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趣环

作品数:63 被引量:201H指数:9
供职机构:甘肃省医学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甘肃省卫生厅科研基金甘肃省科技支撑计划兰州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2篇期刊文章
  • 6篇专利
  • 4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3篇医药卫生
  • 6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2篇学成
  • 12篇化学成分
  • 9篇正交
  • 9篇莽草
  • 9篇莽草酸
  • 9篇活性
  • 9篇败酱
  • 9篇糙叶败酱
  • 8篇液相色谱
  • 8篇正交试验
  • 8篇色谱
  • 8篇相色谱
  • 8篇高效液相
  • 8篇高效液相色谱
  • 7篇液相色谱法
  • 7篇色谱法
  • 7篇高效液相色谱...
  • 6篇多糖
  • 6篇乙醇
  • 6篇松针

机构

  • 55篇甘肃省医学科...
  • 38篇甘肃中医药大...
  • 7篇兰州大学
  • 4篇兰州市食品药...
  • 3篇兰州市食品药...
  • 2篇兰州理工大学
  • 2篇上海中医药大...
  • 2篇青海大学
  • 1篇甘肃省肿瘤医...
  • 1篇中国食品药品...
  • 1篇甘肃省轻工研...
  • 1篇甘肃省药品检...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63篇马趣环
  • 51篇石晓峰
  • 39篇范彬
  • 35篇沈薇
  • 33篇刘东彦
  • 20篇王新娣
  • 7篇邓毅
  • 7篇王东东
  • 7篇张瑞堂
  • 7篇张芳红
  • 5篇张莉霞
  • 5篇宋薇
  • 4篇黄钰芳
  • 3篇李冲
  • 3篇张军民
  • 3篇杜瑞琴
  • 3篇郭红云
  • 3篇王斌利
  • 2篇李海龙
  • 2篇杨秀娟

传媒

  • 5篇中国现代应用...
  • 5篇中国药房
  • 4篇中国中医药信...
  • 4篇中药材
  • 3篇时珍国医国药
  • 3篇中成药
  • 3篇中草药
  • 2篇林产工业
  • 2篇食品工业科技
  • 2篇天然产物研究...
  • 2篇中国药师
  • 2篇中药药理与临...
  • 2篇中医临床研究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中国药事
  • 1篇药物分析杂志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林产化学与工...
  • 1篇中兽医医药杂...
  • 1篇中国应用生理...

