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渭清

作品数:88 被引量:478H指数:12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北京协和医院青年科研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9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5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8篇皮瓣
  • 18篇外科
  • 13篇手术
  • 12篇面瘫
  • 8篇乳房
  • 8篇瘢痕
  • 7篇肩胛
  • 6篇整形外科
  • 6篇外科手术
  • 6篇晚期
  • 6篇晚期面瘫
  • 6篇肩胛皮瓣
  • 5篇动脉
  • 5篇上睑
  • 5篇皮瓣移植
  • 5篇肌肉
  • 4篇烧伤
  • 4篇术后
  • 4篇缺损
  • 4篇重睑

机构

  • 47篇北京协和医院
  • 35篇中国医学科学...
  • 7篇中国医学科学...
  • 3篇山东省立医院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北京医院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协和医科...

作者

  • 87篇黄渭清
  • 39篇李森恺
  • 36篇李养群
  • 33篇杨明勇
  • 20篇乔群
  • 13篇赵振民
  • 12篇李强
  • 10篇刘元波
  • 10篇穆兰花
  • 9篇唐勇
  • 9篇方柏荣
  • 9篇翟弘峰
  • 8篇王友彬
  • 8篇曾昂
  • 8篇陈保国
  • 8篇周传德
  • 8篇宋可新
  • 6篇张海林
  • 6篇王晓军
  • 6篇闫迎军

