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继胜

作品数:33 被引量:119H指数:6
供职机构: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委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31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1篇遗传性
  • 11篇息肉
  • 11篇肠癌
  • 10篇遗传性非息肉...
  • 10篇息肉病
  • 9篇肿瘤
  • 8篇直肠
  • 7篇基因
  • 7篇甲状腺
  • 6篇直肠癌
  • 6篇腺肿瘤
  • 6篇结直肠
  • 6篇结直肠癌
  • 6篇HNPCC
  • 5篇遗传性非息肉...
  • 5篇遗传性非息肉...
  • 5篇乳腺
  • 5篇手术
  • 5篇微卫星不稳
  • 5篇微卫星不稳定

机构

  • 28篇商丘市第一人...
  • 12篇北京军区总医...
  • 5篇济南军区总医...
  • 3篇新乡市中心医...
  • 2篇商丘医学高等...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解放军第二五...
  • 1篇郑州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国家人类基因...

作者

  • 33篇黄继胜
  • 12篇盛剑秋
  • 12篇李世荣
  • 11篇李爱琴
  • 10篇韩敏
  • 10篇牧宏
  • 9篇武子涛
  • 6篇耿洪刚
  • 5篇丁战伟
  • 5篇孙自勤
  • 5篇张英辉
  • 4篇韩英
  • 4篇付蕾
  • 4篇张晓剑
  • 3篇王志红
  • 2篇申古修
  • 2篇司金春
  • 2篇高鹏
  • 2篇宋伟庭
  • 2篇郑义

