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严群

作品数:81 被引量:510H指数:13
供职机构:江南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高技术研究计划项目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0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4篇轻工技术与工...
  • 12篇化学工程
  • 11篇农业科学
  • 4篇文化科学
  • 3篇生物学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3篇厌氧
  • 19篇厌氧发酵
  • 17篇废水
  • 16篇污泥
  • 12篇沼气
  • 8篇环境工程
  • 7篇蓝藻
  • 7篇甲烷
  • 7篇降解
  • 6篇颗粒污泥
  • 6篇垃圾
  • 6篇发酵
  • 6篇厨余
  • 5篇厌氧消化
  • 5篇生物合成
  • 5篇微生物
  • 5篇硅酸
  • 5篇硅酸钙
  • 4篇预处理
  • 4篇重金

机构

  • 81篇江南大学
  • 3篇靖江市环境监...
  • 2篇哈尔滨工业大...
  • 2篇江苏省环境科...
  • 2篇军事医学科学...
  • 2篇上海大学
  • 1篇桂林理工大学
  • 1篇沈阳建筑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甘肃省产品质...
  • 1篇北京建工金源...
  • 1篇江苏瑞和化肥...
  • 1篇江苏维尔利环...
  • 1篇靖江市华晟重...

作者

  • 81篇严群
  • 49篇阮文权
  • 20篇邹华
  • 12篇赵明星
  • 9篇缪恒锋
  • 6篇陈坚
  • 5篇任洪艳
  • 5篇堵国成
  • 4篇谢利娟
  • 3篇张光生
  • 3篇王庭
  • 3篇沈良
  • 3篇黄振兴
  • 3篇郁丹
  • 3篇王中华
  • 3篇高瑞丽
  • 3篇刘浩
  • 2篇吕娴
  • 2篇张一波
  • 2篇李华钟

传媒

  • 14篇食品与生物技...
  • 11篇环境工程学报
  • 5篇安全与环境学...
  • 4篇大众科技
  • 3篇微生物学通报
  • 3篇上海环境科学
  • 3篇生物工程学报
  • 3篇第四届全国发...
  • 2篇食品与发酵工...
  • 2篇化工学报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环境科学
  • 2篇生物加工过程
  • 2篇2007年工...
  • 2篇全国生物化工...
  • 1篇工业微生物
  • 1篇净水技术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四川环境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年份

