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龚维坤

作品数:11 被引量:24H指数:3
供职机构: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鄞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宁波市医学科研基金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端粒
  • 6篇端粒酶
  • 5篇细胞
  • 4篇代谢
  • 4篇代谢综合
  • 4篇代谢综合征
  • 4篇代谢综合征患...
  • 4篇脂肪
  • 4篇综合征
  • 4篇综合征患者
  • 3篇端粒酶活性
  • 3篇血清
  • 3篇增殖
  • 3篇系膜
  • 3篇系膜细胞
  • 3篇细胞增殖
  • 3篇活性
  • 2篇多不饱和脂肪...
  • 2篇血清三酰甘油
  • 2篇脂肪酸

机构

  • 5篇宁波大学
  • 5篇浙江大学医学...
  • 2篇绍兴市人民医...
  • 1篇浙江大学

作者

  • 11篇龚维坤
  • 4篇梁华
  • 4篇郭小芳
  • 2篇胡颖
  • 2篇楼大钧
  • 2篇罗建平
  • 2篇许则峰
  • 2篇罗滢
  • 2篇邹庆玲
  • 1篇董海燕
  • 1篇陆静尔
  • 1篇朱麒钱
  • 1篇叶飞
  • 1篇黄迪华
  • 1篇张行
  • 1篇魏琴娥
  • 1篇斯徐伟
  • 1篇王苏华
  • 1篇陈孟达
  • 1篇陈贤

