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阿江

作品数:81 被引量:634H指数:15
供职机构:河海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74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7篇经济管理
  • 31篇社会学
  • 25篇环境科学与工...
  • 9篇政治法律
  • 3篇医药卫生
  • 2篇天文地球
  • 2篇农业科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23篇污染
  • 22篇社会
  • 13篇社会学
  • 9篇移民
  • 8篇水污染
  • 7篇太湖
  • 7篇环境社会
  • 7篇环境社会学
  • 6篇生态
  • 6篇农业
  • 5篇水环境
  • 5篇太湖流域
  • 5篇农村
  • 5篇流域
  • 5篇湖流
  • 5篇环境问题
  • 5篇环境污染
  • 5篇环境治理
  • 4篇人水和谐
  • 4篇社会学研究

机构

  • 75篇河海大学
  • 3篇中国社会科学...
  • 2篇湖州师范学院
  • 1篇贵州大学
  • 1篇广西电力工业...
  • 1篇安徽师范大学
  • 1篇广西民族大学
  • 1篇江苏省社会科...
  • 1篇中山大学

作者

  • 79篇陈阿江
  • 3篇罗亚娟
  • 2篇程鹏立
  • 2篇耿言虎
  • 2篇王婧
  • 2篇闫春华
  • 2篇吴金芳
  • 1篇吴宗法
  • 1篇胡敏
  • 1篇李琦
  • 1篇林蓉
  • 1篇秦红增
  • 1篇施国庆
  • 1篇陈绍军
  • 1篇陈涛
  • 1篇李彩虹
  • 1篇张婷婷
  • 1篇冯燕
  • 1篇朱启彬
  • 1篇王婧

传媒

  • 11篇学海
  • 9篇河海大学学报...
  • 6篇广西民族大学...
  • 4篇学习与探索
  • 4篇南京师大学报...
  • 3篇江苏社会科学
  • 3篇云南社会科学
  • 3篇南京工业大学...
  • 3篇鄱阳湖学刊
  • 2篇江海学刊
  • 2篇探索与争鸣
  • 2篇西北师大学报...
  • 2篇社会学研究
  • 2篇绿叶
  • 2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水利经济
  • 1篇浙江学刊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中州学刊

