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良灿
- 作品数:52 被引量:559H指数:11
- 供职机构:贵州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贵州省优秀科技教育人才省长资金项目贵州省教育厅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历史地理更多>>
- 基层政权组织行为的制度逻辑——基于一项文献研究的考察与评析被引量:1
- 2013年
- 对基层政权组织行为的制度逻辑探究是社会学界关注的重要学术传统,已形成两种研究视角即结构—制度与制度变迁视角。结构——制度视角关注的是社会结构和制度对基层政权行为的限定,其特点是重视组织行为的社会规则,力图呈现基层政权行为所反映的社会结构关系。制度变迁视角力图从动态的时空背景中来呈现基层政权的组织行为与乡村经济制度变迁的逻辑关系,突出农村经济制度变迁对重塑基层政权组织行为的意义。制度逻辑一方面彰显了制度因素对基层政权行为的重要性,其不足之处是忽视了基层政权的主体性与政府间盘根错节的权力与利益关系对塑造该组织行为的影响。
- 马良灿王一帆
- 关键词:基层政权
- 贫困解释的两个维度:权利与排斥被引量:8
- 2007年
- 超越文化与制度的局限,从权利与排斥的双重维度对贫困问题进行系统的阐述,为人们认识贫困拓展了新的理论视野。从权利的维度,贫困意味着穷人的民事权利、政治权利、基本福利权、特别是社会权利的被剥夺。从排斥的维度,贫困被视为边缘化或隔离化的过程,意味着穷人的社会参与权的被排斥、没有以一个社会公民的身份参与正常活动的状态。因此,反贫困是一项系统的社会治理工程。
- 马良灿
- 关键词:贫困权利排斥
- 回族家谱的三个维度:族源、族规与人伦——以云南昭通回族谱牒为例被引量:11
- 2007年
- 本文以云南昭通回族为例,从族源、族规、人伦三个维度出发,对回族家谱进行解读。文章认为,族源、族规、人伦是回族家谱的核心要素,是确定家族边界的基本尺度,更是回族家族共同体认同的标志。从族谱中,我们领悟到家族认同、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这三者之间的同构关系。
- 胡青马良灿
- 关键词:族源人伦
- 组织治理抑或村庄治理——系统论视域下项目进村研究的学术理路及其拓展被引量:11
- 2016年
- 从社会治理层面看,组织治理抑或村庄治理,是社会学界研究项目进村这一总体性社会事实形成的两种主要学术理路。组织治理视角突出组织本位,主张将项目进村放置在组织行动逻辑及其组织治理关系中,探讨项目进村与政府间组织行为、权威关系、分层治理、角色转换、组织动员等问题之同构性。村庄治理视角视村庄为治理主体,强调将项目进村嵌入到村庄关系网络中,从村庄内部理解这一治理性事件对村落秩序、村庄团结、社区治理、权力利益关系重构等问题的影响。从系统论层面看,两种视角在认知项目进村的嵌入性、治理主体结构及治理规则等问题上存在重大缺陷。而由单向嵌入转向双重嵌入、由组织本位抑或村庄本位转向农民本位、由治理主体转向治理规则,则是拓展项目进村研究问题的三个相互关联的理论维度。
- 马良灿
- 关键词:村庄治理系统论
- 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遭遇的实践困境与治理图景被引量:16
- 2017年
- 社区矫正兼具法治性与社会性的双重特性。这种双重特性使国家与社会因社区矫正实践而相遇,由此形成以社区矫正小组、政府购买专业社区矫正服务、企业或机构自愿承担社会责任等为合作形式的新型治理关系。在这些关系的实践过程中,面临有偿服务机构的供给服务难以跟进、无偿服务机构的供给服务难以持续、社区矫正小组的执行能力较弱等治理困境。要摆脱这种治理困境,就应当提升社区矫正小组的执行能力,培育专业社区矫正组织的发展并为其有效参与社区矫正工作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完善社会企业参与社区矫正工作的奖励机制,加强基层社区矫正管理服务平台建设。