  • 2篇2022
  • 2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 8篇2011
  • 6篇2010
  • 14篇2009
  • 11篇2008
  • 9篇2007
  • 7篇2006
  • 1篇2005
  • 3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8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环境工程专业短学期课程安排的探索与实践被引量:3
2009年
针对环境工程类专业人才的培养特点,根据江南大学关于短学期学制的统一部署,遵从"认知实习-科研培训-生产实习"规律,合理设置不同年级大学生短学期课程,并以大一学生短学期课程安排为例,探讨了环境工程类专业人才的创新培养模式。
严群王中华阮文权
关键词:环境工程专业短学期
改性硅酸钙(CSH)对重金属废水中Ni^(2+)的吸附特性研究被引量:8
2017年
以硅灰石和氧化钙为原料制备改性硅酸钙(CSH),为了探讨改性硅酸钙对Ni^(2+)的吸附特性和机理,考察了初始p H值、吸附剂投加量、初始Ni^(2+)质量浓度和硅酸钙使用次数等因素对模拟废水中Ni^(2+)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p H值在3.0~6.0、吸附剂投加量为1g/L、含Ni^(2+)废水质量浓度小于200 mg/L、硅酸钙前两次使用时,CSH对Ni^(2+)均有较高的去除效果。采用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拟合CSH对Ni^(2+)的吸附,得到CSH对Ni^(2+)的最大吸附量为417 mg/g。结合吸附前后的扫描电镜-能谱(SEM-EDS)和X射线衍射(XRD)图谱分析,推测出CSH的主要结构为Ca Si2O5,CSH对Ni^(2+)的吸附主要发生在CSH表面并且是通过离子交换作用进行的。通过对CSH吸附去除Ni^(2+)过程中溶液离子浓度变化的研究推断出97%的Ni^(2+)通过离子交换作用被去除,剩余的Ni^(2+)通过表面络合作用去除。
赵越郑欣徐畅严群
关键词:环境工程学重金属废水离子交换
硅酸钙-壳聚糖聚合物制备及其对重金属废水的吸附特性被引量:14
2016年
使用溶液共混法制备出硅酸钙-壳聚糖聚合物,同时采用FT-IR、XRD等方法对制备的硅酸钙-壳聚糖聚合物进行表征,并分别对壳聚糖、硅酸钙、硅酸钙-壳聚糖聚合物吸附去除重金属废水的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硅酸钙-壳聚糖聚合物在制备过程中晶型发生变化,结晶度降低;硅酸钙-壳聚糖聚合物对各重金属离子的吸附能力最强,其对Ni^(2+)、Cu^(2+)、Pb^(2+)、Zn^(2+)、Cr^(3+)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167.01、192.30、232.47、174.71、162.33 mg·g^(-1);重要的是,硅酸钙-壳聚糖聚合物可在酸性环境下更有效吸附去除废水中重金属离子.
吴亚琪徐畅赵越严群
关键词:重金属废水
普洱茶渥堆过程中微生物对其品质形成的影响及其研究进展被引量:31
2008年
简要介绍了普洱茶的历史含义和固态发酵的工艺流程,重点介绍了普洱茶固态发酵的机理以及在其发酵过程中微生物数量和各种理化指标的变化。同时还提出了利用微生物分子生态学技术推动普洱茶固态发酵技术发展的可能性。
黄振兴赵明星阮文权严群
关键词:普洱茶微生物微生物分子生态学
生物能源开启新能源时代之门被引量:1
2006年
能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国民经济发展的必备资源和重要战略物资。占目前世界一次能源供应87.7%的化石能源,因其不可耳生性、稀缺性以及附带产生的诸多严重环境问题,已经制约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世界能源委员会的报告指出.以目前的消费速度,全世界已探明的煤、石油和天然气储量将分别在262年、49和57年后用完.能源紧缺以及由其产生的生态环境恶化,使得当今能源和环境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寻我新的替代能源。
阮文权邹华赵明星严群
关键词:新能源生物能源世界能源生态环境恶化人类社会环境问题
丁酸胁迫对产氢污泥以厨余为底物的产氢影响被引量:1
2010年
采用丁酸对产氢污泥进行胁迫处理,经胁迫后的污泥接种厨余垃圾进行产氢实验,考察丁酸胁迫对提高产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胁迫能提高产氢污泥的耐丁酸性,从而提高产氢量,而胁迫浓度过高则抑制产氢污泥活性,胁迫浓度呈"horm esis"效应。实验采用的4 g/L胁迫浓度为最佳,反应结束后,丁酸浓度和产氢量分别为8 417.1 mg/L和63.72 mL/g VS,比空白提高了31.3%和114%。产氢过程中SCOD的主要来源是有机酸。对产氢污泥胞外多聚物(EPS)的测定表明,厨余垃圾酸化速率、氢气产生速率和EPS总量成正相关。
赵明星严群阮文权徐岩
关键词:厨余垃圾厌氧发酵EPS
不同填充剂及复合微生物菌剂对蓝藻堆肥效果的影响被引量:18
2009年
为了研究不同填充剂以及复合微生物菌剂对蓝藻堆肥效果的影响,本实验利用锯末、稻壳、麸皮和米糠为填充剂接种堆肥菌剂与蓝藻进行室内模拟堆肥,设置了稻壳、麸皮为填充剂不加菌剂作对照组,分析了pH值、总碳(TC)、总氮(TN)、碳氮比(C/N)、种子发芽指数(germination index,GI)的动态变化。堆肥结束时处理组麸皮的TC降低了90.43 g/kg,TN增加了1.85 g/kg,C/N降低到13.46,GI升高到73.98%,这都说明麸皮作为填充剂混合蓝藻堆肥的效果较好;添加复合微生物菌剂后,处理组稻壳(60.98%)、处理组麸皮(73.67%)的GI分别比相应的对照组升高了11.02、19.84个百分点,这说明复合微生物菌剂对蓝藻堆肥有促进作用。
王利娟谢利娟杨桂军严群阮文权
关键词:蓝藻堆肥填充剂
农作物秸秆厌氧发酵处理研究
研究了秸秆预处理方法、秸秆长度、接种量、加水量以及反应温度对农作物秸秆厌氧发酵产甲烷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农作物秸秆厌氧消化产甲烷的适宜条件是:用10%的氨水预处理,秸秆长度8cm,接种量500%,加水量700%,反应温...
南艳艳阮文权邹华严群
关键词:秸秆厌氧发酵甲烷预处理
文献传递
生物产氢过程中厌氧污泥耐酸响应的生物化学机制被引量:3
2012年
生物质厌氧发酵产氢过程中积累的大量酸性物质,会对厌氧微生物产生抑制作用,进而制约氢气的持续产生。作者采用不同浓度丁酸对污泥进行胁迫,结果表明:当丁酸胁迫质量浓度为6g/L时,污泥厌氧发酵过程中丁酸、乙酸以及氢气产量最高,分别达到1 071mmol/mol,462mmol/mol和3 690mL/mol,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110%,54%和65%;此外,产氢过程中谷氨酸脱羧酶(glutamic acid decarboxylase,GAD)、脱氢酶以及DNA总量活性最高达到11.6μmol/(g·TS·h),6 982.12μg TF/(g.TS.h),14.72ng/mL,相对于对照组分别提高了48%,50%,10.7%;同时,经过酸胁迫后,厌氧污泥胞外聚合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EPS)含量有明显提高,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松散型多糖和蛋白质以及紧密型多糖和蛋白质分别提高了147%,34.8%,35%,21.6%。因此,适宜浓度的丁酸胁迫可激发厌氧污泥的相关耐酸响应机制(Acid tolerance response,ATR),进而提高污泥的耐酸性能,并最终提高厌氧产氢效率。
孟影张光生王爱杰严群
关键词:生物制氢厌氧污泥胁迫
蓝藻猪粪共发酵产沼气及动力学研究被引量:26
2008年
对蓝藻与猪粪分批混合发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猪粪与蓝藻总固体(TS)质量比例在3∶7时产气效果最好,发酵最佳初始pH为8.0。在整个反应中,产沼气潜力分别为175 mL/g、546 mL/g、560 mL/g,发酵出料中总氮含量为2.2 g/L,总磷含量为0.14 g/L,未检出藻毒素,可以作为肥料使用。对发酵的生化产沼气潜力(BMP)的研究结果表明,最终甲烷产量B0为302.5 mL/g,反应速率常数k为0.144 d-1,整个产甲烷的过程与Cheynoweth方程的相关系数R2为0.976 7,能够用Cheynoweth方程较好反映蓝藻与猪粪混合产甲烷的规律。
王寿权严群阮文权
关键词:蓝藻猪粪厌氧发酵沼气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