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景

作品数:33 被引量:236H指数:9
供职机构:广西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部科技人员服务企业行动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生物学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9篇农业科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8篇土壤
  • 12篇免耕
  • 7篇氮素
  • 7篇稻田
  • 7篇有机碳
  • 6篇稻草还田
  • 6篇养分
  • 6篇还田
  • 5篇耕作
  • 5篇耕作方式
  • 4篇稻草
  • 4篇稻草覆盖
  • 4篇稻田土
  • 4篇稻田土壤
  • 4篇冬马铃薯
  • 4篇水稻
  • 4篇碳库
  • 4篇土壤养分
  • 4篇马铃薯
  • 4篇免耕稻草覆盖

机构

  • 32篇广西大学
  • 3篇北京市农林科...
  • 2篇广西农业科学...

作者

  • 32篇黄景
  • 12篇顾明华
  • 8篇沈方科
  • 8篇康轩
  • 8篇区惠平
  • 7篇梁和
  • 6篇江立庚
  • 5篇黎晓峰
  • 5篇银秋玲
  • 5篇李柳霞
  • 4篇吕巨智
  • 4篇刘昔辉
  • 3篇蓝立斌
  • 3篇朱桂玉
  • 3篇何明菊
  • 3篇李吉进
  • 3篇李传章
  • 2篇陈超君
  • 2篇姜建初
  • 2篇陈琴

