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丽娟

作品数:121 被引量:1,920H指数:27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文化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2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 4篇学位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 1篇专利

领域

  • 106篇天文地球
  • 4篇农业科学
  • 4篇文化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理学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水利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37篇降水
  • 33篇气候
  • 24篇环流
  • 21篇夏季
  • 17篇夏季降水
  • 16篇热带
  • 14篇海温
  • 11篇汛期
  • 11篇气候预测
  • 10篇动力延伸
  • 10篇动力延伸预报
  • 10篇年代际
  • 10篇降尺度
  • 10篇副热带
  • 10篇副热带高压
  • 9篇西太平洋
  • 9篇季风
  • 8篇年代际变化
  • 8篇气温
  • 8篇西太平洋副热...

机构

  • 97篇中国气象局国...
  • 35篇南京信息工程...
  • 10篇中国气象科学...
  • 10篇中国科学院大...
  • 9篇中国科学院
  • 8篇山东省气象局
  • 7篇中国气象局
  • 5篇南京大学
  • 5篇武汉区域气候...
  • 4篇兰州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北京大学
  • 2篇成都信息工程...
  • 2篇上海市气象局
  • 2篇广西壮族自治...
  • 2篇西藏自治区气...
  • 2篇上海区域气候...
  • 2篇四川省气候中...
  • 2篇哥德堡大学
  • 2篇广东省气候中...

作者

  • 121篇陈丽娟
  • 33篇李维京
  • 17篇张培群
  • 10篇高辉
  • 10篇贾小龙
  • 8篇顾伟宗
  • 7篇左金清
  • 7篇任宏利
  • 7篇章大全
  • 7篇赵俊虎
  • 6篇李想
  • 6篇柯宗建
  • 6篇韩荣青
  • 6篇顾薇
  • 5篇丁婷
  • 4篇赵振国
  • 4篇龚振淞
  • 4篇刘绿柳
  • 4篇袁媛
  • 4篇竺夏英

传媒

  • 25篇气象
  • 21篇应用气象学报
  • 10篇气象学报
  • 9篇大气科学
  • 7篇高原气象
  • 5篇气象科技合作...
  • 3篇气候与环境研...
  • 3篇大气科学学报
  • 2篇科学通报
  • 2篇气候变化研究...
  • 2篇海洋气象学报
  • 1篇科学中国人
  • 1篇气象科学
  • 1篇物理学报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热带气象学报
  • 1篇中国三峡建设
  • 1篇时事报告
  • 1篇海洋科学进展

