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艳斐
- 作品数:15 被引量:18H指数:2
- 供职机构:南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文学哲学宗教更多>>
- 成教生艺术素养教育探究被引量:1
- 2011年
- 艺术素养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当前,对成教生进行艺术素养教育已成为全社会的普遍共识。针对当代成教生艺术素养现状及成教生艺术素养教育的目的,应从坚持整体教育观、规范教学管理、保障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提高成教生艺术素养。
- 魏艳斐
- 关键词:成教生艺术素养教育
- 民族歌曲《孟姜女》的演唱技巧分析被引量:1
- 2015年
- 民歌小调《孟姜女》是我国流传最广、影响最深的传统民歌之一。该民歌曲调流畅,感情深切,表现细腻,结构严谨。由刘麟、王志信重新编词编曲的《孟姜女》,则用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和创造性的表现手法,使这首家喻户晓、哀婉凄楚的古老歌曲焕发出了新的光彩。本文将对改编后的《孟姜女》的演唱技巧进行深入分析。
- 魏艳斐
- 关键词:声乐艺术演唱技巧民族歌曲《孟姜女》
- “非遗”保护视野中的宛梆生态价值及语境解读
- 2015年
- 宛梆艺术是依存于南阳地方文化而生的地方小戏,其生态价值主要形成于地方文化语境中,后工业文明更是宛梆生态现状及具体语境形成的大背景。文章从“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思维入手,对宛梆从文化、科学和经济三个方面进行生态价值解读。
- 魏艳斐
- 关键词:宛梆生态价值语境
- 宛梆演唱风格探析
- 2007年
- 南阳宛梆是生长并流行在河南南阳的地方戏,其演唱风格独具特色。宛梆演唱中的吐字归音具有"稳"、"准"、"狠"、"韵"的特色。其唱腔中的高八度呕音唱腔高亢华丽堪称一绝。随着时代变迁,宛梆的演唱也在发生着历史演变。
- 魏艳斐
- 关键词:宛梆演唱风格花腔
- 宛梆艺术研究现状述评
- 2015年
- 自2000年以来的十余年间,宛梆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就:研究力量不断壮大、本体研究逐步深化、发展研究渐入佳境。同时,还存在着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研究团队需要进一步整合、研究视野需要进一步拓展以及研究重点需要进一步明确,等等。
- 魏艳斐
- 少数民族地区高校音教专业中乐舞融合教学法的应用被引量:1
- 2015年
- 乐舞融合教学法是实现基础音乐新课程标准要求的需要,也是国际先进音乐教育理论体系发展的需要,更是宁夏等少数民族地区民族音乐文化实现有效传承的迫切要求。但是,通过分析我们发现,乐舞融合法在少数民族地区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实施中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因此,我们要积极进行改革。本文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例,对少数民族地区高校音乐教育专业中乐舞融合教学法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究。
- 魏艳斐
- 关键词:少数民族
- 宛梆声腔渊源与形成辨析被引量:1
- 2007年
- 一、时代变迁中的宛梆
宛梆,俗称“西调”,是生长并流行在河南南阳的地方戏。她形成于明末,完臻于清代,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很早人们称它为“南阳调”、“老梆子”、“南阳梆子”,因为南阳古称“宛”,1959年改称“宛梆”。
- 魏艳斐
- 关键词:渊源声腔
- 宛城古韵——评《内乡宛梆》
- 2014年
- 内乡宛梆即我们说的宛梆,是一种较为稀有的河南地方戏种,属于汉民族文化遗产,发源于河南省并主要分布在河南及其周围大部分地区。早时,人们称它"梆子","南阳梆子",古时候人们称呼南阳为"宛",因此,后来人们渐渐确定了"宛梆"这个名字。宛梆指清代后期从陕西东部剧种秦腔演化而来的一个戏剧品种,它起先独自发展,后来渐渐与当地的小调、民歌、以及说唱艺术结合在一起,逐渐演变成兼具秦腔意蕴而又不失特色的一种戏曲,从头算起,宛梆的历史至少已百年有余。
- 魏艳斐
- 关键词:宛梆古韵民族文化遗产清代后期说唱艺术梆子
- 宛梆唱腔艺术特色探析
- 本文从宛梆剧种的渊源与流变、唱腔艺术特色、演唱风格特点三方面初步探索了宛梆的唱腔风格。全文除了序言与结语外,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宛梆声腔的来源形成及剧目特色。笔者综合相关史料和艺人相传的口碑深入分析研究。第...
- 魏艳斐
- 关键词:宛梆花腔
- 文献传递
- 我国当代民族声乐之滥觞——20世纪中期中国民族声乐之发展评述被引量:7
- 2017年
- 中国民族声乐艺术是现代中国文化语境中声乐艺术发展的必然结果,其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都形成了不同的艺术特色和成就,回顾民族声乐发展的历史阶段是为了更好地解读民族声乐的发展。20世纪中期是万象更新、思想解放的时期,民族声乐在这样的时期肇始,并奠定和形成了中国民族声乐日后进一步发展的基本框架。
- 魏艳斐
- 关键词:民族声乐滥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