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中锐

作品数:12 被引量:30H指数:4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软科学计划项目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6篇哲学宗教
  • 2篇政治法律
  • 1篇社会学

主题

  • 8篇少年
  • 8篇青少年
  • 4篇犯罪
  • 4篇暴力犯
  • 4篇暴力犯罪
  • 3篇男性青少年
  • 3篇暴力行为
  • 2篇社会支持
  • 2篇虐待
  • 2篇品行障碍
  • 2篇暴力
  • 1篇多巴
  • 1篇多巴胺
  • 1篇多巴胺Β羟化...
  • 1篇多态
  • 1篇多态性
  • 1篇性别差异
  • 1篇应激
  • 1篇应激相关因素
  • 1篇少年期

机构

  • 11篇重庆医科大学...
  • 2篇四川省人民医...
  • 1篇四川大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作者

  • 12篇马中锐
  • 11篇蒙华庆
  • 11篇胡华
  • 11篇邹志礼
  • 5篇杜莲
  • 4篇张洪银
  • 4篇王慧
  • 2篇周波
  • 1篇邓伟
  • 1篇傅一笑
  • 1篇李静
  • 1篇陈品红

传媒

  • 3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中华精神科杂...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中华行为医学...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14
  • 3篇2013
  • 5篇2012
  • 3篇2011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去甲肾上腺素转运体基因和童年受虐交互作用与青少年暴力行为的关联研究
2013年
目的探讨青少年暴力行为与去甲肾上腺素转运体基因rs3785143多态性位点的关系,并分析童年受虐与去甲肾上腺素转运体基因对青少年暴力行为是否存在交互作用。方法将新人少教所的男性服教人员分为暴力组(124例)和非暴力组(120例),利用SNaPshotSNP分型技术对2组进行去甲肾上腺素转运体基因rs3785143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分型,并比较2组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结果①2组在去甲肾上腺素转运体基因rs3785143位点基因型和基因频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753,0.022;均P〉0.05);②暴力组64.5%有童年受虐经历,35.5%无受虐史;非暴力组48.3%有童年受虐经历,51.7%无受虐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50,P〈0.05);③交互作用分析显示童年受虐与去甲肾上腺素转运体基因不存在交互作用[(OR=O.386,P〉0.05)95%CI(0.457—4.739)]。结论去甲肾上腺素转运体基因rs3785143多态性与青少年暴力行为不存在关联,童年受虐经历与去甲肾上腺素转运体基因对青少年暴力行为也不存在着交互作用。
邹志礼蒙华庆胡华周波马中锐张洪银
关键词:青少年暴力行为去甲肾上腺素转运体
青少年罪犯孤独感与社会支持及童年受虐关系被引量:4
2012年
孤独感属于个体的心理状态范畴,无论何种类型的孤独均属于一种认为自己被世人所拒绝、所遗忘,心理上与世人隔绝的主观心理感受〔1〕。目前国内对孤独感的研究多侧重于学生和老年人群。
邹志礼蒙华庆胡华王慧李明高梁华平钟春燕马中锐
关键词:青少年罪犯孤独社会支持
青少年暴力行为与多巴胺β羟化酶基因多态性的关联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青少年暴力行为与多巴胺β羟化酶(DβH)基因rs1611115和rs739398多态性的关系。方法将新入少教所的男性服教人员分为暴力组(107例)和非暴力组(107例),另以107例职高男生作对照组,利用SNaPshot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分型技术对3组进行多态性的基因分型,并比较3组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结果 3组在DβH基因rs1611115位点基因型及基因频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显示暴力组与非暴力组在rs1611115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在DβH基因rs739398位点基因型和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暴力、非暴力犯罪与DβH基因rs1611115多态性均存在关联,未发现与DβH基因rs739398多态性与之存在关联。
邹志礼蒙华庆胡华周波马中锐张洪银
关键词:青少年暴力多巴胺Β羟化酶
品行障碍青少年应激相关因素的对照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青少年品行障碍患者与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doles-cent self-rating life events checklist,ASLEC)、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scale,PSSS)和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rait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TCSQ)对86名青少年品行障碍和118名职高学生进行对照研究。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品行障碍组在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受惩罚、健康适应、其他及总生活事件得分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及总社会支持得分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品行障碍组较多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较少采用积极应对方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品行障碍青少年生活事件与积极应对方式呈负相关(P<0.05),与消极应对方式呈显著正相关(P<0.01);社会支持与积极应对呈正相关(P<0.01),与消极应对呈显著负相关(P<0.01)。回归分析显示家庭支持为青少年品行障碍的保护因素;而学习压力为青少年品行障碍的危险因素。结论:青少年品行障碍与应激生活事件、不良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缺乏有关。帮助青少年减轻应激生活事件和提供良好的社会支持,使其获得积极应对的能力,便于减少不良行为的发生。