年份

  • 1篇2024
  • 12篇2023
  • 4篇2022
  • 4篇2021
  • 4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5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5
  • 5篇2012
  • 7篇2011
  • 8篇2010
  • 2篇2009
6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复方参芪抑瘤颗粒的成型工艺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优选复方参芪抑瘤颗粒的成型工艺条件。方法:首先煎煮制备浸膏,然后选取合适辅料,再选择色泽、外观、口感、成型率、溶化性等多个方面作为评价指标,最后进行中试试验,从提取、成型、烘干以及整粒四方面进行考察,最后得到较优的复方颗粒成型工艺。结果:复方参芪抑瘤颗粒剂的最佳成型工艺条件为最佳辅料及其配比为浸膏∶糊精(1∶3)。结论:所得复方参芪抑瘤颗粒剂的处方临床有效,成型工艺简单可行,为进一步应用和工业化生产提供了参考。
吴红彦段永强白敏马趣环李海龙马骏
关键词:中试实验
紫斑牡丹花粉中异鼠李素的定性定量分析及总黄酮的含量测定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建立甘肃紫斑牡丹花粉中异鼠李素的定性定量分析及总黄酮含量测定的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紫斑牡丹花粉中异鼠李素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Agilent Eclipse plus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为固定相,流动相:甲醇-乙腈-0.1%磷酸(25∶13∶62),流速:1.0 m L·min-1,在360 nm波长下,对紫斑牡丹花粉中异鼠李素的含量进行定量分析。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芦丁为对照品,在510 nm波长下,对紫斑牡丹花粉中总黄酮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薄层鉴别色谱特征斑点明显,重现性好;异鼠李素浓度在8.4~168.0μg·m L-1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n=9)为100.8%(RSD=2.36%),测得紫斑牡丹花粉中异鼠李素含量为3.21~8.91 mg·g^(-1)。总黄酮浓度在0.01~0.06 mg·m L-1范围内与吸收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2),平均回收率(n=9)为101.06%(RSD=2.56%),测得紫斑牡丹花粉中总黄酮含量为9.44~15.96 mg·g^(-1)。结论:所建方法操作简单,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可用于甘肃紫斑牡丹花粉的质量控制。
王新娣石晓峰王斌利范彬马趣环刘东彦沈薇
关键词:异鼠李素总黄酮薄层色谱法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紫外分光光度法
紫斑牡丹花粉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6
2019年
对紫斑牡丹花粉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综合运用硅胶、聚酰胺、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及制备型高效液相等色谱技术,从该花粉70%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得到18个化合物,其结构由HR-ESI-MS、1H和13 C NMR等波谱学方法鉴定为腺苷(1)、芹菜素(2)、柠檬黄素(3)、8-甲氧基山萘酚(4)、槲皮素(5)、柠檬素-3-β-D-葡萄糖苷(6)、sexangularetin-3-O-y1-β-D-sophoroside(7)、limocitrin-3-O-y1-β-D-sophoroside(8)、芍药苷(9)、芍药内酯苷(10)、氧化芍药苷(11)、β-谷甾醇(12)、没食子酸(13)、肉豆蔻酸(14)、亚油酸(15)、对羟基苯甲醛(16)、邻苯二甲酸二戊酯(17)和蔗糖(18),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紫斑牡丹花粉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3、4、6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王新娣石晓峰石晓峰刘东彦范彬沈薇沈薇
关键词:乙酸乙酯提取物化学成分黄酮萜类
甘草活性成分对顺铂致肝肾损害防治作用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3年
顺铂为临床常用的抗肿瘤药物,疗效显著但毒副作用较强。主要表现为肾毒性、肝毒性、耳毒性、心脏毒性、神经毒性及其他毒性等,且尤以肝肾损伤较为严重。甘草作为中药解毒的常用药,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之功。因此本文从化疗药物顺铂对肝肾产生损害的机制及甘草活性成分在防治顺铂引起肝肾损害方面的作用进行概述,旨在为临床甘草与顺铂联合应用增效减毒提供依据。
张楠闫潇连小龙张尚龙马趣环叶礼巧邓毅
关键词:甘草活性成分顺铂肝肾损害
一种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中成药及其制备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中成药,该方药由下述原料重量份组成:柴胡10~30、当归10~30、赤芍10~30、丹参15~45、橘核9~27、王不留行9~27、海藻10~30、昆布10~30、制香附9~27、制没药5~...
石晓峰范彬沈薇张芳红马趣环刘元强
文献传递
一种雪松松针中同时制备莽草酸和总黄酮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雪松松针中同时制备莽草酸和总黄酮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⑴将新采集的雪松松针凉干后经回流提取、过滤,得雪松松针水提液;⑵雪松松针水提液经减压浓缩、醇沉,即得雪松松针醇沉液;⑶雪松松针醇沉液经减压回收得流...
刘东彦石晓峰张莉霞马趣环沈薇范彬王新娣
文献传递
从雪松松针中提取、分离、纯化莽草酸的生产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从雪松松针中提取、分离、纯化莽草酸的生产工艺,该工艺以晾干的新鲜雪松松针为原料,以工业乙醇为提取溶媒回流提取,并经溶剂萃取、硅胶柱分离、重结晶生产莽草酸。本方法具有原料价格低廉,生产过程中有机溶剂循环使用,...
石晓峰刘东彦沈薇范彬王东东张军民马趣环
牡丹花粉片糖配方优化及其消化产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评价
2023年
目的:优选牡丹花粉片糖的配方工艺,并评价其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通过单因素实验对牡丹花粉片糖配方进行遴选;以牡丹花粉、填充剂和甜味剂用量为考察因素,以牡丹花粉片糖的感官指标、硬度、崩解时限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利用响应面法对牡丹花粉片糖的配方进行优化,并测定其模拟人体各消化产物对DPPH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结果:优选出牡丹花粉片糖的最佳配方为牡丹花粉0.7 g,填充剂3.3 g,甜味剂1.7 g,该配方工艺的综合评分为6.39。模拟人体累加消化产物对DPPH和ABTS+自由基最高清除率为91.56%和96.42%。结论:该牡丹花粉片糖配方工艺简便,易于操作,保留了花粉的特有风味,具有体外抗氧化活性。
范彬彭腾腾王信沈薇马趣环王新娣刘东彦尹盼盼李海燕石晓峰
关键词:抗氧化性
糙叶败酱乙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研究糙叶败酱乙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及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糙叶败酱水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为7α-甲氧基莫罗苷(1)、7β-甲氧基莫罗苷(2)、1-辛醇(3)、2,3-壬烯烃(4)、lariciresinol(5)、Jatamanin J(6)、落叶松脂醇-4-O-β-D-葡萄糖苷(7)、黄花败酱醇(8)、Jatamanin A(9)、Scabroside A(10)、十六烷酸-α-单甘油酯(11)。结论化合物1~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3,4为首次从败酱科败酱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马趣环石晓峰沈薇范彬刘东彦王新娣
关键词:糙叶败酱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
正交试验优选制何首乌的提取工艺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制何首乌提取的最佳工艺。方法:以二苯乙烯苷的含量为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优选制何首乌的提取工艺条件。结果:影响制何首乌提取的因素的程度依次为乙醇浓度〉液料比〉提取时间。最佳工艺条件为:加10倍量60%的乙醇。浸泡30min,加热回流提取2次,每次120min。结论:与超声提取法比较该工艺提取率较高。
张瑞堂石晓峰马趣环张芳红宋薇
关键词:制何首乌二苯乙烯苷超声提取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