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任春颖

作品数:117 被引量:1,559H指数:2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2篇期刊文章
  • 31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2篇农业科学
  • 19篇天文地球
  • 19篇自动化与计算...
  • 17篇环境科学与工...
  • 9篇经济管理
  • 5篇生物学
  • 4篇水利工程
  • 1篇矿业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42篇遥感
  • 22篇湿地
  • 18篇土壤
  • 16篇遥感影像
  • 13篇植被
  • 12篇土地利用
  • 10篇三江平原
  • 9篇松嫩平原
  • 9篇面向对象
  • 8篇松嫩平原西部
  • 7篇遥感监测
  • 7篇图像
  • 7篇农田
  • 6篇气候
  • 6篇假彩色合成
  • 5篇遥感图像
  • 5篇生态系统
  • 5篇湿地生态
  • 5篇土地覆被
  • 5篇拓扑

机构

  • 113篇中国科学院
  • 23篇中国科学院研...
  • 20篇中国科学院大...
  • 7篇吉林大学
  • 6篇吉林师范大学
  • 5篇东北师范大学
  • 4篇延边大学
  • 3篇赤峰学院
  • 3篇哈尔滨师范大...
  • 3篇东北农业大学
  • 3篇南京大学
  • 3篇吉林建筑工程...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空军航空大学
  • 2篇吉林向海国家...
  • 2篇吉林省土壤肥...
  • 1篇福建农林大学
  • 1篇安徽省地质调...
  • 1篇四川师范大学
  • 1篇南华大学

作者

  • 117篇任春颖
  • 99篇王宗明
  • 44篇贾明明
  • 41篇张柏
  • 39篇毛德华
  • 32篇宋开山
  • 29篇刘殿伟
  • 14篇何兴元
  • 13篇董张玉
  • 10篇满卫东
  • 9篇张春华
  • 9篇汤旭光
  • 9篇陈琳
  • 8篇罗玲
  • 8篇刘明月
  • 7篇李方
  • 7篇路春燕
  • 6篇刘家福
  • 6篇丁智
  • 6篇张素梅

传媒

  • 11篇湿地科学
  • 8篇干旱区资源与...
  • 6篇农业工程学报
  • 5篇生态学报
  • 4篇农业系统科学...
  • 4篇地理科学
  • 4篇应用生态学报
  • 3篇水土保持通报
  • 3篇东北师大学报...
  • 2篇干旱区研究
  • 2篇生态科学
  • 2篇国土资源遥感
  • 2篇自然资源学报
  • 2篇地理与地理信...
  • 2篇地球信息科学
  • 2篇中国草地学报
  • 1篇资源科学
  • 1篇地理研究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年份

