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茂华

作品数:28 被引量:254H指数:9
供职机构:武汉市儿童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4篇小儿
  • 8篇儿童
  • 6篇手术
  • 6篇外科
  • 6篇先天
  • 6篇先天性
  • 6篇结肠
  • 5篇镜检
  • 5篇肠镜
  • 4篇憩室
  • 4篇内镜
  • 4篇结肠镜
  • 4篇腹腔
  • 4篇病理
  • 4篇肠镜检查
  • 3篇诊治
  • 3篇套叠
  • 3篇外科手术
  • 3篇先天性巨结肠
  • 3篇小儿美克尔憩...

机构

  • 28篇武汉市儿童医...
  • 6篇武汉大学
  • 3篇上海市儿童医...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武汉市第一医...

作者

  • 28篇黄茂华
  • 14篇卞红强
  • 12篇罗正利
  • 8篇刘海峰
  • 7篇左楚清
  • 7篇周欣
  • 6篇魏文琼
  • 5篇马春秋
  • 5篇严春香
  • 5篇代怡然
  • 5篇鲁建生
  • 5篇段栩飞
  • 4篇桂彤
  • 4篇乐盛麟
  • 4篇李春娣
  • 4篇杨俊
  • 3篇冯亭
  • 3篇余雷
  • 3篇张平
  • 3篇赵玉霞