传媒

  • 19篇中华整形外科...
  • 10篇中国美容医学
  • 9篇中华整形烧伤...
  • 8篇中国美容整形...
  • 7篇中国修复重建...
  • 4篇中华医学美学...
  • 3篇中华烧伤杂志
  • 3篇整形再造外科...
  • 2篇医学研究通讯
  • 2篇中国临床解剖...
  • 2篇中国实用美容...
  • 2篇中国生物美容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华妇产科杂...
  • 1篇家庭医药(就...
  • 1篇健康人生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中华损伤与修...
  • 1篇协和医学杂志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2
  • 1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1
  • 10篇2010
  • 4篇2009
  • 4篇2008
  • 2篇2007
  • 7篇2006
  • 3篇2005
  • 3篇2004
  • 8篇2003
  • 6篇2002
  • 9篇2001
8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以自然生理结构指导的重睑术切开法设计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获得效果肯定外观自然重睑线的手术方法。方法以自然生理结构为指导,于内眦韧带上的眼睑切线方向进行设计。结果对589例单睑患者行该组切开法重睑术,术后获良好效果,满意率100%。结论以人体生理结构内眦韧带为标志的切开法重睑术,效果肯定,外形自然,有临床应用价值。
黄渭清
关键词:重睑术生理结构
瘢痕瓣治疗耳轮病理性瘢痕被引量:6
2002年
李养群李森恺杨明勇黄渭清赵振民
关键词:病理性瘢痕瘢痕瓣
横过中线的肩胛游离皮瓣移植被引量:7
1999年
目的鉴于肩胛背部受旋肩胛动脉浅皮支、胸背动脉肌皮穿支、颈横动脉浅皮支及肋间后动脉皮支重叠供血,互相存在广泛的吻合网,探讨是否可以安全的形成扩大的肩胛皮瓣。方法本组应用横过脊柱中线的肩胛游离皮瓣移植,治疗下颌颈部严重瘢痕挛缩8例。结果除2例远端表皮坏死外,其余全部成活。本组病例皮瓣切取的最大切取面积为31cm×34cm,越过中线最长15cm 而达对侧肩胛区,扩大了肩胛皮瓣的切取面积,增加了临床应用范围。结论横过中线的肩胛皮瓣设计应以旋肩胛动脉水平支为轴线,与其成角设计可能出现远端血运障碍。皮瓣成活的机理可能与两侧肩胛区水平支间的吻合支有关。
李养群李森恺杨明勇刘元波赵振民穆兰花黄渭清
关键词:显微外科手术瘢痕挛缩
瘢痕疙瘩的治疗研究进展被引量:55
2008年
瘢痕疙瘩是一种过多胶原沉积导致的纤维增生性疾病,它常在易感人群中发生,为一种超过损伤边界的皮肤或角膜瘢痕。至今为止,瘢痕疙瘩的治疗仍很复杂和困难。目前认为,多种治疗方法的联合应用是最有效和最安全的治疗策略。本文即对瘢痕疙瘩的治疗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王春虎黄渭清
关键词:瘢痕疙瘩纤维增生性疾病胶原沉积易感人群角膜瘢痕
跨越中线区皮瓣的血液动力学变化被引量:6
2004年
目的 观察跨越鼠背部正中线皮瓣内的血液动力学变化。方法 在腰背部设计一跨越中线横形皮瓣 ,面积 7cm× 3cm ,跨中线长度 3cm ,皮瓣宽度为 3cm。在形成皮瓣术前及术后 6、2 4、4 8、72h及 7、14d时 ,中线区和远端采用非接触性激光多普勒血流仪对鼠背部皮瓣的蒂部测量血流值 ,并观察皮瓣筋膜面的色泽、血管数目和轴向的变化 ,皮瓣边缘出血情况。皮瓣成活情况。结果 皮瓣全部成活。跨越中线皮瓣在皮瓣掀起后的 3d内 ,皮瓣中线区和远端的血流较低 ,术后 7d ,血流变为稳定 ,14d左右皮瓣的血管完成其轴向性的变化。掀起皮瓣后 14d ,其轴型血管的方向顺应皮瓣的纵轴方向 ,中线区的血管管径扩大 ,较小的吻合血管变为粗大的轴型血管。皮瓣远端的变化同中线区的变化基本相同。结论 跨越中线的皮瓣最终变为顺流的轴型皮瓣 ,由非生理性的轴型皮瓣变为生理性的轴型皮瓣。
霍然李森恺李养群李强杨明勇黄渭清
关键词:血液动力学微循环吻合血管
脱细胞异体真皮基质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取出同期假体置入隆乳术中修复乳房下皱襞的疗效观察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观察聚丙烯酰胺水凝胶(polyacrylamide hydrogel,PAHG)隆乳注射物取出术后,一期行假体置入隆乳时用脱细胞异体真皮基质(acellular dermal matrix,ADM)修复乳房下皱襞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9年5月至2018年5月,对50例接受PAHG注射隆乳术后乳房下皱襞畸形的患者,在取出注射物的同时用ADM修复乳房下皱襞,并置入假体隆乳。术后随访6~12个月,以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本组20例采用乳房下皱襞入路,30例采用乳晕入路。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包膜挛缩、下皱襞挛缩移位等严重并发症,乳房形态较前明显改善,效果满意。结论 ADM可修复PAHG造成的乳房下皱襞畸形,重塑腺体后腔穴。同期行假体置入隆乳,操作简便,并发症较少,患者满意度较高,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王智冯程宋可新王友彬戚征黄渭清
关键词:聚丙烯酰胺水凝胶乳房整形术脱细胞异体真皮基质
从解剖学角度探讨应用锯齿线行面部提升术的可行性被引量:12
2006年
目的:以解剖学研究为基础,探讨应用锯齿线行面部提升术的适应证、禁忌证与手术层次。方法:对10例(20侧)防腐人头标本进行头面部逐层解剖,观察面部脂肪分布与眶上血管神经、滑车上血管神经、面神经的走行特点。结果:额正中部皮肤与皮下组织的厚度(1.9±0.2)mm,颞部发际缘处皮肤与皮下组织的厚度(2.4±0.3)mm,面颊部颊脂肪垫处皮肤与皮下组织的厚度(3.1±0.4)mm。眶上血管神经分为内侧支和外侧支,分别穿过额肌、帽状腱膜进入头皮。滑车上血管神经穿过额肌分布于近中线的额部皮肤。面神经颞支向前上方走行于颞浅筋膜深面。面神经颊支出腮腺后走行于表浅肌肉腱膜系统(SMAS)的深面,其分支相互吻合呈立体网格状。结论:额部于额肌深面、颞部于颞浅筋膜浅面、面颊部于SMAS浅面,是锯齿线的安全植入层次。
闫迎军黄渭清方柏荣王晓军乔群
关键词:面部提升术
面神经颊支的解剖及临床应用被引量:4
2005年
方柏荣黄渭清
关键词:面神经颊支面神经根SMAS腮腺管表情肌耳后动脉
腮腺外面神经颊支的应用解剖研究被引量:8
2006年
目的:观测面神经颊支出腮腺后的各级分支,为相关外科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10例(20侧)防腐人头标本,描述面神经颊支出腮腺后的走行、定位及层次。结果:面神经颊支出腮腺后分为2~4支,均走行在SMAS筋膜下;颊Ⅰ、颊Ⅱ恒定出现,其一级分支距腮腺导管分别为(1.1±0.5)cm及(0.5±0.3)cm,且分别向前走行(1.3±0.9)cm及(1.8±0.5)cm后发出二级分支。结论:面神经颊支较为恒定,在面瘫治疗中健侧面神经颊支的二级分支可以作为受体神经,可不损伤面神经颊支主干。面神经颊支的分布及走行也可指导除皱术、扩张器植入、瘢痕切除等手术的剥离范围,不致产生并发症。
黄渭清方柏荣闫迎军方薛泉乔群
关键词:面神经颊支面瘫除皱术
脑源性生长因子与神经损伤的修复及再生被引量:15
2010年
背景:脑源性生长因子具有促进神经元生长存活,引导轴突延伸塑型的作用。周围神经损伤后的再生和髓鞘形成需要内源性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目的:归纳总结脑源性生长因子的研究现状。方法:以中文检索词"神经再生;脑源性生长因子"和英文检索词"nerve,regeneration,BDNF"检索2000-01/2009-08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纳入具有原创性、论点论据可靠的试验文章,观点明确,分析全面的文章,及文献主题与此课题关系紧密的文章。排除重复性研究和综述文章。结果与结论:神经损伤后在髓鞘形成过程中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通过高亲和力Trk受体和低亲和力受体P75NTR促进髓鞘形成。与神经生长因子在周围靶组织合成不同,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主要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合成,但当周围神经受损后其mRNA表达增多,大量的实验表明正常周围神经的许旺细胞同样有少量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表达。现在人们通过将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基因通过病毒介导转染干细胞后移植到神经损伤区域治疗疾病,有望成为新的治疗方法。
陈保国黄渭清
关键词:神经再生神经组织工程神经再生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