  • 1篇2024
  • 6篇2023
  • 1篇2022
  • 7篇2021
  • 2篇2020
  • 7篇2019
  • 15篇2018
  • 11篇2017
  • 7篇2016
  • 3篇2015
  • 5篇2014
  • 8篇2013
  • 6篇2012
  • 10篇2011
  • 12篇2010
  • 7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1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多时相环境卫星数据的南瓮河流域湿地信息提取方法研究被引量:25
2013年
选取位于大兴安岭林区的南瓮河流域作为研究区,以多时相、中等分辨率的环境卫星影像为数据源,采用面向对象方法,通过多尺度分割、特征提取、决策树建立等步骤,实现湿地信息的快速提取;系统分析了面向对象方法在森林地区湿地信息提取中的有效性。研究表明,在面向对象湿地信息提取过程中,采用不同等级的分割尺度,使分类更具层次性;利用光谱、空间、形状等多种属性特征,通过多时相遥感数据的融合,可以更好地识别复杂多样、界限模糊的湿地景观,其中,草本沼泽的生产者精度达到了91%。结果显示,南瓮河流域内,湿地类型多样,以草本沼泽和灌丛沼泽为主,且其主要分布于河流两侧和中下游宽阔的河谷地带。
孙俊杰马大喜任春颖王宗明毛德华
关键词:面向对象方法多尺度分割
1986年以来6个时期杭州湾及其周边区域滨海养殖用地的分布及其变化被引量:1
2021年
开展杭州湾及其周边区域滨海养殖用地遥感监测工作,对该区域滨海用地的规划、管理以及滨海湿地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利用1986年、1990年、2000年、2010年、2015年和2020年的Landsat TM/ETM+/OLI影像数据,采用面向对象的决策树分类方法以及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和质心迁移模型,提取出杭州湾滨海养殖用地的空间分布信息,研究了6个时期杭州湾滨海养殖用地面积、分布及其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986年和1990年,研究区的滨海养殖用地主要分布在杭州湾北部和杭州湾河口南部;2000年,研究区滨海养殖用地集中分布于杭州湾河口南部;2010年、2015年和2020年,研究区滨海养殖用地集中分布于杭州湾南部;6个时期,研究区滨海养殖用地的重心逐渐向南部迁移;前5个时期,研究区滨海养殖用地面积不断增大,于2015年达到最大,为650.74 km^(2),2020年,其面积有所减小;随着时间的推移,相邻时期间的土地利用动态度总体上在不断减小,研究区滨海养殖用地变化的幅度和速率都逐渐减小。
蔚亮任春颖贾明明毛德华王宗明张柏徐红涛张运刚
关键词:遥感监测
2000~2015年辽河流域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变化研究被引量:3
2018年
利用MODIS NPP数据、气象数据和土地利用数据,采用简单差值和一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2000-2015年辽河流域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时空变化特征,并探讨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5年辽河流域年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变化范围为238-334 g/(m2·a)碳,该流域内年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缓慢上升,在空间上表现为东高、西低的态势;浑太河子流域的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最高[348.17 g/(m2·a)碳],东辽河子流域的次之[330.14 g/(m2·a)碳],西辽河子流域的最低[217.23 g/(m2·a)碳];16 a来,辽河流域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总体上在增加,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增加了的区域面积占辽河流域总面积的95.1%。2000-2015年,辽河流域湿地面积增加了53.2 km2,湿地的平均年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变化范围为304.8-367.7 g/(m2·a)碳。年降水量和年平均相对湿度是辽河流域年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主要影响因子。
郗延彪任春颖相恒星陈琳白佳灵
关键词:净初级生产力降水量相对湿度辽河流域
一种遥感影像融合效果评价方法
一种遥感影像融合效果评价方法,本发明涉及遥感影像效果评估,特别是涉及一种遥感影像融合效果评价方法。本发明是要解决现有遥感影像融合效果评价方法主要视觉效果人为干扰因素较大,容易产生误差,客观数理统计分析中指标的选取没有统一...
董张玉王宗明刘殿伟任春颖汤旭光贾明明丁智
文献传递
向海自然保护区湿地资源保护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3
2007年
向海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丹顶鹤等珍稀水禽和蒙古黄榆为主的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具有重要的国际地位与作用。但是,湿地资源的退化现状使得人们对于保护区的有效性产生了疑问。本研究借助于RS与GIS技术,利用1954年、1986年和2004年的土地利用数据,对比分析了向海自然保护区建立前后、保护区内各功能区、保护区及其周边区域的湿地资源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954年~2004年,湿地面积由414.98km^2减少为269,9km^2;保护区建立后湿地面积仍持续减少,年变化率由0.79%降低为0.73%;湿地破碎化程度并不严重,主要退化为盐碱地和草地类型;保护区的建立有效减缓了核心区内湿地的损失速度,对实验区与缓冲区的作用则较为薄弱;与其外部的两个缓冲带相比,保护区内湿地资源的动态变化比较显著;湿地的萎缩退化严重影响了鹤类等珍稀水禽的生境质量,导致其繁殖效率与种群数量发生波动变化。区域气候环境变化是导致湿地退化的自然驱动力,人为干扰以及保护区自身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是影响保护区对湿地资源发挥有效保护作用的主导因素。
