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鹏程

作品数:60 被引量:505H指数:12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7篇期刊文章
  • 5篇专利
  • 3篇学位论文
  • 3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8篇农业科学
  • 15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矿业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土壤
  • 5篇氮肥
  • 5篇坡地
  • 4篇栽培
  • 4篇生态
  • 4篇施肥
  • 4篇水分
  • 3篇冬小麦
  • 3篇动力学模型
  • 3篇栽培技术
  • 3篇生态环境
  • 3篇水分蒸发
  • 3篇土壤水
  • 3篇土壤水分
  • 3篇土壤水分蒸发
  • 3篇农田
  • 3篇丘陵
  • 3篇丘陵区
  • 3篇温度
  • 3篇污染

机构

  • 60篇西北农林科技...
  • 3篇陕西太白山国...
  • 1篇渭南职业技术...
  • 1篇山西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梅西大学

作者

  • 60篇高鹏程
  • 14篇张国云
  • 12篇同延安
  • 11篇张海
  • 7篇张一平
  • 5篇张树兰
  • 5篇王延平
  • 4篇张铭
  • 4篇李枫
  • 4篇杨荣慧
  • 4篇段旭昌
  • 4篇孙平阳
  • 4篇牛秀峰
  • 3篇唐新保
  • 3篇孟昭福
  • 3篇张增强
  • 3篇张金水
  • 3篇薛澄泽
  • 3篇李喜梅
  • 3篇李彩云

