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进涛

作品数:9 被引量:26H指数:4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耳蜗
  • 3篇细胞
  • 2篇毒性
  • 2篇易感
  • 2篇易感性
  • 2篇神经毒
  • 2篇神经毒性
  • 2篇神经节
  • 2篇前庭
  • 2篇螺旋神经节
  • 2篇毛细胞
  • 2篇耳毒
  • 2篇耳毒性
  • 2篇半乳糖
  • 2篇D-半乳糖
  • 2篇D-半乳糖诱...
  • 1篇动作电位
  • 1篇兴奋性
  • 1篇兴奋性氨基酸
  • 1篇兴奋性氨基酸...

机构

  • 6篇中南大学
  • 3篇华中科技大学
  • 3篇中山大学附属...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成都市第三人...
  • 1篇武汉大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纽约州立大学

作者

  • 9篇于进涛
  • 6篇丁大连
  • 6篇孙虹
  • 3篇李鹏
  • 2篇殷善开
  • 1篇吴学文
  • 1篇刘争
  • 1篇孙宇
  • 1篇孔维佳
  • 1篇韩继波
  • 1篇蒋海燕
  • 1篇孙海英
  • 1篇姚银
  • 1篇汪雷
  • 1篇张文娟

传媒

  • 4篇中华耳科学杂...
  • 1篇中国耳鼻咽喉...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华耳鼻咽喉...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2016年全国鼻科年会暨第八届鼻部感染与变态反应疾病专题学术会议纪要被引量:3
2017年
2016年全国鼻科年会暨第八届鼻部感染与变态反应疾病专题学术会议(图1)于2016年5月19—21日在湖北省武汉市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委会鼻科组、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鼻科学组和《世界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英文)》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附属协和医院及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协办。5月20日上午举行了简短的开幕式,中华医学会杂志社魏均民副社长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孔维佳教授主持,本刊总编辑韩东一教授、分会主任委员高志强教授、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姜永茂社长、
程雷姚银于进涛汪雷韩继波孙海英邓一柯刘争
关键词:变态反应疾病鼻部感染鼻科学中华医学会杂志社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三甲基锡的神经毒性和耳毒性被引量:9
2013年
