐射超强太赫兹波的物理过程,提出了利用多脉冲激光增强太赫兹辐射的方案,详细研究了多脉冲激光的脉冲个数(取1~4个)、脉冲间距等因素对太赫兹辐射功率和频率的影响。当入射激光包含4个脉冲时,辐射最强,此时的辐射功率是相同条件下单脉冲的6倍,可达到7.16MW。辐射的太赫兹波的脉宽约为330fs,总能量约为1μJ。研究结果表明:多脉冲激光可以显著增强太赫兹辐射,且随着脉冲个数的增加,激起的电子静电波振幅变大。辐射功率也随之变大,直到尾流场饱和;当脉冲间距等于入射激光脉宽时辐射最强。
余同普马燕云田成林徐涵银燕邵福球常文蔚
关键词:太赫兹辐射激光等离子体相互作用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