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泽奇

作品数:146 被引量:1,490H指数:27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卫生厅中医药科研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3篇期刊文章
  • 2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44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9篇糖尿
  • 39篇糖尿病
  • 35篇中医
  • 27篇加味
  • 26篇补肝
  • 26篇补肝汤
  • 25篇加味补肝汤
  • 23篇神经病变
  • 23篇病变
  • 21篇证候
  • 17篇辨证
  • 16篇蛋白
  • 16篇抑郁
  • 16篇抑郁症
  • 16篇肝气
  • 13篇郁结
  • 13篇气郁
  • 13篇肝气郁结
  • 12篇流行病
  • 11篇疗效

机构

  • 126篇中南大学
  • 14篇湖南医科大学...
  • 11篇湖南省脑科医...
  • 7篇湖南医科大学
  • 6篇中南大学湘雅...
  • 4篇湖南中医学院
  • 4篇湖南中医药大...
  • 4篇深圳市宝安区...
  • 3篇海南省人民医...
  • 3篇海南省中医院
  • 2篇广西医科大学...
  • 2篇吉林大学第一...
  • 2篇天津中医药大...
  • 2篇中南大学湘雅...
  • 1篇白求恩医科大...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黑龙江中医药...
  • 1篇深圳市中医院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146篇陈泽奇
  • 23篇胡随瑜
  • 17篇傅擎宇
  • 16篇张海男
  • 15篇叶仁群
  • 14篇熊丽丽
  • 13篇李家邦
  • 13篇黄娟
  • 13篇陈国林
  • 11篇张宏耕
  • 11篇陈昌华
  • 10篇钟广伟
  • 9篇李炜
  • 9篇李玉红
  • 9篇赵玉秋
  • 8篇黎杏群
  • 8篇罗杰坤
  • 8篇石林阶
  • 8篇刘小珍
  • 8篇贺钰磊

