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韦新焕

作品数:31 被引量:84H指数:6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北京市朝阳区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综合防治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佑安肝病/艾滋病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4篇专利

领域

  • 2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细胞
  • 8篇肝炎
  • 7篇肝硬化
  • 7篇肝脏
  • 6篇炎症
  • 6篇慢性
  • 6篇肝脏炎症
  • 5篇血清
  • 4篇乙型
  • 4篇杂交瘤
  • 4篇杂交瘤细胞
  • 4篇纤维化
  • 4篇慢性乙型
  • 4篇钙素
  • 4篇肝损伤
  • 4篇肝细胞
  • 3篇乙型肝炎
  • 3篇乙型肝炎患者
  • 3篇诊断标志物
  • 3篇衰竭

机构

  • 3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市疾病预...
  • 1篇北京地坛医院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市消化疾...
  • 1篇北京大学国际...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31篇韦新焕
  • 29篇张晶
  • 17篇马丽霞
  • 12篇林伟
  • 8篇刘晓慧
  • 8篇仇丽霞
  • 8篇梁珊
  • 8篇范作鹏
  • 7篇柳雅立
  • 6篇刘义荣
  • 5篇李莉
  • 5篇胡中杰
  • 5篇谢立
  • 5篇赵鹏
  • 5篇郭海清
  • 4篇段钟平
  • 4篇聂巍
  • 3篇杜晓菲
  • 2篇王馨
  • 2篇任锋

