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齐闯

作品数:11 被引量:37H指数:4
供职机构:宁波大学海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级星火计划浙江省公益性技术应用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6篇褐菖鲉
  • 4篇仔鱼
  • 3篇存活
  • 2篇养殖
  • 2篇稚鱼
  • 2篇组织学
  • 1篇氮磷
  • 1篇性腺
  • 1篇性腺发育
  • 1篇循环水
  • 1篇循环水系统
  • 1篇养殖系统
  • 1篇幼鱼
  • 1篇早期生长发育
  • 1篇脂肪酸
  • 1篇脂肪酸组成
  • 1篇生长发育
  • 1篇生化成分
  • 1篇视觉
  • 1篇水质

机构

  • 11篇宁波大学
  • 3篇浙江省海洋水...
  • 2篇教育部

作者

  • 11篇齐闯
  • 11篇徐善良
  • 4篇邱成功
  • 3篇林少珍
  • 2篇邵波
  • 2篇程亮
  • 2篇刘飞
  • 1篇邹秀
  • 1篇岳咪咪
  • 1篇邬加白

传媒

  • 3篇生物学杂志
  • 2篇宁波大学学报...
  • 1篇动物学杂志
  • 1篇热带海洋学报
  • 1篇海洋学研究
  • 1篇2013年中...
  • 1篇2011年全...
  • 1篇中国水产学会...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4
  • 5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氮磷对青岛大扁藻和牟氏角毛藻单养和共培养生长的影响被引量:1
2013年
通过实验生态学的方法,分别以KNO3和KH2PO4为氮源和磷源,研究青岛大扁藻(Platymonas helgolandicavar.tsingtaoensis)和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 muelleri Lemmerman)单培养和共培养时的生长状况。结果显示,不同氮磷处理对两种藻的单培养和共培养都有显著影响(P<0.05)。共培养时,青岛大扁藻的最大藻密度与氮磷浓度呈正相关。氮处理时,当培养液中KNO3为110 mg/L时,取得最大值;磷处理时,青岛大扁藻的最大藻密度在KH2PO4为9 mg/L时取得最大值;而牟氏角毛藻分别在KNO3为70 mg/L和KH2PO4为5 mg/L时取得最大值。共培养时两种藻的藻密度都低于单培养。另外,无论低氮高磷还是高氮低磷都不利于两种藻获得较大的终细胞密度。
邵波徐善良齐闯邹秀
关键词:青岛大扁藻牟氏角毛藻共培养种群生长
循环海水养鱼系统中pH调节技术研究
养殖水环境中的pH变化不仅直接影响养殖生物的代谢机能,而且还可影响水中氨氮、硫化氢和重金属离子等环境因子,从而间接影响水体中生物的生长与存活,在循环水养殖中pH的控制更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本研究通过用NaHC03、Na...
齐闯徐善良熊梦祎刘飞程亮
关键词:海水养殖循环水系统PH调节水质控制
文献传递
条石鲷仔、稚、幼鱼脂肪酸组成变化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通过采用GC/MS法研究了条石鲷(Oplegnathus fasciatus)仔鱼、稚鱼及幼鱼阶段的脂肪酸组成和变化特点。共检测到28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SFA)13种,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7种,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8种。结果表明:条石鲷鱼苗内源性营养阶段以饱和脂肪酸C16∶0、C20∶0及单不饱和脂肪酸C16∶1、C18∶1作为能量代谢的主要来源;必需脂肪酸C20∶4(n-6)(AA)、C22∶5(n-3)(DPA)和C22∶6(n-3)(DHA)在稚鱼期含量较低,∑EPA+DHA仅为6.89%,认为是发生稚鱼"胀鳔病"的主要原因;仔鱼开口前体内的DHA和EPA是由母体卵黄提供的。
邬加白徐善良沈庞幼齐闯岳咪咪
关键词:条石鲷仔鱼稚鱼幼鱼脂肪酸
褐菖鲉(Sebastiscus marmoratus)早期生长发育与人工繁育技术研究被引量:13
2013年
在室内水泥池育苗条件下研究了褐菖(Sebastiscus marmoratus)仔、稚、幼鱼的生长发育特性和人工育苗关键技术.结果表明:在育苗水温12~17℃,5日龄卵黄囊消失进入仔鱼后期,36日龄各鳍鳍条形成进入稚鱼期,经57~62d鳞被完整发育为幼鱼;仔鱼期、稚鱼期和幼鱼期的平均存活率分别为17.42%、66.01%和89.21%;水温对30日龄前的仔鱼生长影响不显著,平均体长增长率为(0.12±0.01)mm·d-1,30日龄后温度效应不断增大,平均日增长率(0.75±0.05)mm·d-1,其生长拟合方程为Lt=0.0001D3+0.001D2+0.0123D+4.3919,R2=0.98;蛋黄可以部分代替轮虫,且存活率及生长速度与轮虫组无显著差异;育苗中发现第14~15天、第28~30天、第41~50天分别为褐菖育苗的3个危险期,死亡率以第1个危险期最高,达67.20%;针对3个危险期提出了加强早期营养供应,缩短卤虫投喂时间,增设底部和各水层隐蔽物等建议.
