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龚为纲

作品数:32 被引量:411H指数:9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1篇经济管理
  • 12篇社会学
  • 6篇政治法律
  • 5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6篇农村
  • 6篇农业
  • 5篇大数据
  • 4篇当代青少年
  • 4篇少年
  • 4篇青少年
  • 3篇性别比
  • 3篇人口普查
  • 3篇人口普查数据
  • 3篇农业转型
  • 3篇普查数据
  • 3篇项目制
  • 3篇男孩偏好
  • 3篇教育
  • 3篇家庭农场
  • 3篇出生性别
  • 3篇出生性别比
  • 2篇人口
  • 2篇荣辱
  • 2篇荣辱观

机构

  • 15篇华中科技大学
  • 12篇武汉大学
  • 5篇中国人民大学
  • 4篇新加坡管理大...
  • 2篇湖北经济学院
  • 1篇南开大学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加利福尼亚大...
  • 1篇湖北省农业科...

作者

  • 31篇龚为纲
  • 2篇谭林丽
  • 2篇吴海龙
  • 1篇黄宗智
  • 1篇段成荣
  • 1篇罗教讲
  • 1篇桂华
  • 1篇蔡恒进
  • 1篇陈浩
  • 1篇高原
  • 1篇张谦
  • 1篇张严

传媒

  • 3篇开放时代
  • 2篇南京人口管理...
  • 2篇南方人口
  • 2篇学术论坛
  • 2篇中国乡村发现
  • 2篇中国乡村研究
  • 1篇政治学研究
  • 1篇青年探索
  • 1篇人口与经济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学习与实践
  • 1篇经济学家
  • 1篇中国人口科学
  • 1篇社会学研究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党员生活(湖...
  • 1篇山东青年政治...
  • 1篇信息资源管理...
  • 1篇法律和社会科...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年份