传媒

  • 6篇广西农业科学
  • 2篇西南农业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北方园艺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浙江农业科学
  • 1篇土壤
  • 1篇作物杂志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广西农业生物...
  • 1篇湖北农学院学...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浙江农业学报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广西大学学报...
  • 1篇广西教育学院...
  • 1篇广西农学报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 1篇南方农业学报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8篇2012
  • 1篇2011
  • 7篇2010
  • 6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免耕稻草覆盖冬马铃薯对土壤养分及有机碳库的影响
本试验设置了两种免耕稻草覆盖方式,研究了保护性耕作对土壤养分以及有机碳库的影响。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能显著增加0-10 cm土层的养分含量,增加土壤总有机碳与活性有机碳含量,提高土壤碳库管理指数,从而使士壤朝着有利于土壤...
陈超君梁和康轩黄景
关键词:冬马铃薯保护性耕作免耕覆盖土壤养分有机碳库
文献传递
广西大明山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明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与土壤肥力的关系,为合理开发利用广西大明山土壤提供参考。【方法】按土壤发生分类法采集9种典型土壤类型的剖面样品,测定其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并与土壤性质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土壤三大菌的数量为:细菌>放线菌>真菌;土壤微生物总数量总体以粗骨土最多,为88.53×105CFU/g,以草旬土最低,为8.87×105CFU/g;随土壤剖面深度的加深而呈下降趋势;土壤三大菌数量与土壤有机质、全N、全P、碱解氮、速效钾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土壤pH值、土壤全K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土壤脲酶与蔗糖酶活性表聚现象明显,其活性随土壤剖面深度的加深而呈降低趋势;土壤脲酶、蔗糖酶与有机质、全N、全P、碱解氮和速效钾呈极显著正相关,与pH值、全K呈极显著负相关。土壤过氧化氢酶除了与全K呈显著负相关外,与其他土壤性质不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脲酶和蔗糖酶活性均可作为评价大明山土壤性质指标。
银秋玲黄景康轩王晶
关键词: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酶活性土壤性质
广西紫色土系统分类研究被引量:8
2010年
采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的理论、方法和标准,结合广西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数据,研究了广西紫色土剖面形态特征、理化特性及系统分类。结果表明,广西紫色土是强烈的物理、化学风化及侵蚀作用于紫色砂岩、砾岩、泥岩和页岩的结果,其剖面层次分异不明显,多属块状结构,质地以砂壤为主;其自然土壤的有机质、全氮、全钾含量均处于中上水平,但在植被遭到破坏及经开垦后,表层土壤的有机质、全氮及速效磷含量均明显下降,pH值变幅较大,呈强酸至弱碱性;广西紫色土可划分为雏形土和新成土2个土纲、湿润雏形土和正常新成土2个亚纲、紫色湿润雏形土和紫色正常新成土2个土类以及表蚀紫色湿润雏形土、耕淀紫色湿润雏形土、酸性紫色正常新成土等9个亚类。
黄景李志先银秋玲康轩
关键词:紫色土土壤系统分类土壤发生分类
稻草还田免耕抛秧对水稻氮素利用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2
2012年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普通免耕(CNT)、稻草还田免耕(SNT)、普通常耕(CCT)和稻草还田常耕(SCT)4种耕作方式对水稻氮素利用特性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普通免耕提高了氮素稻谷生产效率、氮素收获指数和成熟期穗全氮含量,降低水稻叶片和茎全氮含量、植株氮素累积量、氮素回收效率和产量。常耕及免耕方式的稻草还田处理均能提高水稻叶片和茎全氮含量、氮素累积量、氮素回收效率和产量。稻草还田免耕抛秧水稻耕作模式的氮素利用和水稻增产效果均优于普通免耕方式。
黄景顾明华徐世宏杨为芳江立庚
关键词:稻草还田免耕抛秧耕作方式氮素利用
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新世纪高素质的合格人才
2001年
高等院校扩大招生 ,使高等教育有了长足性的发展 ,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是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学校应把提高教学质量放在首位 ,树立质量为本意识 ,调整人才培养和科类结构 ,全面深化改革 ,努力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以培养新世纪高素质的合格人才 ,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
黄景
关键词:高等教育教学质量
保护性耕作方式对土壤碳、氮及氮素矿化菌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1
2010年
采用稻田红壤免耕稻草覆盖方式种植红薯,研究保护性耕作方式对土壤碳、氮和氮素矿化菌的影响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能增加0~10cm土层土壤总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全氮和碱解氮含量,降低土壤的碳氮比;保护性耕作处理的氨化细菌数量无论是在0~10cm土层还是10~20cm土层均比传统耕作处理高近1倍,而硝化细菌数量则是0~10cm土层高于传统耕作处理,且差异显著,10~20cm土层与传统耕作处理差异不大。说明保护性耕作能增加表层土壤碳、氮含量,降低土壤碳氮比,有利于氮素矿化菌的生长,为作物生长发育提供更多的速效氮素。
梁启新康轩黄景姜建初裴铁雄蓝立斌吕巨智梁和
关键词:保护性耕作有机碳氮素
保护性耕作对土壤养分及有机碳库的影响被引量:45
2009年
以稻草覆盖免耕方式稻田冬种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为例,研究了保护性耕作对土壤养分以及有机碳库的影响。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能显著增加表层土层的养分含量,土壤氮素含量比传统耕作增加0.81%7.24%,磷素含量增加14.95%19.21%,钾素含量增加0.57%15.40%,且全氮、全磷、全钾含量与传统耕作之间均达到了极显著差异水平,除碱解氮含量与传统耕作之间差异不显著外,速效磷与速效钾含量与传统耕作之间达到了显著差异水平与极显著差异水平;保护性耕作能增加土壤总有机碳与活性有机碳含量,提高土壤碳库管理指数,0-10cm土层土壤的碳库管理指数分别比传统耕作高出9.10%、13.95%,10-20cm土层则比传统耕作略低。因此保护性耕作能使土壤朝着有利于土壤质量提高的方向发展。两个保护性耕作处理:免耕稻草覆盖(8cm)、免耕覆盖稻草(8cm)后盖黑色地膜之间差异不大。
康轩黄景吕巨智银秋玲梁和雷振甜李仍云
关键词:保护性耕作免耕覆盖冬马铃薯土壤养分有机碳库
稻草免耕稻田土壤的氮素形态及氮素生理群特征
在水稻不同生育期,根据土壤剖面分层结构采集稻草免耕稻田的土壤样品,研究不同耕作方式、不同土层稻田土壤的氮素形态及氮素生理群特征.结果表明:①在N素生理群方面,免耕提高了0~5cm土层氨化细菌的数量,这种趋势在稻草免耕上表...
顾明华区惠平刘昔辉黄景黎晓峰李柳霞沈方科江立庚
关键词:氮素形态稻田土壤
稻草还田在水稻生产上的应用与研究进展被引量:13
2007年
围绕当前国内稻草在水稻上的还田方式、还田量、还田时间,对水稻的增产效果和作用机理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指出了稻草还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区惠平何佳宁伟军刘昔辉黄景顾明华
关键词:稻草还田水稻增产效应
不同耕作方式对水稻固氮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2
2008年
在免耕、常耕等4种不同耕作方式条件下,在水稻不同生育时期研究不同耕作方式对水稻固氮酶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灌浆期和成熟期,常耕和稻草免耕处理的水稻总固氮酶活性相对高于其他两个处理;从灌浆期至成熟期,各处理的总固氮酶活性明显下降,下降程度由大到小是稻草常耕>常耕>稻草免耕>免耕,说明不施稻草、免耕方式较常耕方式能延缓成熟期水稻固氮酶活性的降低。在不同时期,均以水稻茎的固氮酶活性最高,叶片的最低;从灌浆期至成熟期,不同处理水稻根、茎固氮酶活性明显降低,叶片的变化最小。因此,不同生育时期和耕作方式对水稻根、茎固氮酶活性影响明显,而对叶片固氮酶活性影响较小。
刘昔辉区惠平杨荣仲杨丽涛李杨瑞黄景王一丁桂意云
关键词:耕作方式水稻固氮酶活性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