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雪

作品数:13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安徽大学外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人才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文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7篇夏目漱石
  • 3篇自我
  • 2篇艺术
  • 2篇女性
  • 2篇夏目漱石小说
  • 1篇多余人
  • 1篇新女性
  • 1篇叙事
  • 1篇雪国
  • 1篇艺术手法
  • 1篇意象
  • 1篇意象内涵
  • 1篇隐喻
  • 1篇志贺直哉
  • 1篇人生观
  • 1篇日语
  • 1篇色彩词
  • 1篇山上忆良
  • 1篇审美
  • 1篇审美意识

机构

  • 12篇安徽大学
  • 1篇上海外国语大...

作者

  • 12篇陈雪

传媒

  • 2篇滁州学院学报
  • 1篇牡丹江师范学...
  • 1篇国外文学
  • 1篇外国文学
  • 1篇安徽大学学报...
  • 1篇安庆师范学院...
  • 1篇长春大学学报
  • 1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合肥学院学报...
  • 1篇世界文学评论...
  • 1篇世界文学评论...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5
  • 4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09
  • 1篇2007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由日语色彩词的演变浅析日本传统审美意识被引量:3
2007年
日本民族因受岛国自然环境影响,对于自然色彩的感受敏锐而纤细,在不同历史时期其色彩价值取向是不断发展演变的。通过日语色彩词的演变分析可以看出日本固有的审美意识,即喜爱简素、淡雅的色彩。
陈雪
关键词:色彩词审美意识自然观
川端康成感觉世界的构筑——《雪国》女性形象建构艺术手法探微被引量:7
2011年
川端康成在其名作《雪国》中以深邃的文化理念和别具一格的观察视角营造了独特的感觉世界。他以新颖的艺术视角和细腻的文字成功地建构了叶子和驹子的形象。两位身份卑微的女子在命运挫折面前保持着纯朴之心和积极虔诚的人生态度。那夜空中火花般的生命力是川端康成独特的审美视角,是他在文学空间里构筑的感觉世界。川端康成在文本中运用了象征、隐喻的艺术手法、二元对立的叙述模式以及时空的模糊化处理等方式构筑着这一独特的感觉世界。
陈雪
关键词:川端康成《雪国》女性形象
由《草枕》解读夏目漱石的非人情美学被引量:4
2009年
夏目漱石在创作带有批判精神倾向的名作《我是猫》及《哥儿》之后,又发表了"以美为生命"的小说《草枕》,其中所蕴含的非人情美学究竟意味着什么?通过解读该篇小说中折射出的深刻意境,我们可以把握住作家夏目漱石在当时历史背景下所持有的独特文化思维理念。
陈雪
关键词:夏目漱石禅学
文化“边缘人”视角与新女性的“神秘”气质——以夏目漱石小说《三四郎》为例
2013年
文化“边缘人”身份视角的运用对该视角下观察的人物形象产生影响。本文以夏目漱石小说《三四郎》为例,探讨该视角与人物“神秘”气质的关系。三四郎徘徊于近代文明与传统文化之间,具有文化“边缘人”的身份。通过这一身份视角的运用,获得“感觉”的真实,增强艺术真实性。并且,由于受其观察角度的局限性及对事物认知能力欠缺性的影响,该人物的观察对象更神秘,文本的陌生化叙述效果增强。三四郎对美祢子的认知层面存在局限,使新女性的“神秘”气质更为凸显。
陈雪
关键词:夏目漱石《三四郎》新女性
论山上忆良《贫穷问答歌》的思想性
2009年
山上忆良创作的《贫穷问答歌》是《万叶集》中唯一的一首反映贫苦人民生活的咏贫诗歌,具有很强的社会性。通过分析作品本身的深刻内涵,并结合山上忆良不平凡的人生经历,从而解读出《贫穷问答歌》这篇和歌的思想性。同时与中国相关古代文学作品作了比较,找出其中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学思想。山上忆良运用质朴平实的笔墨,倾诉人民饥寒之苦,客观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状态。其思想的深刻性在日本诗史上独放异彩。
陈雪
关键词:万叶集山上忆良思想性
他者境遇中的自我追寻:论森鸥外《雁》中阿玉的时代性宿命被引量:2
2012年
本文采用文本分析的方法,对森鸥外的小说《雁》进行阐释,探讨该作品中阿玉的时代性宿命内涵。该小说描述了日本近代的他者境遇中,贫民女子阿玉由屈从到自我意识觉醒,由追寻自我到再次失去自我的命运轨迹。她是处于苦命中挣扎的女性群像的缩影,其命运的悲苦中折射着森鸥外自身的惆怅,代表着日本近代"自我"实现的艰难,反映着日本近代时期,封建与近代、国家与个人之间的二元对立性矛盾,成为时代性宿命的写照。
陈雪
关键词:他者自我
明治文学中典型的“多余人”——论夏目漱石笔下代助的时代性特质
2013年
夏目漱石笔下的代助是明治文学中典型的"多余人"。漱石运用梦叙事的手法,暗喻的修辞以及对"无意识"身体感觉的描述表现了代助的精神内涵。代助回避现实,其"自我"难以在现实中确立,带有浓厚的非现实性特质。游离于新旧文化之间的代助产生人格的"自我"分裂,具有忧郁型心理。其焦虑心理的产生源于依附封建意识的"妥协性"。这种气质与明治时期近代化改革不彻底的状况密切相关,也是漱石自身对于"自我"认同局限性的折射。
陈雪
关键词:夏目漱石多余人
论志贺直哉人道主义中的平等意识
2020年
志贺直哉被誉为日本的"小说之神",其人道主义的内涵呈现多元态势。不同于白桦派其他作家,其文学主题除"弱者"外,还包含以动植物为主的"自然"。他的人道主义超越"博爱"层面,其中既涉及针砭特权制度、批判平等失衡的社会现状,又包含对个体与生命的尊重意识。此外,志贺直哉还在作品中披露封建家父长制的弊端以及男权思想对女性的压迫,进而提倡男女平等与女性解放。文章以人类意识与自然意识为视点,立足文本,揭示志贺人道主义中蕴含的平等意识。
陈雪王琴
关键词:志贺直哉白桦派人道主义
“写生文”观与“非人情美学”——析夏目漱石小说《草枕》的图像性叙事被引量:1
2013年
《草枕》中图像性叙事与漱石的"写生文"观紧密相连,与"非人情美学"的意境相互交融,这在主人公那美的形象塑造方面都有所体现。
陈雪
关键词:夏目漱石
夏目漱石“则天去私”理念及其时代性阐释——以小说《明暗》为中心的考察被引量:3
2013年
夏目漱石"则天去私"的理念包含艺术方法论及人生观的双重含义,且较为集中地蕴含于小说《明暗》中。该小说通过"则天去私"与"自我"的对立体系,呈现作者对待新旧文化的立场差异。利用人物不同气质的对比效应,彰显作者对立足现实而又超脱现实的自然人生观的崇尚态度。"则天去私"既包含禅学意境,又流露出对西洋近代文化思想的距离感。该理念与漱石所处的时代思想密不可分,与"明治精神"相关联,并非意味着完全脱离世间的禅学意境,而是包含时代性因素,属于立足于现实而又超脱世俗的"自然"意境。
陈雪
关键词:夏目漱石明治精神自我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