年份

  • 3篇2023
  • 8篇2022
  • 4篇2021
  • 2篇2020
  • 8篇2019
  • 7篇2018
  • 7篇2017
  • 7篇2016
  • 4篇2015
  • 9篇2014
  • 17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4篇2009
  • 10篇2008
  • 5篇2007
  • 1篇2006
  • 7篇2005
  • 1篇2004
1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月动力延伸预报产品在西北地区月降水预测中的释用被引量:21
2007年
利用西北地区较密的163个气象观测站点逐月降水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500 hPa逐月高度场和月动力延伸集合预报500 hPa高度场资料,进行了气候预报、持续性预报、实况解释检验和月动力延伸预报产品释用预测试验的比较。结果表明:实况解释检验结果的准确率(PS)评分最高,气候预报平均PS最低,月动力延伸预报解释应用方法略低于实况解释检验,高于气候预报和持续性预报。PS的空间分布表明,月动力延伸预报解释应用结果和实况回报试验的分布非常相似,PS最大值分布在青海南部、陇南和陕西大部等各月降水气候值相对较大的地区,PS较小的地方则在新疆部分地区、甘肃河西西部等各月降水气候值相对较小的地区,西北其他地区PS值相差不明显。此外,利用密集站点资料进行解释应用的效果高于利用稀疏站点资料的结果,表明更多观测信息的应用有利于改善预测技巧。
林纾陈丽娟陈彦山李星敏李艳春
关键词:动力延伸预报
我国秋季降水的年际变化及与热带太平洋海温异常分布的关系被引量:29
2012年
利用我国160个站点58年(1951~2008年)的降水资料、NCEP/NCAR再分析环流资料和Hadley海表温度资料,对我国秋季降水年际变化的特征和可能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秋季降水前两模态分别反映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和长江以北的江淮、黄淮、华北、四川盆地北部至河套等地降水的变化,两降水模态的变化都以年际尺度为主,年代际变化特征不明显。就环流形势而言,第一模态的年际变化主要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强度及相应的对流层低层菲律宾群岛附近的异常气旋/反气旋联系紧密,第二模态的年际变化则可能受到副热带高压的南北位置和相应的日本岛附近的异常气旋/反气旋的影响。同时,两模态及相应的异常环流还分别与热带东印度洋和热带西太平洋附近的异常垂直运动关系密切,热带地区的异常垂直运动可能通过经圈方向的异常环流影响到东亚地区。此外,两降水模态不仅与热带地区的异常环流关系密切,而且与热带海温异常也存在紧密的联系。与两模态相关联的热带太平洋海温异常显示出不同的分布特征,当热带东太平洋偏暖/冷,西太平洋偏冷/暖时,长江以南地区降水偏多/少。而当热带东太平洋和中太平洋一致偏暖/冷时,长江以北地区降水易偏少/多。两降水模态与热带海温及热带地区异常环流之间的密切关系显示热带太平洋海温异常的不同分布可能通过激发不同的热带地区异常垂直环流形势而对降水产生影响。
顾薇李维京陈丽娟贾小龙
关键词:秋季降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中国南方夏季低频雨型特征及其年代际变化研究被引量:11
2014年
为了揭示南方低频降水的季节内及年代际变化规律,利用1961—2011年夏季中国南方逐日降水资料和大气环流再分析资料,运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EOF)与聚类分析相结合方法,将南方地区10 d以上的低频尺度降水划分为5个异常雨型。分析表明,各雨型具有较好的持续性,与同期的环流场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彼此间水汽异常输送特征有明显差别。通过对雨型的统计特征进行分析,指出不同于以往的季节平均雨型,低频雨型可在季节内交替出现,反映了大尺度异常降水的低频演变特征。进一步研究发现,近50年来各低频雨型的多项统计特征存在显著的年代际变化:20世纪80 90年代各多雨型均相继出现峰值,进入21世纪偏旱型的各项统计特征存在明显上升趋势,而大部分低频多雨型出现次数减少,这可能预示着中国南方地区正在进入一个季节内尺度降水减少的阶段。
张玉洁刘寿东任宏利李维京陈丽娟张培群左金清
关键词:水汽输送季节内变化年代际变化
中国极端气候事件监测预测业务系统
李维京宋连春任国玉张强管兆勇陈丽娟孙颖肖风劲高荣王遵娅
在全球变暖背景下,1991年以来,每年由旱涝、高温、低温、强台风等极端气候事件造成的经济损失平均超过2000亿元。针对极端气候事件对中国经济社会的严峻威胁,该项目突破极端气候事件监测诊断预测评估的关键技术问题,建立中国极...
关键词:
关键词:极端气候事件
北半球平流层大气环流转型的基本气候特征被引量:4
2011年
利用1948—2009年NCEP/NCAR逐日高度场和风场再分析资料探讨了平流层各主要层次上环流转型的年际、年代际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北半球平流层冬季环流转为夏季环流的过程是高层环流转型早,低层环流转型晚,但在各层次上环流转型早晚存在着区域性差异。自新地岛到西伯利亚北部地区的环流转型最早,且该区域与北半球环流平均转型时间的年际以及年代际特征最相近。北半球平流层环流转型的气候平均时间早于东亚热带季风爆发时间,从而可能成为季风预测的前兆信号。分析还得到平流层各主要层次环流转型时间具有明显的年代际特征,环流转型时间呈现由偏晚到偏早、又从偏早到偏晚的变化特征,只是年代际转折年份在不同区域、不同层次存在差异。此外,平流层环流转型时间普遍存在准2年、准3~6年、准9~12年以及准21~24年的周期,可能与气候系统其他成员有密切联系。
张灵李维京陈丽娟
关键词:气候特征
2021年夏季我国气候异常特征及成因分析被引量:13
2022年
