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会彬

作品数:78 被引量:480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3篇期刊文章
  • 23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2篇环境科学与工...
  • 6篇理学
  • 5篇农业科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21篇荧光
  • 19篇光谱
  • 18篇三维荧光
  • 16篇水质
  • 12篇DOM
  • 11篇荧光光谱
  • 11篇有机物
  • 11篇溶解性有机质
  • 10篇堆肥
  • 10篇三维荧光光谱
  • 9篇污染
  • 9篇河流
  • 8篇水体
  • 7篇主成分
  • 7篇乌梁素海
  • 7篇废弃物
  • 6篇湖泊
  • 6篇废弃物堆肥
  • 5篇地下水
  • 5篇湿地

机构

  • 65篇中国环境科学...
  • 2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2篇东北农业大学
  • 8篇山东师范大学
  • 7篇中国地质大学...
  • 3篇成都信息工程...
  • 3篇西安建筑科技...
  • 3篇湘潭大学
  • 3篇西华师范大学
  • 2篇常州大学
  • 2篇山东科技大学
  • 2篇华北电力大学
  • 2篇中国矿业大学...
  • 2篇沈阳化工大学
  • 1篇福建省农业科...
  • 1篇辽宁大学
  • 1篇长安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同济大学

作者

  • 78篇于会彬
  • 26篇宋永会
  • 21篇高红杰
  • 21篇席北斗
  • 13篇彭剑峰
  • 12篇魏自民
  • 11篇郭旭晶
  • 10篇赵越
  • 7篇廖海清
  • 7篇张旭
  • 6篇马文超
  • 6篇郅二铨
  • 5篇李艳杰
  • 5篇许其功
  • 4篇何连生
  • 4篇王思宇
  • 4篇何小松
  • 4篇冯伟莹
  • 4篇韩璐
  • 4篇崔洪洋

传媒

  • 11篇环境工程技术...
  • 7篇光谱学与光谱...
  • 7篇环境工程学报
  • 6篇环境科学学报
  • 5篇环境科学研究
  • 3篇环境工程
  • 3篇环境科学
  • 2篇环境污染与防...
  • 2篇环境化学
  • 2篇生态与农村环...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环境保护
  • 1篇环境保护科学
  • 1篇节水灌溉
  • 1篇中国工程科学

