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腰椎
  • 2篇胸腰椎
  • 2篇手术
  • 2篇术后
  • 2篇椎体
  • 2篇椎体成形
  • 2篇内固定
  • 2篇后路
  • 2篇骨折
  • 2篇病灶清除
  • 1篇短节段
  • 1篇胸腰椎骨折
  • 1篇胸腰椎结核
  • 1篇压缩骨折
  • 1篇腰椎骨折
  • 1篇腰椎间盘
  • 1篇腰椎间盘炎
  • 1篇腰椎结核
  • 1篇腰椎手术
  • 1篇腰椎术后

机构

  • 6篇河北医科大学...

作者

  • 6篇姚晓光
  • 6篇马树伟
  • 6篇张文武
  • 5篇申勇
  • 4篇丁文元
  • 2篇刘连涛
  • 1篇张为
  • 1篇孟宪国
  • 1篇张英泽

传媒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4篇2014
  • 2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原切口病灶清除术在腰椎术后椎间隙感染治疗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 探讨腰椎术后椎间隙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特征,评价原切口病灶清除术在此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2001 年4 月至2005年7 月共收治26 例确诊为腰椎术后椎间隙感染患者,其中男性18 例,女性8 例:年龄22~65 岁,平均38.5 岁:病程从1 个月~6 个月不等,平均95d.其中13 例采用抗菌素输液保守治疗(A 组):10 例l 采用经原切口病病灶清除术治疗〈B 组),患者出院后定期随访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随访6 个月~4 年,A 组12 例患者病程迁延达8~16 周,其中有2 例遗有慢性腰痛.B 组中14 例,疗效快,术后症状明显改善,病程为4~6 周.结论 经原切口早期行病灶清除术在治疗椎间隙感染中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刘连涛张文武马树伟姚晓光
关键词:腰椎手术椎间隙感染
经皮椎体成形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治疗中的骨水泥渗漏被引量:5
2012年
背景:经皮椎体成形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是近年来微创脊柱外科常用的技术,随着其临床应用越来越多,主要并发症骨水泥渗漏也越来越多地见于临床报道。目的:综述经皮椎体成形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治疗中骨水泥渗漏的研究进展。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2000至2011年PubMed数据及万方数据库有关经皮椎体后凸成形和经皮椎体成形治疗骨水泥渗漏的分类、相关危险因素、对机体的影响、防治等方面的文献。结果与结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治疗的骨水泥渗漏率低于经皮椎体成形治疗。注射少量骨水泥即可恢复压缩椎体的刚度,一般腰椎注射4-6mL,胸椎可适当加大剂量。术者需准确把握骨水泥的注射时机,注入调制后时间>10min的骨水泥,骨水泥呈面团状,渗漏率低。椎体周壁破损时行两种治疗发生骨水泥渗漏的概率增大。两者骨水泥渗漏引起肺栓塞的概率较低,但一旦发生,后果严重,对心血管系统也有一定影响,因此,需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正确选择进针点和穿刺入路,严格把握骨水泥的注射时机和剂量,以精确的术中操作和优质的术中监测将骨水泥渗漏风险降至最低。
姚晓光张文武刘连涛马树伟申勇
关键词:经皮椎体成形骨水泥渗漏注射剂量生物材料
治疗胸腰椎结核三种手术方式及两种内固定的比较研究被引量:21
2014年
目的 比较三种手术方式及前路或后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合理选择手术方式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且定期随访的139例胸腰椎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4例行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A组、前路内固定组);76例行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后路内固定术(B组、后路内固定组);29例行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C组、后路内固定组).比较三种手术方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手术前后血沉以及两种内固定的后凸畸形矫正情况、植骨融合时间、内固定失败发生率.结果 随访14 ~ 36个月,平均(18.2±8.6)个月,所有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平均手术时间,A组、C组明显短于B组(P<0.05),A组、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术中出血量,A组明显少于B组、C组(P<0.05),B组、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平均住院天数、手术前后血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内固定植骨融合时间、内固定失败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后路内固定组后凸畸形矫正及末次随访Cobb角丢失优于前路内固定组(P<0.05).结论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胸腰椎结核均可获得较满意的疗效,但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后凸畸形矫正情况上存在差异,临床上应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手术方式.
马树伟张文武申勇孟宪国姚晓光丁文元张为
关键词:脊柱结核内固定术外科手术
单纯后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重症原发性腰椎间盘炎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总结采用单纯后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重症原发性腰椎间盘炎的疗效。 方法2009年2月-2012年5月,采用单纯后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重症原发性腰椎间盘炎11例。男7例,女4例;年龄24~55岁,平均35岁。病变累及L3、4 3例,L4、5 5例,L5、S1 3例。病程3~12周,中位时间7周。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为(8.3 ± 0.6)分。 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11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4~28个月,平均18.6个月。术后2周患者腰腿痛症状基本消失,2~4周红细胞沉降率和C反应蛋白恢复正常;术后6~10个月,平均6.5个月获植骨融合。随访期间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及脱出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VAS评分为(1.8 ± 0.9)分,较术前明显改善(t=19.69,P=0.00)。 结论单纯后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是治疗原发性腰椎间盘炎的有效方法,对于椎体破坏明显、症状较重的重症患者也能获得满意疗效。
张文武申勇姚晓光丁文元马树伟
关键词:原发性腰椎间盘炎病灶清除椎间融合内固定
“三联”用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术后残余痛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3
2014年
目的观察抗骨质疏松"三联"用药(钙尔奇D+骨化三醇胶丸+唑来膦酸)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al plasty,PVP)或经皮后凸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al plasty,PKP)术后残余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收治且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51例,给予"三联"用药治疗。随访记录治疗前及治疗后1、3、6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以及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骨密度测量结果,评价治疗效果;研究期间密切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以评估治疗的安全性。结果 51例患者治疗后疼痛明显缓解,骨密度显著改善,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治疗期间有6例患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4例可耐受,2例因过度敏感给予对症处理。结论抗骨质疏松"三联"用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PVP或PKP术后残余痛安全有效,而且能有效改善骨密度,提高生活质量。
马树伟姚晓光申勇丁文元张文武伍鹏欢
关键词:骨质疏松骨折椎体成形术
后路长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评价被引量:37
2014年
[目的]通过胸腰椎骨折后路长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式与短节段固定术式的对比研究,探讨长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2008年1月一2011年12月采用后路长节段固定与后路短节段固定治疗的61例胸腰椎单椎体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记为长节段组(24例)和短节段组(37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伤椎前缘高度比、矢状面Cobb角、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及内固定失败率等指标。神经功能采用ASIA分级评定。[结果]长节段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显著高于短节段组(P〈0.05)。随访14~32个月,平均20.2个月。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神经功能分级、VAS评分及ODI指数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时伤椎前缘高度比、矢状面Cobb角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两组间术后即刻伤椎前缘高度比及矢状面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末次随访时长节段组伤椎前缘高度比及矢状面Cobb角优于短节段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短节段组内固定失败5例,长节段组未发现内固定失败病例。[结论]后路长、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均可获得满意疗效,长节段固定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较短节段明显增加,但在维持伤椎高度恢复、后凸畸形矫正方面,远期效果优于短节段固定。
张文武申勇姚晓光张英泽丁文元马树伟伍鹏欢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融合术长节段短节段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