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丁国芳

作品数:99 被引量:472H指数:12
供职机构: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科技厅重大专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7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5篇科技成果
  • 1篇专利

领域

  • 62篇医药卫生
  • 13篇轻工技术与工...
  • 11篇农业科学
  • 10篇文化科学
  • 5篇化学工程
  • 3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8篇活性
  • 19篇前列腺
  • 18篇前列腺癌
  • 18篇肿瘤
  • 18篇腺癌
  • 15篇细胞
  • 12篇酶解
  • 11篇教学
  • 11篇多肽
  • 10篇抗肿瘤
  • 10篇活性研究
  • 8篇青蛤
  • 7篇肿瘤活性
  • 7篇瘤活性
  • 7篇抗肿瘤活性
  • 6篇蛋白肽
  • 6篇凋亡
  • 6篇鱼皮
  • 6篇食品
  • 6篇胶原蛋白肽

机构

  • 80篇浙江海洋学院
  • 22篇浙江省海洋水...
  • 13篇浙江海洋大学
  • 9篇浙江大学
  • 4篇海力生集团有...
  • 3篇浙江国际海运...
  • 3篇浙江省舟山市...
  • 2篇杭州师范大学
  • 2篇浙江省舟山医...
  • 1篇暨南大学
  • 1篇温州医学院附...
  • 1篇金华职业技术...
  • 1篇舟山市人民医...
  • 1篇浙江省台州市...
  • 1篇浙江海力生制...

作者

  • 99篇丁国芳
  • 48篇杨最素
  • 23篇黄芳芳
  • 22篇闫海强
  • 22篇徐银峰
  • 20篇郁迪
  • 13篇杨永芳
  • 10篇赵玉勤
  • 9篇郑玉寅
  • 8篇李继承
  • 7篇刘晨晨
  • 7篇李荣
  • 7篇孙瑜
  • 5篇龚戬芳
  • 5篇方海飞
  • 5篇景奕文
  • 4篇张小军
  • 4篇滕芳芳
  • 4篇刘志新
  • 4篇余方苗

传媒

  • 11篇浙江海洋学院...
  • 8篇安徽农业科学
  • 8篇中国高等医学...
  • 6篇食品科学
  • 4篇中华泌尿外科...
  • 3篇时珍国医国药
  • 3篇中国民族民间...
  • 3篇中国食品学报
  • 3篇现代食品科技
  • 3篇第十二届海洋...
  • 2篇海洋与湖沼
  • 2篇中国药科大学...
  • 2篇解剖学杂志
  • 2篇中国男科学杂...
  • 2篇食品工业
  • 2篇营养学报
  • 2篇中国药房
  • 2篇分子细胞生物...
  • 2篇中华医学教育...
  • 2篇浙江医学教育

