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一凡
- 作品数:117 被引量:747H指数:16
- 供职机构: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创新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医药卫生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 半干旱区旱地春小麦全膜覆土穴播对土壤水热效应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56
- 2013年
- 以春小麦"陇春27"为试材,研究半干旱区旱地全膜覆土穴播对土壤水热效应及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裸地平作(CK)相比,全膜覆土穴播(PM)和全沙覆盖平作(SM)增温效果呈"挂钩型",增温效果在小麦拔节期前最为明显,PM 0—25 cm土壤平均温度较CK提高1.8℃,全沙覆盖平作提高1.4℃,拔节后PM和SM的增温效果逐渐减弱直至消失,而在成熟期又呈现较弱的增温效果。PM和SM能提高小麦出苗后耗水速度并加大耗水量,其中,小麦拔节到扬花期耗水量增加最多,分别较CK平均增加54.93%和31.54%,且此阶段越是干旱,促进耗水作用越明显,PM促进作用大于SM。PM和SM能显著提高小麦阶段性水分利用效率(WUE b),其中PM以苗期提高最多,2a平均较CK提高365.17%,SM拔节期提高最多,2年平均较CK提高119.00%。PM和SM在增温、促进耗水作用下使小麦各生育期提前并增加单株干重,产量较CK分别平均增加432.28%和375.82%,水分利用效率(WUE)分别平均增加351.51%和338.29%,而且越干旱年份增产效应愈加明显。可见,PM和SM在越为干旱的年份促进耗水、增产和提高WUE的作用越显著,PM效果强于SM。
- 王红丽宋尚有张绪成高世铭于显枫马一凡
- 关键词:春小麦旱地
- 高大气CO2浓度下氮素对小麦叶片光合作用及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影响
- 植物在高大气CO2浓度下的光合作用适应机制是目前植物生理生态学的研究热点,通过氮素处理来研究植物的生理响应则是研究植物光合作用适应机制的重要途径。试验以大气CO2浓度和氮素水平为处理手段,通过测定小麦拔节期叶片光合参数、...
- 于显枫张绪成马一凡
- 关键词:氮素小麦光合作用
- 中东部旱作地区抗旱节水关键技术创新研究及示范
- 张绪成朱润身杨封科侯慧芝李尚中刘晓伟马一凡吕军峰郭贤仕李兴茂何宝林夏芳琴王淑英姜小凤柳燕兰张平良谭雪莲
- 筛选出适合甘肃省中东部旱作地区的抗旱性强、水分利用效率高、稳产丰产性好的优良玉米品种3个、小麦品种2个、马铃薯品种3个,糜子品种1个,并在生产中应用推广;试验研究了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条件下的农田土壤水分动态、土壤温度变化、...
- 关键词:
- 关键词:抗旱节水技术
- 施肥对旱地全膜覆盖垄沟种植马铃薯耗水特征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6
- 2016年
- 用化肥减量和分期施肥、增施有机肥来替代化肥是提高半干旱区全膜覆盖垄沟种植马铃薯水、肥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在4年大田定位试验基础上,设置传统施肥(F)、化肥减量25%花期追施(DF)、化肥减量50%花期追施并增施有机肥(OF)3种养分管理模式,通过测定马铃薯不同生育期的土壤含水量和产量,计算阶段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研究施肥方式对半干旱区马铃薯耗水过程的调控及其对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花期的土壤贮水量DF最高,但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花后DF和OF的耗水深度较F有明显增加趋势.与F相比,2011—2014年DF花前耗水量显著下降,花后耗水量分别增加了36.2%、23.0%、24.8%和19.0%;OF未显著降低马铃薯花前耗水,但2011、2012年花后耗水量增加了20.7%和16.3%.DF的马铃薯块茎产量在2012—2014年较F平均增加2595.1 kg·hm^(-2),水分利用效率(WUE)在2013、2014年分别显著增加14.4%和6.3%,达到显著差异;OF在2011—2014年平均马铃薯块茎产量较F增加了2945 kg·hm^(-2),且WUE在2012—2014年显著高于F.DF和OF均能显著调节马铃薯花前花后耗水量,使马铃薯块茎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增加,但OF的增加幅度更大.
- 于显枫张绪成王红丽马一凡侯慧芝方彦杰
- 关键词:全膜覆盖施肥马铃薯水分利用效率
- 一种箱式干燥机
-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业设备领域,涉及一种箱式干燥机,包括烘干箱体、带有燃烧机的风机,所述烘干箱体内由上到下依次设置有上风室、烘干室、下风室,所述上风室与烘干室之间的隔板、烘干室与下风室之间的隔板上均匀排布有喷管,所述上、下风...
