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栋祯

作品数:85 被引量:228H指数:8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上海市市级医院新兴前沿技术联合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9篇期刊文章
  • 30篇会议论文
  • 5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7篇医药卫生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社会学

主题

  • 23篇眩晕
  • 15篇阵发
  • 14篇前庭
  • 13篇阵发性
  • 13篇位置性
  • 13篇位置性眩晕
  • 13篇良性阵发性位...
  • 11篇复位
  • 9篇半规管
  • 8篇眼震
  • 8篇疗效
  • 7篇诊治
  • 6篇低通气
  • 6篇毒性
  • 6篇睡眠
  • 6篇睡眠呼吸
  • 6篇睡眠呼吸暂停
  • 6篇睡眠呼吸暂停...
  • 6篇通气
  • 6篇综合征

机构

  • 75篇上海交通大学...
  • 12篇上海交通大学
  • 5篇华中科技大学
  • 4篇汕头市第二人...
  • 3篇义乌市中心医...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唐山工人医院
  • 1篇上海威炫医疗...

作者

  • 85篇于栋祯
  • 52篇殷善开
  • 19篇时海波
  • 14篇冯艳梅
  • 10篇关建
  • 10篇王慧
  • 9篇易红良
  • 8篇陈正侬
  • 7篇苏开明
  • 5篇杨光
  • 5篇谭俊
  • 5篇龚树生
  • 5篇宋强
  • 4篇孟丽丽
  • 4篇周慧群
  • 4篇陈斌
  • 4篇黄艳艳
  • 4篇杨燕珍
  • 4篇鲁文莺
  • 3篇叶海波

传媒

  • 15篇临床耳鼻咽喉...
  • 7篇听力学及言语...
  • 5篇中华耳鼻咽喉...
  • 3篇山东大学耳鼻...
  • 3篇2010全国...
  • 2篇中华耳鼻咽喉...
  • 2篇临床耳鼻咽喉...
  • 2篇中国耳鼻咽喉...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全国耳鼻咽喉...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2014第四...
  • 2篇华东六省一市...
  • 1篇康复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大众医学
  • 1篇科学生活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Chines...

