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如训

作品数:495 被引量:4,790H指数:33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美国中华医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电子电信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15篇期刊文章
  • 60篇会议论文
  • 10篇专利
  • 7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69篇医药卫生
  • 2篇电子电信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理学

主题

  • 122篇血压
  • 119篇卒中
  • 113篇血管
  • 112篇高血压
  • 111篇脑梗
  • 95篇梗死
  • 92篇缺血
  • 88篇脑梗死
  • 71篇脑卒中
  • 61篇脑血
  • 57篇脑缺血
  • 54篇细胞
  • 49篇脑血管
  • 47篇肾血管性
  • 45篇高血压大鼠
  • 43篇急性
  • 42篇肾血管性高血...
  • 40篇血性
  • 40篇出血
  • 28篇中风

机构

  • 300篇中山大学附属...
  • 134篇中山医科大学...
  • 40篇中山医科大学
  • 32篇中山大学
  • 22篇广州医学院第...
  • 12篇中山大学附属...
  • 8篇第四军医大学...
  • 7篇广东省中医院
  • 7篇首都医科大学...
  • 7篇山西医科大学...
  • 6篇香港中文大学
  • 6篇北京协和医院
  • 6篇第一军医大学
  • 5篇中国人民解放...
  • 5篇深圳市人民医...
  • 5篇河南省人民医...
  • 5篇郑州大学第二...
  • 5篇中山医科大学...
  • 4篇广州医学院
  • 4篇复旦大学

作者

  • 492篇黄如训
  • 111篇曾进胜
  • 79篇苏镇培
  • 54篇李玲
  • 43篇方燕南
  • 31篇盛文利
  • 31篇陈颖贤
  • 29篇林健雯
  • 27篇高庆春
  • 25篇刘卫彬
  • 24篇陶玉倩
  • 24篇解龙昌
  • 23篇朱良付
  • 23篇李常新
  • 22篇刘春岭
  • 22篇陈立云
  • 21篇黄海威
  • 20篇洪华
  • 18篇施晓耕
  • 15篇陈燕奎