2021年夏季我国天气气候异常特征突出,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多,东部主要多雨区在我国北方,降水的季节内变化显著,华南前汛期开始偏晚、江淮流域梅雨和华北雨季开始偏早。东亚大气环流季节内变化对降水异常的空间分布影响较大。6月,东北冷涡活动频繁,导致东北及邻近区域降水异常偏多,黑龙江、嫩江流域发生严重汛情;东北冷涡的异常活跃可能受到前期北大西洋三极子海温持续正位相的影响。7月,长江下游至内蒙古东部的经向型多雨带及河南特大暴雨,主要受到台风烟花长时间维持和北上、偏强的大陆高压和偏东偏北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综合影响;副热带大气环流表现出对前期La Ni a事件衰减的滞后响应可能是重要原因。8月,副热带高压异常偏强、偏南,水汽输送异常辐合区位于我国长江流域,导致持续时间长的“倒黄梅”天气;8月热带大气低频振荡处于印度洋达22 d,平均强度偏强,可能是导致副热带大气环流季节内转折的重要原因。
赵俊虎陈丽娟章大全
关键词:气候异常季节内变化东北冷涡
BP-CCA方法用于中国冬季温度和降水的可预报性研究和降尺度季节预测被引量:36
2010年
使用变形的典型相关分析(BP-CCA)方法,基于交叉检验的结果建立了东亚冬季500 hPa大尺度环流和中国冬季温度、降水的最优BP-CCA降尺度预测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中国冬季温度和降水的可预报性研究,表明用东亚冬季500hPa高度场降维后的大尺度环流来解释中国冬季温度,平均距平相关系数(ACC)为0.7左右,最高可达0.9,解释中国冬季降水的平均ACC为0.3左右,最高可达0.7,温度的可预报性远高于降水,且二者的可预报水平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可预报性研究表明东亚冬季500 hPa大尺度环流异常与中国冬季温度、降水异常有密切的联系,BP-CCA方法可以很好地揭示大尺度环流与温度、降水的内在联系,并且物理意义清晰。在东亚大尺度环流系统中,东亚大槽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是影响中国冬季温度、降水异常的重要系统。进一步利用国家气候中心海气耦合模式(CGCM/NCC)回报和预测的500 hPa环流场和BP-CCA方法对温度和降水进行降尺度预测应用,对温度和降水的预测效果明显高于模式直接输出的结果,而且对温度预测的改善高于对降水的改善。对模式预测的环流进行EOF(经验正交函数)分析,表明BP-CCA方法对降尺度要素预报的可预报性来源于CGCM/NCC对500 hPa高度场主要大尺度特征的模拟能力较好。
贾小龙陈丽娟李维京陈德亮
关键词:可预报性降尺度海气耦合模式
藏北冬季降水异常的大尺度环流特征及影响因子被引量:2
2021年
利用西藏高原气象台站降水和积雪观测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NOAA海温资料等,分析了藏北高原地区冬季降水异常的大尺度环流特征及影响因子。结果表明:藏北地区冬季降水存在2~4年周期性变化特征,其中3年的周期信号最强。降水偏多年,欧亚中高纬乌拉尔山至贝加尔湖附近500 hPa高度距平场呈现"西低东高"分布型,影响我国的冷空气路径偏西,西藏高原高度场偏低;高原上游中东急流偏强,高原南支绕流偏强,南支槽活跃。藏北地区冬季降水与同期中东急流的关系非常密切,相关系数达到0.61。进一步分析表明,冬季北极涛动正位相有利于冷空气路径偏西影响高原地区,高原上游中东急流偏强偏南,而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偏高也有利于中东急流呈偏强偏南的特征。北极涛动和ENSO位相的协同作用对藏北地区冬季降水的多寡起到重要的作用。
尼玛吉柯宗建陈丽娟陈丽娟
关键词:冬季降水
提高月预报业务水平的动力相似集合方法被引量:12
2014年
针对基于大气环流模式的月预报问题,提出了一种能有效减小预报误差并提高预报技巧的动力相似集合预报新方法。该方法着眼于动力模式与统计经验的内在结合,在模式积分过程中通过提取大气环流历史相似性信息,对模式误差进行参数化处理,形成多个时变的相似强迫量来扰动生成预报的集合成员。将这一集合新方法应用到中国国家气候中心业务大气环流模式(BCC AGCM1.0),一组10 a准业务环境下回报试验结果显示,相比于业务集合预报,动力相似集合预报方法能有效改进模式对于大气环流的纬向平均、超长波和长波预报,从而有效提高了月平均环流预报技巧(几乎达到业务可用标准)和逐日环流预报技巧,并显著降低了预报误差,合理增加集合离散度,使二者配置关系得以改善,有望在业务预报中应用。
任宏利张培群李维京陈丽娟
关键词:月预报
ENSO位相转换对华北雨季降水的影响被引量:22
2017年
利用国家气候中心华北地区站点雨季降水数据及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和大气研究中心(NCEP/NCAR)的再分析数据等资料,采用统计诊断方法,分析了1961~2014年华北雨季降水异常偏多(少)年对应的Ni?o3.4指数变化特征,发现华北雨季降水异常偏多年通常发生在El Ni?o结束且当年转为La Ni?a的年份,而华北雨季降水异常偏少年通常发生在赤道中东太平洋冷水位相结束且当年发展成El Ni?o事件的年份。并且在华北雨季降水异常偏多年,7~8月华北平均日降水量超过10 mm的天数约占25%,日降水量在4~10 mm的天数也约占25%,两者所占比率远高于华北雨季降水异常偏少年。对华北雨季降水异常偏多年的同期环流特征分析显示: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副高)北跳偏早且有明显阶段性偏北情况,同时东亚高空副热带西风急流北移,从而造成华北雨季天气过程频繁、降水偏多。进一步诊断环流特征与ENSO位相转换的关系发现:相比El Ni?o衰减年,在El Ni?o转为La Ni?a的年份,7~8月500 h Pa日本海到渤海正位势高度距平加强,更符合华北雨季降水偏多年的典型环流特征;同时热带沃克环流显著加强,造成东亚高空副热带西风急流北移更为显著,从而更有利于华北盛夏和雨季降水偏多。文中揭示的现象启示我们在做华北盛夏降水和雨季降水的预测时,需要关注ENSO事件前期的变化速度以及未来的演变特征。
赵树云陈丽娟崔童
关键词:ENSO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