传媒

  • 10篇中华小儿外科...
  • 3篇数理医药学杂...
  • 2篇中华消化内镜...
  • 2篇临床外科杂志
  • 2篇腹腔镜外科杂...
  • 1篇中国医院统计
  • 1篇中国内镜杂志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实用儿科临床...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4
  • 2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7
  • 3篇2005
  • 4篇2004
  • 5篇2003
  • 1篇2002
  • 2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9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武汉市伤害住院儿童特征分析被引量:7
2005年
目的以1993-2004年武汉市儿童医院意外伤害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伤害儿童的性别、年龄、损伤类型和损伤原因的特征.方法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分析伤害住院儿童年龄、性别频数分布,损伤类型和损伤原因的性别、年龄特征.结果12939例意外伤害住院儿童中,损伤类型前四位是骨折、开放性损伤、软组织损伤和异物.损伤外部原因前四位依次是跌落、交通运输、呼吸道梗阻和挤压/撞击.意外损伤住院儿童男女性别比为2.1:1.0~5岁儿童占全部伤害住院儿童的66.0%;0岁组占全部伤害住院儿童的8.8%;1~2岁组占31.2%;3~5岁组占26.1%.随着年龄的增加,各年龄组患者的人数逐渐减少.结论近年来伤害正逐渐成为儿童的主要健康问题,不同性别、年龄儿童的损伤类型、损伤原因不同,应针对减少导致伤害的几种原因开展预防工作.
孙奕严春香贾翠平周欣黄茂华
关键词:儿童意外伤害
P63、MDM2蛋白在幼年性喉乳头状瘤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6
2003年
为研究 P63、MDM2蛋白在幼年性喉乳头状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对喉乳头状瘤标本 47份及对照组扁桃体上皮标本 13份采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 ,检测 P63蛋白、MDM2蛋白的表达 ,并结合临床病理学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 ,P63、MDM2在喉乳头状瘤中呈高表达 ,说明它们在该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
张平黄茂华桂彤鲁建生冯婷王竟春严春香夏东唐志佼刘铭球
关键词:P63MDM2蛋白
幼年性喉乳头状瘤HPV感染和P53表达及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03年
为探讨人类乳头状瘤病毒致幼儿喉鳞状上皮乳头状瘤的病原学及形态学特点 ,分析 HPV与 P5 3在肿瘤表达的临床意义 ,采用免疫组化 PV90 0 0法 ,检测了 47例次儿童喉乳头状瘤标本 HVP6/ 11亚型、HPV16亚型及 P5 3蛋白在肿瘤中的表达水平 ,结合肿瘤的不典型增生及凹空细胞的形成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显示 ,幼年型喉乳头状瘤 HPV感染有以 HPV16感染为主 ,P5 3的高表达是肿瘤增殖活跃的特征之一 ,肿瘤的不典型增生发生率较高 。
桂彤张平黄茂华鲁建生严春香王竟春冯婷王敏李蓓云刘铭球
关键词:HPV感染P53
儿童肠套叠复位后回盲部内镜特征分析及其与肠套叠发生的关系探讨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通过肠镜观察研究回盲部在小儿肠套叠发病中的相关机制。方法研究组选取106例用空气灌肠整复成功的急性肠套叠患儿,均在治疗成功后12h行大肠镜检查,对照组为103例腹泻伴便血行大肠镜检查的患儿。2组患儿的年龄、性别、体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镜检观察回盲部征象改变:回盲瓣松弛、回盲瓣充血肿胀(脱垂)、回盲部炎性滤泡增生、回盲部黏膜损伤(充血、糜烂、瘀斑等),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在回盲瓣松弛65例(61.3%)、回盲瓣充血肿胀含脱垂36例(33.9%)、回盲部滤泡增生106例(100.0%)、回盲部黏膜损伤33例(31.1%),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内〈1y及〉1y患儿的上述内镜观察指标,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儿童肠套叠的发生与回盲瓣形态功能变化紧密联系,1岁以内儿童发生肠套叠可能与回盲瓣松弛有关,且临床常表现为回结型肠套叠;1岁以上儿童发生肠套叠可能与回盲瓣充血肿胀(脱垂)有关,且临床常表现为回盲型肠套叠。
刘海峰熊晓峰乐盛麟余雷黄茂华
关键词:回盲部肠套叠大肠镜检查儿童
内镜金属夹在小儿结肠息肉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14
2004年
目的 探讨内镜金属夹治疗小儿结肠息肉的应用价值及其影响治疗的相关因素。方法 运用Olympus金属夹闭器 ,选用MH 85 8和MD 85 0钛合金夹子 ,内镜下治疗小儿结肠息肉。 结果  4 5例不同部位结肠息肉术后内镜复诊 ,均临床治愈。其中 13例大息肉 (直径 >2cm)或宽蒂亚蒂息肉 (蒂直径 >1cm)分次内镜下手术疗效满意。无一例术后大出血或肠穿孔。结论 内镜金属夹提供了一种治疗小儿结肠息肉安全。
刘海峰余雷黄茂华李春娣许敬
关键词:结肠息肉外科手术内窥镜
小儿美克尔憩室异位胃粘膜的病理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黄茂华周欣鲁巍罗正利李瑛刘晓文王光辉卞红强乐盛麟严春香冯亭王竞春胡家高左楚清王军
该研究采用MD患儿手术切除标本,旨在探讨HGM的分布特点,HGM与出血、MD内小肠粘膜病理改变的关系以及HGM区肌层的改变。将36例手术切除MD及附有12例小肠标本分为三组,病理取材方法为自MD顶部至基底部不间断纵行取材...
关键词:
关键词:小儿病理研究
小儿术后肠套叠的原因与临床特点探讨被引量:6
2004年
目的 探讨小儿术后肠套叠病因、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 9例术后肠套叠原发疾病 ,发生梗阻与再手术的时间及临床症状和体征。结果  9例均为小肠套叠 ,其中回回套 4例 ,空空套 2例 ,空回套 3例。套叠长度为 10~ 2 0cm ,超过 2 0cm 1例 ,全部套叠均无肠坏死。再手术后 3例切口感染 ,均痊愈。结论 术后肠套叠发病原因仍不清楚 ,公认与肠功能紊乱有关。 2岁以内多见 ,套入的长度与病程时间不成正比 ,很少发生肠坏死。临床上症状、体征与原发性肠套叠不同 ,很少有血便 ,B超检查无包块。诊断困难 ,一旦发生 ,不能自行解套 ,应早期剖腹探查。
罗正利马春秋黄茂华卞红强
关键词:儿童肠套叠误诊
先天性巨结肠术后肠炎的结肠镜下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巨结肠(HD)术后小肠结肠炎(Ec)的结肠镜下表现及其与手术因素的关系。方法我院238例HD术后患儿随访1~8年,其中临床诊断为EC者45例,均行结肠镜检查。观察EC的结肠镜下表现,并将EC组与非EC组其他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肠镜观察EC,近吻合口结肠表现为黏膜水肿质碎、充血、大片糜烂,9例合并溃疡;远离吻合口结肠主要表现为黏膜充血水肿,点片状糜烂,3例合并溃疡;吻合口周围结肠炎症较回盲部重(P〈O.01)。EC组其他手术并发症17例(吻合口病变8例,复发3例,解剖异常6例),非EC组13例(吻合口病变7例,复发1例,解剖异常3例);EC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37.8%高于非EC组6.7%(P〈0.01)。结论HD合并手术并发症者,EC发生率高;可能因手术并发症引起病变主要集中在吻合口及周围结肠,肠镜观察EC表现为近吻合口周围结肠炎症较重,远离吻合口逐渐减轻。
黄茂华魏文琼代怡然赵玉霞罗正利梁翀卞红强
关键词:先天性巨结肠结肠镜检查
先天性多指畸形的分类及手术治疗被引量:18
1999年
目的 介绍先天性多指畸形的分类,讨论其治疗方法。方法 对197 例先天性多指畸形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轴前型多指根据Wassel 法进行分型,Ⅳ型最多,占46 .71 % ;Ⅱ型占23 .03 % ;Ⅶ型占5 .92 % 。轴后型多指根据StellingTwrek 法进行分型,Ⅱ型占75.0 % ,Ⅰ型占16.67 % ,Ⅲ型占8 .33 % 。均手术治疗,术后随访1 ~7 年,除12 例出现并发症外,其余病例效果满意, 效果满意率为93 .90 % 。结论 多指的临床分型对手术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根据分型选择最佳手术时机,对于赘生指和末节指骨型多指应尽早手术,恢复手的外形。近节指骨型或掌骨型多指手术年龄可推迟至1 岁6 个月以后。
余希临刘海峰成琦黄茂华高玉美
关键词:多指畸形外科手术先天性
先天性小腿环状缩窄合并足畸形的治疗被引量:1
2000年
目的 :对我院近 10年来治疗先天性小腿环状缩窄合并足畸形的手术方法和疗效进行总结。方法 :小腿环状缩窄的矫治分二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的手术时间为生后 2~ 7个月 ,施行一期环状缩窄切除及多个“Z”形转移皮瓣成形术 ,第二阶段的手术主要是矫治足的畸形 ,手术时间为 2~ 6岁 ,施行跟腱延长、Turco手术和石膏矫形。结果 :本组患儿均获得随访 ,马蹄内翻足、足内翻和扁平足各 1例随访时已痊愈 ,足循环障碍在第一阶段手术后已恢复循环。除先天性截肢外其余患儿均不影响足功能和足外形。结论 :小腿环状缩窄合并足畸形应争取早期施行环状缩窄切除术 ,以解除压迫在缩窄环下的主要外周神经 ,有利于足畸形的早期自愈。如果第一阶段术后足畸形好转不明显 ,应及早行第二阶段手术 ,以免患儿站立行走后足畸形加重。
余希临桂彤刘海峰黄茂华童明芳
关键词:足畸形矫治先天性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