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韩菊兰

作品数:21 被引量:104H指数:7
供职机构:四川省植物工程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8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6篇蕙兰
  • 6篇大花
  • 6篇大花蕙兰
  • 4篇选育
  • 4篇杂交
  • 3篇辣椒
  • 2篇性状
  • 2篇栽培
  • 2篇栽培技术
  • 2篇植物
  • 2篇秋葵
  • 2篇种质
  • 2篇种质资源
  • 2篇种子
  • 2篇种子萌发
  • 2篇萌发
  • 2篇聚类分析
  • 2篇加工型
  • 1篇袋泡茶
  • 1篇杜鹃

机构

  • 21篇四川省植物工...
  • 1篇成都师范学院

作者

  • 21篇韩菊兰
  • 15篇李臻
  • 13篇王辉
  • 10篇许震寰
  • 10篇卓明
  • 10篇叶昌华
  • 9篇白为
  • 8篇尚迪
  • 8篇刘静
  • 6篇刘玉珊
  • 6篇孙婷
  • 4篇胡韬
  • 4篇张军
  • 2篇高兰阳
  • 1篇李远潭

传媒

  • 6篇南方农业
  • 4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安徽农学通报
  • 1篇河南科技
  • 1篇中国蔬菜
  • 1篇热带作物学报
  • 1篇分子植物育种
  • 1篇现代农业科技
  • 1篇现代园艺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大花蕙兰种内杂交坐果分析
2020年
进行了适宜四川地区栽培的大花蕙兰品种与其优良杂交F1代株系的种间杂交实验,结果显示,在64个杂交组合中,67.2%的杂交组合子房明显膨大且果荚发育,但授粉6个月后未变黄脱落的仅有25个组合、65个杂交果,分别占组合数、总授粉花朵数的39.1%、20.8%。231、239-2016-1、236-1、217-1作父本时杂交结果率较高(均高于55%);黄奥斯、205、236-2016-13作父本时杂交结果率较低,或未获得果荚。品种本身的遗传特性对大花蕙兰的结果率有较强影响。各组合果荚生长曲线走势大致相同,授粉后10~14 d子房开始膨大,并于150 d趋于平稳。落果中大部分于授粉后45 d内脱落,第二次落果高峰出现在授粉后150~180 d。
许震寰韩菊兰白为叶昌华
关键词:大花蕙兰杂交结果率
大花蕙兰品种间杂交优良F_1代核型分析
2017年
开展了大花蕙兰F1代‘169-2’、‘192-1’、‘171-12’及其父母本的核型研究。结果表明:‘169-2’与母本‘马州立卡’(‘C.Majolika’)均属2B型,且其核不对称系数与母本十分接近;‘192-1’与父本‘红颜’(‘C.Popini’)同属2C型,其核不对称系数高于亲本;‘171-12’核型为2C型,不同于亲本的2B型,其核不对称系数比亲本高。当亲本一方为三倍体时,F_1代核型与亲本有较大差异。
韩菊兰王辉白为许震寰尚迪卓明刘静叶昌华李臻
关键词:大花蕙兰种间杂交F1代核型分析
皇菊的有益成分含量及其可食用性分析被引量:17
2014年
以从江西婺源成功引种到成都平原地区,并通过无公栽培技术而获得的皇菊花为材料,对花朵中的某些有益成分进行了初步的分析测定和探索,同时将这些物质对人体的益处进行了一些整理,为人们在对该菊花品种的食用方面提供参考,为该产业开辟新的发展途径而提供依据。检测结果表明,这一菊花中含有黄酮、锌、硒、叶黄素等有益物质,具有较高的保健价值和良好的发展前景,值得进一步研究开发。
刘玉珊许震寰刘静韩菊兰尚迪孙婷李臻
关键词:可食用性
34份黄秋葵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iPBS分析被引量:3
2021年
为了探讨黄秋葵种质资源间的遗传关系,本研究利用引物结合位点扩增(inter-primer binding site,iPBS)标记对34份秋葵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分析。结果显示,12条iPBS引物共扩增出122条谱带,其中多态性谱带105条,多态性比率为80.45%。运用PopGene 32软件计算得到34份种质资源的有效等位基因数(Ne)范围为1.6509~1.9899,平均值为1.9074;Nei's基因指数(H)范围为0.3943~0.4975,平均值为0.4746;Shannon's信息指数(I)范围为0.5833~0.6906,平均值为0.6673;采用NTsys 2.10e软件计算得到34份秋葵种质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3936~0.9524之间;这些参数表明黄秋葵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且遗传变异水平较高。基于非加权组平均法(UPGMA)聚类结果表明,以遗传相似系数0.76为阈值,可将34份黄秋葵种质材料划分为6个组(Ⅰ,Ⅱ,Ⅲ,Ⅳ,Ⅴ和Ⅵ),其中,在遗传相似系数大概为0.78处,Ⅱ类又可分为4个亚类有20份种质;各种质之间的亲缘关系与地理来源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不完全一致,材料间存在交叉现象。研究结果表明,iPBS技术可用于黄秋葵种质的鉴别以及遗传多态性的研究。本研究为黄秋葵资源的有效利用、遗传育种中亲本组合选配提供参考。