传媒

  • 4篇胃肠病学和肝...
  • 3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中原医刊
  • 2篇中华实验和临...
  • 2篇中国临床实用...
  • 1篇中国癌症杂志
  • 1篇胃肠病学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中国普外基础...
  • 1篇中国实用外科...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实用医技杂志
  • 1篇河南外科学杂...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保健医学研究...
  • 1篇2013中华...
  • 1篇2001’全...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2
  • 1篇2018
  • 1篇2016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09
  • 7篇2008
  • 5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4
  • 3篇2001
  • 3篇2000
  • 2篇1999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与常规甲状腺手术对甲状腺良性肿瘤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 分析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与常规甲状腺手术对甲状腺良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12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研究组(50例,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与对照组(48例,常规甲状腺手术),对比2组临床疗效、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甲状腺功能[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FT4)、促甲状腺素(TSH)]及并发症(声音嘶哑、颈部血肿、喉返神经损伤、颈部疼痛、甲状腺功能减退等)。结果 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4%,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T3、T4、FT3、FT4水平较术前降低,TSH较术前升高,且研究组T3、T4、FT3、FT4水平低于对照组,TSH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8%)低于对照组(25%)(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甲状腺良性肿瘤可促进患者甲状腺功能恢复,提升临床疗效,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美观度佳,值得临床推广。
张城玮张晓剑黄继胜朱浩
关键词:超声检查射频消融术甲状腺手术甲状腺肿瘤
坡面切除、胃肠道单层宽边等距吻合术(附1207例报告)被引量:1
1999年
自1985年以来,我院对胃肠道单层吻合方式进行了改进,采取坡面切除、单层宽边等距吻合术,重建胃肠道1207例,旨在进一步降低吻合口漏和狭窄的发生率,寻求一种安全可靠、方便快捷的吻合方法,并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207...
高鹏黄继胜刘黎涛刘克然朱运海卫星
关键词:胃肠道吻合单层宽边
无黄疸型胰头壶腹癌(附10例报告)被引量:5
1999年
1985年1月~1996年10月,我院经剖腹探查和病理证实的无黄疸型胰头、壶腹癌10例,其中7例是在1991年以后获诊的,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0例,男7例,女3例。年龄37~73岁(平均506岁)。其中胰头癌4例,胆总管下端癌...
黄继胜申古修
关键词:胰腺肿瘤胆总管肿瘤乏特氏壶腹
中国HNPCC家系错配修复基因突变及结肠镜随访研究
本文对中国HNPCC家系错配修复基因突变携带者的患癌风险,以及对HNPCC家系成员进行结肠镜随访的意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检出先证者错配修复基因突变的HNPCC家系,应对其家系成员进行相应的基因诊断,鉴别出错配修复...
付蕾武子涛韩英李世荣盛剑秋李晓鸥金鹏牧宏韩敏黄继胜孙自勤李爱琴
关键词: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错配修复基因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预后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观察胃癌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率,研究Hp感染与胃癌术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0年8月90例来本院就诊的胃癌患者,根据感染Hp与否分为感染组(57例)和非感染组(3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3年内生存情况,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感染组的平均生存期为(25.75±4.25)个月高于未感染组的(14.32±3.96)个月(t=12.601,P<0.05)。不同Lauren分型、淋巴结转移、局部浸润深度、远处转移以及根治性切除方面Hp感染比例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显示,年龄、淋巴结转移及浸润深度为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Hp感染可能通过影响淋巴结转移及浸润深度间接影响胃癌患者的预后,但并非独立影响因素。
李志彬司金春丁战伟李涛黄继胜
关键词:胃癌幽门螺杆菌生存期预后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的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6
2001年
目的 探讨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 (HNPCC)的临床特征 ,为大肠癌的靶向筛检、早期诊断提供依据。 方法 通过家族调查、系谱分析、手术病理和定期随访等手段追踪调查 4个HNPCC家系 ,共计 15岁以上成员 84人。 结果 确诊患者 2 3例 (A组 ) ,与确切无家族史者 (B组 ) 30例相比 :(1)平均发病年龄 :A组 43 0岁 ,B组 6 1 4岁 ,平均年轻 18 4岁 ;低于 5 0 0岁者 :A组 78 3% (18/2 3) ,B组 2 6 7% (8/ 30 ,P <0 0 1) ;第 1、2、3代平均年龄分别为 6 7 8、45 3、32 5岁 ,逐代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和P <0 0 1)。 (2 )病变部位 :右半结肠A组 73 9% (17/ 2 3) ,B组 36 7% (11/ 30 ,P<0 0 1) ,(3)合并腺瘤 :A组 0 ,B组 2 3 3% (7/ 30 ,P <0 0 5 )。 (4 )低分化腺癌 :A组 76 2 % (16 / 2 1) ,B组36 7% (11/ 30 ,P <0 0 1)。 结论 HNPCC患者临床并非少见 。
黄继胜
关键词:结肠直肠肿瘤遗传性非息肉性HNPCC
进展期远端胃癌脉络化淋巴清扫连续性间置空肠功能性重建术
<正>引言当今,胃癌的手术原则是缩小与扩大并存,提高疗效与保持良好的生活质量并重。而且,手术是唯一能够治愈进展期胃癌的治疗手段,原发性病灶和转移淋巴结的残留是手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
黄继胜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患者hMLH1和hMSH2基因的突变规律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中国人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患者hMLH1与hMSH2基因的突变特点。方法对76个HNPCC家系先证者的DNA样本用PCR法扩增其hMLH1与hMSH2基因的35个外显子,再进行测序以确定突变类型。结果(1)25个样本发现hMLH1或hMSH2基因突变,总突变率为33%(25/76);(2)检测到的22种突变中:hMLH1基因突变16个,hMSH2基因突变6个;(3)突变类型包括移码突变、无义突变、剪接区突变、错义突变,其中错义突变较多见(hMLH1基因错义突变11个、hMSH2基因5个)。结论中国人HNPCC家系hMLH1和hMSH2突变谱广泛,突变类型多样,hMLH1突变较hMSH2突变多见。
付蕾盛剑秋孙自勤韩敏黄继胜牧宏韩文良牛宏立李爱琴武子涛李世荣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遗传性非息肉性基因HMLH1
HNPCC患者及其亲属的肠镜监测和干预治疗的意义
目的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HNPCC)是一种外显率极高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外显率为 85~90%)。国外研究表明对 HNPCC 患者和其亲属的临床监测和干预性治疗可推迟或减低 HNPCC 患者大肠癌的发生率。迄今,尚...
盛剑秋李爱琴韩敏黄继胜牧宏韩文良陈继贵牛宏利耿洪刚余东亮韩英李世荣
文献传递
中原地区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表型特征的临床研究
2006年
目的探讨中原地区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HNPCC)的表型特征,为制订适合我国国情的HNPCC遴选标准提供依据。方法对符合Am sterdam标准的8个家系3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A组),与随机抽调我院40例确切无家族史的大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B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发病年龄:A组平均46岁,B组62.6岁,平均提前16.6年;<50岁者:A组73%(27/37),B组30%(12/40),两组比较P<0.01;第1、2、3代平均发病年龄分别为69.2、46.9、34.6岁,逐代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②发病部位:右半结肠A组73.2%(30/41),B组39.0%(16/41),两组比较P<0.05。③同时、异时多发大肠癌:A组8.1%(3/37),B组2.5%(1/40)。④大肠外癌:A组17.1%(7/41),B组0,两组比较P<0.05。⑤合并腺瘤:A组0,B组22.5%(9/40),两组比较P<0.05。⑥组织学类型:低分化腺癌A组69.7%(23/33),B组40%(16/40),两组比较P<0.05。结论中原地区HNPCC有其独特的临床特征,国际遴选标准不能完全适用于中国人,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HNPCC遴选标准确有必要。
黄继胜高鹏盛剑秋李世荣
关键词:结肠直肠肿瘤遗传性非息肉性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