传媒

  • 120篇中国神经精神...
  • 31篇国外医学(脑...
  • 23篇中华医学杂志
  • 19篇中风与神经疾...
  • 16篇国际脑血管病...
  • 12篇中国临床康复
  • 11篇中国脑血管病...
  • 8篇中国临床神经...
  • 8篇新医学
  • 8篇国外医学(内...
  • 7篇中山医科大学...
  • 6篇中华神经科杂...
  • 6篇临床神经病学...
  • 6篇中国病理生理...
  • 6篇中华老年心脑...
  • 5篇内科急危重症...
  • 5篇中国医刊
  • 5篇卒中与神经疾...
  • 5篇中国卒中杂志
  • 4篇中华物理医学...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5篇2018
  • 5篇2017
  • 1篇2016
  • 7篇2015
  • 4篇2014
  • 5篇2013
  • 9篇2012
  • 10篇2011
  • 18篇2010
  • 10篇2009
  • 11篇2008
  • 20篇2007
  • 28篇2006
  • 55篇2005
  • 62篇2004
  • 34篇2003
  • 35篇2002
49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脑卒中后抑郁大鼠模型的建立被引量:45
2002年
目的尝试建立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depression,PSD)的动物模型,为PSD的深入研究创造条件。方法在复制双肾双夹肾性高血压大鼠(RHR)模型和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皮层梗死模型的基础上,采用孤养法建立PSD大鼠物模型。结果MCAO孤养组大鼠与对照组大鼠比较,其活动性、兴趣和快感明显降低,容易绝望。结论在RHR基础上建立的MCAO皮层梗死后孤养组大鼠是较理想的PSD动物模型。
洪华黄如训王庭槐王艺东
关键词:脑卒中抑郁动物模型PSD高血压
环境因素对卒中的临床康复及实验研究的影响被引量:3
2002年
环境因素在卒中的康复中起重要作用。卒中后脑结构和功能的改变、神经营养因子和神经发生等都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充分认识其重要性有助于制定有效的卒中康复计划及了解卒中康复机制。
李常新黄如训
关键词:神经营养因子环境因素卒中康复
血管特异性生长因子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被引量:15
2004年
单一应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有一定疗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VEGFF和血管生成素可在局灶性脑缺血中共同发挥作用。因此,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治疗中,综合应用这些血管特异性生长因子可能更有前景。
温红梅黄如训
关键词:缺血性脑血管病EPHRIN血脑屏障VEGF
卒中前状态和启动因子
<正> 脑卒中是在供应脑的血管壁病变或血流障碍基础上发生的急性脑损害,基本病因包括高血压性脑小动脉硬化、脑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的先天发育异常、尚有遗传性疾病、炎症、中毒、代谢等导致的脑血管壁病变。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有年龄...
黄如训
文献传递
高血压性脑梗塞急性期血浆和脑脊液心钠素血管紧张素Ⅱ及精氨酸加压素变化及其意义被引量:16
1995年
选择有高血压病史1年以上的脑梗塞患者56例,用放免分析法测定其血浆和胞脊液心钠素(ANF)、血管紧张素Ⅱ(AⅡ)和精氨酸加压素(AVP)水平的变化。结果:高血压性脑梗塞患者血浆和脑脊液AⅡ和AVP水平均显著增高(P均<0.01);而ANF在血浆中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脑脊液中却变化不明显(p>0.05)。表明此3种调节多肽均参与了高血压性缺血性脑损害的病理生理过程。同时提示,测定脑脊液或血液中AⅡ和AVP的含量变化对判断脑梗塞患者缺血性脑损害程度及恢复情况可能有一定帮助。
彭英黄如训李湘平刘焯霖卢锡林骆心慧
关键词:脑梗塞高血压血管紧张素精氨酸加压素心钠素
无创测定脑循环阻力血管平滑肌舒缩功能的临床研究
2007年
目的探讨无创测定脑循环阻力血管平滑肌舒缩功能的方法。方法应用经颅超声多普勒仪、无创血压监测仪持续记录16例健康志愿者正常呼吸、低碳酸血症和高碳酸血症时的大脑中动脉血流流速和桡动脉血压,用潮气末二氧化碳监测仪持续监测呼出气体的二氧化碳分压。低碳酸血症由过度换气获得,高碳酸血症通过吸入混合气体(5%CO2、21%O2和74%N2)获得。用傅立叶变换法分别测得三个阶段的临界关闭压(CCP)和有效脑灌注压(CPP)。结果低碳酸血症阶段大脑中动脉的平均流速较正常呼吸时明显下降,高碳酸血症阶段平均流速则较正常呼吸时明显增快,三个阶段的平均流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平均动脉压(MAP)在低碳酸血症阶段有轻度下降,在高碳酸血症阶段MAP则有轻度上升,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0),但两者与正常呼吸时的MA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27,P=0.241)。在低碳酸血症、正常呼吸、高碳酸血症三个阶段过程中,傅立叶变换法无创测定的CCP逐级降低,而有效CPP逐级升高,呈阶梯样变化。三个阶段的CCP和有效CP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0)。结论傅立叶变换法可用于无创测定脑循环阻力血管的平滑肌舒缩功能。
朱良付黄如训盛文利陈颖贤曾进胜
关键词:血管阻力血压脑血管循环
脑脊液漏致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 (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被引量:14
2004年
目的 探讨自发性脑脊液漏所致的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诊断治疗的方法。方法 对 1例脑脊液漏致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应用同位素脑池造影和脊髓造影后CT薄层扫描确定脑脊液漏口的位置 ,然后在相应节段进行硬膜外血液修补治疗 ,并进行随诊观察。结果 同位素脑池造影没有发现脑脊液漏的直接征象 ,但放射性核素过早在膀胱内出现 ,并难以升达枕大孔和基底池到达脑部 ,显示有脑脊液漏的间接征象 ;脊髓造影后进行CT薄层扫描显示脑脊液漏发生在T4 段 ,17mL自体血注入病人的硬膜外腔 ,3天后病人症状缓解 ,临床治愈。结论 同位素脑池造影能够提供脊髓脑脊液漏的间接证据 ,脊髓造影后CT薄层扫描能够准确确定脑脊液的漏口位置 ,硬膜外血液修补是治疗该病最为有效的方法。
丰岩清罗柏宁张成国宁李玲黄帆李洵桦黄如训梁秀龄
关键词:自发性低颅压脑脊液漏CT薄层扫描
免疫功能正常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22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5
2004年
目的 观察在免疫功能正常个体中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PCNSL)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2例免疫功能正常PCNSL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类型。结果 免疫功能正常的PCNSL临床特点为颅内压增高、颅神经损害和肢体运动感觉障碍 ,影像学多为颅内单发病灶 ,病理类型以低、中度恶性B细胞源性为主。结论 免疫功能正常PCNSL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病理类型均与免疫缺陷或抑制相关的PCNSL不同。
余剑陈向燕范玉华赵湛崔春梅黄如训曾进胜
关键词: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免疫功能病理类型影像学检查
EphB2-Fc融合蛋白促进实验性大脑皮层梗死后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活化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探讨脑室内注入EphB2-Fc融合蛋白对大脑皮层梗死后内源性神经干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采用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建立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MCAO),并将其随机分成:(1)假手术组,(2)脑梗死组,(3)梗死+IgG-Fc组,(4)梗死+EphB2-Fc组,每组24只。MCAO术后第4天,EphB2-Fc组大鼠经侧脑室注入20μl浓度为200μg/m l的EphB2-Fc融合蛋白,IgG-Fc组大鼠注入等量等浓度的IgG-Fc。MCAO术后第1和第4周,将各组大鼠处死取脑,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检测各组大鼠不同时点梗死侧EphB2及其mRNA、巢蛋白(nestin)和多聚唾液酸-神经细胞黏附分子(PSA-NCAM)表达,W estern蛋白印迹检测各组大鼠不同时点梗死侧EphB2和nestin蛋白量的变化。结果MCAO术后1周,脑梗死组梗死侧大脑皮层和侧脑室下区EphB2及其mRNA的表达低于假手术组,梗死+EphB2-Fc组高于梗死+IgG-Fc组(均P<0.05),脑梗死组与梗死+IgG-F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梗死侧侧脑室下区nestin、PSA-NCAM的表达高于假手术组,梗死+EphB2-Fc组高于梗死+IgG-Fc组(均P<0.05),并可见PSA-NCAM阳性细胞沿胼胝体向梗死灶迁移。MCAO术后4周,各组间梗死侧EphB2及其mRNA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组脑梗死大鼠梗死侧nestin、PSA-NCAM表达水平下降,各组间nestin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脑梗死组PSA-NCAM表达水平仍高于假手术组。结论阻断内源性EphB2的活化可促进实验性大脑皮层梗死后脑室下区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何扬东曾进胜余剑何美霞崔春梅赵湛熊丽洪华盛文利方燕南黄如训
关键词:干细胞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大脑皮层融合蛋白细胞活化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
慢性高血压脑卒中中西医结合分型分期治疗的思考被引量:7
2004年
聂亚雄张雄黄如训黎杏群
关键词:脑卒中中西医结合
共5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