有机锡化合物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众多有机锡化合物中三甲基锡(TMT)对人体有较强的神经毒性和耳毒性。TMT神经毒性可选择性破坏大脑边缘结构尤其是海马神经元以及听神经系统的神经元。TMT之所以选择性损害某些敏感神经元,其原因是因为这些神经元富含一种被称为Stannin的蛋白质,而Stannin蛋白正是TMT攻击的特异性靶目标。由于这种蛋白同样存在于线粒体,因此富含线粒体的细胞比线粒体贫乏的细胞更容易遭受有机锡化合物的攻击。TMT与Stannin产生不可逆性结合之后进而破坏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最终导致线粒体损害,细胞色素C释放,从而启动细胞凋亡程序。TMT耳毒性主要表现在用药后迅速发生的高频听力损失,其最早期功能改变表现为听神经动作电位的反应阈升高,随后逐渐出现耳蜗微音器电位振幅的降低。因此,TMT对听觉系统的急性损伤部位很可能最早是发生在从内毛细胞到I型螺旋神经节的听神经末梢及其神经纤维,随着用药后时间的延长才会逐渐累及外毛细胞。TMT对周边听觉系统的损害作用包括兴奋性氨基酸毒性,氧化应激,细胞内钙超载,线粒体破坏,神经纤维脱髓鞘病变等多重损害机制,因此TMT模型可能有助于模拟和研究听神经病的多重损害模式。
于进涛丁大连孙虹殷善开Richard Salvi
关键词:神经毒性耳毒性细胞色素C释放有机锡化合物线粒体损害兴奋性氨基酸毒性
经大鼠面神经管引导耳蜗生物电反应被引量:4
2014年
耳蜗生物电包括耳蜗内淋巴直流电位(EP),耳蜗微音器电位(CM),总和电位(SP),及听神经复合动作电位(CAP),这些不同的电位成份分别起源于耳蜗内不同的组织器官。除了EP是反映血管纹功能状态的静息电位之外,其它耳蜗生物电位都是声刺激诱发的耳蜗内不同组织细胞的电反应。因此,记录耳蜗生物电是直接反映耳蜗功能的最佳观察指标。许多传统的耳蜗生物电引导方法由于把电极置放到中耳腔内难免损伤中耳组织和结构而大都仅适用于急性或亚急性动物实验却不利于开展慢性实验的长期记录和观察。尤其在大鼠目前还缺少一种稳定可靠的长时期观察耳蜗生物电的引导方法。本实验将银丝电极经大鼠茎乳孔插入到面神经管水平段,由于面神经管水平段与耳蜗仅以很薄的骨壁相隔,因此可以从近距离引导出良好的耳蜗生物电反应。同时,由于电极埋藏在面神经管内而无需打开中耳腔,因此也避免了中耳粘膜或听骨链损伤以及因此而可能发生的术后中耳感染。我们在电极植入到同一动物测试耳面神经管水平段后不同时间测试的CAP和CM以及SP波形清晰并具有可靠的重复性,但是在不同动物之间的耳蜗生物电振幅却存在一定的差异,提示本方法引导的耳蜗生物电更适合于对同一测试耳进行实验前后的比较和观察。经面神经管这一天然骨性管道把引导耳蜗生物电的电极巧妙地植入到耳蜗隔壁,为更有效直接观察耳蜗各个组织器官对声刺激的反应提供了有益的参考经验。本文还就各种耳蜗生物电反应的特点及其相互内在联系以及与ABR之间的关系展开了讨论。
于进涛丁大连孙虹Richard Salvi
关键词:面神经管总和电位听神经复合动作电位
重金属耳毒性被引量:1
2016年
许多重金属都是机体所需的重要微量元素,但是过量摄取重金属及其化合物则可造成机体多种器官的严重损害。重金属及其化合物可通过各种途径进入机体并在体内积累致病,但不同种类的重金属损害机体组织的主要靶器官却并不完全相同,所以不同的重金属中毒往往产生各种不同的临床症状。重金属及其化合物可通过血液循环或脑脊液或圆窗膜等不同途径进入内耳,在内耳积累的各种重金属都可损害内耳感觉器官,这些遭到重金属破坏的内耳器官包括耳蜗和前庭的感觉上皮和与之相联系的耳蜗和前庭的神经节及神经纤维,从而造成听觉障碍和平衡障碍。本文综述了铅、汞、镉、砷、锰、钴、锡、铂等重金属对内耳的毒性作用及相关毒性机制,以期提高人们对重金属耳毒性的警觉和认识。
于进涛丁大连孙虹Richard Salvi
关键词:重金属耳毒性神经毒性耳蜗前庭
耳蜗线粒体DNA 4834bp缺失突变增加D-半乳糖诱导拟老化大鼠对噪声听损伤易感性
于进涛孙宇孔维佳
实验动物标准颞骨切片规范被引量:4
2015年