年份

  • 1篇2020
  • 4篇2019
  • 4篇2018
  • 6篇2017
  • 5篇2016
  • 13篇2015
  • 5篇2014
  • 10篇2013
  • 8篇2012
  • 8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4篇2008
  • 2篇2007
  • 6篇2006
  • 8篇2005
  • 5篇2004
  • 3篇2003
  • 1篇2001
9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舟山黄海葵粗提物抗人肺癌SPC-A1细胞的活性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研究舟山黄海葵(黄海葵)粗提物体外抗人肺癌SPC-A1细胞的活性。方法:通过反复冻融、丙酮沉淀等方法制备黄海葵粗提物。以质量浓度分别为0(空白对照)、0.625、1.25、2.5 mg/ml的黄海葵粗提物作用于SPC-A1细胞24、48、72 h后,采用MTT法测定细胞活力,计算增殖抑制率、半数抑制浓度(IC50);24 h后分别通过HE染色、AO/EB荧光染色观察SPC-A1细胞形态学变化。结果:MTT法测定结果表明,黄海葵粗提物对人肺癌SPC-A1细胞具有显著的增殖抑制作用,随着黄海葵粗提物质量浓度的增加以及作用时间的延长,其对SPC-A1细胞的抑制率逐渐增高;作用24、48、72 h后的IC50分别为1.81、1.32、1.18 mg/ml;HE、AO/EB染色结果显示,相较于空白对照组,加药组细胞出现了细胞形态缩小、胞质内出现空泡、核固缩和核消失等明显的凋亡形态学改变。结论:舟山黄海葵粗提物对人肺癌SPC-A1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
张亚茹罗李王杨最素赵玉勤余方苗王飞丁国芳
关键词:SPC-A1细胞增殖凋亡
Cav-1mRNA、S100A4mRNA和CD31的表达与前列腺癌转移及生存率关系的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研究前列腺癌组织中Car-1mRNA、S100A4mRNA和CD31的表达,探讨其与前列腺癌转移及生存率的关系。方法选取2004年1月至2006年5月行前列腺癌根治术切除的癌组织标本42例和癌旁组织12例。患者年龄58—86岁,平均(71.6±7.6)岁。Gleason评分≤6分17例,7分12例,≥8分13例。TNM分期:T,16例,T:9例,T,11例,T。6例。骨转移8例,无骨转移34例。术前PSA〈4I.zg/L4例,4~10μg/L10例,〉10Ixg/L28例。12例前列腺癌旁组织作为对照组,取自距离肿瘤1~2em或另一叶(镜下验证无癌细胞)的正常前列腺组织。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42例前列腺癌切除标本和12例癌旁组织中Cav-1mRNA、S100A4mRNA的表达;用CD,,标记血管内皮细胞,计数肿瘤组织的微血管密度(mierovesseldensity,MVD);结合临床资料分析三者与前列腺癌Gleason评分、TNM分期、PSA值及有无骨转移等特性的关系。结果前列腺癌组织中Cav-1mRNA和$100A4mR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5.7%(15/42)和47.6%(20/42),癌旁组织分别为0和8.3%(1/12),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av—lmRNA和S100A4mRNA阳性表达率均与前列腺癌Gleason评分、TNM分期及骨转移呈正相关。Cav一1mRNA、S100A4mRNA阴性表达者MVD分别为(62.8±10.4)/mm。和(63.3±12.0)/mm2,阳性表达者分别为(83.5±6.7)/mm。和(77.9±11.0)/mm。,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av.1mRNA表达阳性组和阴性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46.7%(7/15)、85.2%(23/2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100A4mRNA表达阳性组和阴性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50.O%(10/20)、90.9%(20/2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v-1mRNA和S100A4mRNA阳性表达、MVD增高可能与前列腺癌进展、骨转移有关。Car-1、S100A4均可能促进前列
庄黛娜闫海强杨最素丁国芳
关键词:前列腺癌原位杂交
紫贻贝酶解多肽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被引量:15
2011年