年份

  • 3篇2023
  • 4篇2022
  • 4篇2021
  • 5篇2020
  • 10篇2019
  • 6篇2018
  • 4篇2017
  • 8篇2016
  • 4篇2015
  • 6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8篇2010
  • 8篇2009
  • 1篇2008
7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粤港澳大湾区温室气体和大气污染物协同控制现状分析
2023年
区域联防联控能够实现温室气体和大气污染物协同减排,粤港澳大湾区已开展多项环境合作项目,具有较好的气候变化和大气污染协同控制基础,对区域层面温室气体和大气污染物协同控制现状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粤港澳大湾区11个市(区)2005—2020年的历史数据为基础,在全局熵值法的基础上选取4个一级指标(子系统)、20个二级指标构建了温室气体和大气污染物协同控制现状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各指标之间的耦合度。结果表明:粤港澳大湾区温室气体和大气污染物协同控制综合评价得分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生态环境水平指标得分相对滞后,影响了协同控制水平的提升;11个市(区)的协同控制水平得分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是一级指标间的得分差异较大;4个子系统之间的耦合度为高度耦合,耦合协调度均为较低协调水平,各子系统正处于协调发展阶段,相互之间的作用力还很小,上升发展空间较大。粤港澳三地不同的环境管理体系和环境治理诉求是制约粤港澳大湾区温室气体与大气污染物协同控制发展的主要原因。
刘海艳于会彬王志刚
关键词:温室气体大气污染物协同控制
浑河沈抚区域重污染支流河治理技术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针对浑河沈阳—抚顺(沈抚)区域重污染支流污染来源及水质变化特点,优化筛选出潮汐流人工湿地强化脱氮技术、多层组合生物浮岛净化技术,以及傍河藻类塘与水生植物塘联用等支流河修复技术;分析了各项技术的基本原理、处理效果,提出了最佳工艺运行参数,验证了技术在示范工程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相关技术对于北方地区重污染支流具有较好的治理效果,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彭剑峰宋永会高红杰任兆勇李蕊于会彬
一种难培养微生物菌群结构调控的堆肥方法
一种难培养微生物菌群结构调控的堆肥方法,它涉及一种堆肥的方法。本发明解决了难培养微生物因无法分离培养而活性调控困难的问题,进而有效地提高堆肥品质。堆肥方法:一、取少量原料进行堆肥,然后采集不同阶段的样品进行PCR‑DGG...
魏自民王雪芹赵越于会彬赵昕宇张旭魏羽泉
文献传递
基于模糊权重下的多层评价地下水资源模型的构建及应用被引量:7
2009年
在应用模糊权重与层次分析法的基础上,构建多层综合评价地下水资源模型.应用该模型对海河流域的地下水资源进行综合评价,分别选取太行山前地带的石家庄、中部平原地带的沧州和衡水、东部滨海地带的天津为典型评价地区;水量以评价区域为评判集,而水质采用单项指标5级分级标准.评价结果:石家庄的优先排序为第1位,表明其不仅水量丰富,而且水质较好,适合各种用途;天津处于第2位,该地区水质一般,储量较少,适合于生活饮用供水源和农业用水,但近海地区出现不同程度的海水倒灌,水的矿化度过高,不能直接利用;沧州和衡水排在后2位,表明该地区水质较差,储量也少,适用于农业和某些工业用水,经过必要的处理后方可作为生活饮用水.
于会彬刘晓宇席北斗许其功郭旭晶姚波
关键词:地下水水质水量海河流域
多元数理统计法研究太子河本溪城市段水体DOM紫外光谱特征被引量:10
2016年
在太子河本溪城市段7个点位采集表层水样,应用多元数理统计法研究其DOM的来源、组成、结构及腐殖化水平.推导出9个紫外光谱指数(SUVA254、E2/E3、E2/E4、E4/E6、S(275-295)、S(350-400)、A2/A1、A3/A1和A3/A2)用于研究DOM的组成与结构特征,进一步评估DOM的腐殖化水平.研究表明:太子河本溪城市段水体中DOM的腐殖化程度呈现城市河段及工业废水排放分布特征,本溪钢铁厂排放废水所含的DOM为聚合程度低且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有机物;E2/E3与E2/E4呈现极显著性正相关(P〈0.01),与S(275-295)、S(350-400)和A2/A1呈显著负相关(P〈0.05),表明太子河本溪城市段水体DOM腐化程度不仅与有机物分子缩合度有关,同时与富里酸和胡敏酸比值密切相关;DOM组成结构特征与A2/A1、SUVA(254)和S(275-295)呈显著正相关,而与E2/E3和E2/E4呈显著负相关;得分图显示7个采样点分别位于3个35%置信度的椭圆内,进一步验证太子河本溪城市段水体中DOM组成与结构、腐殖化水平呈现城市河段及工业废水排放分布特征,表明太子河本溪城市段DOM深受人类活动的影响.
钱锋吴婕赟于会彬宋永会张美孔令昊何孟常
关键词:水溶性有机物紫外光谱主成分分析
降水对农田排水沟渠中氮磷流失的影响被引量:32
2009年
