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代琳

作品数:12 被引量:90H指数:5
供职机构:四川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淋巴
  • 5篇免疫
  • 4篇细胞
  • 4篇淋巴瘤
  • 4篇病理
  • 3篇染色
  • 3篇组织学
  • 3篇临床病理
  • 3篇病理学
  • 2篇银染
  • 2篇银染色
  • 2篇银染色法
  • 2篇增生
  • 2篇三联征
  • 2篇特殊染色
  • 2篇染色法
  • 2篇肿瘤
  • 2篇组织化学
  • 2篇淋巴结
  • 2篇淋巴结炎

机构

  • 8篇四川省人民医...
  • 7篇四川大学华西...
  • 2篇遵义医学院
  • 2篇德阳市人民医...
  • 2篇宜宾市第二人...
  • 2篇乐山市红十字...
  • 2篇广汉市人民医...
  • 1篇四川省医学科...

作者

  • 12篇代琳
  • 5篇黄娟
  • 5篇徐钢
  • 4篇廖殿英
  • 4篇董丹丹
  • 3篇李甘地
  • 3篇王晓卿
  • 3篇李娟
  • 2篇徐妍
  • 2篇唐源
  • 1篇王威亚
  • 1篇李响
  • 1篇王学军
  • 1篇雷松
  • 1篇徐纲
  • 1篇毛宇
  • 1篇郭鹏
  • 1篇冯伟华
  • 1篇刘菊先
  • 1篇朱育春