- 张绪成于显枫王红丽马一凡马明生侯慧芝
- 文献传递
- 一种旱地全膜覆盖马铃薯的机械化种植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旱地全膜覆盖马铃薯的机械化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机械整地,2)肥料准备,3)起垄播种,4)覆膜覆土,5)田间管理,6)机械化适时收获。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旱地全膜覆盖马铃薯的机械化种...
- 于显枫张绪成王红丽方彦杰侯慧芝马一凡
- 文献传递
- 半干旱区全膜覆盖垄沟种植马铃薯/蚕豆间作的产量和水分效应被引量:19
- 2016年
- 间套作是提高农田资源利用效率和缓解连作障碍的有效措施,但就旱作全膜覆盖马铃薯豆科作物间作的增产机制及其效应,目前缺乏系统研究认识。试验于2011-2014年在西北黄土高原半干旱区的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定西试验站进行(104°36′E,35°35′N),以新大坪和临蚕131为试验材料,设马铃薯单作、蚕豆单作和薯蚕间作3个处理,记载生育期、测定年际土壤含水量,作物产量,计算作物生育期耗水量、水分利用效率、资源竞争力、土地当量比等参数,揭示西北黄土高原旱作区马铃薯间作蚕豆对作物生育期、产量、耗水特征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以评价区域马铃薯/蚕豆间作的产量和水分效应。结果表明,马铃薯/蚕豆间作的共生期长达100d以上,共生期耗水占全生育期耗水总量的42.5%~58.3%,是马铃薯单作总耗水量的68.2%~86.3%;间作显著提高了作物耗水量,并使马铃薯花后耗水量显著降低。尽管间作后使产量较马铃薯单作在2011和2014年下降18.1%~31.2%,并使不同降水年型的作物水分利用效率显著下降,但使2012年的作物产量提高了10.6%,而且4年土地当量比达1.3~1.5,蚕豆对于马铃薯的资源竞争力为0.31~1.15。所以半干旱区全膜覆盖马铃薯垄沟间作种植具有显著提高土地生产效率的潜力,但需要通过科学搭配作物组合才能实现增产增效、改善农田环境的目的。
- 侯慧芝张绪成汤瑛芳王红丽于显枫方彦杰马一凡
- 关键词:半干旱区全膜覆盖垄沟种植水分
- 半干旱区立式深旋耕和有机无机肥配施对饲用玉米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的影响被引量:5
- 2021年
- 合理的耕作和施肥管理措施是提高黄土高原半干旱区饲用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关键。本研究于2017—2019年在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定西试验站开展大田试验,设置了传统旋耕+有机无机肥配施(TOF)、深旋耕+有机无机肥配施(DOF)和立式深旋耕+有机无机肥配施(VROF)3个处理,并以传统旋耕+单施无机肥(TF)为对照,测定了饲用玉米干物质量、土壤含水量、产量,计算了土壤耗水量、水分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等指标,探究不同处理对饲用玉米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其他处理相比,VROF花期0~300 cm土层土壤贮水量降低了16.9~79.9 mm,干旱年份花前耗水量增加了9.7~22.4 mm、花后耗水量增加了11.0~19.8 mm,总土壤耗水量提高了8.6%~12.4%;立式深旋耕+有机无机肥配施能够促进饲用玉米生育期耗水,使得成熟期干物质量增加3.9%~13.4%,株高、穗长、穗粒数、百粒重和双穗率也明显增加,秃顶长显著降低,籽粒产量增加4.3%~51.5%、生物产量增加4.3%~25.7%,籽粒和生物量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2.7%~36.9%和3.6%~13.5%,单位总产值增加5.1%~32.9%、纯收益提高6.9%~80.5%。可知,立式深旋耕结合有机无机肥配施能够调控饲用玉米生育期耗水,使饲用玉米干物质积累、株高、百粒重等农艺和经济性状指标明显增加,显著提升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并提高总产值和纯收益,是适宜于西北黄土高原半干旱区饲用玉米种植的抗旱增产增效技术。
- 方彦杰张绪成于显枫侯慧芝王红丽马一凡张国平雷康宁尹嘉德
- 关键词:有机无机配施水分利用效率饲用玉米
- 立式深旋松耕对西北半干旱区土壤水分性状及马铃薯产量的影响被引量:29
- 2018年