传媒

  • 6篇临床肝胆病杂...
  • 5篇北京医学
  • 3篇肝脏
  • 1篇传染病信息
  • 1篇胃肠病学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临床药物治疗...
  • 1篇国际病毒学杂...
  • 1篇中华现代护理...
  • 1篇健康体检与管...
  • 1篇2013北京...
  • 1篇第7届全国疑...
  • 1篇第九届全国疑...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8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4
  • 7篇2013
  • 2篇2012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74例特发性非硬化性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2023年
目的 特发性非硬化性门静脉高压(INCPH)是一种少见的引起门静脉高压的病因,对INCPH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以辅助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选取北京佑安医院2019年1月-2022年7月经肝穿刺病理明确诊断为INCPH的住院患者74例,并以同期住院的332例肝硬化患者作为对照组,记录其人口学指标、实验室指标、胃镜、肝弹性检查、病理检查及并发症等资料,进行组间差异比较,并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LSM、APRI、FIB-4对INCPH的鉴别诊断能力,采用DeLong检验方法进行ROC曲线下面积(AUC)比较。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INCPH患者中46.55%的患者起病时无明显症状,43.24%患者曾被误诊为肝硬化。INCPH患者合并消化道出血比例明显多于肝硬化患者(62.16%vs 41.27%,χ^(2)=10.67,P<0.01),但合并中-重度腹水患者比例明显少于肝硬化患者(16.21%vs 29.82%,χ^(2)=34.98,P<0.01),无肝性脑病发生。病理方面,89.19%(66/74)患者病理表现为典型的闭塞性门静脉病。INCPH患者肝功能指标、MELD评分、Child-Pugh评分等指标明显优于肝硬化患者,肝硬度值[9.05(7.18~12.33) vs 25.32(16.21~47.23),Z=-8.41,P<0.01]、APRI评分[0.70(0.41~1.28) vs 1.35 (0.80~2.39),Z=-6.21,P<0.01]、FIB-4指数[2.99(1.62~4.81) vs 6.68(4.06~10.42),Z=-8.39,P<0.01]均较肝硬化低。LSM、FIB-4、APRI对INCPH与肝硬化患者具有很好的鉴别诊断能力,尤其是LSM的AUC达到0.92(0.87~0.96),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2.68%和81.60%。结论 INCPH患者起病较隐匿,门静脉高压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较高,而肝功能相对较好,尤其是LSM<14.5 kPa的患者,临床遇到此类患者需警惕INCPH可能。
韦新焕张晶张志丽刘焱范丽娟宋健张月宁
关键词:高血压门静脉肝硬化并发症
细胞死亡标记物M65和M30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炎症程度的诊断价值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明确M65和M30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炎症程度的诊断价值。方法共纳入186例未经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理学肝脏炎症程度分为G1至G4级,肝脏纤维化程度分为S1至S4期,并在肝穿前后1周时间内采血;选择性别和年龄匹配的18例正常人作为健康对照,进行血清M65、M30检测。结果血清M65和M30水平与转氨酶有一定相关性,随着肝脏炎症程度的加重而升高,G2和cG3组的M65中位水平分别为208.3和238.8 U/L,M30中位水平为251.8和282.9 U/L,二者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人(M65:144.5 U/L;M30:208.8 U/L)和G1组(M65:199.6 U/L,M30:241.9 U/L)。多因素分析表明血清M65水平是严重肝脏炎症的独立预测指标。在S1患者中,血清M65和M30水平均随着肝脏炎症程度的加重而升高,炎症损伤较重的G2S1组的血清M65和M30中位水平为206.0U/L、280.7 U/L,均高于G1S1组(M65:190.5 U/L,M30:241.9 U/L)。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M65水平与肝组织炎症程度相关,具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其临床应用价值优于M30。
韦新焕马丽霞范作鹏梁珊仇丽霞林伟刘义荣胡中杰魏红山张晶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M65M30肝脏炎症
肝损伤新诊断标志物调钙素的ELISA检测试剂盒
本发明“肝损伤新诊断标志物调钙素的ELISA检测试剂盒”,属于生物领域。本发明提供了一株新的小鼠杂交瘤细胞系GB118,保藏号为CGMCC:6909。该细胞系能够产生高效价,特异性,灵敏性好的单克隆抗体。本发明基于该单克...
李莉张晶韦新焕刘晓慧郭海清马丽霞赵鹏谢立
文献传递
细胞死亡标记物M65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不同肝脏纤维化分组间的差异比较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 细胞死亡标记物M65和M30已证实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和慢性丙肝患者的肝脏纤维化具有一定诊断意义,而对慢性乙肝患者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明确M65和M30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不同肝脏纤维化分组间的差异比较,以探索其潜在的诊断价值.方法 我们收集186例行肝脏穿刺检查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炎症程度分为G1至G4级,肝脏纤维化程度分为S1至S4期,并在肝穿前后1周时间内采血,同时选择性别和年龄匹配的18例正常人作为健康对照,通过M65 EpiDeath ELISA和M30 Apoptosense ELISA试剂盒,对所有人群进行血清M65、M30等指标检测.结果 血清M65水平在S2组和cS3组的中位水平分别为246.7 U/L和226.5 U/L,均明显高于S1组(中位水平为199.6 U/L)和cS3组(中位水平为144.5 U/L).结论 血清M65水平随纤维化程度加重而升高,可能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程度具有辅助诊断价值.
韦新焕马丽霞范作鹏梁珊仇丽霞聂巍林伟刘义荣郑素军魏红山张晶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M65M30肝脏炎症
5-羟色胺对肝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目的】:近期研究表明5-羟色胺(5-HT)再摄取抑制剂氟西汀调节miR-16是5-HT影响神经细胞凋亡的机制之一。5-HT具有促进肝脏再生的强大作用,但是对肝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尚未明确,本项目将就此进行研究。【方法...
马丽霞韦新焕高玉娟刘晓慧丁美任锋张晶段钟平
文献传递
肝损伤新诊断标志物调钙素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临床意义初探
研究背景和目的:调钙素(regucalcin)主要存在于肝肾组织中的可溶性蛋白,有研究发现血清调钙素水平在动物肝损伤模型及肝炎患者血清中显著升高,但研究例数较少,且目前市场上无调钙素检测试剂盒。本研究拟自行构建ELISA...
韦新焕赵鹏李莉谢立张晶
文献传递
