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治勋
- 作品数:109 被引量:769H指数:14
-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法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山东大学自主创新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哲学宗教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法治的根基在于培育具有“内在观点”的公民被引量:7
- 2019年
- 在中国法治建设进程中,培育具有"内在观点"的现代公民具有构成性意义。公民既是法定权利的享有者,又是法律义务的承担者,只有公民能够真正享有了权利、切实履行了义务,法治秩序才是圆满的。中国法治建设遭遇诸多困难的症结都在于公民培育方面的缺陷和不足,培育公民因此成为"法治中国"建设必须予以认真对待的基础性工程。在传统中国"家国同构"的政治逻辑与纲常伦理等级秩序下,"公民意识"与公民人格难以形成。因此,在中国法治建设独特的历史语境中,公民培育不仅是促进民族整合建设现代民族国家的根本进路,也是为实现法治中国目标奠定主体与法治文化基础的必由之路,更是国家走向治理现代化的必然选择。通过大力推行法学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各种各样的公民实践训练,把公民自身成长和经由社会参与的素质积累相结合,有助于将广大民众逐步训练成具有"内在观点"和自治能力的现代公民,从而为法治中国的最终建成奠定坚实的社会文化和人格基础。由此,中国法治建设就逻辑地呈现为具有双重目标的复式结构:法治必先有助于推动中国的复兴强大,法治保障民权的目标才有现实意义和实现之可能;它同时历史地预置了中国公民培育的内在逻辑和基本路径:在制度建设中训练公民,通过公民的成长推动法治的成长并臻于至善。
- 魏治勋刘一泽
- 关键词:法治文化法治中国
- 民间法核心概念辨析——基于规范法学的立场和司法的视角被引量:2
- 2010年
- 从规范法学的立场看,任何一个法律概念都只能有一个统一而确定的意义。基于这一立场,文章借助于分析实证主义法学和法社会学的相关理论,对民间法研究中的核心概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明确的界分,形成了从惯习(habit)、惯行(practice)、惯例(usage)到习惯(custom)和习惯法(customary law)的民间法研究领域的较为完善的概念链条。民间法核心概念的提炼和界定,对于司法判决的妥当性和社会秩序的构建都具有前提性和基础性的价值。
- 魏治勋
- 关键词:民间法司法视角概念辨析
- 文义解释在法律解释方法中的优位性及其限度被引量:44
- 2014年
- 文义解释是获得绝大多数法律人认同的最具基础性的法律解释方法,但当前有关文义解释含义和范围界定的分歧正在瓦解文义解释优位性的共识。文义解释要确证其在法律解释方法序列中的优位性,其自身就必须获得确定的内涵;其优位性的合法性根基则在于法治国体制架构;而对其合理界限的规则限制,则为其实践操作确立了规范性根据。文义解释正是基于其功能优势、积极后果和合理限度而对法治国持存具有构成性意义。
- 魏治勋
- 关键词:文义解释
- 近代“救亡叙事”中的新法家法治意识形态及其问题被引量:8
- 2016年
- 作为近代中国重要社会思想学说之一的新法家"生物史观",其应民族危亡的"新战国"历史情势而生,主张以国家主义的新法治主义济世救亡、建设民族国家,切实发挥了一定历史作用。但从"救亡—革命叙事"范式看,其改良主义理论设计难以适应近代中国"矛盾现代性"的内在逻辑;同时它在法律意识形态建构方面缺陷凸显,无法提供科学完善的政治纲领、价值基础、社会理想、行为准则、社会秩序图景和实践路线,不能起到组织、动员民众的现实功能,这是其很快衰落并最终湮没无闻的根本原因。但其承袭和弘扬的法治主义、改革为先和面向未来积极筹划的精神,是建设"法治中国"重要智识资源,这是其学说重获重要性并再度被不断诠释的历史因缘。
- 魏治勋
- 关键词:意识形态法治中国
- 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悖论与制度性重构被引量:16
- 2011年
- 中国作为一个超大型的政治经济体,中央与地方关系的设计对于国家的发展和稳定以及现代化目标的实现有着重大意义。当下中央与地方关系表现出普遍性的多重悖论或困境,严重困扰着国家目标的顺利达成。以强化中央权威为首要前提,以地方自治为根基,以规范化的事权与财权划分及其均衡制约为主要内容,这种制度性重构乃是建设健康稳定的央地关系的合理选择。
- 魏治勋
- 关键词:中央与地方关系悖论地方自治
- 联合国下的国际人权机制
- 2006年
- 联合国通过一系列的条约和制度建构,在宏观层面上,已经搭建起一个相当完备的国际人权保障机制;在基本的战争外部环境上,阻止对人权的大范围侵犯;在制度建设上,促成大量人权条约的签订并辅之以落实机关;在指导原则上,在坚持传统的不干涉原则的基础之上适度引进人道主义干涉;在应对恐怖主义挑战上,于危机中探索前进。
- 解永照魏治勋
- 关键词:联合国人权机制恐怖主义
- 早期基督教的人权观念与人权实践被引量:3
- 2011年
- 作为现代宪政制度核心理念的人权原则起源于基督教的伦理规范。基督教伦理规范在权利的概念、权利的平等保护、对待法律的内在态度直至宪法规范的构成等多个方面构造着现代宪政制度的始源和根基。宪政的这一宗教之维,同时造就了宪政制度历久弥新的伟大传统,每当宪政秩序面临侵害与威胁之时,这一历史传统就会变得更加鲜活而有力量。
- 魏治勋
- 关键词:基督教人权保障
- 论法律命名的本质及其意义被引量:3
- 2006年
- 对于法律是否有本质的讨论曾是法学界的一大热点,但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通过探讨事物的命名及其意义,可揭示出法律这一名称作为一个概念化的类名,其命名过程真实记录了人类对法律本质的认识历程,“法律”词项下蕴涵了我们对法律的本质存在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这一语词才会成为人类思维的凭据。在实证法学的语境下,“法律”这一语词的准确界定,使法理学真正成为纯粹的具有分析品格的“实证科学”。
- 魏治勋
- 关键词:实证科学
- 法律解释合法性的逻辑结构被引量:2
- 2006年
- 法律解释合法性问题不同于法律的合法性问题,一个合理化问题,而不是正义论问题。法律解释的合法性结构应当是由形式理性的法律推理、“价值理性”的价值判断和交往理性的社会认同构成的完善的法律——社会过程。
- 魏治勋解永照
- 关键词:法律解释合法性法律推理社会认同
- 新法家的“国家主义”形式法治观批判被引量:14
- 2015年
- 兴起于清末民初民族危亡之秋的新法家,在复兴先秦法家学说的同时注重对其进行现代化改造与转化,力倡"国家主义"的"新法治主义"并以之为救时济世的有效手段;当代中国的法治建设实践则被某些学者视为"法家第三期"法治思想的展开。基于新法家思潮对法治建设的可能影响,有必要对其工具主义理性和形式主义法治观予以批判性反思,以重塑"实质法治"与"形式法治"、法治的内在目的与外在目标的合理关系,为"法治中国"蓝图的顺利实现提供理论支持。
- 魏治勋
- 关键词:国家主义形式法治批判性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