- 合理耕作可增强土壤水分供给能力和促进作物根系发育,进而提高作物抗旱性和生产力,将是进一步挖掘半干旱区马铃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潜力的有效途径。在西北黄土高原半干旱区于2016-2017年设置定位试验,在全膜覆盖垄作模式下设计立式深旋松耕40cm(VRT)、深松耕40cm(DLT)和传统旋耕15cm(TT)3个处理,测定土壤容重、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饱和含水量、毛管含水量以及田间持水量和萎蔫系数、生育期土壤含水量、马铃薯产量等,计算土壤有效贮水量、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等指标,研究立式深旋松耕对土壤物理性状、马铃薯产量和水分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VRT显著降低了0~40cm土层的土壤容重,较DLT和TT分别下降了10.8%~25.3%和11.2%~24.8%;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分别提高了12.3%~23.7%和29.7%~46.6%,饱和含水量和土壤毛管含水量分别增加了26.1%~54.4%和38.8%~82.9%,萎蔫贮水量下降了11.0%~49.0%。与TT相比,DLT降低了20~40cm土层的土壤容重和萎蔫贮水量,显著提高了饱和含水量、毛管含水量、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基于土壤物理性状和水分特性的优化,VRT在0~40cm土层的有效贮水量显著高于DLT和TT,分别增加了34.3%~136.9%和44.6%~75.2%,DLT较TT在20~40cm土层也有显著增加。较高的土壤有效贮水量促进马铃薯生长,并显著提高块茎产量,VRT分别较DLT和TT增产24.8%~156.8%和47.8%~41.0%,水分利用效率(WUE)分别提高18.9%~92.3%和19.2%~26.6%,干旱年份(2016)的增加幅度显著高于正常降水年份(2017)。因此,立式深旋松耕显著优化了土壤的水分特性,提高了土壤有效水含量,促进马铃薯发育,提高块茎产量和WUE,这一效果在干旱年份尤为明显,是适合于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抗旱增产、水分高效的耕作方法。
- 张绪成马一凡马一凡侯慧芝于显枫方彦杰
- 关键词:马铃薯块茎产量黄土高原半干旱区
- 覆盖对西北旱地春小麦旗叶光合特性和水分利用的调控被引量:12
- 2019年
- 2015—2016年在西北黄土高原半干旱区进行大田定位试验,以‘陇春35号’为试验材料,设全膜覆土穴播(PMS)、全砂覆盖穴播(SM)和露地穴播(CK)3个处理,分析旗叶光合特性、春小麦耗水特性和产量构成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PMS和SM在0~300 cm土层的土壤贮水量在灌浆前分别较CK提高47.8和31.6 mm,灌浆期均较CK降低15.6 mm.PMS和SM提高春小麦挑旗-抽穗期和扬花-灌浆期的土壤耗水.PMS和SM的叶面积指数分别较CK提高59.0%~73.7%和40.1%~52.7%,叶片SPAD值分别较CK提高3.5%~28.4%和2.9%~23.9%.PMS的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在春小麦挑旗、抽穗、扬花期分别较CK提高23.5%、33.0%、17.7%和32.6%、76.4%、66.9%,灌浆期分别较CK降低26.2%和16.4%;PMS和SM的气孔限制值在抽穗、扬花、灌浆期分别较CK降低14.6%、23.9%、22.3%和25.7%、29.8%、17.4%.叶片瞬时水分利用效率PMS在挑旗期较CK提高57.8%,扬花期降低11.2%.PMS的表观量子效率在抽穗、扬花期分别较SM和CK增加22.6%、18.7%和26.8%、14.3%.PMS和SM春小麦的株高和产量构成因子均显著高于CK,且在干旱年份增幅较大;PMS的产量较CK和SM分别提高36.2%和8.7%,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9.4%和3.4%.因此,PMS和SM提高了小麦灌浆前土壤贮水,加剧了挑旗到抽穗和扬花到灌浆期的耗水,提高了小麦叶片SPAD值和叶面积指数,增强了小麦灌浆前旗叶光合功能,促进"库"的建成和同化物的转运,实现增产和水分高效利用.PMS在丰水年份的增产潜力和干旱年份的适应能力比SM更强.
- 侯慧芝张绪成张绪成方彦杰于显枫方彦杰马一凡
- 关键词:春小麦水分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