- 哈洪颖马良灿
- 关键词:社会力量社区矫正
- 市场交易秩序何以可能?——兼与焦玉良商榷被引量:5
- 2015年
- 与人们日常生活甚为密切的市场交易秩序建基在情理社会基础上。情理社会中的伦理情谊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依然主导着交易主体的行为方式与行动逻辑。焦玉良仅从社会交往形式抑或社会呈现的表层现象就认定中国社会已步入"生人社会"、认为交易主体之间展开的交易行为需要建立在普遍信任基础上的制度承诺的观点过于草率偏激,并陷入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陷阱中。认知市场交易秩序,应当关注交易主体行为及其社会交往的社会文化环境,应当在普遍性与特殊性、理性与情理、熟悉与陌生之间理解其本质,并探寻优化之道。从社会整体的脉络看,"伦理情谊之手"和"法治理性之手"均是维系市场交易秩序不可或缺的力量。
- 马良灿
- 关键词:市场交易秩序
- 论民族村落景区化发展的主体被引量:6
- 2015年
- 在地方政府主导型模式支配下,我国民族村落景区化发展出现了资源主体、执行主体、参与主体和收益主体角色与功能错位的问题。由于项目资源及其实践过程被各种权力话语及其利益所绑架,民族村落景区化项目背离了国家促进民族社区发展和遗产保护的初衷,导致社区居民、社区信仰与空间被商业化,社区多重利益关系被重构,社区治理危机凸显。要使民族群体成为真正的受益主体并实现民族遗产的有效保护,就必须转变体制内执行和参与主体的主导性地位、赋权民族群体并重建其主体性地位、动员和修复民族村落的非正式组织,打破由行政性力量所控制的利益链条。
- 段银河马良灿
- 论韦伯经济社会思想中的形式主义传统及认知困境被引量:3
- 2013年
- 在对人类经济社会行动进行探索时,韦伯奠定了经济社会学的形式分析传统。他强调,社会科学既具有追求真理、普遍性和客观性的学科品质,又有彰显价值关联,强调主观性、可能性和相对性的个性;他既强调意志自由和个人自主,信守个人主义价值信念和方法论个体主义原则,又主张文化理性、价值伦理对个体行动的意义;既主张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相对自主性,又强调两者之间的内在张力及使人同其本质的分离。韦伯经济社会思想中遭遇的认知困境,是其思想和灵魂的宿命,也是其所处时代的病态反映,更是笼罩在经济社会学形式主义范式中知识论、价值论、方法论和理论硬核等结构性层面的阴影。
- 马良灿
- 实践理性抑或象征理性--萨林斯对形式主义知识体系的解构与反思
- 2013年
- 萨林斯从象征理性层面,对形式主义知识传统进行了全面解构,形成了文化理性制约经济实践、物质实践由文化构成的著名命题。萨林斯批判了功利主义人性论,探讨了西方人性中关于"罪恶"、"利己"和"需求"等观念的道德根源,认为这种人性观是西方宗教宇宙观在现代社会的复归。最后,他基于对部落民族经济社会关系实践逻辑的考察,驳斥了经济理性、理性选择、理性人等抽象观念,赋予了人类经济行为以坚实的文化基础。但由于过度强调文化因素,萨林斯陷入了文化决定论困境,他忽视了多种文明形态中人类经济社会行为逻辑的多重性与复杂性。
- 马良灿
- 关键词:萨林斯
- 贫困解释的两个维度:文化与制度被引量:5
- 2010年
- 有关贫困原因的解释一直以来围绕着文化与制度两个层面展开。从文化维度,贫困被视为一种亚文化,是穷人所享有的代代相传的生活方式。从制度层面,贫困的形成源于社会内部的权力结构、社会地位和资源占有的不平等。两种维度对贫困的解释似乎意味着穷人只能被动接受自己的贫困处境,贫穷是不可改变的命运。
- 马良灿
- 关键词:贫困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