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运文

作品数:14 被引量:31H指数:3
供职机构:贵阳医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树鼩
  • 4篇细胞
  • 4篇细胞构筑
  • 4篇脊髓
  • 3篇动脉
  • 3篇小脑
  • 3篇小脑后下动脉
  • 3篇X线
  • 2篇血管
  • 2篇血管造影
  • 2篇造影
  • 2篇树QU
  • 2篇猫脊髓
  • 2篇脑组织
  • 2篇脑组织移植
  • 2篇解剖学
  • 2篇灰质
  • 2篇P物质
  • 1篇胆碱
  • 1篇胆碱乙酰化酶

机构

  • 11篇贵阳医学院
  • 2篇大理医学院
  • 2篇贵阳市妇幼保...
  • 1篇贵阳医学院附...
  • 1篇贵州医科大学

作者

  • 13篇陈运文
  • 4篇黄耀德
  • 4篇丁秀华
  • 3篇吴家昌
  • 3篇李亚荣
  • 3篇窦虹
  • 3篇史德刚
  • 2篇朱世鹏
  • 2篇曾明辉
  • 2篇王波
  • 2篇康朝胜
  • 2篇刘栋志
  • 2篇易必达
  • 2篇殷松生
  • 2篇洪秀华
  • 2篇何宇红
  • 1篇刘鲜林
  • 1篇刘萍
  • 1篇王晓峰
  • 1篇刘萍

传媒

  • 10篇贵阳医学院学...
  • 2篇贵州医药
  • 1篇神经解剖学杂...