传媒

  • 1篇国外医学(免...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中华内分泌代...
  • 1篇国外医学(内...
  • 1篇中国药理学与...
  • 1篇医师进修杂志
  • 1篇现代实用医学
  • 1篇中华健康管理...
  • 1篇中华内分泌外...
  • 1篇中华临床营养...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05
  • 1篇2004
  • 3篇2003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清三酰甘油多不饱和脂肪酸谱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2014年
目的探讨血清三酰甘油各种n-6与n-3必需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组分及其n-6/n-3PUFA比值与代谢综合征患者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的关系。方法比较在体检中新发现的代谢综合征和健康人群的代谢参数、HOMA-IR及PUFA的差异,分析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清三酰甘油PUFA各组分与HOMA-IR的相关性。结果两组HOMA-IR、腰围、血糖、血脂、胰岛素及血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血清三酰甘油的C18:3 n-3(亚麻酸)、C20:5 n-3(EPA)、C22:6 n-3(DHA)及总n-3 PUFA较健康对照组显著降低,n-6/n-3 PUFA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血清三酰甘油n-6/n-3 PUFA比值、n-3 PUFA、EPA和DHA与代谢综合征患者HOMA-IR相关,n-6/n-3 PUFA比值对HOMA-IR的预测作用较强,补充膳食n-3 PUFA的同时可能还需要考虑避免n-6 PUFA的过量摄入。
龚维坤陆静尔郭小芳胡静艳赖静波罗滢罗建平
关键词:代谢综合征多不饱和脂肪酸胰岛素抵抗
镜下少量血尿中尿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的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 探讨尿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 (telomeraseactivityofurinaryexfoliatedcells ,TUEC)检测在镜下少量血尿(microscopichematuria ,MHU)病人中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意义。方法 采用端粒酶TRAP -PCRELISA及TRAP -银染法对 30例MHU病人、30例健康对照及 17例尿路上皮肿瘤行TUEC检测 ,MHU组还检测膀胱镜。结果 慢性膀胱炎中TUEC 16 / 2 4阳性 ,其诊断膀胱炎的灵敏度为 6 6 .7% ,特异性 6 6 .7%。膀胱炎组与肿瘤组中TUEC总体阳性率及定量值均无差异 (P =0 .6 0 7,P =0 .6 4 5 ) ,但两组TUEC阳性值的中位数有差异 (P =0 .0 30 )。结论 TUEC检测结果结合病史分析及其他检查 ,可使部分病人免做膀胱镜检查而初步诊断为慢性膀胱炎 ,但当TUEC值较高 ,肿瘤不能排除。
龚维坤邹庆玲陈杰张行魏琴娥梁华龚维坤邹庆玲
关键词:血尿尿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尿路上皮肿瘤膀胱瘤
2型糖尿病并发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清游离脂肪酸与高敏C反应蛋白特征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并发代谢综合征(MS)患者与2型糖尿病不并发MS患者血清游离脂肪酸(FFA)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2013年1至6月绍兴市人民医院住院控制血糖的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是否并发MS,分成MS组56例和非MS组64例,用酶法测定血清FFA浓度,同时用颗粒增强免疫沉淀法测定其血清hs-CRP水平。结果MS组FFA水平高于非MS组[(0.60±0.25)mmol/L比(0.45±0.21)mmol/L,P=0.033];MS组hs-CRP水平也高于非MS组[5.29(4.69~5.82)mg/L比0.73(0.42—1.26)mg/L,P=0.000]。所有患者中,并发中心性肥胖患者hs—CRP水平高于无中心性肥胖患者[4.34(0.91~5.46)mg/L比1.80(0.82~3.27)mg/L,P=0.014],并发高血压患者hs—CRP水平也高于无高血压患者[5.21(3.18~5.96)mg/L比2.93(0.89~4.98)mg/L,P=0.012]。结论2型糖尿病并发MS患者血清FFA、hs-CRP明显升高,可能在2型糖尿病、MS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楼大钧朱麒钱龚维坤叶飞董海燕黄迪华斯徐伟
关键词:代谢综合征2型糖尿病血清游离脂肪酸超敏C反应蛋白
康莱特对系膜细胞增殖及端粒酶活性影响的研究被引量:9
2005年
目的:探讨康莱特注射液(KLT)对大鼠系膜细胞(MC)增殖及端粒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活细胞计数法检测不同浓度KLT对MC增殖的影响,采用MTT法检测MC在KLT,IL1(白细胞介素1)分别及共同刺激下的增殖情况,采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酶联免疫吸附法及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法进行端粒酶活性定量及定性检测并作相关统计学检验。结果:KLT抑制MC增殖,伴随端粒酶活性降低。IL1刺激MC增殖,伴随端粒酶活性升高;两者先后共同作用,抑制MC增殖,抑制端粒酶活性。结论:康莱特对系膜细胞的增殖和端粒酶表达均有抑制作用,并可干预IL1的刺激效应,对防治MC增殖相关的肾小球肾炎可能有应用价值。
胡颖梁华龚维坤许则峰邹庆玲
关键词:端粒酶活性系膜细胞增殖IL-1康莱特系膜细胞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端粒酶与细胞增殖及炎性疾病的关系
2004年
人端粒酶由RNA亚基、催化亚基和端粒酶调节蛋白组成 ,端粒酶对端粒结构的稳定起着重要作用。端粒酶与肿瘤细胞增殖、分化密切相关 ,近年还发现在许多良性炎性疾病、非肿瘤衍生原代细胞中表达一定程度端粒酶活性 ,了解端粒酶在炎性疾病中的表达情况有助于更深入认识端粒酶本质及端粒酶在相关疾病中的作用。本文介绍风湿性疾病、甲状腺疾病及肝病的端粒酶活性表达情况。
龚维坤