  • 4篇2023
  • 1篇2021
  • 2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7
  • 2篇2006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当前乡村振兴领域的急难愁盼问题分析
2023年
当下乡村振兴战略正在进入关键阶段,部分乡村振兴项目也已经启动。那么,乡村振兴战略究竟如何实施,以回应当下乡村社会最为迫切的问题?为此,新浪微博和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组织了一次大规模互联网问卷调查,利用广大网友回乡过年和回乡见闻的机会,在新浪微博平台上发起了当前乡村社会急难愁盼问题调研,城乡共调研104917名网友,其中家乡为农村的网友57334名,数据广泛分布在全国32个省市,本次共收集了广大网友在20个问题上的回答。本报告基于乡村部分的数据,以呈现当前乡村社会的急难愁盼问题,进而为当下的乡村振兴战略的规划提供一孔之见。
龚为纲庄勇概
关键词:互联网问卷调查网友
基于农业项目的国家干预与农业转型--以中国湖南水稻生产地区的实践为例被引量:1
2021年
本文以2009年以来中央政府在湖南省平晚县实施的国家粮食安全项目和农业产业化项目为例,分析了国家在当代中国农业转型中的角色及其动力机制。研究表明,在各种类型的项目实践过程中,政府通过提供大量(正式和非正式)补贴和土地流转把耕地转移给家庭农场和农业企业,使水稻生产领域的农业转型成为可能。我们还发现,在缺乏私有产权的情况下,为了农业项目的顺利落地,地方政府对农地流转的强有力控制使得快速转移大片土地相对容易,有助于农业企业和大户避免在私有土地制度下可能面临的重大交易成本。文章还表明,地方政府倾向于支持在地理和气候条件较好的耕地上开展耕地流转,因此使得不同地区农业转型的图景差异明显。
龚为纲布拉克
关键词:国家干预农业转型项目制家庭农场
国家干预与农业转型被引量:50
2016年
本文试图延续农业政治经济学领域有关南亚、东南亚农业转型的研究传统,侧重于从国家干预的视角解释当前中国农业转型的逻辑。国家干预塑造农业转型的具体形态发生在税费改革前后农业治理体系转型的大背景下,农业治理转型表现为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国家与农民的关系以及农业治理的组织费用发生重大变化,这使得以项目化为表现形式、以农业现代化为政策目标的国家干预行为与分散的、数量众多的小农户打交道时治理成本高昂,农业管理部门越来越倾向于通过扶持龙头企业、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以降低政策执行成本,故而规模经营主体成为国家农业政策的接应主体和政策具体执行的代理人。这个代理人的培育过程,正是中国农业转型的推进过程。
龚为纲张谦
关键词:国家干预农业转型家庭农场资本下乡
农业劳动力外流对耕地抛荒的影响及其形成机制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本研究基于大规模问卷调查数据,归纳了耕地抛荒的分布特征,并结合农业劳动力外流和耕地要素价格等因素,分析了耕地抛荒的形成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农业劳动力外流程度的增加,耕地利用效率既存在村庄层面的分化,又存在区域之间的分化。在一部分村庄或区域,随着农业劳动力外流程度的增加,耕地流转规模增加,而在另一部分村庄或区域,则出现耕地抛荒的态势不断加剧。(2)在农业劳动力外流的过程中,耕地利用效率的分化与农业劳动力外流对耕地抛荒的异质性影响密切相关。在耕地要素价格较高、耕地资源禀赋较好的村庄或区域,农业劳动力外流对耕地抛荒的激化效应较弱;而在耕地要素价格较低、耕地资源禀赋较差的村庄或区域,农业劳动力外流对耕地抛荒的激化效应较强。
朱萌龚为纲
关键词:耕地抛荒
农业转型过程中的政府与市场——当代中国农业转型过程的动力机制分析被引量:19
2016年
本研究结合中国畜牧业和种植业领域近10年来的转型过程,以一个全国商品粮基地县种植业和畜牧业的转型过程为分析对象,从一个较为长周期的过程进行过程—事件分析,进而揭示农业转型过程中政府和市场两层动力机制是如何相互耦合、相互推进的。研究发现,当代中国农业转型的动力机制在于:在市场逻辑诱导下,粮食供给压力加大,国家从粮食安全的角度出发,实施了一系列的项目扶持,项目扶持的制度逻辑中蕴含着重构农业经营主体的逻辑,即在国家的干预过程中推动农业转型。尽管不同农业领域的变迁过程存在差异,但是大致遵循类似的逻辑,即市场逻辑与国家干预逻辑相互交织,相互耦合,市场逻辑是初始动因,而国家干预则在粮食安全的考量下,因应市场逻辑而动,进一步推动农业的转型。
龚为纲黄娜群
关键词:农业转型农业项目畜牧业种植业
家庭农场补贴的“衡阳经验”
2015年
最近几年,我们对全国各地有关种粮大户的补贴问题进行了广泛调研,发现湖南省衡阳县对种粮大户的补贴经验值得总结和推广。从2009年开始,衡阳县对全县双季稻生产的种粮大户进行补贴,在5年的实践过程中,家庭农场的补贴暴露出很多问题,该县也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克服,积累了很多好的经验。
龚为纲
关键词:家庭农场补贴种粮大户
当代青少年劳动价值观念变化的研究——对1146名青少年的调查被引量:2
2006年
本文在对1146名青少年学生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研究了当代青少年学生劳动价值取向的现状与变化态势。发现:随着青少年学生受教育阶段的提高,他们的劳动态度有消极化态势,劳动价值取向有逐渐模糊的倾向。
龚为纲
关键词:青少年学生
“项目制”的运作机制和效果是“合理化”吗?被引量:212
2014年
最近几年一组优秀的中国社会学学者率先争论,中国社会和治理的关键机制已经从之前的"单位制"转化为"项目制"。他们大多认为,这个治理"转型"代表的是现代化和合理化,包括专业化和技术化,是从"管制型"到"服务型"治理的演变。本文论证,在实际运作中,"项目制"所遵循的其实是另一套逻辑,是逐利价值观下所形成的权—钱结合,主要展示为"官商勾结"。这个机制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的经济发展,但也促使社会越来越不公平,并已初步凝固为一种坚韧的治理体制,亟需警惕和改革。
黄宗智龚为纲高原
关键词:农业合作社土地财政
男孩偏好的区域差异与中国农村生育转变被引量:16
2013年
文章从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两个层面论证男孩偏好的区域差异,发现华南地区男孩偏好明显强于长江流域和东北地区,并使该地区生育数量下降速度滞后,出生性别比转变速度缓慢,生育数量的下降挤压性别偏好进而导致出生性别比严重偏高,构成"阻滞—失衡型生育转变";长江流域和东北地区男孩偏好相对较弱,生育率下降过程快、时间早,而且出生性别比在转变过程中基本平衡,生育率的下降与出生性别比相对稳定之间并行不悖,构成"平滑—均衡型生育转变";华北地区类型稍微复杂一些,其中的中原地区偏向于"阻滞—失衡型",而冀鲁地区则偏向于"平滑—均衡型"。
龚为纲
关键词:生育转变生育率转变男孩偏好
中国农村生育转变的类型与宗族文化的区域差异被引量:1
2013年
本文根据1970年代以来总和生育率下降与出生性别比失衡在不同区域的组合,将中国农村生育转变归纳为“阻滞—失衡”型生育转变和“平滑—均衡”型生育转变等两种类型。生育转变类型与宗族文化的区域差异有关,不同区域村庄社区内部宗族社会网络与宗族规范因为历史原因而存在差异,这两个因素交织在一起,使得中国农村生育转变存在十分有趣的空间分布:在华南以及中原等文化区,在宗族文化及其社会结构的作用下,生育率下降相对滞后,同时出现严重出生性别比失衡;而在村庄历史比较短暂、宗族文化薄弱的东北、西南、长江流域的大部分地区,率先达到较低的生育水平,出生性别比大致保持平衡。
龚为纲段成荣吴海龙
关键词:生育转变总和生育率出生性别比宗族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