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超逸 作品数:12 被引量:72 H指数:4 供职机构: 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天津市科技计划 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 天津市卫生局科技攻关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更多>>
阿比多尔联合连花清瘟胶囊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2 2020年 目的探讨阿比多尔联合连花清瘟胶囊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32例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A+L组18例和L组14例。A+L组予阿比多尔联合连花清瘟胶囊治疗,L组予单纯服用连花清瘟胶囊治疗。统计患者住院期间主要临床干预措施的使用例数及比例,记录住院期间的临床结局,统计各观察指标及肝功能异常率。结果两组治疗过程中转成危重症病例各1例。A+L组肝功能异常14例(77.78%),L组8例(57.14%)。A+L组使用抗菌药物17例(94.44%),L组13例(92.86%)。A+L组使用糖皮质激素10例(55.56%),L组9例(64.29%)。与L组比较,A+L组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t=-2.471,P=0.019)、呼吸道症状明显好转时间(t=-2.918,P=0.007)、胸部CT显示炎症明显吸收时间(t=-2.937,P=0.006)、连续2次病毒核酸转阴时间(t=-2.930,P=0.006)、住院时间(t=-2.785,P=0.009)均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比多尔联合连花清瘟胶囊可用于COVID-19患者的治疗,耐受性良好,能够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及治疗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柳丽丽 袁连方 冯毅 孙东 刘文生 王毅军 任超逸关键词:连花清瘟胶囊 中西医治疗 抗病毒治疗 乙型病毒性肝炎相关性肝细胞癌肝切除术后感染列线图的构建与评估 2024年 目的:构建乙型病毒性肝炎相关性肝细胞癌患者肝切除术后感染列线图并对其进行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肝胆外科实施肝切除手术的肝细胞癌患者资料。共入组229例患者,其中男性174例,女性55例,年龄(58.2±11.4)岁。LASSO回归筛选乙型病毒性肝炎相关性肝细胞癌肝切除术后感染的相关因素,进一步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基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建立预测术后感染的列线图。利用一致性指数(C-index)、校准曲线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模型,用决策曲线分析该模型的临床适用性。采用bootstrap自抽样法对模型进行内部验证。结果:使用LASSO回归筛选术后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共筛选出9个变量,分别为性别、吸烟史、体质量指数、甲胎蛋白、手术切除方式(非解剖性/解剖性)、术中出血量、手术方式(腹腔镜/开腹)、血肌酐和术后胆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体质量指数、手术切除方式、术中出血量>500 ml和术后胆瘘是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均 P<0.05)。基于上述危险因素构建乙型病毒性肝炎相关性肝细胞癌肝切除术后感染列线图,C-index为0.839(95% CI:0.768~0.910),ROC曲线下面积为0.853(95% CI:0.795~0.912),该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校准曲线与理想曲线基本吻合。决策曲线分析该模型具有良好的临床适用性。内部验证的C-index为0.829(95% CI:0.766~0.892)。 结论:基于体质量指数、手术切除方式、术中出血量>500 ml和术后胆瘘构建的乙型病毒性肝炎相关性肝细胞癌肝切除术后感染列线图具有较高的预测准确度,可用于术后感染的预测。 谭兵 马亚楠 于珍 任超逸 张健东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 列线图 术后感染 加速康复外科应用于胰腺切除围术期安全性和可行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11 2018年 目的系统评价加速康复外科(ERAS)应用于胰腺切除围术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以快速康复外科、加速康复外科、胰腺切除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惠普而术、ERAS、enhanced recovery、fast track、pancreatic surgery、pancreateetomy、Whipple、pancreatoduodenectomy、pancreatoduodenal resection为检索词,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医学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Med、Cochrane、Embase。检索时间为1990年1月至2018年3月。纳入ERAS应用于择期胰腺手术或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回顾性队列研究,患者采用ERAS围术期管理设为研究组,患者采用传统围术期管理设为对照组。由两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并提取数据,进行质量评价。