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文冰

作品数:17 被引量:52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篇天文地球
  • 8篇水利工程
  • 3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5篇水资源
  • 4篇盆地
  • 3篇地下水
  • 3篇油田
  • 3篇资源评价
  • 3篇径流
  • 3篇黄土高原
  • 3篇鄂尔多斯盆地
  • 2篇地球化
  • 2篇地球化学
  • 2篇地质
  • 2篇延河流域
  • 2篇水资源开发
  • 2篇水资源评价
  • 2篇流域
  • 2篇黄河中游
  • 2篇河流域
  • 2篇变绿
  • 2篇SWAT
  • 2篇MODFLO...

机构

  • 13篇中国石油天然...
  • 9篇长安大学
  • 7篇低渗透油气田...
  • 1篇西北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 1篇西安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石化

作者

  • 17篇高文冰
  • 9篇夏岩
  • 5篇张洪波
  • 5篇郭路
  • 5篇喻晓琳
  • 2篇陈凯
  • 2篇屈雪峰
  • 2篇雷启鸿
  • 2篇曹海东
  • 2篇侯亚云
  • 1篇刘军锋
  • 1篇张永强
  • 1篇冉新权
  • 1篇唐益群
  • 1篇韩永林
  • 1篇成良丙
  • 1篇赵继勇
  • 1篇黄钢
  • 1篇周雯鸽
  • 1篇李忠兴

传媒

  • 2篇地球科学与环...
  • 2篇华北水利水电...
  • 1篇中国资源综合...
  • 1篇中国农村水利...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地下水
  • 1篇自然灾害学报
  • 1篇陕西水利
  • 1篇水资源研究
  • 1篇石油天然气学...
  • 1篇油气藏评价与...
  • 1篇非常规油气