年份

  • 6篇2023
  • 8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5篇2016
  • 5篇2015
  • 1篇2014
  • 5篇2013
  • 3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10
  • 5篇2009
  • 4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8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耿车模式环境转型的社会逻辑——创新扩散视角下的产业转型分析
2023年
环境议题在20世纪80年代热议的耿车模式中虽未提及,但已孕育其中。随着废旧塑料行业规模的扩大,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已有研究关注污染行业“关停并转”等形式的运动式治理或治理过程中的冲突,本研究则关注市场主体的环境反思与主动转型的社会机理。借鉴创新扩散理论,结合中国村落社会特点,将市场行动者群体划分为创新者、追随者和保守者3种类型,在创新采用的不同阶段,发挥作用的主体、社会网络、扩散机制各不相同。首先,鉴于耿车污染问题的外部建构力量不足,由创新者基于专家讲座、外出考察、致病经历形成反思性环境认知是耿车模式环境转型的原初动力。创新者积极寻找转型出路,尝试家具电商产业,发挥领头羊作用。其次,家具电商产业技术简单、容易模仿,在熟人社会中可以得到迅速传播与扩散,众多的普通经营者成为追随者,逐渐形成替代性产业,为后续运动式环境整治提供缓冲。最后,从事废旧塑料产业的“保守者”在政商社会网络的支持下,从抵触转而“配合”地方政府的“铁腕治污”。然而,废旧塑料回收加工行业中的环境悖论,即局部地区的负外部性与全域的正外部性,应引起政策研究者及政策制定者的重视。
陈阿江汪璇
关键词:创新扩散理论
社会流动背景下农村用水秩序的演变——基于安徽蒋村的个案研究被引量:6
2013年
当前农田用水问题日益突显,但由于各地自然条件与经济社会状况各不相同,微观层面的用水问题非常复杂。选取巢湖流域蒋村,对其近一个世纪农田用水进行微观分析。传统时期,以"塘口"为用水单位,通过"大户领小户"式的合作,遵循"点香计时"规范分水。人民公社时期,村庄拥有了水塘—水库—电管站三级抗旱系统,家庭承包责任制后又基本恢复了传统的塘口用水方式。近十年来,村庄人口持续外流,精英缺失,代耕者挑战"熟人社会"规范,人—地关系弱化,蒋村原有的用水组织和用水规范难以为继。村庄日益"空心化"使土地规模经营成为必然,土地规模经营将原来的户间合作用水转变为经营者的内部事务,有利于化解塘口用水问题,但要恢复村外的水库和电灌站用水,需要进一步优化产权和组织安排。
陈阿江吴金芳
关键词:村落农田用水
返库移民的“黑户”岁月——以陆山水库伊北村返迁移民为例被引量:1
2016年
陆山水库返迁移民自1977年返库以来,历经30余年的"黑户"生活。未得到政府允许的返迁移民在库区成为无户口、无宅基地、无耕地的"三无"群体。返库初期,凭借着亲缘关系网络的支持得以在库区落脚;返迁移民耕种库区的消落地、开荒地而无须缴纳税费,加之以手艺从事建筑行业或做生意,在库区逐渐稳定下来;返迁移民不受库区计划生育政策的约束,三孩及以上家庭占70%。国家对农村从"多取少予"到"多予少取"的转变时,返迁移民被排除在农村公共福利之外,身份合法化成为必须解决的问题。
陈阿江冯燕
关键词:社会关系生计计划生育
“癌症村”内外被引量:13
2013年
以淮河流域的"癌症村"为研究点,以"内""外"两个视域为分析框架,发现:(1)孟营村的污染主要来自上游,是外源污染,但也不排除其他的因素;(2)媒体虽然写实村庄内部癌症死亡异常问题,但重心指涉村外流域污染问题,而政府的"非预期"介入及随后的大规模研究,使得原本期望澄清"污染-癌症"变成了一个迟迟无法告知民众的两难话题;(3)实地调查发现,"癌症"不仅与村外的污染有关联,也与村内居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探究到"男性-吸烟-肺癌""乙肝-肝癌"及"饮用生水-肠道疾病高发-改水-肠道疾病骤减"等重要线索;(4)在与水俣病、塔纳汤"癌症"社区及国内其他"癌症村"的比较中,注意到"内""外"关注的重心差异影响了对疾病认知及应对行动的平衡。
陈阿江
关键词:癌症村水污染淮河流域健康
制度变迁的“成本—收益”分析——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例被引量:5
2004年
本文详细阐述了在安徽凤阳小岗村首创“包干到户”这一制度变迁的整个过程 ,并利用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分析了制度变迁主体的“成本—收益” ,从国家的角度 ,分析为什么能够将之在全国进行推广 ;最后 ,对当下国家将面临的新一轮的农地制度创新提出了一些看法和意见。
胡敏陈阿江
关键词:包干到户
中国城市化道路的检讨与战略选择被引量:12
1997年
本文以人口为依据从三个不同的角度估测了我国的城市化水平,根据发达国家70年代的城市化水平与同期的及90年代的中国城市化水平的比较,证明中国的城市数量结构与城市人口结构正趋向合理,并进而指出:在各级各类城市得到系统发展的前提下,优先发展小市大镇使之成为中小城市。
陈阿江
关键词:人口城市化小城镇
环境社会学研究中的科学精神与中国传统被引量:3
2014年
费孝通在晚年谈到社会学学科性质时,认为社会学兼具"科学"和"人文"双重性格。"社会学的科学性,使得它可以成为一种重要的‘工具’可以‘用’来解决具体的问题",但他同时指出,社会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这种工具性,"今天的社会学,包括它的科学理性的精神,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人文思想’",此外,社会学科研教学本身就是社会人文精神养成的一部分。他特别强调,"中国丰厚的文化传统和大量社会历史实践,包含着深厚的社会思想和人文精神理念。
陈阿江
关键词:社会学研究双重性格环境社会学社会历史实践癌症村人文思想
论人水和谐被引量:42
2008年
人水关系是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质体现了人与人的关系。可从两种理想类型入手探讨人水关系。在"人水不谐"型里,人与水环境的互动呈恶性循环:水污染导致居民患病,影响经济发展,诱发贫困;随着污染危害的加深,出现人口迁移,进而加剧社会分化与社会不平等等次生社会问题。"人水和谐"型为人与水互动的良性循环: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下发展生产,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可持续的经济发展为保护环境提供了动力,也为社会发展提供经济基础。重视当代中国的现代性特征及生态知识,是实现由"人水不谐"向"人水和谐"转型的认知前提。
陈阿江
关键词:人水和谐污染生态社区
“次生焦虑”:中国的工业发展及环境问题
2012年
水污染问题可以从技术、人的行动、体制和深层结构等不同角度去理解。比较中国传统社会及西方社会的特点.“次生焦虑’。‘可以成为理解当代环境问题的一个工具概念。重溯历史,审视中国的社会结构和文化结构,可以看到中国传统的断后焦虑和怕落后、赶英超美的次生焦虑正复杂交错地影响着中国的环境极其解决。
陈阿江
关键词:中国传统社会环境问题焦虑西方社会文化结构
水域污染的社会学解释——东村个案研究被引量:76
2000年
本文选择太湖流域的东村进行田野调查 ,发现 ,传统社会水域保持清洁的原因是 :农业社会长期形成的生产、生活方式有利于圩田系统的生态平衡 ,并且 ,村落的社会规范及村民的道德意识也有效地约束了村民的水污染行动。 90年代以来 ,东村及其周围水域被迅速污染。水域污染问题主要不是科学技术问题 ,而是经济社会问题。利益主体力量的失衡、农村基层组织的行政化与村民自组织的消亡以及农村社区传统伦理规范的丧失是造成水域污染的主要原因。
陈阿江
关键词:水污染生态伦理社会失范太湖流域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