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金波

作品数:26 被引量:253H指数:6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0篇手术
  • 7篇腹腔
  • 7篇腹腔镜
  • 6篇肿瘤
  • 5篇切除
  • 5篇外科
  • 4篇术后
  • 4篇切除术
  • 4篇胃癌
  • 4篇细胞
  • 4篇肠癌
  • 3篇端粒
  • 3篇端粒酶
  • 3篇端粒酶活性
  • 3篇直肠
  • 3篇直肠癌
  • 3篇乳腺
  • 3篇外科手术
  • 3篇胃肠
  • 3篇腺癌

机构

  • 20篇华中科技大学
  • 8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26篇高金波
  • 17篇陶凯雄
  • 16篇王国斌
  • 15篇帅晓明
  • 11篇张鹏
  • 9篇蔡开琳
  • 7篇刘兴华
  • 5篇蔡明
  • 4篇夏泽锋
  • 3篇田元
  • 3篇张景辉
  • 3篇常伟龙
  • 3篇李桉树
  • 3篇白洁
  • 3篇陈道达
  • 2篇吴川清
  • 2篇夏清华
  • 2篇王征
  • 2篇曾祥宇
  • 2篇王清波

传媒

  • 5篇腹部外科
  • 3篇中华胃肠外科...
  • 3篇中华普通外科...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华医史杂志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同济医科大学...
  • 1篇中国抗感染化...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现代消化及介...
  • 1篇岭南现代临床...
  • 1篇中华消化外科...
  • 1篇中华肥胖与代...
  • 1篇第六届中国武...