年份

  • 1篇2024
  • 4篇2023
  • 3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07
  • 2篇2005
  • 1篇2004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马岭长8油藏水平井规模开发关键技术
冉新权李安琪李忠兴赵继勇屈雪峰雷启鸿李健杨永兴韩永林王选茹高文冰周雯鸽刘军锋成良丙刘万涛
《马岭长8水平井规模开发关键技术》属于石油、天然气地质与勘探工程领域。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马岭长8为典型特低渗、超低渗透大型岩性油藏,其含油面积分布广、资源潜力大,但由于储层致密、纵横向非均质性强,直井开发单井产量较低,...
关键词:
关键词:水平井注采井网岩性油藏鄂尔多斯盆地
反向模拟方法在鄂尔多斯盆地环河组地下水演化中的应用
鄂尔多斯白垩系地下水水质变化复杂,影响因素众多。目前,白垩系地下水水化学场的分布规律已经基本掌握,但地下水具体是怎样演化的还很模糊,传统的一些水文地球化学研究方法只能从定性的角度来分析地下水的演化过程。本文运用化学热力学...
高文冰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地球化学模型
文献传递
陕北安塞-靖边-吴旗地区地下水富集规律及资源评价
2014年
安塞-靖边-吴旗地区位于陕北黄土高原东北部,地下水赋存类型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型潜水、白垩系潜水及承压水。南部黄土梁峁区第四系潜水十分贫乏,北部沙漠-冲积平原潜水资源较为丰富。白垩系含水层广泛分布,水质好,水量丰富,是区内工业用水主力开采层位,安塞-坪桥以东白垩系地层缺失,地下水资源十分贫乏,为严重贫水区。地下水资源计算结果表明:该区白垩系地下水静储量巨大,达2 462.35亿m3,但调节储量较小,仅为4.816亿m3,地下水资源总体较为贫乏。
黄钢黄慧娟高文冰喻晓琳
关键词:地下水资源评价
陕北黄土高原无资料地区洪水特征值分位数估算方法研究
2023年
数据短缺是制约陕北黄土高原区科学防御洪水灾害的关键性因素,探索数据短缺区域的洪水特征值分位数估算方法具有科学意义。以榆林市28个水文站点的实测最大一日流量(MDF)的分位数为响应变量,以集水面积、淤地坝控制面积、水文站点的经纬度等12个指标为解释变量,研究了线性CCA与非线性NLCCA两种同质区域识别方法与线性MLR和非线性GAM两种区域水文分位数估计方法交叉耦合所形成的4种区域洪水频率分析模型的估算效能,并评价了其在陕北黄土高原的适用性。结果显示,NLCCA-GAM凭借其非线性优势,相比其他耦合模型(CCA-MLR、NLCCA-MLR、CCA-GAM)具有更高的精度和鲁棒性,可作为陕北黄土高原无资料地区洪水特征值分位数的最优估计方法。
张洪波张靖铷夏岩丁浩邵淑婷高文冰
关键词:黄土高原
浅析延安市辐射井取水方式下的水资源可利用量被引量:1
2018年
和常规管井相比,辐射井具有有效开发含水层水量、井的寿命长、维修方便、节约动力、管理运行费用低、单井出水量大的优点。由于延安市地表水由地表洪流与地下水排泄量(基流)组成,缺乏库坝的拦蓄工程,地表洪流难以利用。为了进一步利用这部分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人们可以采用大口径辐射井方式开采地表水基流。
喻晓琳王峰高文冰李国营郭路
关键词:辐射井水资源
鄂尔多斯白垩系环河含水岩组中的地球化学反向模拟被引量:6
2007年
在了解鄂尔多斯盆地的地形、地势、地貌、新构造运动、岩石类型、岩性构造和其他特征的基础上,运用化学热力学原理、质量作用定律和质量守恒定律,用反向模拟的方法对白垩系环河组地下水进行了水-岩作用的地球化学模拟。对该区地下水的演化过程进行了定量的分析研究,揭示了其水化学场的形成机理,总结了矿物的溶解沉淀规律,为该区水文地质模型的建立、地下水资源的水质水量评价及其合理开发利用和科学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可供该地区水土流失等地质灾害的预防和综合治理参考。
栾长青唐益群高文冰夏岩崔振东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白垩系地球化学模拟地质灾害
延河枯水径流特征分析与计算
2020年
本文以1971~2014年延河干支流的枣园站、杏河站及延安站的年最小7d径流量数据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径流序列的趋势变化及概率分布函数特征关系,得到了不同保证率下的枯季径流。结果显示延河流域杏河和延安水文站的年最小7d径流量序列表现为显著上升趋势,枣园站呈非显著上升趋势。从枯水分布特征上看,杏河站年最小7d径流量序列的最优分布为两参数对数正态分布(LN-2),而枣园和延安站的最优拟合分布为P-III型,各站点对应的95%频率下的枯水径流分别为1.14万m3、1.08万m3和2.13万m3。
高文冰张姝琪夏岩夏岩喻晓琳
关键词:枯水径流最优分布延河流域
关中盆地蓝田—灞河组地热水化学特征及形成机制
2023年
采用水化学及同位素分析等方法对关中盆地蓝田—灞河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形成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地热水以Cl—Na和Cl—SO_(4)—Na—Ca型水为主,地热流体水化学由浅到深,从HCO_(3)·SO_(4)—Na型→SO_(4)·HCO_(3)—Na型→SO_(4)·Cl—Na型→Cl·SO_(4)—Na型→Cl—Na型,水化学类型由单一型向复合型过渡,最终演变为单一型Cl—Na型。研究区热储层温度较高,分布范围较宽,为40~105℃,大部分水样温度高于60℃,平均温度为72.8℃。pH值均大于7,属于弱碱性水;TDS(矿化度)普遍高于1 g/L。地下热水14 C年龄在7000~28000 a之间,从盆地南北两侧向中部逐渐变老,在盆地南北两侧存在地表水的补给。盆地中部新生界孔隙裂隙型地热流体的赋存环境相对封闭,盆地形成过程中早期地层的部分地下水由于新生代地层的快速沉降和堆积而在孔隙中封存,随着盆地的不断沉降和堆积,逐渐加压和封存了孔隙中的地下水。
夏岩张莹郭路任战利高文冰高文冰陈凯陈凯祁凯邢光远
关键词:地热水水化学关中盆地
吴堡地区南梁油田长4+5油层组沉积微相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通过岩石学、岩石相及其组合特征分析,确定了吴堡地区南梁油田延长组长4+5油层组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进一步可细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侧翼以及浅湖泥3种微相,并建立了不同微相的岩电响应关系。通过剖面相和平面相研究表明,长4+5油层组发育北东和南西2个方向的物源,于区内中部汇合,其中北东向物源规模较大。
何右安郭路高文冰
关键词:岩石相沉积微相沉积相模式
基于SWAT-MODFLOW的黄河中游区径流过程模拟及对黄土高原变绿的响应被引量:8
2020年
受气候变化、黄土高原变绿以及人类取用水的耦合影响,黄河中游区大多数流域的径流过程都呈现出了明显的下降趋势,严重威胁到流域水安全与区域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探索黄河中游区的径流演变规律及发展机理,已成为黄河中游区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之一。由于黄河中游区地下水补给强烈,单纯的SWAT模型应用效果有限。为此,以黄河中游区的典型流域延河流域中的延安站控制流域和西川河流域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SWAT-MODFLOW地表水-地下水耦合模型,模拟并探讨了黄土高原变绿条件下延河流域的径流变化过程,并定量解析了黄土高原变绿对流域径流减少的影响。结果表明:SWAT-MODFLOW模型能够很好地模拟研究区径流量的变化,纳什系数均在0.71以上,证明其具有适用性。在近天然条件(不考虑人类取用水影响与下垫面变化)下,研究区的年径流受气候因素驱动,基本呈现丰枯交替的弱下降趋势;而在下垫面变化(高原变绿)影响下,年径流会呈现较为明显的缩减变化,其影响量约占各站人类活动影响总量的29.03%~65.79%,其余则由直接人类活动驱动。遂可见,气候变化、下垫面改变和人类直接活动交织影响着黄河中游区的水文循环过程,驱动着地表水资源量的变化,因此迫切需要开展黄河中游区气候-下垫面-人类活动-水文系统间的驱动过程研究。
张洪波支童卫星辰党池恒夏岩高文冰
关键词:径流模拟黄河中游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