邹志礼蒙华庆胡华马中锐杜莲
关键词:品行障碍社会支持青少年
男性青少年暴力行为与认知执行功能的关系
目的使用剑桥神经心理自动化成套测试(CANTAB)探讨男性青少年暴力行为与认知执行功能的关系并分析童年受虐经历及智商对执行功能的影响。
邹志礼蒙华庆胡华马中锐
文献传递
品行障碍青少年执行功能的对照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使用剑桥神经心理自动化成套测试(CANTAB)探讨青少年品行障碍与执行功能的关系。方法采用韦氏成人智力测验(WAIS)简易版、CANTAB中的内外空间成套变换(IED)、剑桥袋球(SOC)和空间工作记忆(SWM)对86名品行障碍青少年和110名职高学生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品行障碍青少年的智商水平(98.17±5.07)低于对照组[(103.42±5.40),P<0.01];在IED中,品行障碍青少年的外维转换前期错误数、外维转换期错误数、错误总数[(12.23±9.15)、(16.69±10.57)、(35.44±11.09)次]均多于对照组[(8.31±3.80)、(13.07±10.31)、(25.63±12.24)次,P<0.01],阶段完成数[(7.47±1.96)次]少于对照组[(8.29±0.91)次,P<0.05];在SOC中,品行障碍青少年完成任务的最少步数(7.65±1.96)多于对照组[(6.70±2.05),P<0.01],3步和5步的平均步数多于对照组(P<0.05),4步和5步的起始思考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在SWM中,品行障碍青少年总的组间搜索错误数[(27.56±18.88)次]多于对照组[(20.47±18.40)次,P<0.01],在6个和8个盒子中的组间搜索错误数均多于对照组(P<0.01),策略分[(33.84±4.58)分]高于对照组[(32.00±5.05)分,P<0.01]。结论品行障碍青少年在执行功能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
邹志礼蒙华庆李静胡华马中锐杜莲
关键词:品行障碍CANTAB青少年
男性青少年暴力犯罪与认知执行功能的关系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男性青少年暴力犯罪与认知执行功能的关系。方法将新人少教所的男性服教人员分为暴力犯罪组(107例)和非暴力犯罪组(107例),另以107名职业学校男生作为对照组,采用韦氏成人智力测验简易版、剑桥神经心理自动化成套测试(CANTAB)中的内外空间成套变换(IED)、剑桥袜(SOC)和空间工作记忆(SWM)对3组受试者进行测试,并比较有无异同。结果(1)暴力组与非暴力组的智商[(98.3±5.1)、(98.3±4.3)分]显著低于对照组[(103.8±5.5)分.P均〈0.05],但暴力组与非暴力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3组除外维转换期错误数外,其他执行功能测验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05~9.74,P〈0.05~0.01)。LSD法多重比较显示,暴力组在IED中的错误总数[(31.4±13.1)次]多于非暴力组[(27.9±12.5)次]和对照组[(26.4±12.2)次],阶段完成数少于非暴力组和对照组(P均〈0.05),但非暴力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SOC中,暴力组在完成任务的最少步数、3步和5步的平均步数[(7.5±2.1)、(3.7±0.9)、(7.5±1.7)步]明显多于对照组[(6.6±2.1)、(3.4±0.6)、(7.1±1.4)步,P均〈0.05];暴力组和非暴力组在4步和5步的起始思考时间短于对照组(P均〈0.05),但暴力组与非暴力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SWM中,暴力组在组间搜索错误数多于非暴力组,策略分高于对照组(P均〈0.05)。(3)控制智商后,3组在SOC中完成任务的最少步数和在5步中的平均步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83,0.64,P均〉0.05),而其他执行功能指标未显示有统计学意义的改变。结论无论控制智商与否.男性暴力犯罪青少年均可能存在执行功能的缺陷。
邹志礼蒙华庆胡华马中锐邓伟
关键词:青少年暴力
Children-onset与Adolescence-onset暴力犯罪青少年童年虐待、执行功能及DRD2 SNPs的研究
目的:  1.探讨CO、AO暴力犯罪青少年攻击行为、童年虐待、执行功能是否有差异,以及童年虐待与CO、AO暴力行为的关系。  2.探讨CO、AO暴力犯罪青少年多DRD2 rs1800497和rs1799978SNPs的差...
马中锐
关键词:神经心理测试
男性青少年暴力行为与认知执行功能的关系
邹志礼蒙华庆胡华马中锐
反社会行为始于青少年期和儿童期的暴力犯罪青少年童年受虐史、攻击行为的差异比较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比较反社会行为始于青少年期(adolescence-onset,AO)和始于儿童期(children-onset,CO)的暴力犯罪青少年童年受虐史、攻击行为差异;探索AO与CO攻击行为与受虐的关系。方法选取14~18岁男性暴力犯罪青少年AO、CO各110例,选取14~18岁110例普通男性学生作为对照,采用一般情况问卷、儿童虐待问卷、忽视问卷、攻击问卷进行横断面调查研究。结果父母不良嗜好、社会风气、父母婚姻及关系、父母教育程度等家庭社会环境因素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儿童期受虐、被忽视各因子及总分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6.524、F=70.754,P<0.01),且AO组交流及躯体忽视得分高于CO组和对照组(P<0.05),AO组和CO组性虐待、虐待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攻击各因子及总分:CO组>AO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4.887,P<0.01);AO组、CO组攻击行为与童年虐待均呈显著正相关(rAO=0.44、rCO=0.78,P<0.01)。结论 AO较CO暴力犯罪青少年童年期家庭社会环境更差,童年受虐、被忽视程度更严重,但CO暴力犯罪青少年攻击行为更强,提示未来对青少年暴力犯罪的干预需根据其类型特征采取不同措施。
马中锐蒙华庆胡华邹志礼王慧杜莲张洪银
关键词:虐待犯罪青少年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