年份

  • 3篇1996
  • 1篇1995
  • 3篇1994
  • 1篇1993
  • 4篇1992
  • 1篇1991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脾的超声应用解剖被引量:1
1992年
对80具成人尸体脾的位置、毗邻、形状、大小和脾血管进行了观察测量。主要结果如下:1.脾的形状可分为三型:三角形(47.50%)、椭圆形(45.0%)和圆形(7.50%)。2.脾长为10.26±2.05cm,脾宽7.16±1.57cm,脾厚3.79±1.06cm。3.脾动脉末段外径为5.66±1.47mm;脾动脉末端距脾门21.7l±1.82mm。4.脾静脉起始段外径为8.74±1.84mm;起点距脾门17.50±1.56mm。
陈运文许大禎
关键词:解剖学超声学
脑组织移植纠正脑缺失的研究 Ⅰ.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被引量:1
1992年
20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损毁组和对照组。两组动物在相同条件下先建立条件性回避反应,对照组只作头皮切开及颅骨钻孔术,损毁组用电损毁术多点破坏双侧背外侧面前额叶皮质。术后测试结果是:对照组动物的条件性回避反应与术前相同;损毁组动物术后反应迟钝,超过延迟通电时间进入安全区,表明条件性回避反应消退,动物模型已成功地建立。
陈运文杜树人(?)虹丁秀华黄耀德殷松生易必达王晓峰刘萍
关键词:电损伤脑组织移植记忆
猫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区的P物质样及胆碱乙酰化酶样免疫反应被引量:15
1992年
用ABC法对猫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区(Ⅸ层)的P物质样及胆碱乙酰化酶样免疫反应(SP-LI和ChAT-LI)的分布作了观察与比较。结果发现:(1)Ⅸ层的大、中型神经元几乎均为ChAT-LI阳性,部分ChAT-LI神经元胞体及近端树突表面有少量ChAT-LI终扣。(2)SP-LI出现于Ⅸ层多数大、中型神经元的胞体和突起根部,约半数以上SP-LI神经元显示较强呈色反应。较多SP-LI串珠状终末纤维散在于Ⅸ层,SP-LI神经元表面可见SP-LI终扣。以上提示:(1)P物质(SP)和乙酰胆碱(ACh)共存于前角运动神经元,SP可能参与调制神经肌接头的胆碱能传递。(2)前角运动神经元尚接受SP能及胆碱能神经支配。
黄耀德洪秀华何宇红康朝胜陈运文
关键词:脊髓运动神经元P物质乙酰胆碱
脑组织移植纠正脑缺失的研究Ⅱ.基底前脑脑组织移植纠正前额叶皮层受损所致的条件性回避反应障碍被引量:1
1994年
破坏雌性成年SD大鼠前额叶皮层,建立条件性回避反应消退模型。再进行鼠胚基底前脑脑组织移植。移植5个月后,大鼠的条件性回避反应恢复。在尼氏染色切片上,可观察到植入的细胞团;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证明,移植物含胆硷能神经元,呈中等强度的ChAT阳性反应,提示移植物成活。
陈运文杜树人窦虹丁秀华黄耀德殷松生易必达王晓峰刘萍
关键词:前额叶皮层基底前脑移植术
树鼩脊髓灰质的细胞构筑研究 Ⅰ.胸段被引量:1
1991年
本文用尼氏染色法,对树鼩胸段脊髓灰质的细胞构筑进行丁研究。结果表明,树鼩胸段的细胞构筑与人、猴、猫、兔、大鼠等哺乳动物的脊髓灰质基本相似。从后角尖到前角边缘可分为Ⅰ~Ⅸ层,第Ⅹ层围绕在中央管周围。各层神经元的数量、大小和形态呈现一定特征。本文还对胸区的中间外侧核、Clarke氏柱等特殊核团的细胞构筑进行了观察.
陈运文曾明辉
关键词:树QU细胞构筑胸段
树鼩脊髓灰质的细胞构筑研究 Ⅱ.颈段
1992年
本文用尼氏染色法,对树鼩颈段脊髓灰质的细胞构筑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树鼩颈段脊髓灰质的细胞构筑与人、猴、猫、兔、大鼠等哺乳动物的脊髓灰质基本相似。灰质从后角尖到前角边缘可分为Ⅰ~Ⅸ层,第Ⅹ层位脊髓中央管周围。各层神经元的形态,大小和排列方式都具有一定特点。本文还对树鼩的外侧颈核、中央颈核等特殊核团构筑作了观察。
曾明辉陈运文
关键词:细胞构筑
小脑后下动脉脉络点的X线测量及其定位诊断价值探讨
1996年
在推动脉造影侧位片上.选择后床突后上缘A、枕骨大孔前缘D、枕内险突B.通过小脑后下动脉脉络点o作AD与AB的垂线.垂足分别为X、O’。100倒排除颅内压增高及后颅窝占位性病变的“正常”推动脉造影片.根据小脑后下动脉颅样的形态分为3组,建立了正常测量值。23例小脑桥脑角占位性病变显示脉络点下移与后移(P<0.001)。同时用后颅窝其它部位的占位性病变及其它测量方法对照观察.显示上述测量方法简单实用,不受放大率影响,对于判断小脑扁桃体疝及占位性病变的部位有参考价值.同时讨论了影响这些测量方法敏感性的因素。
史德刚刘栋志王波朱世鹏吴家昌陈运文
关键词:脑血管造影
小脑后下动脉的X线与解剖学对照研究及其定位诊断价值探讨
1996年
小脑后下动脉的X线与解剖学对照研究及其定位诊断价值探讨史德刚吴家昌陈运文(贵阳医学院放射学教研室贵阳550004)国外于50年代至70年代末期,对于小脑后下动脉(PICA)的X线解剖及其在后颅窝占位性病变中的定位诊断作用研究较多。CT问世以后,有关脉...
史德刚吴家昌陈运文
关键词:小脑后下动脉X线解剖
猫脊髓前角运动元区的P物质——免疫电镜研究被引量:1
1993年
用包埋前免疫电镜ABC法研究猫脊髓前角运动元区的P物质样免疫反应(SP-LI)超微结构定位。发现:SP-LI出现于前角运动神经元核周体内游离型及结合型核糖体、粗面内质网、线粒体外膜以及高尔基复合体浓缩大泡,并且还出现于中小型树突的核糖体、微管和线粒体外膜。在阳性树突棘内通常可发现标记的大颗粒囊泡(LGVs)与质膜融合。在神经网内还检测到大量阳性标记的轴突终末。终末内若干LGV聚集成团,远离突触活性区和轴膜融合。上述发现提示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既是胆碱能又是P物质能。同时发现,在前角运动元区也存在含P物质LGV的胞吐现象。本研究在方法上进行了四个方面的修改。结果证明,修改后的方法既能保存细胞的膜结构完整性又保持了抗原的活性。
黄耀德洪秀华刘鲜林康朝胜何宇红陈运文
关键词:免疫组织化学P物质脊髓超微结构
先天性左侧膈疝合并心包缺损一例报告
1994年
先天性左侧膈疝合并心包缺损一例报告李亚荣,陈运文(贵阳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先天性膈疝国内已有不少报道[1-2],但同时合并心包膜缺损,心脏大部分直接裸露于左侧胸膜腔则比较罕见。本例为一成年女尸,估计年龄10至50岁,身长145cm,矮胖体型,发育...
李亚荣陈运文
关键词:膈疝心包缺损先天性心脏病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