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恺明

作品数:11 被引量:25H指数:3
供职机构:天津市环湖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动脉
  • 5篇血管
  • 5篇手术
  • 4篇动脉瘤
  • 4篇颅内
  • 3篇颈内
  • 3篇颈内动脉
  • 2篇动脉闭塞
  • 2篇动脉闭塞性
  • 2篇动脉闭塞性疾...
  • 2篇动脉内
  • 2篇动脉内膜
  • 2篇动脉内膜剥脱...
  • 2篇性疾病
  • 2篇血管内治疗
  • 2篇肿瘤
  • 2篇蛛网膜
  • 2篇蛛网膜下
  • 2篇蛛网膜下腔
  • 2篇蛛网膜下腔出...

机构

  • 10篇天津市环湖医...
  • 5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天津市西青医...
  • 1篇山东大学齐鲁...

作者

  • 11篇高恺明
  • 8篇佟小光
  • 3篇尚彦国
  • 2篇王轩
  • 1篇姚鑫
  • 1篇翟翔
  • 1篇刘钢
  • 1篇施展
  • 1篇张强
  • 1篇陈步东
  • 1篇王虎
  • 1篇李海艳
  • 1篇乔婕

传媒

  • 4篇中国现代神经...
  • 1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微侵袭神...
  • 1篇神经疾病与精...
  • 1篇山东大学学报...
  • 1篇临床耳鼻咽喉...

