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正

作品数:5 被引量:26H指数:3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89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皮瓣
  • 2篇外科
  • 2篇小腿
  • 2篇坏死
  • 2篇骨坏死
  • 2篇骨折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皮瓣
  • 1篇血管缺损
  • 1篇营养血管
  • 1篇营养血管皮瓣
  • 1篇软组织
  • 1篇软组织损伤
  • 1篇神经缺损
  • 1篇神经营养
  • 1篇神经营养血管
  • 1篇神经营养血管...
  • 1篇缺损
  • 1篇周围软组织
  • 1篇周围软组织损...

机构

  • 5篇解放军第89...
  • 2篇潍坊医学院

作者

  • 5篇何正
  • 4篇范启申
  • 2篇高学建
  • 1篇孔祥鹏
  • 1篇庞晖
  • 1篇李梦云
  • 1篇尹明杰
  • 1篇田清业
  • 1篇厉锋
  • 1篇周祥吉
  • 1篇李庆喜
  • 1篇赵晓东
  • 1篇孙书海
  • 1篇刘宏波
  • 1篇张勇
  • 1篇窦洪磊
  • 1篇杨富强
  • 1篇刘勇

传媒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创伤外科杂志
  • 1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中华损伤与修...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高能量开放性Pilon骨折的急诊显微外科修复被引量:2
2008年
严重开放性Pilon骨折往往由高能量外伤所致,常存在严重污染、干骺端压缩及骨质丢失,骨折周围软组织损伤较重,并发症发生较多,如伤口裂开、不愈合、皮肤坏死、浅部感染等,导致骨外露,进而演变成严重的深部感染(2%~30%),最终导致早期的关节融合或截肢,处理棘手,截肢率或踝关节融合率通常较高。针对开放性高能量Pilon骨折的软组织问题,自1998年1月至2006年10月,我院应用多种显微外科方法对24例开放性Pilon骨折患者进行一期修复固定,取得了较好疗效。
李庆喜何正范启申孔祥鹏
关键词:开放性PILON骨折高能量PILON骨折显微外科修复周围软组织损伤急诊骨质丢失
距骨严重骨折脱位的外科治疗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总结距骨严重骨折脱位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43例严重距骨骨折脱位患者,其中40例新鲜伤行急诊手术,3例陈旧伤行择期手术。闭合性损伤采用前内侧切口,并有针对性的加用其他切口辅助;开放性损伤尽可能利用原伤口,不扩大切口。迅速、充分清创,复位时应用"跟骨穿针、纵向牵引、跖屈、后上推跟骨、内外挤压"的方式,固定物多采用克氏针及松质螺钉。麻醉消退后开始足趾活动,石膏固定至术后8~12周,全脱位者>12周。拆除石膏后行踝关节功能锻炼,术后3个月逐步下地负重行走。结果本组疗效为优9例、良14例、可10例、差10例,优良率为54%。术后出现踝关节周围皮肤坏死4例,感染1例,行皮瓣修复、置管引流愈合;出现距下关节炎8例,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15例,两者兼有6例,距骨坏死8例。结论对于距骨严重骨折脱位,应行急诊解剖复位内固定,保护距骨上尚存的软组织结构;术后早期行个体化无负重康复锻炼,可减少并发症,提高疗效。
刘宏波田清业何正张勇李梦云
关键词:距骨骨折关节脱位距骨坏死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应用被引量:8
2003年
目的 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优越性。方法 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对 1 5例患者的足背、内外踝、小腿中下段、胫前部皮肤缺损进行修复 ,同时观察腓肠神经及营养血管的走行特点。结果  1 5例完全成活 ,无 1例坏死或部分坏死。转移的皮瓣均于术后 6个月恢复感觉。结论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切取简便 ,成功率高 ,最远可达足前中部 ,是修复足跟、足背、内外踝、及小腿中下段软组织缺损的理想供区。
孙书海厉锋范启申何正
关键词:腓肠神经皮瓣
小腿内侧皮瓣在前臂皮肤血管缺损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应用小腿内侧游离皮瓣并血管、神经串联移植修复伴有血管、神经缺损的前臂毁损伤,观察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00年~2007年治疗前臂毁损伤患者12例,均有肢体远端大面积皮肤软组织以及血管、神经缺损,设计小腿内侧游离皮瓣并血管、神经串联移植,皮瓣最大面积25cm×17cm,一期修复组织缺损。结果12例皮瓣及远端肢体全部成活,术后随访7个月至2年,修复的前臂均成活,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对于大面积皮肤缺损而且伴有重要血管、神经缺损的前臂严重毁损伤,应用小腿内侧游离皮瓣并血管、神经串联移植方法修复,临床效果满意,既解决了创面的组织缺损又恢复肢体血运。
赵晓东范启申高学建何正庞晖杨富强
关键词:小腿内侧皮瓣血管神经缺损创伤修复
皮(肌)瓣治疗小腿长段骨坏死实验研究与临床应用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皮(肌)瓣治疗骨坏死的可行性。[方法]应用新西兰大白兔4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组。按实验方法将胫骨制成骨坏死模型。对照组用游离皮片覆盖坏死骨;实验组用腓肠肌皮瓣覆盖坏死骨。术后2、4、8、12周行ECT、X线片、骨钙素(BGT)、组织切片检查。临床应用436例。[结果]ECT显示实验组动脉相放射摄入值及延迟相放射摄入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2);血清BGP水平实验组各时段均比对照组高(P<0.001);组织学检查4周实验组髓腔中可见增生的血管,大量骨细胞;X线片12周实验组的胫前皮质骨接近正常骨,而对照组皮质骨仍为坏死、骨质硬化。临床应用小腿外观好,足部肿胀消退,创面感染治愈,坏死骨成活,骨髓腔再通。[结论]用血运丰富的皮(肌)瓣覆盖坏死胫骨段后,血运改善,坏死骨可以成活。
范启申周祥吉尹明杰刘勇高学建何正窦洪磊
关键词:皮瓣骨坏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