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继军

作品数:16 被引量:22H指数:3
供职机构:华南理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安徽省社科规划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语言文字
  • 5篇文化科学
  • 2篇艺术

主题

  • 10篇《祖堂集》
  • 2篇代词
  • 2篇电影
  • 2篇中国电影
  • 2篇NP
  • 1篇大学生
  • 1篇大学生用户
  • 1篇大众
  • 1篇大众传播
  • 1篇大众传播媒介
  • 1篇定语
  • 1篇豆瓣
  • 1篇虚化
  • 1篇虚化轨迹
  • 1篇学生用户
  • 1篇疑问代词
  • 1篇影像
  • 1篇影像语言
  • 1篇用法
  • 1篇语言接触

机构

  • 8篇暨南大学
  • 8篇华南理工大学
  • 3篇安徽师范大学

作者

  • 15篇何继军
  • 3篇詹绪左

传媒

  • 2篇宁夏大学学报...
  • 2篇励耘语言学刊
  • 1篇古汉语研究
  • 1篇语文研究
  • 1篇安徽大学学报...
  • 1篇修辞学习
  • 1篇暨南学报(哲...
  • 1篇古籍整理研究...
  • 1篇海外华文教育
  • 1篇对外传播
  • 1篇合肥师范学院...
  • 1篇视听
  • 1篇文化与传播

年份

  • 2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1
  • 2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祖堂集》“这(者)+连带成分”之考察被引量:2
2009年
《祖堂集》中出现了唐代新产生的近指词"这(者)",其后都有连带成分。与《敦煌变文集新书》的比较,《祖堂集》"这(者)+连带成分"大体上比《变文》发展得快。
何继军
关键词:《祖堂集》禅宗语录
《祖堂集》“有”起首的“有NP+VP”句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祖堂集》中"有"起首的"有NP+VP"句出现频率较高。"有NP+VP"句来源于上古汉语,在汉译佛经中,出现了句首"有"引导的被动句。随着时间的推移,"有NP+VP"句式结构渐趋复杂。从篇章角度来看,句首"有"引进新实体,是潜在的话题标记,其作用是引出话题,组成话题链,展开篇章。
何继军
关键词:《祖堂集》
《祖堂集》中“那”的隐指用法被引量:3
2008年
《祖堂集》中远指代词"那"有隐指用法,此种用法一直使用到现在。本文着重探讨《祖堂集》中"那"隐指用法的类别、源流,并对其进行认知分析。
何继军
大学生豆瓣网站使用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豆瓣网是Web2.0网站中最有特色的一家社区网站之一,充满人文气息。文章以大学生用户为对象,以使用与满足理论为支撑,研究大学生豆瓣使用情况,通过访谈梳理出七大假设,通过调查问卷验证假设,结果假设1—6得到支持,假设7表明身份认同动机与豆瓣的使用频率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
雷梦恒何继军
关键词:豆瓣大学生用户
《宝林传》句首“尔时”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宝林传》中句首"尔时"常出现在"尔时+NP+VP"格式中,"尔时"可以表示过去或将来的时间,可不表特定的时间,也可表示时间的淡化。从篇章上看,句首"尔时"引导话题,是话题引导标记,它最早来源于东汉译经,是语言接触的产物。
何继军
关键词:语言接触
《祖堂集》“其+N/NP”格式中“其”的功能及流变被引量:1
2011年
《祖堂集》"其+N/NP"中"其"常常修饰重出的通用名词或用于专有名词前,具有定指语义功能、话语连贯功能及篇章衔接功能。它来源于中土文献,受汉译佛经的影响,使用频率提高,在晚唐五代的禅宗语录及敦煌作品中使用较多。到宋元时代,口语"其"不是走向通用语,而是慢慢走上了消亡之路。
何继军
《祖堂集》“底”字关系从句初探被引量:1
2010年
《祖堂集》中有一种语言现象,关系小句作定语,其中"底"字关系从句出现128例。"底"字关系从句分别具有"者"字关系从句与"之"字关系从句的特点。从音节结构看,"底"字关系从句中VP结构以双音节、三音节、四音节为主;从"底"字关系从句所指看,指人68次,略高于指物;从关系从句在所处的句子中的功能看,"底"和"者"字关系从句都可作话题,这些特点都与"者"字关系从句相近。《祖堂集》"底"字关系从句作宾语71次,与"之"字关系从句作宾语占优势相近。
何继军
关键词:关系从句
国际视野下的中国电影跨文化传播策略被引量:3
2018年
电影是一种大众传播媒介,一种艺术形式,一种影像语言.置身于全球化语境下,中国电影如何充分发挥影像的跨文化传播功能,成为当前我国电影业需要面对的重大课题.我国的一些导演比如张艺谋、贾樟柯、李安等都对中国电影“走出去”做了一定的尝试,他们的电影关注个体、关注底层,通过电影中的社会底层反映当前中国的社会问题,强调只有解决当前存在的实质性问题,中国才能真正强大.可见,中国电影人具备了跨文化传播的国际意识.在中国电影“走出去”的过程中,中国电影人探索出了适合中国电影跨文化传播的发展策略.
何继军雷梦恒
关键词:跨文化传播策略中国电影大众传播媒介文化传播功能影像语言全球化语境
初级阶段来华留学生汉字笔顺偏误分析被引量:5
2018年
本文以初级阶段来华留学生强化班为研究对象,采用偏误分析方法,利用摄像机记录留学生书写汉字的过程和最后汉字成品,将书写偏误的笔顺问题进行系统分类并找出一些规律,通过一对一的访谈了解留学生书写汉字的心态。我们认为初级阶段的对外汉语教学不应只注重"成品字",汉字书写的笔顺也应引起重视,不应忽略来华留学生笔顺错误问题。
何继军付洁萍
关键词:汉字笔顺来华留学生
《祖堂集》“这(者)”“那”的指示功能及其虚化轨迹被引量:1
2011年
《祖堂集》中"这(者)""那"不能单独使用,必须有连带成分。它们具有表指示的语义功能,表区别和连接的语用功能。《祖堂集》中"这(者)""那"最基本的语法意义是指示,还出现了从指示义虚化而来的语法义。"这(者)""那"的虚化一方面是它们自身发展的结果,另一方面也与"其"的类推作用分不开。
何继军
关键词:《祖堂集》虚化轨迹类推作用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