年份

  • 3篇2023
  • 5篇2017
  • 6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2
  • 1篇2001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胃、十二指肠手术后非外科性黄疸的临床特点与治疗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胃、十二指肠手术后出现非外科性黄疸的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实施胃、十二指肠手术后出现非外科性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1例胃、十二指肠术后患者黄疸出现时间为(8.0±3.5)d,总胆红素均值为71.2μmol/L,血清r谷氨酰转移酶均值为79.8U/L,影像学MRCP、CT或ERCP均证实无肝内外胆管梗阻或损伤;给予解痉、生长抑素、糖皮质激素、护肝、利胆等对症治疗(9.0±4.3)d,若系感染所致的黄疸需抗感染1周左右,均治愈。结论胃、十二指肠手术后出现的非外科性黄疸,应结合临床、手术方式、实验室检查等,从患者肝功能状态、肝脏储备功能及治疗效果综合分析。药物性肝细胞性损害、胆汁淤滞、胆道感染、输血以及Oddi括约肌痉挛等可能是黄疸症状出现的主要因素,对症对因处理可起到良好的效果。
李桉树刘兴华高金波帅晓明陶凯雄王国斌
关键词:非损伤性黄疸胃手术十二指肠手术
胃肠道间质瘤的腹腔镜手术治疗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stromaltumor,GIST)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2005年1月至2010年9月问经腹腔镜手术治疗的35例GIS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5例GIST患者中包含胃GIST27例,小肠GIST5例,直肠GIST3例。肿瘤中位直径3cm(0.8—16.0cm)。除1例因肿瘤较大而中转开腹外其余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04±32)min,术中出血量(25±30)ml,排气时间(36±15)h,术后住院(8.4±1.8)d,无手术并发症及死亡病例。中位随访44个月(22~78个月),均未见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对于GIST,特别是直径〈5cm者,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安全可靠,术式选择应依据肿瘤大小与位置进行个体化治疗。
张鹏常伟龙帅晓明夏泽锋蔡开琳高金波陶凯雄王国斌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肿瘤腹腔镜
腹腔镜异时性结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异时性结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13例异时性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结果本组13例异时性结直肠癌患者中行右半结肠癌根治术3例.横结肠癌根治术1例,左半结肠癌根治术2例。乙状结肠癌根治术4例,直肠癌根治术3例。平均手术时间(156±9)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66±21)ml,无中转开腹。2例行预防性造瘘,术后平均(2.5±0.7)d恢复排气、排便。1例术后出现腹腔出血,行急诊手术后症状缓解。平均住院时间(26.2±2.9)d。中位随访12个月(5—30个月),均无术后并发症发生,均无癌复发。结论腹腔镜下异时性结直肠癌根治术可获得满意治疗效果。
白洁刘兴华蔡明张鹏高金波王国斌陶凯雄帅晓明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直肠结肠切除术重建性腹腔镜
腹腔镜下完整结肠系膜切除在左半结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完整结肠系膜切除(complete mesocolic excision,CME)在左半结肠癌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14年9月间42例行腹腔镜下 CME 治疗左半结肠癌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所有病人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平均为(112.2±25.3)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为(54.4±21.6)ml;手术切除肠管的长度平均为(24.1±5.7)cm,清扫淋巴结数量平均为(18.5±6.2)枚;术后肛门首次排气平均时间为(3.3 ± 1.4)d,平均住院时间为(12.7±3.5)d,术后并发症发生4例,发生率为9.52%,其中切口感染 2例,肺部感染1例,吻合口出血1例,均经保守治疗后恢复。结论腹腔镜下左半结肠癌 CME 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高金波刘兴华吕清吴轲帅晓明陶凯雄王国斌
关键词:腹腔镜完整结肠系膜切除左半结肠癌
胃肠道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7年
胃肠道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IMT)是一种特殊而少见的间叶性肿瘤,发病部位主要位于胃和回盲部,常见于学龄前儿童及青少年,女性多发,临床表现无特异,术前诊断困难,确诊需依据术后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一般预后良好,偶有复发。本文就胃肠道IMT的临床表现、病理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等作一综述。
曾祥宇张鹏高金波刘炜圳帅晓明陶凯雄
关键词: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预后
机器人在腹部外科手术中的初步应用(附16例报告)
2016年
目的总结达芬奇机器人系统在腹部外科手术中的初步应用体会。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2月至10月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胃肠外科行达芬奇机器人系统手术的16例病人资料。结果16例病人中男性7例,女性9例,均顺利完成达芬奇机器人辅助手术。手术方式为:全胃切除1例,远端胃癌根治术1例,胃局部切除术3例,食管裂孔疝修补加胃底折叠术2例,袖状胃切除术1例,十二指肠肿瘤切除术1例,胆囊切除术2例,胆总管囊肿加胆囊切除并胆肠吻合1例,乙状结肠癌根治术2例,直肠癌根治术2例。本组手术时间90~330min,系统装机时间20~60min。术中出血量为10~120ml,所有病人术中均未输血。胃肠道癌淋巴结检出数25.5枚/例。术后平均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为2.2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7.5d。本组病人术后恢复顺利,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在腹部外科手术中安全可行,具有解剖分离精准、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张鹏高金波夏泽锋帅晓明刘兴华蔡开琳王国斌陶凯雄