张景荣张聪叶昌华肖宇刘玉珊杨马进韩菊兰李臻冯媛媛卓明
关键词:秋葵聚类分析
四川辣椒种质资源红色素含量测试与评价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采用改进GB10783-2008食品添加剂辣椒红测定方法对四川144份辣椒种质资源的辣椒红色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发现,144份辣椒种质资源中,辣椒红色素平均含量为5.94 g/kg,最高为13.20 g/kg,最低为0.04 g/kg。采用DPS软件进行类平均聚类法将144份辣椒种质资源按照红色素含量聚为5类,分别为极高、高、普通、低、极低。不同外形辣椒在各色素类群中分布并无规律,由此认为辣椒外形和红色素含量高低没有相关性。
张军孙婷李臻韩菊兰刘静
关键词:辣椒种质资源辣椒红色素聚类分析
AHP评价法在大花蕙兰杂交后代选育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探讨AHP法在大花蕙兰杂交后代选育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在大花蕙兰杂交后代选育初期,运用AHP评价法对6个杂交组合生长周期1年内小苗的株高、叶片数、叶长、叶宽、叶色、出芽时间、鳞茎大小、根系状况这8个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所选组合综合性状表现优良,与实际生长发育状况基本相符,尤其是组合"♀浪漫×♂黄金薄荷"、"♀台北小姐×♂浪漫",它们的杂交后代株型挺拔、花期适中、抗病性强,值得重点关注。[结论]在大花蕙兰杂交后代选育初期,运用AHP评价法能够在株型、花期和抗病性这几个方面做出比较准确的筛选,可根据选育要求及早选出表现优良的组合,大大节省了成本并提高了育种工作效率。
白为王辉韩菊兰许震寰刘玉珊高兰阳李臻
关键词:大花蕙兰AHP法综合评价
^(60)Co不同剂量辐射对黄秋葵种子萌发和植株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被引量:3
2017年
以适宜成都地区种植的优良品种09-4为材料,采用50、100、150、200、250、300 Gy等6个等级的^(60)Co辐射剂量对黄秋葵种子进行辐射处理,研究^(60)Co辐射对黄秋葵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100、150 Gy剂量辐射对种子出苗有促进作用,其出苗率极显著高于对照,但超过250 Gy都具有显著(P<0.05)的抑制作用。不同^(60)Co剂量辐射处理对黄秋葵单果生长发育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异。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嫩果的果长、果径及单果质量都有明显提高,且均呈正相关,单株挂果数也有所增加。150 Gy处理与对照相比,单果平均果长增加0.48 cm,果径增加0.38 cm,果质量增加8.36 g,平均单株产量增加85.58 g。且受^(60)Co辐照影响,植株形态与嫩果形态发生多种变异。
韩菊兰叶昌华卓明王辉许震寰刘静孙婷尚迪
关键词:种子萌发农艺性状
黄秋葵新品种‘川秋葵1号’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被引量:9
2015年
川秋葵1号是四川省植物工程研究院最新选育的黄秋葵新品种,该品种株高1.5~2.0 m,始花节位为4~5节,节间短,挂果紧密,嫩果五棱,果色深绿,果长10~15 cm,单果重15~20 g。四川地区适播期为4—7月,最适播期为5月和6月,每667 m^2种植2000株左右,产量高,抗倒伏,抗病性强,适应四川省各地种植。
叶昌华卓明韩菊兰王辉李臻
关键词:栽培技术
多效唑浸种对黄秋葵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被引量:4
2016年
采用多效唑(PP333)对‘川秋葵1号’种子进行浸种,以研究多效唑对川秋葵1号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用25 mg/L、50 mg/L、75 mg/L、100 mg/L的多效唑浸种,对黄秋葵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出苗率影响不大,没有明显抑制作用;用125 mg/L、150 mg/L多效唑处理,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出苗率。多效唑能提高种子的简易活力指数,有效矮化红秋葵幼苗,增加幼苗的茎秆粗度,优化幼苗的株型。综合比较多效唑各处理在形态及发芽各项指标的影响结果,以浓度100 mg/L的多效唑浸种处理的效果最佳。
卓明叶昌华韩菊兰王辉李臻张军
关键词:多效唑种子萌发幼苗生长
黄秋葵保健茶加工技术研究被引量:9
2012年
为加大黄秋葵的开发利用程度,延伸产业链条,特以黄秋葵为原料研制保健袋泡茶,试验结果表明,该工艺简单易行,且所获产品很好的保留了黄秋葵的主要营养保健成分。
胡韬王辉李臻韩菊兰叶昌华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