计数资料采用优势比(OR)及95%可信区间(CI)表示。计量资料,对于同一指标采用相同测量工具获取的结果,则使用加权均数差(WMD)作为合并统计量,而用不同测量工具获取的结果,则使用标准均数差(SMD)作为合并统计量。采用,对异质性进行分析。结果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相关文献19篇。19篇文献均为回顾性队列研究。19篇文献累计样本量3699例患者.其中研究组1823例,对照组187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鼻胃管拔除时间、术后进食固态食物时间、术后恢复排便时间、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胃延迟排空发生率,术后腹腔感染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WMD=-1.70,-3.61,-0.86,OR=0.65,0.60,0.70,WMD=-4.64,SMD=-0.48,95%C1:-2.97--0.42,-4.70-2.53,-1.01~-0.71,0.52~0.81,0.45-0.80,0.54~0.91,-5.91--3.38,-0.77--0.18,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胰瘘发生率、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再人院率、再手术率、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 任超逸 白同 崔巍 单士岗 舒桂明 张金卷 王毅军关键词:加速康复外科 胰腺切除 围术期 META分析 ALPPS联合肝实质离断门静脉结扎两步肝切除营养治疗一例 2020年 联合肝实质离断门静脉结扎两步肝切除术(associating liver partition and portal vein ligation for staged hepatectomy,ALPPS)是由Schnitzbauer[1]等在2012年首次报道开展的将门静脉结扎和肝实质原位离断相结合,以刺激剩余肝脏迅速增生的一种手术技术,一般用于治疗巨大或多发性肝脏肿瘤的病人。 王晶晶 张明 郑平 任超逸 齐玉梅关键词:肝脏体积 肠外肠内营养 营养治疗 肝细胞癌患者肝切除术后感染研究进展 2023年 原发性肝癌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疾病,其中以肝细胞癌为最主要的病理类型。手术切除是治疗肝细胞癌最主要的治疗手段,但可引起术后感染、肝衰竭等并发症,影响患者预后。常见的术后感染类型包括手术部位感染、腹腔感染、肺部感染和胆道感染等。研究表明患者基础疾病、年龄、营养状况、术中失血量、围手术期输血、胆漏、住院时间、引流管滞留时间等因素与患者术后感染存在相关性,临床医生可以采用术前使用抗生素、控制血糖、补充白蛋白、术中止血、尽早拔除引流管等措施来预防术后感染的发生,改善患者手术预后。 谭兵 马亚楠 任超逸 张健东关键词:原发性肝癌 肝细胞癌 肝切除术 术后感染 外泌体与肝癌化疗药物耐受的进展 2023年 肝细胞癌(HCC)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在全球癌症相关病死率中居首位。尽管治疗方案有所进展,但由于肿瘤转移、复发和化疗耐药,中晚期肝癌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仍然不理想。外泌体是多种生物活性的细胞间通讯物,在肝癌的进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肿瘤微环境(TME)中的外泌体,以及其他细胞外小泡(EV)和细胞因子,有助于肿瘤细胞的药物敏感性。本文从外泌体介导的药物外排和失活、外泌体参与上皮-间充质转化(EMT)诱导的肝癌化疗耐药、肝细胞癌中的外泌体与免疫治疗耐药性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并对外泌体介导的化疗耐药性进行了展望。总之,TME相关的外泌体可能是逆转肝癌患者化疗耐药的潜在靶点和药物疗效的候选生物标志物。 任超逸 柳丽丽 单士岗 王毅军关键词:肝细胞癌 化疗耐药 外泌体 肿瘤微环境 1例坎地沙坦致不良反应慢病患者实施药物治疗管理的实践 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为评价药物与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关联性及实施药物治疗管理(MTM)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门诊收治的1 例服用坎地沙坦后出现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及肝脏生化学检查异常等ADR的慢病(高血压合并冠心病)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MTM药师采用Naranjo评估量表法分析坎地沙坦与ADR的关联性,并联合Roussel Uclaf因果关系评价法(简称RUCAM法)分析患者肝脏生化学检查异常的原因,根据结果对患者进行用药重整,配合医师制订个体化用药方案并跟踪随访。结果:采用Naranjo评估量表法,分析结果为坎地沙坦与ADR关联性为“很可能有关”;采用RUCAM法,分析结果为坎地沙坦与肝脏生化学检查异常之间关联性为“很可能”。MTM药师建议及时停用坎地沙坦并调整患者用药,医师及患者采纳药师建议,患者停药38 天后,ADR症状消失,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和肝脏生化学检查结果均正常。调整用药后随访6 个月,患者血压恢复正常,情况良好。结论:Naranjo评估量表法和RUCAM法在评价药物与ADR及肝毒性关联性上简单可行,二者在评价药物与肝毒性相关性上具有一致性,在评价含肝脏生化学检查异常ADR相关性时可联用Naranjo评估量表法和RUCAM法进行分析。 柳丽丽 冯毅 刘文生 王毅军 任超逸 骆昱煜关键词:坎地沙坦 药品不良反应 HBV cccDNA的水平及临床因素对肝细胞癌术后预后的判断价值 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研究HBV cccDNA水平及临床因素对肝细胞癌术后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2006年我院收治60例术后病理证实原发性肝癌患者,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和HBV DNA;55例获得完整随访,选择血清HBV DNA、肝组织cccDNA及临床、病理特征等指标分析其对无瘤生存率、总体生存率的影响.