传媒

  • 20篇湖南中医学院...
  • 10篇中国现代医学...
  • 9篇中国医师杂志
  • 8篇中国临床康复
  • 7篇中国中医药信...
  • 7篇中医杂志
  • 5篇家庭医药(快...
  • 5篇湖南中医药大...
  • 3篇中国医学工程
  • 2篇中国中医药科...
  • 2篇黑龙江中医药
  • 2篇中国医药学报
  • 2篇中国中西医结...
  • 2篇中国中医基础...
  • 2篇中南大学学报...
  • 2篇中医药导报
  • 2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微循环学杂志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7
  • 3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3
  • 4篇2012
  • 6篇2011
  • 17篇2010
  • 7篇2009
  • 16篇2008
  • 10篇2007
  • 9篇2006
  • 9篇2005
  • 5篇2004
  • 10篇2003
  • 5篇2002
  • 7篇2001
  • 4篇2000
  • 4篇1999
  • 6篇1998
14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药复方丹川红对重症颅脑外伤临床疗效及血液流变性的影响
范荣黄熙罗杰坤王杨陈泽奇梁清华邢之华张海男张春虎熊新贵刘昭前周宏灏
关键词:颅脑损伤
持续电针为主促醒重型颅脑外伤昏迷患者疗效观察被引量:31
2010年
目的:观察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持续电针治疗对重型颅脑外伤昏迷患者的促醒效果。方法:将格拉斯哥评分(GCS)≤8分的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29例)和对照组(27例),两组均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以内关为主穴的持续电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1个月后、3个月后苏醒率、苏醒时间,比较两组不同类型损伤患者的苏醒率及3个月后的整体康复疗效。结果:1个月后,观察组苏醒时间为(18.57±7.14)天、苏醒率为72.4%(21/29),对照组分别为(24.60±5.00)天、37.0%(10/27),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1,P<0.05);3个月后,观察组苏醒时间为(25.04±16.68)天,亦短于对照组的(37.90±16.94)天(P<0.05)。且观察组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1月后苏醒率显著高于同组非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及对照组同类型患者(均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愈显率为72.4%(21/29)明显高于对照组37.0%(10/27)(P<0.05)。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以内关为主的持续电针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尤其是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神志恢复有较好疗效。
彭璠陈泽奇罗杰坤
关键词:重型颅脑外伤觉醒电针随机对照研究
1490例2型糖尿病临床辨证分型调查分析被引量:52
2004年
目的了解 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医临床辨证分型的现状 ,为制定 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中医诊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对 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1 490例、64项证候指标进行频数分析 ,归纳得出 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基本证侯 ,按证候出现率归纳各证的主要证候。结果 2型糖尿病及并发症临床上主要分为热盛伤津、肝肾阴虚、气阴两虚、阴阳两虚、湿热内蕴 5类证型 ,体现了中医“久病多虚 ,久病多瘀”的观点。结论 2型糖尿病及并发症临床上可按脏腑气血阴阳盛衰分型论治。
张清梅陈泽奇刘英哲陈大舜董克礼叶仁群
关键词:并发症2型糖尿病分型论治证候临床辨证阴阳两虚
抑郁症患者血清BDNF水平与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47
2005年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与病程、抑郁症状严重程度、性别、年龄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30例抑郁症患者(患者组)及30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进行评定,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患者和对照者的血清BDNF水平。结果:患者组血清BDNF水平[(17.26±6.39)ng/ml]低于对照组[(24.13±6.82)ng/ml](P<0.01);患者组血清BDNF水平分别与其HAMD积分及病程长短呈负相关(r=-0.398,P<0.05;r=-0.413,P<0.05)。结论:抑郁症患者血清BDNF水平降低并与病程长短及抑郁症状的严重程度相关,提示BDNF可能参与抑郁症的发病过程。
李晓照陈泽奇胡随瑜张宏耕
关键词:抑郁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病程
加味补肝汤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BDNF表达的干预作用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观察中药加味补肝汤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表达的的干预作用,探讨其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病变的防治作用。方法用1%链脲佐菌素诱发糖尿病模型,分别于治疗后第4周、8周末2个时间点处死大鼠,用MS302多媒体生物信号记录分析系统测定神经传导速度,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坐骨神经中BDNF蛋白的表达,通过Motic Images Advanced彩色图文分析系统测定免疫反应产物BDNF蛋白的灰度值。结果模型组、甲钴铵组、加味补肝汤组大鼠的神经传导均明显慢于正常对照组(P<0.05),甲钴铵组、加味补肝汤组快于模型对照组(P<0.05),加味补肝汤组与甲钴铵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②模型组坐骨神经中BDNF阳性的表达比正常组明显减少(P<0.05),第8周时BDNF表达比4周时增多。甲钴胺组、加味补肝汤比模型组增多(P<0.05),但甲钴胺组与加味补肝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补肝汤能上调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中BDNF的表达,对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病变的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熊丽丽陈泽奇黄娟傅擎宇
关键词:加味补肝汤坐骨神经BDNF
中医肝脏常见四证评定量表的初步研究被引量:8
2007年
目的编制中医肝脏常见四证(肝阳上亢证、肝胆湿热证、肝火上炎证、肝气郁结证)的评定量表,为四证提供有效的证候识别及疗效评定工具。方法根据心理学评定量表及WHO生活质量量表的研究方法,通过文献研究、大样本流行病学调查资料的回顾、专家讨论、条目分析及经验性筛选等方法建立量表,通过对448例患者的测试,对量表的信度和效度进行了考核。结果编制出由14项条目组成的肝阳上亢证评定量表,由13项条目组成的肝胆湿热证评定量表,由14项条目组成的肝火上炎证评定量表,由10项条目组成的男性肝气郁结证评定量表,和由14项条目组成的女性肝气郁结证评定量表。5个量表的分半信度系数介于0.683~0.863,克朗巴赫α系数介于0.8123~0.8992。因子分析显示量表的结构效度良好。结论初编中医肝脏常见四证的评定量表均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对于四证的证候识别和疗效评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陈泽奇郭全刘小珍傅擎宇
关键词:肝阳上亢证肝胆湿热证肝火上炎证肝气郁结证评定量表
中药复方丹川红对重症颅脑外伤临床疗效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丹川红对重症颅脑外伤病人临床疗效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47例颅脑外伤患者,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丹川红组(24例)和对照组(23例)。丹川红组在对照组西医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鼻饲中药复方丹川红(由丹参、川芎、红花三药组成)。15d及30d后观察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积分、格拉斯哥预后评分及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的改变。结果丹川红组患者治疗15d和30d后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及格拉斯哥预后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丹川红组用药1个月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由行气、活血化瘀为主要治法的中药复方丹川红能降低颅脑外伤患者的血粘度,能明显改善预后,为活血化瘀药治疗颅脑外伤,提供了一定依据。
范荣黄熙罗杰坤王杨陈泽奇梁清华邢之华张海男
关键词:血液流变学
加味补肝汤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神经生长因子的影响被引量:11
2011年
目的观察加味补肝汤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神经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将80例DP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另选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均予以基础治疗,治疗组加服加味补肝汤,对照组肌肉注射维生素B1、维生素B12,两组疗程均为8周。于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同时进行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NCV)的测定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7.5%,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NCV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NCV的升高更为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血清IGF-1水平升高、VEGF水平降低(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血清IGF-1的升高更为明显,VEGF降低的更为明显(P<0.05)。结论加味补肝汤能有效改善DPN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血清IGF-1水平、降低VEGF水平,可能为其治疗DPN机制之一。
程富香陈泽奇傅擎宇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加味补肝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神经传导速度
中医传统方为主治疗2型糖尿病60例临床疗效观察
2006年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方法采取西医辨病、中医辨证,分型治疗的方法,根据证型采用相应的传统方为主治疗。临床疗效根据症状积分,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变化评定。结果传统方为主和单纯西药治疗均获得显著疗效,但传统方为主治疗组在减少症状积分和降低餐前血糖方面显著优于单纯西药治疗组。结论传统方为主治疗2型糖尿病对于减轻患者临床症状具有明显的优势。
陈泽奇刘小珍陈大舜傅擎宇刘英哲
关键词:糖尿病
传统方药治疗急性脑梗塞血液流变学变化与分析
1996年
陈泽奇陈昌华张智博黄赣湘王爱民
关键词:脑梗塞中医药疗法血液流变学
共1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