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倩倩 作品数:7 被引量:17 H指数:3 供职机构: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共卫生监测与信息服务中心 更多>> 发文基金: 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天文地球 电气工程 更多>>
零代码-流行病学动态数据采集云平台的构建与应用 为了满足公共卫生领域及时有效地进行数据采集,我们自主研发了流行病学动态数据采集云平台,该平台为可视化、零代码系统开发定制平台。本文以平台系统需求分析为起点,从平台用户的角度对EDDC总体架构、部署环境、工作流程和功能特点... 戚晓鹏 孟郁洁 陈倩倩 赵嘉 李月 李言飞 马家奇关键词:流行病 公共卫生 数据采集 多选题数据统计分析方法及SAS实现 被引量:6 2015年 多选题数据录入常用的编码方法有二分法编码、分类法编码和原始编码[1]。其中,原始编码是将多选题设为一个变量var,按照调查对象选择顺序连续录入被选中选项的编码;数据中各项之间以","分开,如"1,3,5"。原始编码最节约录入时间,但是不便于统计分析,故在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之前需将原始编码数据转换为多个1-0单项选择。 夏兰芳 孟郁洁 李迎迎 陈倩倩 于石成 李月 马家奇 戚晓鹏关键词:统计分析 SAS 宏程序 单位数 广义线性模型 ARMA模型在非意外死亡率动态预测中的应用 2014年 目的:探讨ARMA模型在某县区死亡率动态分析中的应用,分析和预测其非意外死亡率的动态发展趋势。方法:对该地2008年1月-2012年9月的逐月死亡率进行ARMA模型拟合,采用2012年10-12月的实际月死亡率验证模型的预测效果。结果:MA(1)模型较好地拟合了该地区既往时间段上的死亡率序列,模型残差为白噪声(P>0.05),模型参数MA1,1=-0.470,有统计学意义(t=-4.010,P=0.000),AIC=431.719,SBC=435.907,模型数学函数式为:x_t=35.07217+(1+0.4757 B)ε_t。预测得到的2012年10-12月死亡率为32.65/10万、35.07/10万、35.07/10万,2013年1月死亡率为35.07/10万,预测误差为12.25%。结论:ARMA模型可以较好地拟合死亡率的时间变化趋势,并用于预测未来的死亡率,是一种短期预测精度较高的预测模型。 夏兰芳 孟郁洁 李迎迎 陈倩倩 戚晓鹏 马家奇关键词:死亡率 时间序列分析 ARMA模型 高速公路对居民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14年 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对周边生态环境和居民健康的影响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该文综述了高速公路对周边环境污染及居民呼吸系统、心脑血管系统、生殖系统、神经系统疾病等的影响,为更好地研究高速公路发展对居民健康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并对国内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李迎迎 孟郁洁 夏兰芳 陈倩倩 李月 戚晓鹏关键词:高速公路 环境污染 呼吸系统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 生殖系统 神经系统 MSX1基因与非综合征型唇/腭裂关联研究进展 2015年 动物实验发现MSX1基因敲除的小鼠表现出腭裂的表型,为MSX1基因与非综合征型唇/腭裂(non-syndromic cleft lip with or without cleft palate,NSCL/P)之间存在关联性提供了直接证据,此外动物实验表明MSX1基因与环境因素及其他基因之间的交互作用与NSCL/P存在关联。现有人群连锁关联研究的结果并不完全一致,可能是由于现有研究中所分析的MSX1基因位点较少,研究效率较低;也可能与现有研究主要是对MSX1基因进行单位点的分析,未考虑交互作用(包括基因-环境和基因-基因交互作用)有关。在后续的研究中,扩大研究位点的范围,并进行基因-环境和基因-基因交互作用与NSCL/P之间的关联性分析,有可能为阐明MSX1基因与NSCL/P之间的关联提供进一步数据支持。 陈倩倩 李月 孟郁洁 戚晓鹏关键词:MSX1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 基因-环境交互作用 空间经验贝叶斯平滑法在肺癌死亡空间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空间经验贝叶斯平滑法在肺癌死亡空间分析中的应用。方法:利用2010年研究区死亡监测资料,采用空间经验贝叶斯平滑法和地理信息技术分析肺癌死亡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平滑后肺癌死亡的插值格网图显示,死亡率向局部均值靠拢,高低值区域分布集中,聚集趋势明显。结论:空间经验贝叶斯平滑对肺癌死亡率的估计更加稳定,可为小人群死亡率的空间特征分析提供一种有效的研究方法。 李迎迎 孟郁洁 夏兰芳 陈倩倩 戚晓鹏 马家奇关键词:肺癌 死亡率 亳州市疟疾发病与气象因素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研究安徽省亳州市气象因素与疟疾发病的关系。方法收集亳州市2005—2011年疟疾发病数据及同期气象数据,拟合准泊松quasipoisson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LNM),研究周平均温度、周平均湿度、周平均降雨量对疟疾发病的即时效应、滞后效应和累积效应。结果对周平均温度的即时效应分析显示,随着温度的升高(-5-30℃),疟疾的发病风险逐渐升高;温度越高,滞后效应的强度越大,最佳滞后时间约为1-3周;当温度为26℃且滞后时间为10周时疟疾发病的累积危险度最高,RR值为228.9(95%CI:8.0-6 547.9)。以降雨量0 mm为参照,降雨量的即时效应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随着滞后天数的增加,累积效应先增加后减小,降雨量越大,最长滞后天数越短;当降雨量为30 mm且累积时间为6周时,疟疾发病的累积危险度最大,RR值为3.79(95%CI:1.38-8.49)。以最低相对湿度31%为参照,周平均相对湿度的即时效应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滞后时间的增加,疟疾发病的相对危险度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最长滞后期为10周,当滞后时间为4周时疟疾发病的相对危险度最大;随着相对湿度的增加,疟疾发病的累积相对危险度先增加后减少,当相对湿度为62%且滞后10周时的累积效应最大,累积相对危险度为513.58(95%CI:14.70-17 943.94)。结论气象因素如温度、湿度和降雨量对疟疾的发生均有影响,且有一定的滞后作用。 李月 孟郁洁 陈倩倩 戚晓鹏 马家奇关键词:疟疾 气象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