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丰

作品数:19 被引量:36H指数:3
供职机构:赣州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西省赣州市指导性科技计划项目赣州市指导性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血压
  • 7篇高血压
  • 5篇动脉
  • 5篇高血压患者
  • 4篇血管
  • 4篇冠状
  • 4篇冠状动脉
  • 3篇心病
  • 3篇心肌
  • 3篇心肌梗死
  • 3篇血管内超声
  • 3篇血症
  • 3篇他汀
  • 3篇疗效
  • 3篇梗死
  • 3篇冠心病
  • 3篇伐他汀
  • 3篇超声
  • 2篇地平
  • 2篇动脉造影

机构

  • 17篇赣州市人民医...
  • 2篇南昌大学
  • 1篇江西省人民医...

作者

  • 19篇陈丰
  • 5篇王祥贵
  • 5篇罗骏
  • 5篇谢志红
  • 3篇彭俊
  • 3篇许祖芳
  • 3篇袁文金
  • 3篇罗刚
  • 2篇钟琳玲
  • 2篇陈仁华
  • 2篇王诚高
  • 2篇廖红英
  • 2篇刘罗英
  • 2篇黄明山
  • 1篇黄冬华
  • 1篇梁会英
  • 1篇肖世辉
  • 1篇钟武
  • 1篇张静
  • 1篇陈友佳