传媒

  • 3篇中华病理学杂...
  • 2篇临床与实验病...
  • 1篇中华超声影像...
  • 1篇白血病.淋巴...
  • 1篇中华泌尿外科...
  • 1篇中华小儿外科...
  • 1篇中华血液学杂...
  • 1篇中华医学会病...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4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舒尼替尼治疗转移性肾癌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被引量:18
2010年
目的 评价舒尼替尼治疗转移性肾癌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转移性肾癌患者15例.男10例,女5例.中位年龄56(37~73)岁.曾行原发肿瘤切除术13例,行CT引导下肿瘤穿刺活检术2例.组织学类型为透明细胞癌14例,乳头状细胞癌1例.舒尼替尼50 mg/d连续给药4周,停药2周方案4例;37.5 mg/d持续口服方案11例.评价肿瘤治疗疗效、患者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及总体生存时间,同时观察治疗相关不良反应. 结果中位随访时间13(2~24)个月,15例均可评价疗效,其中部分缓解8例、疾病稳定5例、疾病进展2例.总客观缓解率53%(8/15),疾病控制率87%(13/15).由于随访时间短,尚不能报告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常见不良反应包括手足皮肤反应11例(73%),头发颜色改变10例(67%),口腔溃疡、脱发各9例(60%),腹泻、中性粒细胞减少各8例(53%).多数不良反应为1~2级,且所有不良反应均可逆. 结论舒尼替尼治疗晚期转移性肾癌疗效显著,具有较高的肿瘤客观缓解率,大多数不良反应较轻且可逆,患者多可耐受,安全性较好,但长期疗效及安全性需进一步随访.
程树林曾浩李响郭鹏代琳陈铌朱育春张朋魏强
关键词:肾细胞肿瘤转移舒尼替尼靶向治疗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最新免疫组化分型方法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1年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一种B淋巴细胞来源的肿瘤,肿瘤细胞呈弥漫性生长,核比正常的巨噬细胞或正常淋巴细胞的两倍稍大一些。该肿瘤在形态学、生物学行为以及临床表现等方面均显示出不尽相同的特点,基于组织学特点、免疫表型以及分子检测可将其分为不同亚型。
代琳徐钢
关键词: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分型方法免疫组化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组织学特点细胞来源
脐尿管病变的超声表现与分析被引量:10
2004年
刘菊先彭玉兰罗燕代琳邱逦
关键词:脐尿管病变超声表现脐尿管未闭脐尿管畸形
乳腺原发性淋巴瘤九例临床病理分析
2014年
目的 探讨乳腺原发性淋巴瘤(PBL)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PBL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结果 患者均为女性,发病中位年龄54岁.发病部位左乳7例,右乳2例,肿块最大径2~5cm.9例病理诊断均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非特殊型,其中8例为中心母细胞形态,1例为免疫母细胞形态.免疫表型提示8例为非生发中心B细胞来源,1例为生发中心B细胞来源;EB病毒原位杂交均为阴性.治疗多以手术及化疗为主.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9个月.结论 PBL发病率低,最常见的类型为DLBCL.术前诊断困难,依靠病理活组织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等明确诊断.
徐妍王晓卿徐钢李娟代琳董丹丹李科
关键词:乳腺肿瘤淋巴瘤免疫表型病理学
组织学三联征和聚合酶链反应在弓形虫淋巴结炎病理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 经典的组织学三联征诊断法和荧光原位杂交(PCR)法在提高石蜡包埋组织弓形虫淋巴结炎确诊率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本院1999年4月至2009年9月诊断的46例符合组织学三联征形态改变的石蜡包埋淋巴结组织,采用半嵌套式PCR方法 对提取DNA进行弓形虫基因组的片段扩增;另选取30例组织中可见三联征中的二个或一个特征的病例作为对照.结果 组织学三联征组PCR阳性率为76.1%(35/46),对照组阳性率仅为10.0%(3/30,P〈0.01);组织学三联征诊断弓形虫淋巴结炎的灵敏度为92.1%(35/38),特异度为71.1%(27/38);PCR法的阳性预测值为76.1%(35/46),阴性预测值为90.0%(27/30).结论 经典的组织学三联征对于诊断弓形虫淋巴结炎的特异性很强,但敏感性较低,且易漏诊部分非典型病例.在组织形态改变的基础上结合半嵌套式PCR对刚地弓形虫基因片段的检测可大大提高检出敏感性和准确性.
代琳黄娟唐源廖殿英董丹丹徐钢李甘地
关键词:淋巴结炎弓形虫病增生聚合酶链反应
采用PCR的方法检测组织学三联征诊断弓形虫淋巴结炎的特异性
弓形虫病是一种常见的可引起淋巴结肿大的疾病,但除了很少的情况之外,可以明确诊断的弓形虫包囊很难被发现。包括反应性滤泡增生,上皮样细胞团的形成以及单核样B细胞的出现被视作是诊断弓形虫淋巴结炎的组织学三联征,但它的可靠性如何...
代琳黄娟唐源廖殿英
