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守丽

作品数:6 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湖南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湖南省教育厅优秀青年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篇文化科学
  • 2篇历史地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学

主题

  • 1篇地理
  • 1篇地理环境
  • 1篇言论
  • 1篇艺术
  • 1篇艺术价值
  • 1篇阅读观
  • 1篇战时
  • 1篇战争书写
  • 1篇政治
  • 1篇政治文化
  • 1篇人民
  • 1篇人民公社
  • 1篇人民日报
  • 1篇日报
  • 1篇师陀
  • 1篇图片
  • 1篇青年
  • 1篇青年学
  • 1篇青年学生
  • 1篇主义

机构

  • 6篇湖南师范大学
  • 2篇华中师范大学

作者

  • 6篇马守丽
  • 2篇郭辉

传媒

  • 1篇学术研究
  • 1篇武汉科技大学...
  • 1篇高校图书馆工...
  • 1篇昆明理工大学...
  • 1篇湖北理工学院...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7
  • 2篇2011
  • 1篇201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从《人民日报》言论看大公社时期的个人自由
2010年
通过人民公社大公社时期《人民日报》的言论,从思想文化的角度对此时期关于个人自由问题进行解读,可知此时期国家政策的制订,以及言论的关注点,在理论思想上来说是基本正确的,充分地考虑到了社员个人的利益诉求,个人生活的自由以及对家庭生活进行了肯定,其看法是辩证统一的,在个人与集体、个人自由与集体生活关系的认识上也是正确的,充分地认识到了个人正当合理的自由。
郭辉马守丽
关键词:人民公社《人民日报》
《良友》画报与蒋介石形象的变化(1926-1931)
2022年
图像符号是人物形象呈现和传播的重要途径,创刊于1926年的《良友》画报刊载了大量蒋介石图片,成为观察其形象变化的重要渠道,反映出时局政治变幻与诸多历史场景。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之前正是蒋介石政治地位的提升阶段,《良友》通过刊载相关图片重点回顾蒋介石与孙中山关系这一历史资源,以及蒋介石与宋庆龄婚姻这一现实资源,展现了蒋介石政治资本的获取途径。并随蒋介石已逐渐具备军事权威,图片侧重于凸显其国民革命军总司令的形象,展现他军事方面所受挑战以及与诸多政治对手的角逐场景。《良友》刊载的蒋介石图片正是其政治地位与权力变化的反映。
马守丽
关键词:《良友》画报政治文化图片
师陀小说创作中乡土观的变化
在二十世纪三十、四十年代中国文坛各种文学流派风起云涌之时,师陀不盲从于任何一个流派,其小说创作更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价值取向倾向左翼文学的小说集《谷》获得京派文人主办的《大公报》文艺奖金。在全民抗日慷慨激愤之时,其小说集《...
马守丽
关键词:师陀小说创作京派文学艺术价值
青年学生的彷徨:五四社会主义论战中的费觉天
2011年
青年学生的思想自然未成型,很容易出现转变且其思想内容复杂。以五四时期社会主义论战为场域,对参加论战的北京大学学生费觉天的思想进行研究,可知他曾经是社会改良主义者中之一员,但其后来又公开与之论争,明确地反对社会改良主义者的主张,他的不少观点形似马克思主义,而且深受马克思主义者的影响,但他却反对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并对唯物史观进行了系统地批判。通过对费觉天思想的研究,能够对当时青年学生的思想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同时也有助于重新审视五四社会主义论战中的某些定论。
郭辉马守丽
关键词:青年学生马克思主义
抗战时期钱钟书的文学阅读观
2017年
钱钟书一生热爱阅读,博览古今中外群书。抗战时期钱钟书的文学阅读以中外文学作品、文艺理论、经典古籍等为主。并形成以贯通中西、融会古今、嗜书如命、勤做笔记,书卷灵性、融贯求真等为中心的文学阅读特点。在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的抗日战争时期,钱钟书表现出强烈的民族关怀,集中体现于文学作品之中,凸显出强烈的文人爱国情怀。参考文献28。
马守丽
关键词:抗战时期阅读观
战争书写与记忆建构:第一次长沙会战中的地理环境因素被引量:1
2023年
战争是人类剧烈活动的重要形式,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关联。当下,学界往往将第一次长沙会战中国军队所赢得的“大捷”归因于“巧妙利用地形”,长沙也因此在历史上留下“易攻难守”的印象。然,这与第一次长沙会战前中国军队内部关于长沙战略地位的判断存在矛盾。第九战区代理司令长官薛岳在会战期间曾下令破坏道路、通讯设施等以阻止日军。从中日军队实际战斗情况来看,中国军队对湘北地形的破坏却并非全然成优势。战前地理环境的观察和判断十分重要,若非第一次长沙会战最终获得“胜利”,地理环境方面的破坏利用或更多属教训而非经验。事后诸多文献在记叙地理环境这一因素时,多将其作为“大捷”的重要助力。国民党高层在进行战后经验总结时,进一步强化了地理环境作为胜利因素的记忆。国民党军队在如此“易攻难守”之地竟赢得胜利,长沙地理位置的战略地位被重新定义,赋予其重要性。第一次长沙会战中地理环境的认知涉及如何书写这次战斗,更与历史记忆的建构关联。
马守丽
关键词:地理环境战争书写历史记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