关键词:端粒端粒酶炎症增殖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自发性纵隔气肿一例报道被引量:4
2016年
患者男性,42岁,因“烦渴多饮4天,恶心呕吐伴气促11h”于2013年8月入院。患者自4天前起一直在歌厅及棋牌室通宵达旦娱乐,每天喝下甜饮料超过10L,并伴有多尿,伴体重下降约6kg,纳差乏力。
龚维坤赖静波胡静艳郭小芳陈贤
关键词: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自发性纵隔气肿烦渴多饮恶心呕吐体重下降甜饮料
薏苡仁油对体外大鼠系膜细胞端粒酶表达的影响被引量:8
2005年
目的观察以薏苡仁油为主要成分的康莱特注射液(KLT)对大鼠端粒酶活性的影响,为该药用于肾炎治疗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应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TRAP)TRAP-ELISA及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技术,检测肾小球系膜细胞株(MC)在加入KLT6 h后再加白介素(IL)-1或者加入IL-1 6 h后再加KLT作用下端粒酶活性的表达。结果IL-1 10μg.L-1刺激下MC端粒酶活性(ΔA=A450 nm-A690 nm)升高(1.49±0.51),KLT 100 mL.L-1抑制MC端粒酶活性(0.29±0.17)。两者序贯加入,无论先后都抑制端粒酶表达〔(0.47±0.19),(0.39±0.07),P<0.05,n=3〕。结论KLT注射液对MC的端粒酶表达有抑制作用,并可干预IL-1的刺激效应。
胡颖梁华龚维坤许则峰
关键词:薏苡仁油白介素1
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清三酰甘油多不饱和脂肪酸谱与内脏脂肪的关系
2014年
目的 探讨血清三酰甘油中的n-6与n-3必需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各组分及其比例与代谢综合征患者核磁共振测量的腹腔内脏脂肪面积(MRI-IAF)的关系.方法 比较在体检中新发现的代谢综合征和健康人群的代谢和体脂指标的差异,探讨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清三酰甘油脂肪酸谱各组分与MRI-IAF等体脂参数的相关性,并且以相关的血清脂肪酸谱组分为被筛选变量,逐步回归分析以上变量对MRI-IAF、腰围和体质指数(BMI)的影响.结果 代谢综合征组的各项体脂及代谢指标均较对照组差,其中MRI-IAF差距较大[(108.3±13.3)cm2 vs.(63.0±7.1)cm2,t=18.28,P<0.05)],代谢综合征组血清三酰甘油的n-6/n-3 PUFA比值高于对照组(10.1±3.3vs.7.2±2.1,t=8.564,P<0.05),而C18∶3 n-3[(1.4±0.4)%vs.(1.7±0.6)%,t=-3.295]、C20∶5 n-3[(0.2±0.2)%vs.(0.6±0.6)%,t=-3.611]、C22∶6n-3[(0.9±0.5)%vs.(1.2±0.6)%,t=-2.920]及n-3PUFA低于对照组[(2.5±0.6)%vs.(3.7±1.2)%,t=-7.034](P均<0.05),所有n-6 PUFA及C22∶5 n-3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6/n-3 PUFA、n-3 PUFA、二十二碳六烯酸和二十碳五烯酸均与MRI-IAF (r=-0.377~0.565,P=0.024)相关,n-6/n-3 PUFA还与腰围(r=0.400,P=0.016)和BMI相关(r=0.357,P=0.033),而n-6 PUFA与各体脂参数不相关;逐步回归分析提示n-6/n-3PUFA比值与MRI-IAF、腰围、BMI的相关性较强(校正的R2=0.102~0.299,P=0.033).结论 血清三酰甘油n-6/n-3 PUFA比值和n-3 PUFA与代谢综合征患者MRI-IAF等体脂参数相关,补充膳食n-3 PUFA的同时可能还需要考虑避免n-6 PUFA的过量摄入.
龚维坤童竑章陈孟达郭小芳胡静艳赖静波
关键词:代谢综合征X腹内脂肪
康莱特、IL-1对大鼠系膜细胞增殖及端粒酶活性影响的研究
近几年来的研究已揭示许多因素与系膜细胞增殖有关,例如IL-1、IL-6、EGF、PDGF及内皮素促进系膜细胞增殖和细胞外基质的合成,IL-10和NO作用则相反.关于激活过程,目前在IL-1、PDGF及TNF-α引起MC信...
龚维坤
关键词:康莱特IL-1系膜细胞细胞增殖端粒酶活性
文献传递
代谢综合征患者腹内脂肪面积与血清磷脂多不饱和脂肪酸谱的关系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 本研究拟探讨代谢综合征患者核磁共振测量的腹腔内脏脂肪面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easured area of intra—abdominal fat,MRI—IAF)、腰围、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和其他代谢指标与血清磷脂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PUFA)的关系。方法 比较36例代谢综合征及41例正常健康对照组MRI—IAF及其他体脂与代谢参数和血清磷脂多不饱和脂肪酸谱的差异,分析代谢综合征患者MRI—IAF及其他体脂与代谢参数与各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相关性,且以相关的多不饱和脂肪酸为被筛选变量,逐步回归分析其对MRI—IAF、腰围和BMI的影响。结果 代谢综合征组的MRI—IAF(t=18.96.P〈0.001)、腰围(t=11.24,P〈0.001)、BMI(t=7.492,P〈0.001)及空腹血糖(t=8.146,P〈0.001)和胰岛素(Z=-2.374,P=0.018,非参数检验)等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3多不饱和脂肪酸(n-3 PUFA)低于健康对照组(t=3.018,P=0.003),n-6 PUFA组间无差异(t=0.898,P=0.372)。总n-3 PUFA及C22:6n-3(DHA)等与MRI—IAF、腰围、BMI显著相关(P=0.012~〈0.001),总n-3 PUFA与胰岛素抵抗指数(r=-0.364,P=0.029)、甘油三酯(r=-0.526,P=0.001)、空腹血糖(r=-0.349,P=0.037)相关。总n-3 PUFA对MRI—IAF(R^2=0.410,P〈0.001)、BMI(R^2=0.179,P=0.031)及DHA对腰围(R^2=0.228,P=0.002)的预测作用较其他脂肪酸强。结论 代谢综合征患者腹内脏脂肪面积及其他体脂与代谢参数与血清磷脂总n-3 PUFA、DHA等负相关,n-6 PUFA没有显示这样的关系。总n-3 PUFA和DHA等是代谢的保护因素,对内脏脂肪的预测作用较大。
龚维坤童竑章罗建平赖静波楼大钧胡静艳郭小芳王苏华罗滢
关键词:代谢综合征核磁共振腹内脂肪多不饱和脂肪酸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