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玲

作品数:33 被引量:151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1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2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8篇磁共振
  • 7篇细胞
  • 7篇成像
  • 6篇影像
  • 6篇肿瘤
  • 6篇磁共振成像
  • 5篇扩散
  • 4篇影像学
  • 4篇细胞内
  • 4篇肌肉
  • 4篇骨骼肌
  • 4篇关节
  • 4篇胞内
  • 4篇病理
  • 3篇原发性
  • 3篇张量成像
  • 3篇诊断显像
  • 3篇正常人
  • 3篇脂肪
  • 3篇术后

机构

  • 33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海南省人民医...
  • 1篇深圳市第三人...
  • 1篇广西中医药大...

作者

  • 33篇马玲
  • 25篇孟悛非
  • 13篇高振华
  • 8篇陈应明
  • 6篇邓德茂
  • 6篇张朝晖
  • 6篇江波
  • 4篇张小玲
  • 4篇周春香
  • 3篇徐睿
  • 2篇林尔坚
  • 2篇李延兵
  • 2篇丁磊
  • 2篇万学思
  • 2篇黄知敏
  • 2篇潘碧涛
  • 1篇冯仕庭
  • 1篇庄晓曌
  • 1篇杨栋
  • 1篇许庚

传媒

  • 8篇中华放射学杂...
  • 2篇临床放射学杂...
  • 2篇中国医学影像...
  • 2篇中国CT和M...
  • 2篇2015年全...
  • 1篇中国实用儿科...
  • 1篇影像诊断与介...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中外医疗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功能与分子医...
  • 1篇第十三届全国...
  • 1篇2012全国...
  • 1篇2013年全...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华医学会糖...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7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7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表观扩散系数值在原发性恶性骨肿瘤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24
2004年
目的 评价表观扩散系数 (ADC)值在原发性恶性骨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对照分析 18例膝周恶性原发性骨肿瘤患者的术前MR单次激励平面回波扩散加权成像 (MR SSEPI DWI)和术后标本定点取材的病理资料。计算肿瘤实质、瘤周水肿组织、肿瘤坏死部位及正常肌肉和骨髓组织的ADC值。结果 恶性骨肿瘤肿瘤实质 (骨内部分及骨外软组织肿块部分 )、瘤周水肿肌肉、瘤周水肿骨髓、肿瘤坏死及正常肌肉和正常骨髓组织的ADC值分别为 [(1 181± 0 2 36 )× 10 -3mm2 /s(骨内部分 )和 (1 15 8± 0 2 5 9)× 10 -3 mm2 /s(骨外部分 ) ]、(2 347± 0 2 33)× 10 -3 mm2 /s、(1 997±0 119)× 10 -3 mm2 /s、(2 2 30± 0 2 0 8)× 10 -3 mm2 /s、(0 4 86± 0 313)× 10 -3 mm2 /s和 (0 4 83± 0 2 88)×10 -3 mm2 /s。各不同组织间ADC值的差异有显著性学意义 (F =15 3 131,P =0 0 0 0 )。其中 ,肿瘤实质(骨内部分及骨外肿块部分 )的ADC值高于正常肌肉 (P <0 0 5 )及正常骨髓组织 (P <0 0 5 ) ,低于水肿肌肉及水肿骨髓组织 (P <0 0 5 ) ,也低于肿瘤坏死部位 (P <0 0 5 )。结论通过MR SSEPI DWI计算ADC值的方法 ,可以定量分析鉴别恶性骨肿瘤的肿瘤实质与瘤周水肿、肿瘤实质与肿瘤坏死部位 。
马玲孟悛非陈应明江波
关键词:恶性骨肿瘤骨髓组织瘤周水肿
四肢骨巨细胞瘤保肢术后局部影像学的评价
目的 探讨四肢骨巨细胞瘤保肢术后局部正常转归与并发症的影像学表现及其影像学检查价值.方法 分析随访的104例四肢骨巨细胞瘤保肢术后的临床影像学资料,其中男56例,女48例,年龄15~74岁,平均31.9岁,20~40岁者...
高振华马玲孟悛非
关键词:骨巨细胞瘤保肢术影像学
MRI动脉期强化模式预测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的预后
2023年