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无瘤生存率、总体生存率,Log-rank检验比较组间差异,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结果:血清cccDNA仅有1例阳性(1/35),肝癌组织cccDNA阳性率20.0%(11/55),肝癌组织cccDNA与血清HBV DNA之间存在相关性(r=0.364;P=0.006).全组1、3、5年总体生存率为73%、51%和38%,无瘤生存率为63%、29%和19%;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肿块数目(P=0.011)、血管侵犯(P=0.001)是影响术后总体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癌组织cccDNA水平(P=0.007)、生长方式(P=0.002)是影响术后无瘤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单发肿瘤、无血管侵犯的患者术后总体生存率较高.癌组织cccDNA水平<3log10copies/μg、肝癌膨胀性生长的患者术后无瘤生存率较高. 白彦楼 高英堂 李莹 王毅军 韩涛 任超逸 杜智关键词:肝细胞癌 肝切除术 HBVCCCDNA 肿瘤转移 复发 CT与核酸检测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8 2020年 目的探讨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与病毒核酸检测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确诊的38例COVID-19患者,追溯患者的核酸检测时间、CT阳性显示时间及CT表现,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38例确诊病例中,首诊同步检测呼吸道标本咽拭子核酸检测和胸部CT,核酸阳性9例,阴性29例;CT有肺炎表现37例,无肺炎表现1例;核酸阳性病例中,CT 9例均有肺炎表现。核酸阴性病例中,CT阴性1例。第2次核酸检测结果阳性病例25例,第3次核酸检测结果阳性病例4例。CT表现出明显的病毒感染肺炎表现,渗出及磨玻璃不透光影(GGO)改变多由肺部边缘开始,表现为棉絮状、片状、条索状、树枝状等多发小斑片影及肺间质改变,双侧或多发不典型分布,病程中以GGO改变为主要表现,重者有GGO大片融合及铺路石征,亦有典型蝶翼状表现,可进展为肺实变。结论核酸检测在操作过程中导致假阴性的因素较多,CT在早期临床诊断中占有重要地位,尽早实行全国范围内的以CT结合接触史及临床表现等的临床诊断的实施,可以及早发现病情、及早隔离、及早治疗,避免疫情的进一步蔓延。 冯毅 袁连方 郑冲霄 刘文生 王毅军 任超逸 柳丽丽关键词:CT 核酸检测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风险预测模型的建立:基于2016新版胰瘘定义及分级系统 2024年 目的比较分析2005版、2016版胰瘘定义及分级标准导致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术后胰瘘危险因素的差异,根据2016版胰瘘标准建立胰瘘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2016年1月—2022年5月收治的303例行P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新、旧版胰瘘标准统计术后胰瘘患者,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两版标准对PD患者术后胰瘘的危险因素的区别,基于2016新版标准建立术后胰瘘的风险预测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该模型预测术后胰瘘发生的准确性并验证该模型。结果2005版胰瘘标准:单因素分析显示主胰管直径(χ^(2)=31.641,P<0.001)、主胰管指数(χ^(2)=52.777,P<0.001)、门静脉侵犯(χ^(2)=6.259,P=0.012)、腹腔内脂肪厚度(χ^(2)=7.665,P=0.006)、术前胆道引流(χ^(2)=5.999,P=0.014)、胰腺癌(χ^(2)=5.544,P=0.019)、切缘胰腺厚度(t=2.055,P=0.032)、胰腺CT值(t=−3.224,P=0.002)、术前血淀粉酶水平(Z=−2.099,P=0.036)与术后胰瘘的发生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主胰管指数[OR(95%CI)=0.000(0.000~0.011)]、胰腺癌[OR(95%CI)=4.843(1.285~18.254)]、胰腺CT值[OR(95%CI)=0.869(0.806~0.937)]为独立危险因素(P值均<0.05);而基于2016版胰瘘标准:单因素分析显示主胰管直径(χ^(2)=5.391,P=0.020)、主胰管指数(χ^(2)=11.394,P=0.001)、腹腔内脂肪厚度(χ^(2)=8.899,P=0.003)、胰腺切缘厚度(t=2.665,P=0.009)、胰腺CT值(t=−2.835,P=0.004)与术后胰瘘的发生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主胰管指数[OR(95%CI)=0.001(0.000~0.050)]、胰腺CT值[OR(95%CI)=0.943(0.894~0.994)]为独立危险因素(P值均<0.05)。据此建立PD术后胰瘘风险预测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表明该模型预测PD术后胰瘘的曲线下面积在建模组与验证组分别为0.788(95%CI:0.707~0.870)和0.804(95%CI:0.675~0.932)。结论主� 余俊 任超逸 崔巍 时静祥关键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腺瘘 胰腺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