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雪茹
- 作品数:15 被引量:23H指数:3
- 供职机构:北方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语言文字艺术更多>>
- “对分”口语课堂的实践探索与理论机理被引量:3
- 2018年
- 大学英语口语课堂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文化素养。然而,课堂上所面临的种种问题却极大地影响了教学目的的实现。其根本原因在于从应试型教育到应用性教育的转变颠覆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模式。"对分课堂"模式将任务分阶段、具象化的做法解决了传统英语课堂上的问题,完美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缓解了学生的焦虑,改善了教学效果。
- 于雪茹
- 关键词:口语课堂具象化
- 解析大卫·科波菲尔的双重性格被引量:2
- 2008年
- 人物是小说中的一要素。对人物的理解有助于对作品的理解。本文从狄更斯的作品《大卫·科波菲尔》中流露出的细节出发,对大卫的性格进行全面的分析,发现大卫是具有双重性格的人。
- 于雪茹
- 关键词: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双重性格
- 从“美国三部曲”看菲利普·罗斯的生存寓言
- 2014年
- 利哈桥夫将生态学分为生物生态学和文化生态学。前者提供人们生存所需的自然环境,而后者则滋养人们的精神。本文主要分析了菲利普·罗斯"美国三部曲"中人物自然环境的优越和文化环境的匮乏,以及传统文化被阉割后的主人公所遭遇的精神危机,他们的死亡或者被抛弃说明了文化环境之于人的生存比自然环境更重要。
- 于雪茹
- 关键词:自然环境文化环境
- 我国高校硕士外语教师科研状况调查及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1
- 2023年
- 为研究我国高校硕士外语教师的科研状况和影响因素,调查了54位在我国高校任教5年以上的具有硕士学位外语教师的论文发表和课题申报情况,并根据问卷调查结果选取了4位教师进行为期两年的跟踪观察和访谈。研究发现:一是硕士外语教师整体科研成果少、参与度不高;二是影响硕士外语教师科研的因素主要包括应然自我与实然自我差距太大,缺乏积极的科研体验,理想自我不清晰;三是影响硕士外语教师科研的因素从环境向自我转变。研究表明,建构科研理想自我是硕士外语教师改善科研状况、提升专业能力的关键。
- 于雪茹
- 关键词:科研环境自我
- 爱无能的“黑铁五代”——菲利普·罗斯“美国三部曲”中的伦理道德危机分析
- 2012年
- 当宗教信仰遭遇技术理性,其斗争结果不只是两种宗教的你死我活,也意味着处于两种信仰下的人的价值观必将遭遇危机。美国当代犹太作家菲利浦.罗斯在世纪之交完成的"美国三部曲"(《美国牧歌》,《我嫁了共产党人》,《人性的污秽》)即反应了信仰斗争背后的人们的价值观念危机,其中最淋漓尽致地彰显了人们的伦理道德危机。在旧的价值体系遭到冲击而新的价值体系尚未形成时,人们感到疯狂和无助,他们表现出了"黑铁五代"般的爱无能。
- 于雪茹车凤成
- 学生的认知惰性与英语专业写作教学被引量:3
- 2015年
- 听说读写译是英语教学的几个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方面,在这几个语言基本功的教学中,写作应该是其中最难的一部分。说它最难是因为它一方面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语言基础,
- 于雪茹
- 关键词:写作教学英语专业听说读写译语言基本功英语教学
- 活动理论视角下高校硕士外语教师的科研认知
- 2023年
- 硕士外语教师是我国本科外语教学的主力军,探究其科研认知是解决其科研问题、提升外语教育质量的关键。基于活动理论视角,选取四名职业生涯中期、科研投入呈现连续统的硕士外语教师作为参与者,调查他们对科研本体及其可持续性的认知。研究发现:硕士外语教师的科研认知对接高质量研究标准,受到机构要求和环境支架的调控;其研究可持续性不仅受到科研目标和环境的限制,更与科研投入紧密相关。研究结果可以为教师反思自身科研状况、提升科研能力带来启发,也能够为构建外语教师科研认知框架提供参考。
- 于雪茹张晓鹏
- 关键词:可持续性
- 罗斯作品《再见吧,哥伦布》的后殖民主义阐释被引量:1
- 2010年
- 《再见吧,哥伦布》是菲利普·罗斯的一部重要作品。文中主人公尼尔追求异化,尼尔姨妈愚蠢可笑,这一切都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从后殖民主义的视角来审视这部作品,犹太人在美国遭遇歧视以及美国种族不平等的现象暴露无遗。
- 于雪茹
- 关键词:后殖民主义歧视
- 论英美航海片中的船长形象
- 2017年
- 15至17世纪,随着欧洲通往印度新航路的发现和美洲大陆的发现,以及伽马、麦哲伦等人的环球航行的成功,人类对地球的认识发生了实质性的飞跃。航海活动使原本处于世界两端的太平洋西岸和大西洋东岸有了直接的交往,南美洲与欧洲、亚洲正式实现空间上的对接。随着远洋航行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在不断地寻找更大的生存空间的进程中,航海家们横渡于东西两半球,手握着当时最先进的航海技术设备——指南针、罗盘、六分仪、
- 于雪茹
- 关键词:航海活动船长环球航行远洋航行
- 一种荒诞 两种人生
- 2012年
- 托尼·莫里森的《宠儿》和余华的《活着》都讲述了各自主人公痛苦的人生经历。虽然故事情节各不相同,但是其中的批判意蕴并无二致。从萨特的存在主义角度来分析两部作品,发现在两位主人公各自所处的荒诞时代,人并没有选择的自由,因此他们的一切痛苦都源于那个时代的荒诞。
- 郭志艳于雪茹
- 关键词:存在主义荒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