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志军

作品数:10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哲学宗教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3篇哲学
  • 3篇证法
  • 3篇主义
  • 3篇唯物
  • 3篇马克思主义
  • 3篇辩证
  • 3篇辩证法
  • 2篇平均主义
  • 2篇唯物史观
  • 2篇交往
  • 1篇当代复兴
  • 1篇当代马克思主...
  • 1篇异化
  • 1篇哲学教科书
  • 1篇哲学新形态
  • 1篇政治经济学批...
  • 1篇秩序
  • 1篇中国共产党
  • 1篇社会时间
  • 1篇实践辩证法

机构

  • 10篇中国人民大学

作者

  • 10篇黄志军
  • 1篇马俊峰
  • 1篇郝立新

传媒

  • 1篇哲学动态
  • 1篇学习与探索
  • 1篇哲学研究
  • 1篇教学与研究
  • 1篇学术研究
  • 1篇高校理论战线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吉首大学学报...
  • 1篇马克思主义理...
  • 1篇第一届京津高...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马克思对“平均”概念的两种理解
2023年
在固有的印象中,“平均”概念往往是与平均主义勾连在一起的,这使得它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有着非同寻常的“坏名声”。在马克思主义领域,这种理解往往是与马克思对“粗陋的共产主义”的批判联系在一起的。然而,实际上马克思对“平均”概念的理解不仅仅局限于此。
黄志军
关键词:平均主义马克思主义
中国共产党90年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研讨会综述
2011年
4月2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和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主办的中国共产党90年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此次研讨会正值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成立20周年。
黄志军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研究
价值:辩证法构建实践秩序的基础
在实践论范式的视野中,可以完整的看到辩证法的两个维度,一个是科学认识的维度,另一个是价值取向的维度。二者是统一在实践中的,但是价值或价值取向是科学或科学认识的基础。辩证法作为一种实践哲学的关健含义,就在于辩证法建构实践秩...
黄志军
关键词:辩证法科学哲学
实践辩证法的两个维度及其关系
2013年
实践辩证法一开始就是作为实践唯物主义的重要内容而提出和论证的,是批判和超越传统教科书的"唯物辩证法"的思想成果。在我国新时期的辩证法研究中,注重实践辩证法成为研究者们的一个共同倾向,但由于对文本的选择和解释框架不同,也出现了一些分歧。本文在细读《巴黎手稿》和《德意志意识形态》文本的基础上,认为在马克思的历史语境中,劳动异化辩证法和交往异化辩证法是实践辩证法的两个维度,它们相互支撑相互为用,构成了历史辩证法的实质内容。马克思的辩证法思想并不存在"断裂",相反,倒是充分显示了人的实践活动中价值原则与科学原则之间必要的张力。
黄志军
关键词:实践辩证法历史辩证法劳动异化交往异化
论唯物史观考察人的总体性方法被引量:4
2011年
总体性方法是马克思考察人的科学范式,它集中表现在从现实的实践和现实的社会关系出发,把人的本质、存在和发展当作整体来研究。马克思基于对劳动和社会关系的总体理解,达到对人的本质的总体把握,认为人的本质是人的类本质和现实本质的统一;从实践过程中的自然与社会的关系中揭示了人是自然存在物、实践存在物和社会存在物的统一;从结构总体和过程总体两个方面对人的发展进行考察,指出人的解放是人的发展的重要方面或阶段,人的发展过程包含了阶段性和可持续发展性等丰富的内容。在马克思总体性方法视阈下,现实的人不是片面的人或单向度的人,而是完整的人或总体的人。
郝立新黄志军
关键词:总体性方法
论马克思对“平均”概念的两种理解及其理论效应
2022年
在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视域中,马克思对“平均”概念有两种不同的理解。第一种“平均”概念,即把各个要素简单相加进而平分出一个结果。它以事物的同质性为前提,实质上消解了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差异,仅具有形式的普遍性,而无法保存个别性。其理论效应主要表现为,马克思在《巴黎手稿》中对“粗陋的共产主义”的批判。第二种“平均”概念,是以均分为中介推动事物内部各个要素否定自身,同时改变事物的“平均”状态的过程,是推动事物发展的现实力量。它既具有形式上的普遍性,也内含各要素的差异性,所以是辩证的“平均”概念。其理论效应主要表现为,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和《资本论》中把它视为事物自我否定的环节,且以它为理论中介建构起了平均利润等概念。这两种理解分别为我们把握马克思“平均”概念的复义性和利润率下降趋势等议题提供了有益视角。
黄志军
关键词:平均主义平均利润
辩证法的当代复兴——近年来国内辩证法研究述评被引量:1
2012年
改革开放以后,围绕实践唯物主义的大讨论,辩证法研究也非常活跃,随后进入一个比较沉寂的低潮期,发表的研究文章日益减少,也未提出什么重大的能够引起争论的问题或话题。直到近年来,辩证法研究才出现了复兴的势头,并呈现出一些新的格局和特点。如果说过去多年来的辩证法研究和争论基本上都是囿于哲学教科书的两大特征、三大规律、几对范畴的框架内进行,是就其中的某个规律、
黄志军
关键词:辩证法实践唯物主义哲学教科书
论自由个性的显现——基于《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手稿)》的研究
2022年
在《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手稿)》中,马克思对自由个性显现的理解与社会形式的三阶段理论息息相关。沿着“自我异化的扬弃同自我异化走的是同一条道路”的逻辑,马克思揭示了以交换价值为基础的生产方式对个性的压制过程,即“物的胜利”的历史进程,但同时也借此论证了自由个性由潜藏到显现的必然逻辑和现实道路。在以交换价值为目的的劳动和交往体系中,与其说第二阶段即以物象为基础的人格独立性为第三阶段即自由个性准备了物质条件,倒不如说自由个性在第二阶段就地起步便开始了自身的显现过程。由此,自由个性在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中才可以说是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方式为自身奠定了基础。这对于我们进一步把握人类文明形态发展的历史进程与可能空间提供了理论上的启示。
黄志军
关键词:交往
民族立场与人类情怀——构建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的现实语境被引量:1
2012年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以人的解放为最终目标的世界性的哲学。构建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需要总结当代人类实践的新经验和科学发展的新成果,需要有人类情怀和世界历史的视野,因此也就需要处理好民族立场和人类情怀的辩证关系。我们在努力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其世界性维度,即应从人类发展的高度阐释"中国经验"的世界历史意义。如何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问题的关键是在文化交流、文化创造过程中如何将民族特色与人类情怀有机结合起来的问题。中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最具人类情怀的最符合人类共同和谐发展需要的价值体系。
马俊峰黄志军
关键词:民族立场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
马克思社会时间理论探析被引量:3
2011年
从自然时间到社会时间的转向,体现了马克思时间理论研究视域的转换,同时也促进了唯物史观对社会时间的研究。从感性到理性,展现了马克思对社会时间的认识过程;从劳动到闲暇,显示了马克思研究社会时间的内部结构及致思理路;从必然到自由,蕴含了马克思社会时间理论的价值取向。基于实践视角,并以文本为依托,试图勾画出马克思社会时间理论的认识图景、结构图景及价值维度。
黄志军
关键词:唯物史观社会时间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