【目的】探讨术前MRI增强扫描动脉期强化模式对肝内胆管细胞癌(ICC)无病生存时间(DFS)和术后总生存时间(OS)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证实为ICC的93例患者的临床、术前增强MRI、术后病理、术后随访资料。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比较MRI增强扫描动脉期强化模式不同的三组间的DFS和OS,Cox回归分析影响ICC术后DFS和OS的危险因素。【结果】不同动脉期强化模式组术后DFS和OS差别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检验,P<0.05)。MRI动脉期强化模式是ICC术后DFS的独立危险因素(以弥漫性高增强为参照,外周环形强化:HR=3.550;95%CI:1.16~10.8;P=0.026;弥漫性低增强:HR=3.430;95%CI:1.04~11.3;P=0.042)。MRI动脉期强化模式和肿瘤位置是ICC术后OS的独立危险因素(以弥漫性高增强为参照,弥漫性低增强HR=8.500;95%CI:1.09~66.3;P=0.041;以肝周为参照,肿瘤位置近肝门HR=2.583,95%CI:1.14~5.83,P=0.022)。动脉期强化模式预测术后1年、2年和3年DFS的受试者特征曲线(ROC)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22、0.748和0.617,预测患者术后1年、2年和3年OS的AUC分别为0.720、0.704和0.730,预测效能均优于AJCC-TNM分期系统。【结论】术前MRI动脉期强化模式是预测ICC术后DFS和OS的可靠指标,优于AJCC-TNM分期系统,有良好的预后预测效能,可用于ICC的临床管理。
陈美成周小琦马瑞霞冯仕庭马玲
关键词:肝内胆管细胞癌预后
颅底型垂体瘤CT、MRI影像分析被引量:15
2004年
目的 探讨颅底型垂体瘤的CT、MRI影像特征。方法 分析 16例颅底型垂体瘤 (skullbase typepituitaryadenoma,SBPA)的CT、常规MRI表现 ,以及动态增强MRI与病理学资料 ;与 9例颅底脊索瘤 (chordomaoftheskullbase ,CSB)比较 ,观察二者在CT、常规MRI征象和时间信号 曲线类型、强化峰值时间、平均强化速率方面的差异。结果 SBPA和CSB的CT表现相似 ,鉴别困难。二者T1WI均为稍低信号 ;T2 WI上SBPA为稍高信号 ,CSB为显著高信号 ,二者间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0 1)。SBPA于T2 WI高信号背景上散布高信号小泡影 ,小泡影与背景的T2 WI信号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0 1) ,T1WI信号接近 ,其病理学基础是扩大的腺泡。SBPA的时间 信号曲线为快速强化和快速消退的双期曲线 ,强化峰值时间为 (6 0± 10 )s ,平均强化速率为 (6 0 0± 5 0 ) /min ;CSB在 5min内呈持续强化的单一上升峰 ,强化峰值时间 >5min ,平均强化速率 (4 0± 5 ) /min。二者强化峰值时间和平均强化速率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P <0 0 0 1)。结论 CT诊断SBPA价值有限 ,无鉴别意义。T2 WI稍高信号背景上散布高信号小泡影是SBPA的特征性MRI征象 ,有定性诊断价值。动态增强MRI有助于SBPA与CSB的鉴别。
江波孟悛非陈应明马玲
关键词:CTMRI影像分析颅底
正常人小腿肌肉3TMR扩散张量成像的参数优化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探讨在3TMR上应用体部相控阵线圈加脊柱表面线圈作为接收线圈进行小腿肌肉DTI的可行性,并优化序列参数,探索理想的层厚和b值。方法采用完全随机设计方法,先随机选取5名健康志愿者,将脑部DTI序列应用于小腿进行肌肉DTI,根据DTI原始图像及后处理图像存在问题进行初步参数优化并应用于下一步研究;再随机选取5名健康志愿者进行不同层厚的小腿肌肉DTI,对其后处理图像进行质量评分,评分高者为理想层厚并应用于下一步研究;另外随机选取5名健康志愿者进行不同b值的小腿肌肉DTI,对其后处理图像进行质量评分,评分高者为理想b值。图像质量评分采用随机设计的多组秩和检验。结果将脑部DTI序列应用于小腿进行肌肉DTI,其原始图像及后处理图像存在3个方面问题:原始图像信噪比(SNR)极低,各肌肉显示不清;出现局部肌肉信号丢失,尤以胫骨前肌为著;化学位移和ghost伪影比较明显。4、5和6mm层厚的肌肉显示评分分别(7.0±0.0)、(8.6±0.9)和(9.0±0.0)分,信号丢失评分分别(5.0±0.0)、(12.8±2.6)和(13.8±2.2)分,总评分分别(22.0±0.0)、(30.1±3.8)和(31.0±4.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1.000、30.544和12.390;P值均〈0.05)。4mm层厚的肌肉显示、信号丢失及总评分均低于5mm和6mm层厚(q值分别为4.896、6.120、6.327、7.138、3.863和4.043;P值均〈0.05)。b值为400s/mm^2的肌肉显示、信号丢失及总评分分别为(9.0±0.0)、(14.0±2.2)和(33.0±2.2)分,分别高于b值为800s/mm^2[分别为(7.0±0.0)、(6.2±2.2)、(21.8±3.4)分]和1000s/mm^2[分别为(7.0±0.0)、(5.0±0.0)、(20.6±2.2)分]的评分(q值分别为3.873、3.873、6.650、7.672、7.101和5.917;P值均�
邓德茂孟悛非张朝晖马立恒周春香高振华张小玲马玲林尔坚潘碧涛黎燕宁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
EPI-DWI-ADC图对确定恶性骨肿瘤髓内浸润范围的价值被引量:7
2003年
目的探讨SSEPI-DWI序列产生的ADC图在确定恶性骨肿瘤髓内浸润范围中的价值。方法18例膝周恶性骨肿瘤行常规序列和SSEPI-DWI检查,分别确定T1WI、STIR和DWI产生ADC图上肿瘤髓内浸润的最远距离,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DC图上肿瘤周围水肿和瘤内坏死呈稍高信号,肿瘤实质呈稍低信号,正常骨髓和肌肉呈极低信号,由ADC图确定的肿瘤髓内浸润范围与常规序列高度相关(相关系数>0.99),当常规序列确定髓内浸润范围存在困难时,ADC图显示的肿瘤髓内浸润范围与常规序列的范围差别加大。结论恶性骨肿瘤EPI-DWI-ADC图上瘤周水肿、肿瘤实质和瘤内坏死的信号对比不同于常规序列,ADC图可以准确确定肿瘤髓内浸润范围。当常规T1WI和/或STIR确定肿瘤范围存在较大差异或存在困难时(这种情况往往是由于难以确定肿瘤浸润和瘤周水肿造成的),ADC图可能会对准确确定肿瘤髓内浸润范围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孟悛非马玲陈应明江波
关键词:骨肿瘤药物治疗
^1H-MR波谱评价骨骼肌细胞内脂肪含量的在体和模型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解释骨骼肌^1H—MRS中的脂峰形念及其影响因素,建立利用骨骼肌^1H-MRS评价肌细胞内脂肪的方法。方法取5名健康志愿者的小腿胫骨前肌和比目鱼肌区域行^1H—MRS检查,改变小腿纵轴与主磁场(B0)之间的角度,观察0.80~1.80ppm(×10^-6)处脂峰形态的变化。体外模型研究采用毛细玻璃管束中灌注大最油和脂肪乳液,分别模拟肌纤维细胞外、细胞内脂肪,比较脂峰随模型与B0角度变化的特征。结果小腿骨骼肌在0.80~1.80ppm处可以观察到3~4个峰,各峰相差约0.20~0.30ppm;当小腿纵轴与Bn所成角度增大时,胫骨前肌肌纤维间隙内的脂肪(EMCL)的亚甲基峰逐渐向右侧移位。体外模型很好地模拟了在体骨骼肌^1H—MRS脂峰形态,在0.80~1.80ppm处出现2组甘油三酸酯哑甲基峰和甲基峰,其中心频率相差0.20—0.30ppm,分别代表肌细胞内、外脂肪。由于骨骼肌组织肌纤维走行的高度有序性及肌细胞内、外脂肪的分子分布状态不同,两者感应的化学位移不同而表现出波峰的分离。这种肌细胞内外脂肪峰的分离在肌束与B0一致时最大,在两者夹角接近魔角(54.7°)时无法分离。结论骨骼肌^1H—MRS中肌细胞内、外脂肪发生分离,是一种无创性评价肌细胞内脂肪含量的有效方法;胫骨前肌足进行^1H—MRS检在的理想部位。
马玲高振华孟悛非林尔坚张小玲邓德茂
关键词:磁共振波谱骨骼肌甘油三酸酯
真菌球型鼻窦炎粘蛋白5B与5AC表达情况及与转录因子Foxa2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真菌球型鼻窦炎患者鼻腔黏膜中粘蛋白5B和5AC表达情况及与转录因子Foxa2的相关性. 方法:收集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鼻内镜手术治疗的真菌球型上颌窦炎、慢性鼻窦炎及视神经减压患者钩突标本共45例...
徐睿马玲
关键词:病理机制
文献传递
确定原发性恶性骨肿瘤髓内浸润范围--MR-EPI-DWI与病理大切片对照研究初探
目的 评价利用MR-EPI-DWI产生的ADC图确定四肢原发性恶性骨肿瘤髓内浸润范围的准确性.材料与方法 7例膝周恶性骨肿瘤截肢术后标本制作病理大切片,以病理大切片镜下显示的肿瘤髓内浸润范围为金标准,比较相应MR常规序列...
马玲高振华李扬潘碧桃孟悛非陈应明
关键词:扩散加权成像恶性骨肿瘤病理大切片
侵袭性纤维瘤病的MRI表现及其临床病理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分析侵袭性纤维瘤病(AF)的临床、磁共振成像(MRI)表现及其病理,评价MRI在AF诊断及术前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经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的AF的临床及MRI表现,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 25例AF呈类圆形、梭形改变,其中21例瘤体边界不清,无包膜,向周围浸润生长;4例见不完整假包膜。肿块在T1WI上以等及稍高信号为主,在T2WI上以高信号为主,信号低于脂肪组织,夹杂斑片状及条状低信号区;少数病例信号均匀(4/25)。增强扫描病变呈不均匀强化21例,均匀强化4例,侵犯肌肉、邻近脂肪组织、血管神经束和邻近骨分别为20例、13例、12例和5例。肿瘤由不同比例增生活跃的成纤维细胞、纤维细胞和胶原纤维束组成,细胞无异型性。结论 AF有特征性的临床、MRI表现,MRI对提高AF的正确诊断率及术前评估具有重要作用。
庄晓曌陈应明余深平马玲江波
关键词:侵袭性纤维瘤病软组织肿瘤磁共振成像病理学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