年份

  • 3篇2024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6
  • 3篇2013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高分叉颈动脉狭窄27例报告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治疗高分叉颈动脉狭窄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27例高分叉颈动脉狭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高分叉颈动脉狭窄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本次研究纳入的患者27例,平均年龄(62.6±6.3)岁,其中男21例。术前患者平均狭窄程度为89%±8%,术后平均狭窄程度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头部核磁灌注提示颅内供血明显增加。术后1周和30 d内不良事件4例,其中短暂性声音嘶哑2例,过灌注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低血压1例。术前术后24个月患者NIHSS评分,术后神经功能评价均有所好转或保持相同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542,P<0.001)。结论 CEA治疗高分叉颈动脉狭窄是安全、有效的;尤其对于病变血管走行迂曲以及血管内治疗存在禁忌证的患者。
冯海宽梁小龙卫颖睿刘爽高恺明佟小光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安全性
发生于颅眶交界区伴溶骨性改变的B小细胞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报告1例具有溶骨性表现、向颅内和眶内侵袭性生长的B小细胞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结合文献对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组织学形态和免疫组织化学表型、诊断与治疗策略进行分析。方法与结果女性患者,60岁,临床主要表现为左侧眼眶肿胀伴间断性头痛。头部MRI显示,左侧额颞叶、左侧蝶骨大翼、左侧蝶窦外侧壁、左侧眶外侧壁和上壁占位性病变;三维重建CT显示,左侧额骨、颞骨、蝶骨骨质广泛性破坏。于全身麻醉下行肿瘤切除术。组织学形态观察,肿瘤细胞呈弥漫性分布,胞核小而圆、染色质凝集深染、偶见核仁,胞质极少。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肿瘤细胞胞膜CD5呈弥漫性强阳性,CD20、CD43阳性,CD23部分阳性,CD138小灶性阳性,CD38散在阳性,黑色素瘤相关抗原突变型MUM1个别阳性,胞膜和胞质上皮膜抗原阳性,胞质免疫球蛋白κ链阳性;而细胞周期蛋白D1、CD10、CD56、Bcl-6、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突触素和免疫球蛋白λ链均呈阴性;Ki-67抗原标记指数约70%。最终病理诊断为B小细胞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术后辅以药物化疗。随访6个月仍生存且生活质量满意。结论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临床表现多样、影像学表现不典型,明确诊断依靠组织病理学检查,B小细胞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应注意与中枢神经系统转移瘤、其他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和其他血液系统疾病相鉴别,治疗方面于神经导航下大部分切除肿瘤,术后辅以药物化疗和放射治疗可取得较好疗效。
乔婕高恺明王虎陈步东姚鑫
关键词:白血病淋巴细胞慢性B细胞眼眶肿瘤侵润病理学
颅内未破裂动脉瘤及其治疗策略被引量:2
2013年
颅内未破裂动脉瘤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动脉瘤破裂的后果严重,因此未破裂动脉瘤的研究一直是神经外科的研究热点.颅内未破裂动脉瘤的破裂率与既往蛛网膜下腔出血史、性别与年龄、动脉瘤大小、所处位置、多发动脉瘤、家族动脉瘤史等相关,治疗颅内未破裂动脉的手段主要有开颅夹闭术、血管内介入动脉瘤栓塞术、保守治疗以及动脉瘤孤立术或载瘤动脉闭塞术+血管吻合术,医师应该根据患者的情况(年龄、并发症等),动脉瘤情况(大小、形态、位置)以选择合适的方法.现对颅内未破裂动脉瘤的危险因素和治疗方法进行综述.
高恺明
关键词: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手术
破裂小脑前下动脉动脉瘤的外科治疗被引量:3
2013年
研究背景小脑前下动脉动脉瘤临床罕见,破裂出血后果严重。本文回顾分析12例小脑前下动脉动脉瘤患者(共13个动脉瘤)的临床诊断与治疗经过,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手术方法及预后,以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6月-2012年6月治疗的小脑前下动脉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共13个动脉瘤,约占同期颅内动脉瘤总病例数的0.19%(12/6467),平均年龄54岁。动脉瘤形态以囊状居多(10个),梭形少见(3个);分别位于小脑前下动脉起始部即小脑前下动脉基底动脉交界处(3个)、内听道前段(3个,均位于小脑前下动脉第一分叉部)、内听道段(3个)和内听道后段(4个);动脉瘤直径平均为3.90mm。其中3例(4个动脉瘤)行外科手术治疗[动脉瘤夹闭术(2例)、孤立术(1例)],其余9例均行血管内治疗(动脉瘤栓塞术2例、支架辅助动脉瘤栓塞术3例、动脉瘤和载瘤动脉闭塞术4例)。术后并发症包括面瘫(1例)、吞咽困难伴饮水呛咳(1例)和双眼对侧视野缺损(1例);平均随访36.41个月,Glasgow预后分级3分1例、4分2例、5分9例,均达良好标准。结论小脑前下动脉动脉瘤临床罕见,外科手术治疗者需综合评价手术夹闭与血管内治疗适应证,从而选择最佳治疗方法。
高恺明佟小光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动脉瘤小脑显微外科手术
小脑前下动脉的显微解剖研究及临床应用
目的:1、研究小脑前下动脉的血管解剖及其与周围结构的毗邻关系,为临床该区域的脑血管病手术、肿瘤切除术、神经微血管减压术以及内镜手术等提供解剖学依据;2、在国人尸头标本上模拟达到内听道各段的手术入路,描述各入路显露范围差异...
高恺明
关键词:小脑前下动脉桥脑小脑角神经内镜