任春颖张柏张树清王宗明宋开山杨军
关键词:湿地向海自然保护区有效性RS和GIS
一种基于时序遥感影像的建设用地与农田区分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时序遥感影像的建设用地与农田区分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获取研究区域的时序遥感影像;对时序遥感影像进行预处理后得到像元的植被指数曲线数据;逐像元比较植被指数值与预设的植被指数阈值,根据像元的植被指数值与...
王宗明满卫东何兴元贾明明毛德华任春颖
文献传递
基于GIS与USLE的牡丹江市退耕还林前后水土流失变化研究被引量:6
2010年
本文采用通用水土流失方程USLE得到牡丹江市退耕还林前后水土流失量,并借助GIS空间分析得到退耕还林前后各侵蚀等级的转移矩阵、地形要素的分布指数以及各用地类型的侵蚀强度指数,全面、科学地揭示了退耕还林前后水土流失的演变规律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退耕后剧烈侵蚀面积大量减少,由退耕前的3161.52km2减少到退耕后的672.38km2;极强度侵蚀面积大量增加,由退耕前的691.32km2增加到退耕后的2822.72km2。(2)退耕后,中山地带因植被覆盖增强其水土流失大大减弱;山前平原因耕地资源减少,人为加大土地开发利用强度而导致更容易发生水土流失。(3)>15°坡度是退耕还林的主要发生范围,因林龄较低,其水土保持能力较弱,在强降雨等条件下更容易发生极强度和剧烈侵蚀。(4)退耕后,水田、草地和未利用土地土壤侵蚀强度指数增加,旱田、林地和建设用地土壤侵蚀强度指数减少。总体来讲,退耕还林有效遏制了研究区严重的水土流失状况,但退耕后轻度、中度和强度侵蚀还不稳定,容易向负向生态环境方向演化,且山前平原地带以及>15°的退耕幼龄林区更易发生水土流失,因此水土保持工作依然不容松懈。
高凤杰张柏王宗明宋开山任春颖雷国平宋戈宁静
关键词:水土流失退耕还林USLE
1990~2015年东北地区草地变化遥感监测研究被引量:20
2020年
基于1990年和2015年东北地区草地数据集,采用草地动态度模型、草地变化程度综合指数、草地相对变化率、质心模型和景观指数等作为参考指标对草地时空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5a间,东北地区草地面积减少了9755.94km^2,其中,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减少量最大;黑龙江省草地动态度、变化程度综合指数和相对变化率最高,分别为-30.67%、21.68%和5.55,草地变化最剧烈、稳定性最差;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相应三个指标最低,分别为-3.76%、2.66%和0.68,年均变化强度最高,为0.0193%,相对其他省草地更稳定,但其减少规模最大;草地质心向西偏南方向移动11.28km,是由东部黑龙江省和西部内蒙古自治区东部草地动态强度巨大差异所致;东北地区草地破碎化程度降低、景观类型稳定性上升、斑块形状趋于规则化,主要是小斑块、破碎斑块转化为其他土地类型的结果.气候变暖、变干是草地退化的自然驱动因素,人口增加和经济增长间接影响了草地变化,牲畜大幅度增长是重要因素.
满卫东满卫东王宗明刘明月王宗明魏思怡毛德华贾明明任春颖
关键词:动态度
1990~2015年韩国土地覆被变化及其驱动因素被引量:17
2017年
以中等分辨率Landsat系列影像为数据源,利用面向对象的图像分析(OBIA)方法,研究1990~2015年韩国土地覆被变化的主要特征与驱动因素。研究发现:近25 a来,韩国人工表面、林地、湿地、耕地和水体面积变化较大。人工表面扩张最为明显,面积增加了1 847.24 km2(+38.97%),主要发生在以首尔为中心的首都圈地区,多由耕地和林地转化而来。林地、湿地和耕地面积分别减少776.71 km2、707.32 km2和426.65 km2。过去25 a间韩国土地覆被变化主要集中分布在海拔较低(<100 m)和坡度较小(<3°)的区域。人类活动因素,如人口增长、城市扩张、经济发展及政策调控等是造成韩国土地覆被变化的主要原因。
于皓张柏张柏王宗明任春颖毛德华
关键词:土地覆被变化
1990—2013年辽宁省城市面积扩张的遥感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综合应用Labdsat5 TM、Landsat8 OLI卫星遥感数据,结合面向对象分类方法,提取1990、2013年辽宁省县级以上行政单元城区的分布范围,分析过去20余年间辽宁省城市面积的扩张特征。结果表明,1990—2013年期间,辽宁省城市面积增加了1 122.2 km^2;31个县级以上城市城区面积都有所扩张,扩张率最小的为凤城市,城区面积增加了10.29%,扩张最大的为东港市,城区面积增加了616.84%;沈阳市扩张面积的绝对值相对最大,为250.87 km^2;辽宁省城市面积按扩张方式可分为4类:集中型同心圆扩张模式、沿主要对外交通轴线带状扩张模式、跳跃式成组团扩张模式、低密度连续蔓延模式,经济增长、人口增加、交通牵引、政策实施促进了辽宁省城市面积的大规模扩张;1990—2013年的23年间,辽宁省国内生产总值增加27倍,1990—2010年的20年间外商直接投资总额增长31倍,人口数量增加5.9%。建议未来的城市发展过程中,应适当控制城市规模,使城市面积有序扩张。
夏晨曦李晓燕王宗明任春颖贾明明毛德华
关键词:城市面积遥感数据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