传媒

  • 6篇西北农业学报
  • 4篇西北林学院学...
  • 4篇应用生态学报
  • 3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植物营养与肥...
  • 2篇水土保持学报
  • 2篇中国生态农业...
  • 2篇陕西农业科学
  • 2篇干旱地区农业...
  • 2篇农业环境保护
  • 2篇灌溉排水学报
  • 2篇环境工程学报
  • 1篇林业科学
  • 1篇河北林果研究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西北园艺(果...
  • 1篇四川环境
  • 1篇食品工业科技
  • 1篇微生物学通报
  • 1篇环境科学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6
  • 3篇2005
  • 4篇2004
6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猕猴桃树钾素吸收累积动态规律与施肥管理
以10年生'秦美'猕猴桃树为试材,研究了猕猴桃树体生物量和各器官及茎和根的皮层、木质部钾含量和累积动态。探讨猕猴桃树钾素吸收、转运和分配规律。结果表明,猕猴桃树整株生物量从萌芽期(3月28日)到果实生长始期(5月18日)...
同延安王建马文娟高义民高鹏程
关键词:猕猴桃器官钾素施肥管理
文献传递
减氮施肥推广技术在陕西的实践被引量:3
2010年
氮素面源污染是中国最为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过量使用氮肥是土壤氮素面源污染的主要原因。作为一项利于资源和环境的农业生产技术,减氮施肥的效果虽然在试验和示范中不断被验证,然而由于常规推广方法的局限性,这一技术并没有为广大农户所采用。通过调查分析农民过量施肥发生的原因,有针对性地为农民提供多样化的培训活动,使得农民充分了解氮肥相关知识以及过量使用氮肥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同时开展由农民主导的减氮施肥试验示范,结合氮素速测仪测定播前土壤氮素含量,帮助农民制定出合理氮肥用量,此外,利用村内能人的带动作用以及农民专业协会的网络功能,推动减氮施肥技术在农民群众间的扩散,使其成为农民生产中的自觉行为。
高鹏程同延安张树兰张恒Lu YuelaiDavid Powlson
关键词:面源污染
黄土退耕坡地膜下滴灌抗旱造林及减蚀效益研究被引量:6
2004年
以黄土高原主要造林树种刺槐、油松为材料,以坡地常规造林技术为对照,研究了退耕坡地大鱼鳞坑覆膜打孔滴灌技术,使水通过滴灌管缓慢滴入土壤深处,避免了水分无效蒸发,可使刺槐造林成活率达到98 7%,油松达到91 4%,分别比对照提高了36 6%和38%。在降雨量相同的情况下可明显促进幼树生长,刺槐3年平均生长量比对照提高28 1%,油松提高39 3%,树冠投影面积增加2倍。在中强度降雨2次/a、总降雨量387 4mm情况下,25°坡地土壤侵蚀模数下降至2500t/(a·km2)以下。
张海高鹏程牛秀峰杨荣慧
关键词:黄土退耕坡地膜下滴灌抗旱造林
氮肥与秸秆还田对陕西关中灌区冬小麦农田CO_2排放的影响被引量:6
2013年
利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对陕西关中灌区不同氮素用量及秸秆还田处理(190 kg N.hm-2,N190;150 kgN.hm-2,N150;75 kgN.hm-2,N75;150 kgN.hm-2+5000kg.hm-2秸秆,N150+S)下冬小麦农田CO2排放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农田CO2排放通量呈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且与温度的动态变化趋势相一致;各处理CO2排放通量与大气温度和土壤温度均具有极显著的指数相关关系,且与大气温度相关性最好;全生长季各处理累积CO2排放量顺序为:N150+S>N150≈N190>N75,在中低氮水平范围内CO2排放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秸秆还田增加了农田CO2排放,排放量较不还田增加18%。
王少杰高鹏程林文杨宪龙梁婷同延安
关键词:CO2排放冬小麦氮肥秸秆还田
煤矸石和煤渣制作的颗粒状材料用于生物滞留设施的方法
本发明为一种煤矸石和煤渣制作的颗粒状材料用于生物滞留设施的方法,将煤矸石和煤渣的混合物料与聚乙烯醇溶液混合造粒得到颗粒状材料,将土壤和砂子的混合料与所述颗粒状材料组成填料,填入生物滞留设施内。本发利用了一种具有较好渗透性...
刘琳霍盼马旭喆高鹏程刘婷
太白山自然保护区水质现状及变化特征
2020年
【目的】分析太白山自然保护区水质现状,了解保护区水质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在保护区设置了11个监测点,测定水体温度、pH值、CODCr、Cu、Zn、Cd、Cr、As与Hg等9项指标,采用水质单因子指数与综合指数法对保护区不同类型水体水质现状及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除Hg外,保护区其他指标均达到Ⅰ类标准;Hg是影响水质最关键的因素,其污染分担率达56.72%。保护区4个湖泊综合指数小于0.4,6条河流介于0.4~0.7,而1条河流大于0.7;与2006年相比,2019年保护区水体pH值上升、CODCr下降,综合指数由0.68降至0.46,水质有了明显的改善;湖泊水质优于河流水质,南部河流水质优于北部。【结论】太白山自然保护区水体存在Hg超标问题,与2006年相比水质有所提升,大气质量与地表环境是影响保护区水质的主要因素。
李喜梅刘巧娟蒲平娟王卫国高鹏程张文浩
关键词:CODCRHG单因子指数法综合指数法
田间土壤水分蒸散模型研究被引量:8
2005年
不同播期谷子田间试验表明,土壤储水量及土壤有效储水量均与作物生物量及土壤初始有效含水量有关,并建立了土壤储水量及土壤有效储水量与作物生物量及土壤初始有效含水量关系的数学模型;此外在考虑能量因子的情况下,建立了土壤储水量及土壤有效储水量与作物生物量、土壤初始有效含水量及温度关系的数学模型。
杨荣慧张国云张一平高鹏程
关键词:土壤储水量温度数学模型
太白山自然保护区水体 CDOM吸收与三维荧光特征被引量:29
2020年
研究有色溶解有机物(CDOM)组成、光谱特征与影响因素,对了解水体溶解性有机物(DOM)来源、水生态及碳循环过程具有重要意义.2019年夏季在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山顶湖泊以及霸王河、黑河、石头河与湑水河等5个水体中共采集了71个水样,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与三维荧光光谱,结合平行因子分析模型与冗余分析进行CDOM光学特性、组成及来源解析.结果表明,保护区湖泊中溶解性有机物含量较少,DOC与CDOM浓度均显著低于4条河流(P<0.05);水体中CDOM包含2类4种荧光组分,其中类腐殖质组分C1与C2是水体中CDOM主要组成部分,4条河流中类腐殖质组分相对贡献率高达82%~96%,远大于湖泊;所有水体荧光指数FI均大于1.8,自生源指数BIX与新鲜度指数β:α,均为0.6左右;河流水体腐殖化指数HIX显著大于湖泊(P<0.01);河流DOM主要由保护区林地土壤输入,较少受人类活动影响,而湖泊水体水质受人类活动影响相对较多.冗余分析表明EC对高山湖泊水体CDOM光谱特征参数影响较大(P<0.05),EC、DTN和DOC对4条河流水体CDOM光谱特征参数影响较大(P<0.01).
张文浩赵铎霖王晓毓郝强州李喜梅高鹏程
关键词: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一种染色液量可调节的超薄切片的染色辅助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染色液量可调节的超薄切片的染色辅助装置,包括端盖,端盖上设置有一个贯通端盖两侧的通管,通管伸出端盖外侧的一端上通过可拆卸安装的吸液管连通有吸液件,通管伸入端盖内侧的一端上安装有染色吸管;所述的吸液管上...
张国云高鹏程裴国亮姚娟妮张文婷郭付振何晓华
文献传递
黄土峁状丘陵生态环境建设模式及关键技术研究被引量:2
2003年
针对黄土高原峁状丘陵区之特点,以流域为单元将治理区土地资源划分为川坝地、≤15°坡地梯田、15~25°旱梯田及25°以上陡坡地4种类型,并提出不同的治理方法,解决了本区粮食基本自给及坡地高效治理与合理利用问题,使治理区林草覆盖率达到46.1%,人均纯收入2056.5元,比对照分别提高了29%及42.7%,土壤侵蚀模数下降到1638.4t/(km2·a),比对照下降了92.5%,实现了生态环境的初步好转。
张海王延平高鹏程
关键词:生态环境水保持丘陵梯田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