急性颈内动脉起始部和颅内大血管串联闭塞的血管内治疗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起始部闭塞串联颈内动脉颅内段和大脑中动脉闭塞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18年8-11月共5例颈内动脉起始部闭塞串联颈内动脉颅内段和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均行颈内动脉起始部支架植入术,再行颅内动脉支架取栓术。术后即刻采用脑梗死溶栓血流分级(TICI)评价血管再通程度,术后3 d、90 d和1年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价预后。结果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颈内动脉起始部支架植入术以及颈内动脉颅内段和大脑中动脉支架取栓术,手术成功率为5/5。术后即刻TICI分级3级2例、2b级2例、2a级1例,血管再通率为4/5,未发生颅内出血或动脉再闭塞,神经功能明显改善。术后90 d mRS评分0分2例,2分2例,3分1例。术后1年均预后良好(mRS评分0~1分)。结论颈内动脉起始部闭塞串联颈内动脉颅内段和大脑中动脉闭塞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急诊行颈内动脉起始部支架植入术并顺行颅内动脉支架取栓术安全、有效。
尚彦国孙涛王轩高恺明佟小光
关键词:动脉闭塞性疾病颈内动脉脑血管造影术
颅内-颅内血管搭桥术在基底动脉复杂动脉瘤中的应用
2024年
目的 探讨颅内-颅内血管搭桥术治疗基底动脉复杂动脉瘤的术式和适应证。方法与结果 回顾2017年4月至2023年4月在天津市环湖医院行颅内-颅内血管搭桥术的6例基底动脉复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3例为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型动脉瘤,1例为基底动脉上段动脉瘤合并近端基底动脉重度狭窄,2例为基底动脉巨大型夹层动脉瘤;5例为破裂动脉瘤,Hunt-Hess分级Ⅴ级1例、Ⅳ级1例、Ⅲ级2例、Ⅱ级1例;1例为未破裂动脉瘤。6例患者均采用颅内-颅内血管搭桥术,主要包括颈内动脉岩骨段-桡动脉-大脑后动脉搭桥术联合动脉瘤夹闭术(1例)、椎动脉V3段-桡动脉-大脑后动脉搭桥术联合动脉瘤孤立术(4例)、大脑中动脉M2段-桡动脉-大脑后动脉P2段搭桥术联合动脉瘤孤立术(1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即刻复查影像学提示桥血管通畅,动脉瘤不显影,基底动脉上段显影良好。4例预后较好,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为0~3分;1例术前即为重症蛛网膜下腔出血(Hunt-Hess分级Ⅳ级),虽手术顺利,动脉瘤得以控制,但预后欠佳(mRS评分4分);1例基底动脉干巨大型动脉瘤患者,术前存在蛛网膜下腔出血(Hunt-Hess分级Ⅴ级),虽手术顺利重建后循环并处理动脉瘤,仍于术后1周死亡。结论 对于无法使用常规手段治疗的基底动脉复杂动脉瘤,颅内-颅内血管搭桥术能够为其提供较好的选择,临床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术式。
高恺明佟小光
关键词:基底动脉脑血管重建术
复合手术在颈动脉近全闭塞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复合手术对颈动脉近全闭塞患者治疗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诊断为颈动脉近全闭塞患者通过复合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12例患者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及脑血管造影(DSA)治疗,20例患者接受经CEA联合球囊或支架成形术。结果:所有患者术后DSA均显示狭窄基本解除,远端显影较术前好转,脑部低灌注区得到不同程度改善。患者围手术期均未出现脑出血、脑梗死等严重并发症。其中3例患者术后出现轻度过灌注综合征,对症处理后好转。所有患者随访≥3个月,随访最长22个月,均未出现严重心脑血管事件,有1例患者术后6个月复查主动脉弓-颅内血管成像(CTA)提示术侧颈内动脉(ICA)闭塞,但无缺血症状,继续随访。结论:颈动脉近全闭塞患者进行复合手术治疗安全可行,可以弥补单一行CEA或血管内治疗的不足,但仍需大样本及长期随访进行评价。
李华超张涛高恺明佟小光
关键词:复合手术动脉闭塞性疾病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支架成形术
颈外动脉-桡动脉-岩骨段颈内动脉搭桥治疗巨大高颈段动脉瘤
2024年
目的探讨巨大高颈段颈内动脉动脉瘤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巨大高颈段颈内动脉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策略及随访,回顾相关文献。结果1例52岁男性,因“间断呛咳1年,加重伴头痛2个月”入院,DSA提示右侧巨大高颈段颈内动脉动脉瘤,行颈外动脉-桡动脉-颈内动脉岩骨段搭桥并动脉瘤孤立术,术后造影显示动脉瘤消失,桥血管通畅。术后无新发脑缺血或脑梗死,无新发神经功能障碍,原有症状显著改善。结论对于高颈段的巨大颈内动脉动脉瘤的治疗,脑血管搭桥手术仍然是有效治疗方案之一,颈外动脉-桡动脉-岩骨段颈内动脉搭桥可以很好地处理此类病变,是理想的治疗手段。
郭文强高恺明佟小光
关键词:高颈段巨大动脉瘤
鼻咽癌放疗后颈内动脉爆裂综合征的治疗策略
2024年
目的探讨鼻咽癌放疗后颈内动脉破裂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2023年3月收治的7例鼻咽癌放疗后颈内动脉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例患者中4例发生颅底骨坏死伴感染,3例肿瘤复发伴感染。DSA造影提示6例颈内动脉破裂位于颈内动脉岩骨段,1例位于斜坡旁段。6例患者行球囊闭塞试验(BOT),通过3例,未通过3例。血管治疗方案:颈内动脉长程栓塞4例,假性动脉瘤栓塞1例(再出血),覆膜支架1例(再出血),手术中肌肉压迫1例,再出血的患者行高流量搭桥。栓塞后脑梗死3例,经过治疗无后遗症,90 d内无死亡患者。出血控制后3例颅底坏死感染者均行手术治疗清除坏死骨质,并组织瓣修复,1例复发患者行伽马刀及靶向治疗,1例行免疫及手术治疗,1例免疫及靶向治疗。结论鼻咽癌放疗后颈内动脉爆裂与肿瘤侵犯和放疗后的损伤和局部组织感染密切相关。对于肿瘤侵犯导致的,建议牺牲责任血管;对于感染造成的破裂出血,建议保留血管,并尽早手术。紧急血管闭塞仍是挽救生命的选择。
李海艳施展张强佟小光尚彦国王轩高恺明冯国栋刘钢翟翔
关键词:鼻咽肿瘤血管介入治疗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