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倩倩
- 作品数:6 被引量:22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天文地球更多>>
- 基于近红外光谱快速分析东南极湖泊沉积物化学元素含量被引量:2
- 2016年
- 以东南极罗斯岛地区的3个湖泊沉积剖面为研究对象,利用紫外-可见-近红外反射光谱仪获得了沉积物样品的光谱曲线,讨论了东南极罗斯岛湖泊沉积物的光谱特征。在沉积物化学元素分析的基础上将样品分成建模集和验证集,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光谱与化学元素指标的对应关系矩阵,通过验证集预测值和测定值之间的误差参数比较,发现研究的20种元素含量均能和光谱曲线建立有效的计算关系,其中,N、C、H、Mn、Ba、P、Al、Fe、K、Se、As和Hg等元素能够达到相当精确的预测水平(预测值与测量值之间的相关系数r2>0.90)。本研究结果表明,利用近红外反射光谱快速分析东南极湖泊沉积物中元素含量是一种潜在有效的方法。
- 王哲聂亚光陈倩倩刘文齐刘晓东
- 关键词:湖泊沉积物近红外光谱偏最小二乘法化学元素
- 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重建南极湖泊初级生产力变化的一种新方法被引量:1
- 2011年
- 为探求快速、廉价、无损、同步的光谱技术在南极古湖沼研究中的可能性,本文分析了南极中山站附近采集的一根湖泊沉积柱样品的近红外反射光谱数据,通过主成分(PCA)统计分析方法,发现主成分因子载荷值与反映湖泊生产力变化的环境指标S2(有机质热解烃类化合物指标,指示湖藻类来源有机质)在深度剖面上具有一致的变化趋势,两者表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表明近红外光谱技术可用于快速恢复南极湖泊古生产力变化记录。对比光谱曲线650-700nm处的谷面积与S2的关系,发现光谱数据的PCA分析法较常规的谷面积法更能够作为反映湖泊初级生产力变化的有效指标。本研究结果为在偏远的南极地区开展湖泊古环境变化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快捷方法和技术途径。
- 陈倩倩刘晓东刘文齐姜珊
- 关键词:近红外光谱湖泊沉积物
- 典型地区海鸟粪土沉积层中色素和甲基汞分析及生态环境意义
- 气候环境变化是当前全球变化研究高度关注的焦点,是21世纪人类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与人类文明发展密切相关的晚全新世气候变化是过去全球变化(PAGES)计划项目的核心内容,对于这一时期气候变化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好的理解气候变化...
- 陈倩倩
- 关键词:甲基汞气候条件
- 微波萃取-原子荧光光谱法优化测定海鸟生物粪中的甲基汞被引量:7
- 2011年
- 建立了微波萃取-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海鸟生物粪中的甲基汞测量方法。优化了显著影响微波萃取甲基汞的两个因素:萃取温度和盐酸用量。最终确定了120℃和200μL6mol·L-1盐酸介质为最佳萃取条件。此条件下测定的生物标准参考物质人发粉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74%,回收率大于90%,测定的海鸟生物粪样品相对标准偏差为6.61%,回收率为90%。微波辅助萃取和原子荧光光谱的联用,具有操作简单,高灵敏度,低检出限,低成本等一系列优点,适用于生物粪样品中痕量成分甲基汞的快速分离与分析。采用此方法分析了西沙群岛古鸟粪颗粒和现代新鲜鸟粪中甲基汞含量,发现大量海鸟粪的输入将会对偏远的西沙群岛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汞污染。
- 陈倩倩刘晓东孙立广姜珊晏宏刘毅罗宇涵黄婧
- 关键词:微波萃取原子荧光光谱甲基汞
- 洱海蓝藻爆发的时空特征及影响因子被引量:12
- 2017年
- 湖泊生态环境对区域气候变化和流域人类活动十分敏感。随着流域的持续开发,洱海作为云贵高原第二大淡水湖泊面临着严重的生态与环境问题,主要包括水质恶化和生态功能的衰退,其中蓝藻水华问题尤为突出。针对湖泊现代监测数据存在时间序列较短、连续监测记录缺乏、监测位点不完全一致等问题,应用沉积物记录开展色素等多指标分析和环境变化重建研究,并对洱海湖区南、中、北3个湖盆的沉积物记录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探讨洱海富营养化与蓝藻爆发的历史与变化特征,并识别藻类响应模式的空间异同。沉积物色素记录结果表明,洱海蓝藻生物量变化具有明显的时空差异性,呈现由南至北,先后增加、最后呈现蓝藻水华全湖性持续爆发的模式。进一步的简约模型方差分解结果表明气候变暖和营养盐富集是洱海蓝藻生物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此外相对较浅的南部湖盆还受到水位波动、水动力减弱、水生植物演化的综合影响。因此,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控制水体营养盐输入、合理调控湖泊水位、提高水体透明度并恢复水生植物是控制洱海蓝藻水华爆发和进行生态恢复的重要措施。
- 王教元陈光杰黄林培刘晓东陈倩倩刘晓海张虎才
- 关键词:蓝藻爆发洱海
- 沉积色素在重建东南极藻类群落结构中的应用
- 陈倩倩刘晓东孙立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