年份

  • 1篇2023
  • 4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9
  • 10篇2018
  • 5篇2017
  • 9篇2016
  • 3篇2015
  • 6篇2014
  • 4篇2013
  • 9篇2012
  • 5篇2010
  • 3篇2009
  • 5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4篇2005
  • 4篇2004
  • 1篇2003
8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舌动脉和舌下神经的解剖特点及与舌根的解剖关系被引量:23
2005年
目的:观察舌动脉、舌下神经的走行及其与舌表面标志点的关系,以及舌动脉、舌下神经的相互关 系,为临床提供舌动脉、舌下神经的形态学资料,指导舌根手术,提高手术安全性。方法:10具(20侧)甲醛固定、 颌面部发育正常的成人尸头标本,颈总动脉灌注红色乳胶。观察:①舌动脉和舌下神经的起源、走行、分段,测量 各段长度;②舌动脉和舌下神经与各解剖标志点的距离;③舌动脉和舌下神经的解剖关系。结果:舌动脉全长为 (9.73±0.83)cm;第1、2、3、4段分别为(1.81±0.46)cm、(2.98±0.45)cm、(1.24±0.39)cm、(3.79±0.28)cm。 舌动脉主干距舌盲孔前1cm、舌盲孔、舌盲孔后1cm及舌盲孔至舌骨、舌侧缘,舌动脉距舌侧缘的距离分别为 (2.34±0.20)cm、(2.48±0.14)cm、(2.43±0.26)cm、(2.53±0.33)cm、(2.14±0.16)cm、(1.11±0.09)cm。舌 下神经距舌盲孔前1cm、舌盲孔、舌盲孔后1cm、舌骨、舌侧缘及下颌骨内侧缘的距离分别为:(2.28±0.14)cm、 (2.36±0.18)cm、(2.34±0.21)cm、(1.25±0.42)cm、(1.86±0.32)cm、(2.64±0.28)cm。舌下神经与舌动脉最 小距离、舌下神经在舌骨大角距舌动脉距离、舌下神经与舌动脉交叉点距舌骨的垂直距离分别为: (0.38±0.38)cm、(0.35±0.31)cm、(1.48±0.26)
关建殷善开易红良于栋祯曹振宇张茂椿黄艳艳
关键词:舌动脉舌下神经舌根
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是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发生的独立风险因素
目的 脂质代谢紊乱被认为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的重要危险因素,然而,很少有研究探讨了这两者的关系.我们的研究的目的是通过一个大的横截面研究来揭示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共有2983名经多导睡眠图(PSG)监...
许华俊关建苏开明殷善开周慧群于栋祯朱华明唐旭兰孟丽丽邹建银易红良
人工智能在眩晕领域的应用展望被引量:1
2019年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头晕和眩晕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影响了15%~35%的人群某一时间段内的生活,眩晕及其伴随症状严重影响个人的生活和工作,并且可能导致焦虑、抑郁等精神问题的发生.
李壮壮于栋祯
关键词:人工智能眩晕
反复发作的低频感音神经性聋临床特点
目的探讨复发性低频感音神经性聋病例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0年3月期间11例反复发作的低频感音神经性聋病例,常规行听力学检查、颞骨CT和(或)MRI,并给予地塞米松或强的松治疗以及其它药物治疗。
于栋祯
三种内耳抗原与自身免疫性内耳病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2001年
目的 探讨 3种纯化的内耳抗原与自身免疫性内耳病的关系 ,并确定其在耳蜗的表达。方法 以粗制内耳抗原的 3种亚组份 (310 0 0、42 0 0 0~ 45 0 0 0和 6 0 0 0 0蛋白 )作为抗原 ,分别免疫动物(B、C和D组 ) ,观察听阈、血清IgG水平和内耳形态学的改变 ,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确定其在耳蜗的表达。A组为对照组 ,以不含抗原的聚丙烯酰胺凝胶匀浆液代替内耳抗原。结果 免疫前各组听阈差异无显著性 (F =0 .0 7,P >0 .0 5 ) ,免疫后对照组和C组听阈和内耳形态学未见明显改变 ,B组 (9/ 30只 )和D组 (7/ 2 8只 )部分动物出现听力损失。组间听阈差异有显著性 (F =9.12 ,P <0 .0 1)。实验组动物血清IgG均显著性升高 (F =7.46 ,P <0 .0 1) ,B、C和D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310 0 0蛋白完全分布于耳蜗神经纤维 ,而 42 0 0 0~ 45 0 0 0和 6 0 0 0 0蛋白分布广泛 ,螺旋神经节、Corti器、血管纹和螺旋韧带均有分布。结论 粗制内耳抗原中 310 0 0和 6 0 0 0 0亚组份均能独立诱发自身免疫性内耳病 ,310 0 0蛋白具有很高的组织特异性 。
龚树生于栋祯杨燕珍黄翔汪吉宝
关键词:内耳疾病自身免疫疾病自身抗原迷路
声强对豚鼠下丘给声响应神经元间隔探测的影响
2009年
目的探讨声音信号强度对豚鼠下丘给声响应神经元间隔探测的影响。方法采用单细胞记录的方法,刺激信号由100 ms和50 ms白噪声相加组成,声音强度10~80 dB SPL,中间间隔时间为0、1、2、4、8、16、48、96 ms,分别统计阈响应组和阈上10,20,30 dB时,给声响应神经元的间隔阈值,并观察间隔阈值与放电率和潜伏期的关系。结果本实验共记录96个神经元,其中,给声响应神经元有35个,在阈响应强度时,给声响应神经元间隔阈值明显增大,四组强度的间隔阈值均值分别为(22.91±4.36)ms,(9.00±2.69)ms,(4.00±0.49)ms和(11.33±3.11)ms(P<0.01),但阈上各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间隔时间为48 ms时,给声响应神经元间隔后放电恢复率的均值分别为0.44±0.15,0.83±0.12,0.88±0.07和0.61±0.10(P<0.01)。而首次放电潜伏期分别为(12.86±0.72)ms,(11.65±0.64)ms,(11.03±0.65)ms和(10.68±0.55)ms(P>0.05)。结论声音信号强度对豚鼠下丘给声响应神经元的间隔探测有一定影响。
苏开明陈正侬关建于栋祯时海波殷善开
关键词:下丘
鼻内镜下蝶腭动脉电凝术治疗严重后段鼻出血被引量:13
2012年
目的评价鼻内镜下蝶腭动脉电凝术治疗严重后段鼻出血的疗效。方法对25例后鼻孔填塞治疗无效的鼻出血住院患者,行鼻内镜下蝶腭动脉电凝术,其中24例全身麻醉,1例局部麻醉。25例中有2例患者同时行双侧蝶腭动脉电凝术。结果术中所有蝶腭动脉均能明确识别,并在出蝶腭孔处将其成功电凝。22例术后未再出血;1例术后6 h再次出血,经后鼻孔填塞2 d后出血治愈;2例术后当天轻微鼻出血,药物治疗后停止。出院后随访3~6个月,患者均无再次鼻出血,除2例出现轻度鼻腔黏连外无其他并发症。结论鼻内镜下蝶腭动脉电凝术治疗严重后段鼻出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倪凌达张玉君朱华明于栋祯苏开明
关键词:鼻内镜外科手术鼻出血蝶腭动脉
门诊复位加自我复位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比较首次治疗时单纯门诊复位法(改良Epley法)与门诊复位加自我复位法(自我改良Epley法)治疗单侧原发性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PC-BPPV)的疗效。方法:我科眩晕门诊确诊为原发性单侧PC-BPPV的150例患者中,147例符合条件并配合随访。将其随机分为单纯门诊复位组(73例)和门诊复位加自我复位组(74例),前者在门诊采用改良Epley法治疗,后者采用门诊改良Epley法复位加自我复位法(自我改良Epley法)治疗。结果:1周时,单纯门诊复位组治愈率为53.4%,门诊复位加自我复位组治愈率为83.8%(P〈O.01)。单纯门诊复位组中,手法复位与复位椅复位成功率分别为45.9%和61.1%(P〉0.05),风险比为0.752,95%CI为0.486~1.163;门诊复位加自我复位组中,手法复位与复位椅复位成功率分别为87.5%和81.O%(P〉0.05),风险比为1.081,95%CI为0.8881.316。两组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单纯门诊复位组0,门诊复位加自我复位组为1.3%(P〉O.05)。结论:门诊复位配合自我复位比单纯门诊复位法能更快、更有效地治愈后半规管BPPV,能有效地减少患者的就诊次数;两组患者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单纯复位椅比手法复位效果更好,但自我复位可减少两种复位方法的效果差距,可用于配合程度较好的后半规管BPPV患者。
游锦于栋祯殷善开冯艳梅谭俊宋强陈斌
关键词: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后半规管
Epley手法复位与眩晕复位治疗椅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疗效比较
<正>目的比较Epley手法复位和眩晕复位治疗椅(TRV)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PC-BPPV)的疗效。方法2011年2月至2012年4月间共诊治165例单侧PC-BPPV患者,将其随机分为Epley组和TR...
谭俊于栋祯冯艳梅杨光时海波殷善开
文献传递
牛磺酸拮抗胆红素诱导的听觉系统神经毒性作用
叶海波时海波于栋祯陈正侬殷善开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