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韩擎天

作品数:4 被引量:19H指数:3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远端
  • 3篇远端骨折
  • 3篇骨折
  • 3篇骨折固定
  • 3篇骨折固定术
  • 3篇股骨
  • 3篇股骨远端
  • 3篇股骨远端骨折
  • 3篇固定术
  • 2篇髓内
  • 2篇髓内钉
  • 2篇锁髓内钉
  • 2篇种内
  • 2篇交锁
  • 2篇交锁髓内钉
  • 2篇股骨骨折
  • 1篇生物力学
  • 1篇髋关节
  • 1篇髋关节后脱位
  • 1篇脱位

机构

  • 4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大学

作者

  • 4篇韩擎天
  • 4篇汤红伟
  • 1篇王以进
  • 1篇徐卫红

传媒

  • 2篇中国骨伤
  • 1篇临床骨科杂志
  • 1篇医学信息

年份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股骨髁上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59例报告被引量:5
2009年
目前对股骨远端骨折治疗虽有很多方法,但都有不足之处,尤其对股骨髁间、髁上粉碎骨折,由于该部位骨皮质薄、髓腔大、骨质疏松,骨折固定不够坚强,螺钉松动、滑脱,髁问分离,容易发生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和膝关节功能障碍等并发症。为改进固定结构不合理,自1998年1月至2007年1月采用股骨髁上逆向交锁髓内钉(IMSC)固定治疗股骨远端骨折59例,疗效满意,骨折端稳定,固定后恢复原有的股骨刚强度和稳定性,报告如下。
韩擎天汤红伟
关键词:股骨骨折骨折固定术髓内内固定器
股骨远端骨折3种内固定方法的生物力学研究比较被引量:10
2010年
目的:对股骨远端骨折三种内固定方法进行定量生物力学比较,为临床选择有效的内固定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12具新鲜尸体股骨标本,制成股骨髁间骨折模型(AO分类的C1型),采用股骨交锁髓内钉(A)、"L"形髁钢板(B)、加压钢板(C)3种内固定方法,观察股骨髁上应变、位移、刚度、强度,对股骨远端3种内固定方法进行生物力学分析,并以有限元理论分析论证它的结果。结果:试验发现在受同等载荷条件下,髁上交锁髓内钉固定强度、刚度最佳,而采用"L"形髁钢板和加压钢板固定股骨髁强度、刚度较差。3组应力和髁间位移均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采用股骨髁上交锁髓内钉固定方法优于其他内固定方法,具有操作简单、锁钉定位准确、固定牢靠等优点,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较好的内固定方法。
韩擎天王以进汤红伟
关键词:股骨骨折生物力学
股骨远端骨折3种内固定方法疗效评价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讨3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95例股骨远端骨折患者分别采用加压钢板(16例)、L形髁钢板(20例)、股骨髁上交锁髓内钉(59例)内固定。比较3组内固定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骨折愈合时间。结果 95例均获随访,时间5个月~9年。手术时间:股骨交锁髓内钉组短于另两组(P<0.05、P<0.01);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股骨交锁髓内钉组均少于另两组(P<0.01);骨折愈合时间:股骨交锁髓内钉组(5.2±0.5)个月,L形髁钢板组(9±0.6)个月,加压钢板组(11.3±0.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按Kolm ert功能评定标准,3组优良率分别为:股骨髁上交锁髓内钉组94.9%,L形髁钢板组80%,加压钢板组62.5%。结论采用股骨髁上交锁髓内钉固定方法疗效优于其他两种内固定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出血少、创伤小、锁钉定位准确、固定牢靠、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较好的内固定方法。
韩擎天汤红伟徐卫红
关键词:股骨远端骨折交锁髓内钉疗效评价
髋关节后脱位漏诊原因分析
2010年
典型的创伤性髋关节后脱位诊断并不困难,但有时由于临床症状不典型或合并其他外伤等原因,可能出现初诊时漏诊而延误治疗时机.从而增加了治疗的难度,并易引起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给患者带来灾难性的结果。陆春等总结了下肢骨折合并同侧髋关节脱位12例,初诊漏诊率达50%以上”。黄耀添曾报道诊治600例股骨干骨折患者,其中合并髋关节脱位6例,全部漏诊。本文总结1993~2009年间初诊漏诊的髋关节后脱住病例6例,分析其漏诊原因,总结如下。
汤红伟韩擎天
关键词:髋关节后脱位漏诊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