确定了紫贻贝胰蛋白酶水解时的最佳条件,研究了紫贻贝酶解多肽的体外抗肿瘤活性。采用正交实验方法,以料液比、pH、加酶量、酶解温度和酶解时间为因素,以酶解液的氨基氮含量和肿瘤细胞增殖抑制率为指标进行L16(45)正交实验,MTT法检测酶解多肽对DU-145、PC-3、H1299和MGC80-3等肿瘤细胞的抑制活性;HE染色法观察酶解多肽对肿瘤细胞形态的影响;免疫组化法检测酶解多肽对细胞中Bcl-2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料液比为1:4、pH为8.5、加酶量为1 000 U/g、温度为45℃、酶解时间为5 h时酶解多肽的水解度最大;当料液比为1:4、pH为8.0、加酶量为1 500 U/g、温度为40℃、酶解时间为2 h时酶解多肽的抗肿瘤活性最强,该肽可以下调肿瘤细胞中Bcl-2的表达。紫贻贝酶解多肽具有抗肿瘤活性,可能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来实现的。
杨永芳丁国芳杨最素郁迪郑玉寅李荣
关键词:紫贻贝酶解多肽抗肿瘤活性
中国人前列腺癌VEGF-C mRNA、VEGFR-3和CD31表达与肿瘤转移的关系被引量:9
2005年
研究前列腺癌组织VEGF-C mRNA、VEGFR-3和CD31的表达与前列腺癌中血管、淋巴管的生成及肿瘤转移的关系。取34例前列腺癌组织和12例癌周正常组织标本,应用原位杂交法检测VEGF-C mRNA表达,并经VEGFR-3和CD31免疫组织化学标记及图像分析,采用Weidner最高血管密度计数法,计数癌组织中阳性淋巴管数(MLC)和微血管密度(MVD)。前列腺癌VEGF-C mRNA阳性15例(44.12%),VEGF-C mRNA表达与前列腺癌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相关;MLC (8.26±2.73/mm^2)和MVD(74.82±11.76/mm^2)显著高于癌周正常组织的MLC(4.82±3.48/mm^2)和MVD(32.86±5.41/mm^2),两者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VEGFR-3和CD31表达之间存在正相关。有淋巴转移和TNM分期Ⅲ、Ⅳ期的前列腺癌患者VEGF-C mRNA阳性表达和MLC、MVD分别高于无淋巴转移和Ⅰ、Ⅱ期患者,均具有显著性差异;VEGF-C mRNA表达阳性者VEGFR-3和CD31高于表达阴性者,两者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前列腺癌在不同的组织学分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VEGF-C促进了肿瘤诱导的淋巴管新生和血管新生,在前列腺癌的淋巴转移中起重要作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VEGFR-3和CD31表达水平与肿瘤的转移密切相关;前列腺癌组织MLC和MVD的显著增高,提示肿瘤组织有新淋巴管和血管的生成,也可作为判断肿瘤转移的生物学指标。
丁国芳李继承徐银峰孙瑜陶莉
关键词:前列腺癌肿瘤转移中国人原位杂交法TNM
长鳍金枪鱼多肽的酶解制备工艺研究被引量:3
2018年
通过酶解法制备具有对H_2O_2诱导的张氏肝细胞保护作用的长鳍金枪鱼多肽。以长鳍金枪鱼下脚料为原料,采用胰蛋白酶进行酶解,以张氏肝细胞的相对增殖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优化试验确定该酶的最佳酶解条件, HE染色观察张氏肝细胞形态变化。结果表明,最佳酶解条件为:料酶解pH 7.28,酶解温度45.29℃,时间5.05 h,所得酶解产物对张氏肝细胞的相对增殖率为53.1%。HE染色显示长鳍金枪鱼多肽对H_2O_2诱导的张氏肝细胞起一定保护作用。该工艺研究为长鳍金枪鱼多肽的分离纯化及开发护肝功能食品提供试验依据。
艾杨洋丁国芳丁国芳余方苗唐云平陈锐
关键词:长鳍金枪鱼增殖率护肝
双齿围沙蚕抗凝血肽的制备及其抗血栓作用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双齿围沙蚕抗凝血肽(anticoagulant peptides from Perinereis aibuhitensis,PAAP)的制备及其抗血栓作用。方法:以抗凝活力为检测指标,筛选最佳酶对沙蚕进行酶解。酶解产物经超滤、阴离子交换层析、凝胶过滤层析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纯化,得到具有最强抗凝活力的沙蚕寡肽,将此肽命名为PAAP并测定其急性毒性作用。采用角叉菜胶所致的小鼠尾部血栓形成实验、三氯化铁所致的大鼠动脉血栓形成实验及二磷酸腺苷(adenonisine disphosphate,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实验,研究PAAP的抗血栓作用。结果:选取碱性蛋白酶作为最佳酶对沙蚕进行酶解,经过分离纯化后得到一条氨基酸序列:脯氨酸-缬氨酸-谷氨酸-精氨酸-赖氨酸(Pro-Val-Glu-Arg-Lys)。经测定,该寡肽的体外抗凝活力可达(1 320.0±20.3)U/g。PAAP的最大耐受量为11.0 g/(kg·d)且未出现小鼠异常及死亡现象,体内实验表明PAAP对小鼠尾部血栓的形成、大鼠动脉血栓的形成及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均有明显抑制作用。结论:从双齿围沙蚕中提取出的抗凝肽PAAP具有抗血栓作用。