邱成功徐善良齐闯林少珍
关键词:褐菖鲉饵料系列成活率危险期
延迟投喂对褐菖鲉仔鱼存活和生长的影响
为了研究褐菖鲉(Sebastiscus marmoratus)仔鱼在饥饿条件下的存活与生长,本文对其仔鱼初次摄食率和饥饿不可逆点(PNR)以及延迟投喂下仔鱼的存活及生长特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在水温16~18℃条件下,...
邱成功徐善良林少珍齐闯
关键词:褐菖鲉仔鱼存活
厚壳贻贝性腺不同发育时期肥满度与生化成分分析被引量:7
2013年
为研究厚壳贻贝性腺发育不同时期的营养物质积累和消耗规律,本文分析测定了3个年龄组的厚壳贻贝在性腺发育5个时期的肥满度、含水量及生化成分。结果表明:(1)相同发育时期的肥满度和含水量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在不同发育时期存在显著差异(P〈0.05);成熟期的肥满度最高,为17.76%~19.21%,约为休止期最低时的3.15倍;含水量则正好相反,以休止期最高,为93.299/6~95.32%,约为成熟期最低时的1.15倍。(2)总糖、粗脂肪、粗蛋白和灰分在不同发育时期均有显著差异(P〈0.05),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在成熟期达到峰值,粗蛋白为72.01%,粗脂肪为13.52%,两者分别在休止期和增殖期最低;总糖含量在排放期最高为13.56%,灰分含量以休止期最高为7.59%,两者均以成熟期含量最低。(3)蛋白质的积累与消减正好与肥满度的变化相吻合,证实厚壳贻贝在性腺发育过程中吸收并贮存大量营养物质,使肥满度逐渐升高,随配子的排放肥满度急剧下降。
程亮徐善良刘飞齐闯
关键词:厚壳贻贝肥满度生化成分性腺发育
循环海水养鱼系统中pH值调节技术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分别采用NaHCO3、Na2CO3和NaOH 3种碱性试剂,3种添加方式调节循环海水养殖系统中水样的pH值。结果表明:从NaHCO3、Na2CO3和NaOH相应的滴定曲线确定突跃点pH值分别为7.25±0.04,7.22±0.01,7.11±0.01;发现添加714m g/L的NaHCO3可以有效提高并稳定水体的pH值,调节效果优于另两种碱试剂;"一次性"、"分四次"和"连续性"3种添加方式中,以"连续性"添加的水体pH值上升最平缓。要使循环海水的pH值维持在7.20~8.00之间,应在突跃点pH值7.22前夕,用连续添加的方式加入NaHCO3试剂,周期约为15~19 d。
齐闯徐善良邵波刘飞程亮熊梦祎
关键词:养殖系统PH值NAHCO3
褐菖鲉的视觉器官发育被引量:1
2018年
为研究褐菖鲉(Sebastiscusmarmoratus)视觉器官发育与生态习性及摄食行为之间的关系,用组织学方法对人工培育条件下的褐菖鲉仔、稚鱼的视觉器官发育特征进行了详细观察。结果表明,褐菖鲉为卵胎生鱼类,其视觉器官的分化速度较一般鱼类快,从母体产出时,仔鱼视网膜神经细胞层和原始晶状体已形成;1日龄仔鱼的视网膜分化为6层,晶状体出现纤维化,直径约72μm,仔鱼开始具有一定趋光性;2日龄仔鱼视网膜分化完成,可见10层结构,巩膜出现,与仔鱼开口摄食相适应,游泳能力增强;5~7日龄晶状体直径达99μm,晶状囊形成;17日龄,仔鱼角膜结构分化完成,脉络膜趋于完善;37日龄稚鱼的视觉器官各部分已经发育完全。
许诺林少珍朱晓静刘梦迪齐闯徐善良
关键词:褐菖鲉发育组织学
延迟投喂对褐菖鲉仔鱼存活和生长的影响
为了研究褐菖鲉(Sebastiscus marmoratus)仔鱼在饥饿条件下的存活与生长,本文对其仔鱼初次摄食率和饥饿不可逆点(PNR)以及延迟投喂下仔鱼的存活及生长特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在水温16~18℃条件下,...
邱成功徐善良林少珍齐闯
关键词:褐菖鲉仔鱼存活
褐菖鲉仔、稚鱼消化系统发育的组织学观察被引量:7
2019年
为探究卵胎生鱼类褐菖鲉(Sebastiscusmarmoratus)的仔、稚鱼消化系统组织学特点,采用常规组织切片技术,并用HE染色和组织化学染色,比较分析了产出后0~50d的褐菖鲉仔、稚鱼消化系统发育的组织学变化。结果显示:褐菖鲉初产仔鱼已分化出口咽腔,并具有初始的食道、胃、肠、肝脏和胰脏; 2日仔鱼肛门与外界相通,食道扩大,开始摄食,进入混合性营养期; 3~4日仔鱼幽门盲囊出现,食道内壁出现黏膜皱褶5~6个,胃黏膜皱褶5个,肝细胞团区域扩大; 5~6日仔鱼卵黄囊和油球耗尽,进入外源性营养期,食道黏膜上皮出现杯状细胞,肠道弯曲,可区分前中肠和后肠两部分;10~14日仔鱼食道环肌层明显,黏膜皱褶增加到7~12个,胃壁四层结构基本形成,肠道黏膜皱褶加深,纹状缘清晰可见,肝细胞分裂迅速,数量显著增加,体积增大,出现肝血窦和胰岛; 28~30日稚鱼出现胃腺和胃小凹,已具功能性胃,标志着稚鱼期的开始,此时胰岛细胞数量和酶原颗粒增多,消化能力显著提高;47~50日稚鱼已基本具有成鱼胃的特征,肠道纹状缘发达,肝细胞呈多边形,细胞内含大量脂肪颗粒,消化系统从结构和功能上已趋于完善。由此可见,褐菖鲉仔鱼和稚鱼消化系统的发育具有卵胎生鱼类发育较早的特点,与其消化功能的完善密切相关。
杨佳喆齐闯徐善良
关键词:褐菖鲉仔稚鱼组织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