文献传递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2例临床病理学分析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post-transplant lymphoproliferative disorders,PTLD)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2例PTLD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及EB病毒(EBV)原位分子杂交(EBER)检测,同时复习其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分析。结果 (1)2例患者均为青年人,均有急性白血病病史、异基因骨髓及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史,PTLD发生部位均为淋巴结。(2)2例病理诊断均为单形性PTLD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非生发中心B细胞来源。EBER检测均为阳性。(3)例1确诊为PTLD后予以美罗华为主的方案治疗4个疗程,患者予以缓解,随访10个月患者血清EBV-DNA水平降低,无瘤生存。例2确诊PTLD后予以抗病毒和抗CD20单抗等方案治疗后病情缓解,随访11个月患者无瘤生存。结论 PTLD是骨髓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严重的疾病之一,具有独特的临床和病理学特征。病因可能与EBV感染和免疫抑制有关,病理学组织活检是确诊的主要依据。
王晓卿徐妍徐钢董丹丹李娟代琳
关键词:EB病毒临床病理
Warthin—Starry特殊染色、免疫组织化学和透射电镜在猫抓病病理诊断中的作用被引量:13
2010年
目的探讨Warthin-Starry银染色法、抗汉赛巴尔通体单克隆抗体和电镜在检测人巴尔通体感染、确诊猫抓病中的实用价值。方法收集1998年1月至2008年12月诊断的77例符合猫抓病形态学改变的石蜡包埋淋巴结组织,分别使用Warthin-Starry银染色法和抗汉赛巴尔通体单克隆抗体的EnVision法进行病原体的检测。选择二者均检出丰富细菌的5例进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1)透射电镜查见汉赛巴尔通体呈多形性,圆形、椭圆形、短棒状、杆状,长0.489~1.110μm,宽0.333~0.534μm,集群性生长。(2)61.0%(47/77)的病例Warthin-Starry银染色法查见排列成线、成簇、局灶性聚集的黑色、短小、棒状杆菌,细菌绝大多数分布在靠近被膜下的坏死灶内,以存在于细胞外为主。(3)72.7%(56/77)的病例抗汉赛巴尔通体单克隆抗体阳性表达,阳性信号主要呈点状、颗粒状,少数呈线样勾勒出细菌形状,信号定位与Warthin—Starry银染色法一致。(4)59.7%(46/77)的病例Warthin—Starry银染色和抗汉赛巴尔通体单克隆抗体染色均阳性。两种方法联用,病原体总体检出率为74.0%(57/77)。二种方法检出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Warthin-Starry银染色法、免疫组织化学和电镜技术检测猫抓病病原体能达到确诊猫抓病的目的,抗汉赛巴尔通体单克隆抗体染色是较Warthin—Starry银染色更理想的检测方法。
黄娟代琳雷松廖殿英王晓卿罗添友陈昱杭振镳李甘地董丹丹徐纲辜正策郝冀玲华平何磊段芳蕾
关键词:猫抓病巴尔通体感染银染色法免疫组织化学
淋巴瘤589例构成分析被引量:28
2011年
目的根据WHO(2008版)关于淋巴造血组织肿瘤的分类了解四川省恶性淋巴瘤的分布、分型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复习纳入病例的临床资料、HE及免疫组化切片。病理诊断依据WHO(2008版)关于淋巴造血组织肿瘤的分类进行。结果 (1)589例淋巴瘤中,566例(96.1%)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23例(3.9%)为霍奇金淋巴瘤(HL)。68.0%NHL为B细胞性淋巴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最常见的亚型(287例,50.7%),其次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CLL/SLL)(4.9%)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ALToma)(4.9%)。181例(32.0%)为T和NK细胞淋巴瘤,结外NK/T细胞性淋巴瘤是最常见的亚型(105例,18.6%)。HL以结节硬化型HL为多(13例,56.5%)。(2)HL和NHL好发于男性,男女比为2.83∶1和1.68∶1。HL发病年龄14~74岁,平均39岁。NHL发病年龄1~96岁,平均55岁。(3)HL以颈部淋巴结最为多见(13例,56.5%)。DLBCL结外(64.5%)多于结内(35.5%),胃为结外DLBCL最常见的部位(32例,17.3%),眼眶、子宫、肝脏、软组织及骨为结外DLBCL少见发生部位。结外NK/T细胞淋巴瘤中,88例(83.8%)发生于鼻及上呼吸道;消化道(8例,47.1%)为鼻外NK/T细胞淋巴瘤的常见发病部位。结论恶性淋巴瘤患者多发于男性,男女比明显高于文献报道。组织学类型以DLBCL最常见,CLL/SLL发病率低于文献报道。结外NK/T细胞性淋巴瘤发病率较西方国家高,是T和NK细胞淋巴瘤最常见的亚型。消化道为DLBCL和鼻外NK/T细胞性淋巴瘤最常见的结外发病部位。
王晓卿徐钢李娟代琳
关键词:淋巴瘤流行病学组织学分型
淋巴浆细胞性淋巴瘤伴Waldenstroem巨球蛋白血症的临床病理和免疫表型分析被引量:13
2009年
目的探讨淋巴浆细胞性淋巴瘤伴Waldenstrioem巨球蛋白血症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了解其免疫表型在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根据2008版WHO淋巴造血组织肿瘤分类收集40例淋巴浆细胞性淋巴瘤伴Waldenstrioem巨球蛋白血症患者临床及随访资料,对标本进行免疫表型检测(SP法)及PAS、甲苯胺蓝、刚果红特殊染色。结果患者年龄40~90岁,中位年龄64岁。患者多以疲乏、贫血和出血倾向就诊。淋巴结、脾脏和肝脏肿大比率分别为42.5%、20.0%和12.5%。36例骨髓浸润模式表现为混合型(17例)、弥漫型(15例)和间质型(4例)。9例淋巴结,1例结构完全破坏,8例部分破坏,可见扩张的淋巴窦和残存的淋巴滤泡。骨髓组织与淋巴结组织免疫表型结果基本一致。肿瘤性小淋巴细胞表达CD20和CD79a,浆细胞表达CD79a和CD138。所有病例均不表达CD5,仅4例弱表达CD23。生存分析显示不同的骨髓浸润模式、白蛋白值、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血清IgM值对患者生存时间均未见影响。结论淋巴浆细胞性淋巴瘤伴Waldenstroem巨球蛋白血症为一种少见的好发于老年人的惰性小B细胞淋巴瘤,临床表现多样化。骨髓活检形态学观察、免疫表型分析及临床资料(尤其是血清学检查)对于其临床病理诊断至关重要。
梁冬妮李甘地代琳黄娟王威亚冯伟华李俸媛廖殿英
关键词:免疫表型分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