以浙江嘉兴双桥农场为研究对象,分析降水对农田沟渠中氮、磷流失的影响,揭示氮、磷在降水径流中流失的一般规律.在单晚稻生长期间,同步监测了施肥后的2次降水量和沟渠径流量,并对2次降水径流的全过程进行污染物含量的测定,对农田排水沟渠径流量与污染物含量随2次降水变化过程进行监测.结果表明:污染物含量变化呈现出大致相同的趋势,且污染物含量峰值比流量峰值提前2~3 h;在降水初期,污染物含量随径流量的增大而升高;随着流量的继续增大,含量呈下降趋势.施肥后4 d内降水的农田沟渠中氮、磷随径流的流失量比4 d后大.影响氮、磷流失的因素主要有降水量、降水时间间隔、径流量、施肥的种类和数量、土壤前期含水量以及沟渠中的沉积物等.氮流失的主要形态为氨氮和硝氮;磷流失的主要形态为磷酸盐.通过回归分析发现,径流量与氮、磷排放负荷间符合多项式关系.
于会彬席北斗郭旭晶翟丽华何连生许其功刘鸿亮
关键词:降水径流
一种好氧堆肥仓垂直布气装置及其布气方法
一种好氧堆肥仓垂直布气装置及其布气方法,它涉及一种堆肥的布置装置和方法。目前强制通气的布气管路易被有机物料堵死,导致局部通气不均匀,不易清理使通气效果差。本发明中包括堆肥房、堆肥仓、肥料堆、渗滤液池和数个支布气管,数个支...
魏自民张旭赵越于会彬李艳杰贾立明
文献传递
三维荧光光谱区域积分法解析辽河七星湿地水体DOM组成及来源被引量:25
2015年
监测了七星湿地水体水质,采用三维荧光光谱技术结合荧光区域积分(FRI)分析法研究七星湿地水体中溶解性有机物(DOM)荧光特性,分析了DOM组成、腐殖化程度、污染来源等与其他水质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七星湿地对于支流水体有一定的净化作用,出水CODCr满足GB 3838—2002的Ⅴ类水质标准,氨氮及总磷仍然是水体中的主要污染物;荧光指数(f450/500)平均值为1.82,表明七星湿地DOM主要是生物来源;腐殖化指数(rB,D)整体较低,表明湿地水体腐殖化程度较高,有机物污染较为严重。通过荧光区域积分法将荧光光谱图划分为五大类,其中芳香性蛋白类物质Ⅱ相对浓度最高,占DOM总量的37.51%~54.2%,其主要与生活污水排放有关;DOC浓度与芳香蛋白类物质Ⅰ、芳香蛋白类物质Ⅱ、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及腐殖质类物质有较高相关性;TP浓度则与芳香蛋白类物质Ⅱ呈显著正相关,与富里酸类物质和腐殖酸类物质显著相关。三维荧光光谱区域积分法可用于水体中DOM组成及污染物来源研究。
隋志男郅二铨姚杰于会彬宋永会李辉
关键词:DOM三维荧光光谱污染来源
武水河水质时空分布特征及污染成因的解析被引量:32
2018年
运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2013—2015年武水河流域7个监测断面的11个水质指标数据进行分析,揭示武水河水质时空分布差异性,辨识主要污染因子,解析污染成因.2013—2015年,流域水质整体较好,尚存在不达标断面.长河水库和黄岑水库出现NH_3-N超标现象,岑水桥和芙安河老桥断面出现重金属As超标现象,但NH_3-N和As浓度趋于降低.武水河流域监测断面水质由高到低的顺序为:水库断面>支流断面>干流断面.2013年,流域主要污染因子为NH_3-N、TN和As,主要源自农业面源污染和工业污染;2014年,流域主要污染因子为COD_(Mn)、NH_3-N、TP,主要源于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染;2015年,流域主要污染因子为BOD_5、粪大肠杆菌、pH,主要来源生活污水和畜禽养殖.因此,流域内工业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对水质的影响逐年降低,生活污水和畜禽养殖对水质的影响逐年增大.流域内通过建设污水处理厂,实施重金属综合治理等项目,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流域水环境质量.
朱琳朱琳韩美朱延忠朱延忠于会彬
关键词:水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污染源解析
黄土絮凝剂对沙湖水质净化及溶解性有机质的去除
2023年
采用沙湖黄土作为絮凝剂,以硅藻土为参照,探究沙湖黄土对沙湖中水质絮凝净化效果。同时采用同步荧光光谱结合导数荧光、平行因子分析和二维相关光谱分析沙湖黄土对沙湖溶解性有机物(DOM)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黄土对TN、TP、COD_(Mn)和Chl.a的最高去除效率分别为28.85%、51.52%、24.87%和42.86%。100目和200目沙湖黄土对TP和TN均具有较好的絮凝效果,而硅藻土仅TN的絮凝效果优于黄土。DOM的平行因子分析(PARAFAC)能够识别5个荧光组分,类蛋白荧光为主要的荧光组分。黄土絮凝剂对类蛋白荧光组分(C5)去除效果最高,为56.38%。二阶导数荧光能够识别出6个荧光峰,类蛋白、类富里酸和类腐植酸物质的去除率分别为48.54%、16.45%和1.43%。二维相关光谱分析结果表明,黄土絮凝剂对荧光有机物的去除次序为285 nm→336 nm→369 nm,类蛋白荧光物质能够优先被去除。因此,沙湖黄土可作为絮凝剂用于净化沙湖水质。
彭雨瑶李攀武高晓波于会彬郭旭晶
关键词:絮凝水质溶解性有机质平行因子分析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