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静

作品数:7 被引量:28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3篇DGT
  • 2篇氧化锆
  • 2篇生物有效
  • 2篇生物有效性
  • 2篇水体
  • 2篇土壤
  • 2篇污染
  • 2篇无机砷
  • 2篇扩散膜
  • 2篇固定膜
  • 2篇二氧化锆
  • 2篇复合污染
  • 1篇阴离子
  • 1篇生物膜
  • 1篇水流
  • 1篇水流运动
  • 1篇水流运动特性
  • 1篇土壤镉
  • 1篇外源微生物
  • 1篇微生态

机构

  • 5篇河海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7篇陈静
  • 5篇孙琴
  • 5篇丁士明
  • 2篇姚羽
  • 1篇韩增民
  • 1篇朱亮
  • 1篇何伟
  • 1篇王沛芳
  • 1篇刘慧
  • 1篇徐律
  • 1篇章丽萍

传媒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水电站设计
  • 1篇中国给水排水
  • 1篇环境科学研究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4
  • 1篇2008
  • 1篇200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一种基于薄膜扩散梯度技术测定土壤或水体中无机砷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DGT技术测定土壤和水体(包括沉积物)中无机砷的方法,基于薄膜扩散梯度原理,采用二氧化锆为吸附剂制成的凝胶薄膜(Zr-oxide膜)为固定膜,与扩散膜等组装成DGT装置,将其与土壤或水体(包括沉积物)...
丁士明孙琴陈静
外源微生物对共培养生物膜微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通过外源微生物与土著微生物共培养形成生物膜,考察了外源微生物对生物膜形成过程的影响;比较了共培养生物膜与常规生物膜在生物量、生物活性、微生态系统组成与结构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共培养系统微生物生物量及生物活性较大;微生物群落结构与组成和常规系统有一定的差异;PLFA谱图总峰面积较大,与脂磷法所测的生物量数据可以相互佐证。
朱亮陈静韩增民
关键词:外源微生物共培养生物膜微生态系统
DGT和传统化学法比较研究复合污染土壤中Cd的生物有效性被引量:12
2014年
以小麦和玉米2种陆生植物为金属吸收材料,利用盆栽试验比较研究了新型DGT(diffusive gradients in thin films,薄膜扩散梯度技术)法与5种传统化学法评价土壤中Zn复合存在下Cd的生物有效性.结果显示:1土壤中w(Cd)为4 mgkg时明显抑制了2种植物的生长,与对照组相比,小麦的地上部和根系生物量分别降低了26.2%和23.4%,玉米的分别降低了23.5%和30.9%.2Zn的添加能够减轻Cd对植物的毒害,并促进植物生长;Cd污染土壤中Zn的复合存在会抑制2种植物对Cd的吸收,并随w(Zn)的增加其抑制作用更加明显;DGT法、土壤溶液法测定的土壤溶液中ρ(Cd)和4种化学提取法(HAc、EDTA、CaCl2和NaAc)测定的土壤中w(有效态Cd)均随w(Zn)的增加而明显降低.3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2种植物体内w(Cd)与6种方法表征的土壤中w(有效态Cd)均呈显著正相关(R>0.900,P<0.01),但植物体内w(Cd)与DGT和土壤溶液法测定的土壤溶液中ρ(Cd)的R(>0.940)大于其他4种化学提取法.可见,对于评价Cd-Zn复合污染土壤中Cd的生物有效性而言,DGT与土壤溶液法均优于传统的化学提取法.
陈静孙琴姚羽丁士明王沛芳
关键词:化学法生物有效性复合污染
薄膜扩散梯度技术测量砷的影响因素及其应用被引量:4
2016年
研究了水体中常见无机阴离子和腐植酸对以氧化锆为固定膜的新型薄膜扩散梯度技术(Zr-oxide DGT)测量砷(As)的影响及其在自然地表水体中的应用.结果表明,短期(16h)暴露,SO_4^(2-)无影响,而HCO_3^-、Cl^-、SiO_3^(2-)和腐植酸有一定的影响,其忍耐的最高浓度值分别为360mg/L、45g/L、100mg/L和36mg/L.1~4d暴露期间,37~148mg/L的HCO_3^-、1.44~2.88g/L的SO_4^(2-)、12~24g/L的Cl^-、8~24mg/L的SiO_3^(2-)和3~9mg/L的腐植酸均无影响,而高浓度的HCO_3^-(370mg/L)、SO_4^(2-)(8.64g/L)、Cl^-(72g/L)和腐植酸(27mg/L)3~4d以及SiO_3^(2-)(72mg/L)2~4d的存在明显降低该技术对As的吸收富集,并对As(Ⅲ)的作用更大.将Zr-oxide DGT技术应用于南京市地表水体,并与传统的主动监测方法进行比较,发现利用Zr-oxide DGT技术测得的溶解态As浓度与传统的主动采样技术测定浓度一致.
孙琴徐律丁士明陈静章丽萍
关键词:无机阴离子腐植酸
基于薄膜扩散梯度技术的复合污染土壤镉的生物有效性研究被引量:8
2014年
以两种典型的陆生植物小麦和玉米为供试材料,采用盆栽实验生物富积方式,对比研究了薄膜扩散梯度(DGT)技术与5种传统的化学提取方法评价铅(Pb)复合存在下土壤镉(Cd)的生物有效性。结果表明,Cd污染土壤中Pb的存在促进两种植物对Cd的吸收,并随Pb浓度的增加其促进作用更趋明显;DGT技术测定的土壤有效态Cd含量随土壤Pb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土壤溶液中Cd的浓度和4种单一提取剂(醋酸、氯化钙、醋酸钠和乙二胺四乙酸)提取的土壤有效态Cd含量均与DGT技术表现出类似的变化趋势,从动力学和静态平衡两种角度揭示了土壤Pb的存在增强Cd的生物有效性;Pearson回归分析显示,6种方法表征的土壤有效态Cd含量均与两种植物体内Cd的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但DGT、土壤溶液和CaCl2的相关系数明显高于其他3种化学提取方法。结果显示,DGT技术与传统方法(土壤溶液法和CaCl2提取法)均可用于预测土壤Cd的生物有效性。
姚羽孙琴丁士明陈静刘慧
关键词:复合污染小麦
一种基于薄膜扩散梯度技术测定土壤或水体中无机砷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DGT技术测定土壤和水体(包括沉积物)中无机砷的方法,基于薄膜扩散梯度原理,采用二氧化锆为吸附剂制成的凝胶薄膜(Zr‑oxide膜)为固定膜,与扩散膜等组装成DGT装置,将其与土壤或水体(包括沉积物)...
丁士明孙琴陈静
文献传递
分汊河道的水流运动特性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08年
分汊河道的水流特性是研究分汊河道分沙及污染物分配问题的前提。本文总结和评价了分汊河道分流比计算模式,回顾了分汊口和交汇口水流运动规律方面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分汊河道水流特性研究方面有待深入的问题。
何伟陈静谈永锋
关键词:分汊河道分流比交汇口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