米曲菌胰酶片治疗肝硬化伴消化不良的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评价米曲菌胰酶片治疗肝硬化伴消化不良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案,将临床诊断为肝硬化并伴有上腹痛、上腹灼烧感、餐后饱胀、早饱、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及嗳气等消化不良症状两项及以上的患者纳入本研究,年龄18~70岁,性别不限。排除标准:ALT或AST>200 U/L;T-BIL>100μmol/L;肝衰竭;大量腹水或腹腔感染;胃肠道器质性病变;消化道出血及肝性脑病Ⅲ期以上;其他严重合并症。将纳入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休息、保肝药物、并发症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米曲菌胰酶片(每日3次,每次2片,饭中或饭后吞服,疗程2周)。在治疗第1周和第2周评估消化不良症状积分的改善情况并评价其安全性。结果 166例肝硬化患者纳入本研究,男124例,女42例;年龄31~70岁,平均(54.9±8.9)岁。随机分为对照组82例,治疗组84例,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治疗第1周,两组的消化不良症状总积分均有所下降,且治疗组[(8.8±2.4)分]低于对照组[(9.6±2.8)分],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4);治疗2周,两组消化不良症状总积分进一步降低,治疗组[(5.4±2.1)分]显著低于对照组[(8.8±2.6)分,P<0.001]。对消化不良各症状进行疗效评价发现,治疗2周,治疗组的上腹痛、上腹灼烧感、餐后饱胀、早饱、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及嗳气症状的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除呕吐外,有效率为61.1%~95.2%,对上腹灼烧感和嗳气的有效率可达90.0%以上。未观察到与治疗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米曲菌胰酶片治疗肝硬化伴消化不良症状有较好的疗效,且安全性良好。
梁珊范作鹏聂巍仇丽霞韦新焕马丽霞林伟刘义荣张晶胡中杰
关键词:肝硬化疗效安全性
血浆血栓调节蛋白水平对肝硬化患者预后的影响
2023年
目的探讨血浆血栓调节蛋白(thrombomodulin,TM)水平对肝硬化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1日至2022年1月1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肝硬化患者478例,根据患者预后分为存活组(360例)和死亡组(118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肝硬化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ROC曲线评估TM对肝硬化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478例患者中男319例,女159例,年龄19~86岁,平均(56.7±11.3)岁;随访时间为9.57(7.56,37.28)个月。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浆凝血酶原活动度(prothrombin activity,PTA)越低(OR=0.972,95%CI:0.959~0.984,P<0.001)、血浆TM水平越高(OR=1.075,95%CI:1.040~1.112,P<0.001)的肝硬化患者发生死亡/肝移植的风险越高。ROC曲线结果显示,TM预测肝硬化患者死亡的AUC为0.663(95%CI:0.612~0.717,P=0.034),诊断临界值为16.05 ng/ml,灵敏度为0.6733,特异性为0.5932。结论血浆TM是肝硬化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与肝脏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有助于判断肝硬化患者预后。
马丽霞韦新焕杜晓菲曹振环柳雅立张晶
关键词:血栓调节蛋白肝硬化预后
FibroScan对慢性丙型肝炎进展期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分析FibroScan对慢性丙型肝炎进展期肝纤维化的诊断效能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8年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就诊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均完成肝穿刺病理检查。根据METAVIR评分系统进行纤维化分期,分为F1~F4期。收集患者一般资料,所有患者进行肝脏弹性检测和肝功能、血常规、病毒定量等检测,利用公式计算APRI及FIB-4。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秩和检验,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相关性检验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3种无创诊断方法对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采用STATA验证3种无创诊断方法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结果入组患者共131例,其中男60例(45.80%),女71例(54.20%),平均54.00(45.00~58.25)岁。FibroScan水平为7.80(5.60~14.30) kPa,APRI水平为0.63(0.37~1.28),FIB-4水平为2.28(1.43~3.60)。随着肝纤维化分期的进展,各分期的肝脏硬度值逐渐升高,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47.83,P<0.01)。对于进展期肝纤维化(F≥3期),FibroScan的ROC曲线下面积(AUC)高于APRI及FIB-4,经STATA进一步验证,FibroScan与APRI的AU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FIB-4的AU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FibroScan与ALT、AST、GGT、PLT均存在相关性(r值分别为0.271、0.507、0.444、-0.263,P值均<0.01)。但校正上述影响因素后并不能显著提高FibroScan的AUC。结论 FibroScan对于丙型肝炎进展期肝纤维化,有着较好的诊断效能。其综合诊断效能优于APRI及FIB-4,且诊断的准确性不受ALT、AST、GGT等指标影响。
仇丽霞梁珊范作鹏马丽霞韦新焕郭海清林伟刘义荣于海滨柳雅立张晶
关键词:肝硬化弹性成像技术
索磷布韦/维帕他韦治疗静脉药瘾基因3型丙型病毒性肝炎持续病毒学应答的真实世界研究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对静脉药瘾基因3型丙型病毒性肝炎(丙肝)患者的抗病毒治疗进行真实世界研究,探索其抗病毒治疗结束后12周持续病毒学应答(SVR12)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6月1日至2021年2月28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治疗的基因型为3型静脉药瘾人群(PWID)临床资料,对其治疗情况、SVR12率等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初步纳入241例患者,经筛选后共77例患者纳入统计分析,基因3型总体SVR12率为76.62%,其中基因3a和3b型患者SVR12率分别为95.83%和67.92%。多因素分析提示,SVR12的独立影响因素为抗病毒治疗方案和基因型。在基因3b型患者中,与单用索磷布韦/维帕他韦(SOF/VEL)相比,使用SOF/VEL+利巴韦林(RBV)12周,可将SVR12率由38.89%提高至92.86%(P<0.01)。有4例3b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因贫血等原因,无法耐受RBV,而采用SOF/VEL 24周方案,均获得SVR12。结论我国PWID抗病毒治疗率、依从性仍较低,有待加强患者教育及随访。基因3b型慢性丙肝患者应用SOF/VEL+RBV 12周方案与单用SOF/VEL相比,可提高SVR12率,对于不耐受RBV的3b型患者,SOF/VEL 24周方案可能是有效的替代方案之一。
韦新焕杜晓菲柳雅立张晶
关键词:持续病毒学应答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