郑媛媛丁国芳丁国芳余方苗贾盈露吴宗泽陈锐
关键词:双齿围沙蚕抗凝血肽碱性蛋白酶分离纯化抗血栓
A-I型前列腺穿刺器活检筛选前列腺癌的临床意义
2004年
目的验证A-I型前列腺穿刺器对临床上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4ng/ml和(或)前列腺直肠指诊、B超发现结节者进行前列腺癌筛查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A-I型前列腺穿刺器,对36例PSA>4ng/ml或有前列腺结节者,在食指引导下进行前列腺左右叶的尖、中间、尾部和触及结节处活检。结果有结节者17例中发现前列腺癌(PCA)5例(29.4%);PSA>4.0ng/ml的34例中,PCA检出15例(44.12%)。分析显示:A-I型前列腺穿刺器与B-超引导系统相比较,对血清PSA>4.0ng/ml者的PCA检出率有明显的差异(x2=5.568, P<0.05)。结论A-I型前列腺穿刺器完全可以满足临床对筛查前列腺癌的要求,是一种操作简便、易用、费用低廉的前列腺疾病的诊断器械,值得临床推广。
周飞丁国芳徐静陈昭典孙冠浩孟宏舟陆林法张小芬
关键词:活检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菲律宾蛤仔酶解物抗肺癌H1299细胞的活性研究
2013年
[目的]探讨菲律宾蛤仔酶解多肽的制备及体外抗肺癌H1299细胞的活性。[方法]选择胰蛋白酶酶解菲律宾蛤仔,经超滤得到3kD以下的酶解多肽,应用MTT法、HE染色和AO/EB染色等方法检测其体外抗H1299细胞的活性。[结果]3 kD以下的酶解多肽作用于H1299细胞后,MTT法检测结果表明该多肽能抑制该细胞增殖,呈剂量和时间依赖;经HE染色和AO/EB染色发现H1299细胞出现凋亡的形态学改变。[结论]菲律宾蛤仔酶解多肽能明显抑制H1299细胞的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
李莉徐律李连军杨最素孙瑜丁国芳
关键词:菲律宾蛤仔多肽H1299细胞凋亡
PBL教学模式在培养医学生能力中发挥的作用被引量:3
2011年
教育不仅使学生要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从目前的形势看来,单纯通过校园文化活动来锻炼、培养学生的能力已不能满足当前的需要,那就意味着在课堂教学中也应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而PBL教学模式就为培养医学生各种能力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我院自从2000年立项的校级"《人体解剖学》课程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的配套改革研究与实践"的教改课题中就开始尝试了PBL教学模式在培养医学生各种能力中发挥的作用。通过几年的实践来看,PBL教学模式在培养医学生综合能力、创新精神和团队精神等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闫海强丁国芳
关键词:PBL教学模式医学生
青蛤酶解多肽对RAW264.7巨噬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被引量:20
2019年
研究酶解法制备的青蛤多肽(Cyclina sinensis peptides,CSP)对RAW264.7巨噬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以RAW264.7巨噬细胞相对增殖率为指标,选用胃蛋白酶对青蛤肉进行酶解,酶解液经超滤、冷冻干燥后,采用噻唑蓝(methyl thiazolyltetrazolium,MTT)法筛选出增殖活性最高的组分进行免疫调节作用研究。采用MTT细胞增殖实验、倒置显微镜观察、中性红吞噬实验、硝酸根还原酶法及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CSP-5对RAW264.7巨噬细胞的生长与增殖、细胞形态、吞噬能力、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分泌能力及细胞因子白介素(interleukin,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分泌能力的影响;同时还研究了CSP-5对巨噬细胞各周期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分子质量小于3 kDa的CSP-5对RAW264.7细胞的生长与增殖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且主要作用于G0/G1期,对细胞吞噬能力、NO分泌能力和细胞因子分泌能力的提高具有显著的促进效果;形态学观察结果显示经CSP-5作用后巨噬细胞体积变大且长出较多伪足。由此可知,CSP-5具有激活巨噬细胞增强机体免疫力的潜在作用。
叶盛旺杨最素李维唐云平黄芳芳张小军余方苗丁国芳
关键词:酶解RAW264.7巨噬细胞免疫调节作用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