关键词:机器人手术普通外科
端粒酶反义寡核苷酸对乳腺癌端粒酶活性及细胞生长的影响被引量:5
2002年
目的 探讨端粒酶反义寡核苷酸对人乳腺癌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及抑制端粒酶活性以控制乳腺癌细胞生长的可能性。方法 采用 10 μmol/L与端粒酶催化亚基 (hTRT )mRNA互补的反义寡核苷酸处理乳腺癌细胞 ;于处理后 2 4、72h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及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检测细胞端粒酶活性 ;于处理后 72h以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周期 ;于处理后 12 0h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经hTRT反义寡核苷酸作用后 ,细胞端粒酶活性明显受到抑制 ,至作用后 72h ,端粒酶活性较对照组降低 65 .6% (P <0 .0 5 ) ;细胞生长明显受到抑制 ;细胞周期发生显著变化 :G0 /G1期细胞数增多 ,S期及G2 /M期细胞数则减少 ;细胞增殖指数由 0 .46降低至 0 .2 5 ;并可观察到凋亡细胞的出现 ,凋亡发生率为 12 .5 % ;而无义组及空白对照组以上各指标均无明显变化 (P >0 .0 5 )。结论 端粒酶反义寡核苷酸可明显抑制乳腺癌细胞端粒酶活性 ,抑制细胞生长和增殖 ,诱导细胞凋亡 ;表明应用反义技术抑制端粒酶活性治疗乳腺癌具有广阔的前景。
高金波陈道达田元张景辉蔡开琳
关键词:乳腺肿瘤端粒酶反义寡核苷酸细胞生长
超声内镜在胃癌术前诊断中的应用分析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EUS)在胃癌术前TN分期中的应用经验。方法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胃癌而且使用超声内镜进行了术前TN分期的患者352例,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EUS胃癌术前T分期总正确率为81.25%,其中T1为85.58%,T2为73.91%,T3为82.14%,T4为83.33%,与术后病理结果比较具有高度一致性(Kappa系数为0.75)。EUS对胃癌术前N分期总的正确率为52.84%,其中N0为85.56%,N1为56.69%,N2为28.09%,N3为26.09%,与术后病理结果比较具有一般一致性(Kappa系数为0.33)。将病变部位分为贲门、胃底、胃体、胃窦、幽门,不同部位之间的检测正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US在胃癌术前诊断中具有临床意义,其中T分期可为合理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N分期准确性有待提高。
吴川清刘炜圳帅晓明高金波张鹏王国斌陶凯雄
关键词:胃癌超声内镜病理学分期
CRP/ALB、FC和FIB联合检测对克罗恩病肠黏膜愈合和复发预测的价值
2023年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白蛋白比值(CRP/Alb)、粪钙卫蛋白(FC)和纤维蛋白原(FIB)联合检测的克罗恩病肠黏膜愈合和复发预测价值。方法对2021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且达临床愈合(克罗恩病疾病活动指数<150分)的克罗恩病患者10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均进行肠镜SES-CD评分评价并分为肠黏膜愈合组(n=47)和非肠黏膜愈合组(n=59)。比较两组患者复发率,并通过诊断性试验四格表分析克罗恩病肠黏膜愈合状况对其复发的预测价值。根据患者复发状况分为复发组(n=31)和非复发组(n=75)。收集比较不同组别患者治疗前后的CRP/ALB、FC、FIB水平,并通过绘制ROC曲线分析CRP/ALB、FC、FIB水平单独和联合预测克罗恩病肠黏膜愈合和复发的效能。结果非肠黏膜愈合组的复发率和治疗前后的CRP/ALB、FC、FIB水平均高于肠黏膜愈合组(P<0.05)。诊断性试验四格表分析结果显示,克罗恩病临床愈合后未肠黏膜愈合预测其复发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性分别为80.65%、54.67%和62.26%。复发组治疗前后的CRP/ALB、FC、FIB水平均高于非复发患者(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前CRP/ALB、FC和FIB联合检测的克罗恩病肠黏膜愈合和复发预测效能均更佳,其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1和0.839。结论CRP/ALB、FC和FIB均能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克罗恩病肠黏膜愈合和复发状况,且联合检测的预测效能最佳。
姚潇马田田李小洁高金波
关键词:克罗恩病
腹腔镜与开腹胃癌根治术后早期并发急性胰腺炎的临床回顾性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本研究分析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在胃癌治疗中伴发急性胰腺炎(post--gastrectomy acute pancreatitis,PGAP)的优劣性。方法收集2011年6月至2015年9月施行胃癌根治术的病人1050例。分别统计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术后PGAP病例,并做回顾性分析对比研究。结果1050例胃癌根治术中并发PGAP的16例,发生率为1.52%,腹腔镜组432例,PGAP 7例,发生率为1.62%;开腹组618例,PGAP 9例,发生率为1.46%。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术后PGAP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46,P>0.05)。腹腔镜组中远端胃251例,PGAP 1例(0.40%);近端胃78例,PGAP 1例(1.28%);全胃83例,PGAP 2例(2.41%);联合脏器切除20例,PGAP 3例(15.00%)。远端胃、近端胃和全胃切除术后PGAP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三者与联合脏器切除术后PGAP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腹组中远端胃213例,PGAP 3例(1.41%);近端胃182例,PGAP 1例(0.55%);全胃174例,PGAP 2例(1.15%);联合脏器切除49例,PGAP 3例(6.12%)。结果类似腹腔镜组,远端胃、近端胃和全胃切除术后PGAP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三者与联合脏器切除术后PGAP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与开腹组分别对远端胃、近端胃、全胃和联合脏器切除后PGAP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与传统开腹胃癌根治术对于PGAP具有同样安全性。
吴川清刘炜圳赵刚高金波帅晓明张鹏王国斌陶凯雄
关键词:胃癌根治术急性胰腺炎开腹手术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