颞骨切片技术是观察和评估实验性内耳病理学改变的重要手段。由于内耳复杂的迷宫式立体结构,从不同方向和角度获取的颞骨切片很难进行相互间的组织病理学比较。因此,统一颞骨标准切片技术规范,对于评判内耳听觉感受器和前庭各个平衡感受器以及耳蜗和前庭周边神经元的病变部位和病变程度十分重要,因为只有统一了规范的颞骨样品制备和切片角度,才有可能对实验性内耳病变做出正确的比较和评判。颞骨切片的标准方向是将切片平面平行于外耳道和内听道的水平面,从上鼓室向下鼓室方向依次收集到的需要进行重点评估的切片层次分别为上半规管壶腹嵴和外半规管壶腹嵴、椭圆囊斑和球囊斑及前庭上神经元、球囊斑和前庭下神经元、耳蜗中轴、内淋巴管及内淋巴囊、以及后半规管壶腹嵴。本文还根据作者的实践经验讨论了颞骨切片样品制备过程中有关样品固定、脱钙、颞骨整体染色、渗透和定向包埋等技术细节,期望能对从事内耳病理学研究的同道有所帮助。
丁大连于进涛李鹏高可雷蒋海燕张文娟孙虹殷善开Richard Salvi
耳蜗毛细胞死亡引发耳蜗内延迟性继发病变的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本文讨论了由耳蜗毛细胞死亡引发的耳蜗内一系列延迟性继发病变。在外毛细胞遭到破坏的早期阶段,外指细胞即刻膨胀开来并堵塞了螺旋器表面的穿孔。外指细胞的膨胀有效阻止了含高钾浓度的内淋巴液进入到螺旋器的内部,从而使剩余的毛细胞和支持细胞避免了钾中毒损害。膨胀的外指细胞随后分化成高大柱形细胞并继续支撑起耳蜗螺旋器的整个外形结构。在发生散在性外毛细胞缺失的耳蜗损害模型,由外指细胞转化的高大柱形细胞在外毛细胞缺失的位置永久支撑起耳蜗螺旋器的结构,使周围剩余的存活外毛细胞继续发挥其放大和转换声学振动信号的功能以维持残余听力。在发生大面积外毛细胞死亡的耳蜗损害模型,转化成高大柱形细胞的前外指细胞在外毛细胞缺失后30 d左右死亡,随后导致整个耳蜗螺旋器的结构坍塌和内毛细胞及其他支持细胞的继发性死亡,最后在耳蜗基底膜上仅存一层扁平上皮。无论是在内外毛细胞被同时破坏的实验模型还是在外毛细胞大面积死亡后继发支持结构坍塌和内毛细胞死亡的实验模型,耳蜗传出神经和传入神经都会在丧失内外毛细胞后数周内发生继发性破坏。位于蜗轴螺旋管内的螺旋神经节随后也因丧失神经刺激信号和缺乏神经营养因子而引发延迟性螺旋神经节死亡,螺旋神经节的死亡使与耳蜗核相连的听觉神经中枢端轴突也发生不可逆的破坏,最终导致耳蜗周围系统与中枢听觉系统的神经连接永久中断。
丁大连李鹏李鹏张建辉于进涛于进涛吴学文蒋海燕
关键词:耳蜗毛细胞螺旋神经节继发性病变
幼鼠内耳单个器官培养步骤及分类方法被引量:4
2015年
内耳离体培养在研究内耳细胞功能、内耳组织发育再生、细胞损伤退化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但由于内耳的组织结构微小复杂,其取材和培养具有较大难度,使该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受到一定限制。本文在简要点评不同内耳离体培养方法优劣的基础上,结合本实验室多年来积累的实践经验,详细介绍了新生大鼠各个内耳终器取材及培养的具体步骤。从解剖迷路到分离终器,从凝胶制备到标本铺放,都有详细的操作指南,本文还针对各环节中的技术动作和关键事项进行了具体探讨并配以指导图例,希望这些内容能够弥补以往文献中抽象简略的条款式步骤所造成的实验困难,为开展内耳器官培养研究的初学者提供一定的帮助。
于进涛丁大连李鹏高可雷蒋海燕孙虹Richard J. Salvi
关键词:耳蜗前庭毛细胞螺旋神经节细胞
D-半乳糖诱导耳蜗线粒体DNA4834bp缺失突变大鼠模型对慢性噪声损伤易感性研究
目的:研究D-半乳糖诱导耳蜗线粒体DNA4834bp缺失突变大鼠模型对慢性噪声损伤易感性并初步探讨其机制。  方法:1月龄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四组:生理盐水对照组,D-半乳糖组,生理盐水噪声暴露组,D-半乳糖噪声暴露...
于进涛
关键词:易感性分析D-半乳糖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