传媒

  • 4篇当代医学
  • 2篇国际检验医学...
  • 2篇临床合理用药...
  • 1篇医学信息(医...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江西医药
  • 1篇赣南医学院学...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 1篇临床医学工程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社区高血压干预模式在高血压患者中的防治效果
2023年
目的探讨社区高血压干预模式在高血压患者中的防治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21年4月赣州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60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自我管理组(n=200)、家庭管理组(n=200)和社区管理组(n=200)。其中自我管理组采用自我管理干预方法,家庭管理组采用家庭管理干预模式,社区管理组采用社区高血压干预模式。比较三组患者的高血压疾病知晓率、血压控制率、护理满意度、用药依从性。结果三组患者的疾病知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两两比较,自我管理组和家庭管理组的疾病知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7);社区管理组的疾病知晓率高于自我管理组和家庭管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三组患者的血压控制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两两比较,自我管理组和家庭管理组的血压控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7);社区管理组的血压控制率高于自我管理组和家庭管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三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两两比较,自我管理组和家庭管理组的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7);社区管理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自我管理组和家庭管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三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两两比较,自我管理组和家庭管理组的用药依从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7);社区管理组的用药依从性高于自我管理组和家庭管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结论高血压社区干预模式对于社区内高血压患者的防治效果优于自我管理和家庭干预模式,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疾病知晓率、血压控制率和用药依从性,且护理满意度较高。
卢平陈丰肖世辉黄冬华张鹏罗骏
关键词:高血压血压控制
尿毒症大鼠冠状动脉平滑肌TRPC1的表达
目的:观察尿毒症大鼠冠状动脉TRPC1通道的表达情况,初步探讨尿毒症冠状动脉重构与TRPC1的相关性,为尿毒症冠状动脉血管重构提供新的治疗靶点.方法:采用5/6肾大部分切除法建立大鼠尿毒症模型;建模过程中观察尿毒症大鼠血...
罗骏付幼林陈丰
厄贝沙坦联合拉西地平治疗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2012年
厄贝沙坦是现在临床使用很多的抗高血压药物,在临床的实践中发现有很多的高血压的患者单用厄贝沙坦治疗还不能控制好血压.所以,本研究用厄贝沙坦联合拉西地平来治疗,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现报道如下.
陈丰
关键词:厄贝沙坦拉西地平高血压
血管内超声与冠状动脉造影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诊断效果对比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分析并对比CAG与IVUS在临床诊断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于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实施冠脉造影检查显示为分叉病变和可疑的2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例。其中观察组实施IVUS检查,对照组实施CAG检查,将2组患者的检查结果进行观察与对比。结果对照组的DS与AS检查结果分别为(32.51±9.84)%,(45.69±17.27)%,显著低于观察组患者所测得的(46.63±10.18)%,(61.52±14.7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RD与MLD检查结果分别为(2.39±0.79)mm和(2.67±0.41)mm,显著低于观察组的(3.12±0.13)mm和(2.82±0.45)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钙化斑块检出率和偏心性斑块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VUS在临床冠状动脉诊断方面能够准确测定病变性状,值得临床借鉴和进一步推广。
陈丰谢志红许祖芳
关键词: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分叉病变
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对高血压患者血浆脂联素和游离脂肪酸的影响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观察氨氯地平与缬沙坦联合治疗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脂联素(ADPN)、游离脂肪酸(FFA)的影响,以探讨缬沙坦减少高血压患者的新发糖尿病的机制。方法筛选门诊停药7d后的轻中度高血压患者34例作为试验组。经氨氯地平单药4周后,舒张压大于90mmHg的34例患者进入双盲药试验,随机分到氨氯地平单药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分别在治疗4周和8周空腹采血查FFA?ADPN。结果在氨氯地平单药治疗4周的基础上,氨氯地平+缬沙坦联合治疗8周可以明显降低高血压患者的FFA水平,升高ADPN水平,而持续氨氯地平单药治疗则无上述效果.结论缬沙坦除降血压之外还可以调节FFA?ADPN,这可能是ARB类降血压药物能减少新发糖尿病的机制之一。
谢志红梁会英陈丰
关键词:高血压氨氯地平脂联素游离脂肪酸
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水平的影响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瑞舒伐他汀治疗,择其血清样本进行分析,研究不同剂量对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ESM-1)的表达水平的影响并且分析二者之间的关联性。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就诊于赣州市人民医院心内科并且明确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的住院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瑞舒伐他汀10mg组和瑞舒伐他汀20mg组,每组50例,除给药剂量不同外,其他基本信息和检查结果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两组均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检测ESM-1表达水平,并且对两组治疗前后ESM-1表达水平差异进行比较,同时分析ESM-1与年龄、血脂、血糖、肾功能及超敏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结果瑞舒伐他汀治疗后ESM-1水平较入院时明显降低,且瑞舒伐他汀20mg组降低程度更加明显(P<0.05);ESM-1与年龄、血脂、血糖、肾功能及C反应蛋白等无明显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血清ESM-1表达水平影响程度不同,较大剂量的瑞舒伐他汀治疗的降低水平更加显著。由此可见,ESM-1或许可以作为一种新型标记物,用于判定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内皮功能紊乱情况。
邱崇荣张静付幼林陈丰钟武
关键词:瑞舒伐他汀急性心肌梗死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
胺碘酮治疗41例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探讨41例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应用胺碘酮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8年10月就诊于本院并接受相应治疗的众多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中随机选择8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同时依照临床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参照组与实验组)进行差异性治疗。其中,采用利多卡因对参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性治疗,实验组患者则在前者的基础上联合胺碘酮进行综合性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治疗期间的发病次数与接受治疗前后的心功能指标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施针对性治疗方案后,实验组患者治疗期间发病次数等临床指标均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56%,治疗期间的平均发病次数为(122.10±54.25)次,参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8.05%,治疗期间的平均发病次数为(323.45±54.23)次。结论在采用利多卡因对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行常规性治疗方案的同时辅以胺碘酮对其进行联合治疗,有利于在优化其心功能指标的基础上减少治疗期间的发病次数,从而进一步改善临床治疗效果和有效降低心动过缓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大力借鉴与推广。
叶贞发赖心味叶齐饶陈丰
关键词:胺碘酮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不良反应发生率心功能指标
钆剂延迟增强MRI在心房颤动导管消融预后判断中的作用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钆剂延迟增强MRI在心房颤动导管消融预后判断中的作用。方法选取80例阵发性房颤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入选患者均采用导管消融治疗,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治疗前未采用钆剂延迟增剂量强MRI检查,实验组治疗前进行心房钆剂延迟增强MRI检查,了解其纤维化程度,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LAD指标、LVDd指标、LVDs指标、IVST指标、LVPW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SV指标、EF指标、FS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阵发性房颤患者采用导管消融治疗前进行钆剂延迟增强MRI检查效果理想,能够了解纤维化程度,制定合理治疗方案,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罗刚陈丰陈仁华廖红英
关键词:心房颤动导管消融预后判断
冠心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血清OPG的水平变化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OPG(OPG)在冠心病伴高尿酸血症患者血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选择心血管内科6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冠心病组(A组),60例冠心病伴高尿酸血症患者组(B组),同时选择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
罗骏付幼林邱崇荣陈丰
关键词:冠心病病理机制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性。方法从赣州市人民医院选取资料完整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00例和健康对照者70例,根据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分为健康对照组(70例)、动脉粥样硬化组(141例)和非动脉粥样硬化组(159例),抽取空腹血液检测血液生化、肝肾功能、血脂、空腹血糖等指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χ2检验进行多组间比较,Spearman进行相关性分析,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对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3组受试者舒张压、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肾小球滤过率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收缩压、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γ-G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血清γ-GT(r=-0.598,P=0.001)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呈显著负相关,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仍显示血清γ-GT(β=-0.345,95%CI为-0.005^-0.511,P=0.036)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呈负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γ-GT(OR=0.569,95%CI为0.237~0.867,P=0.029)是颈动脉内膜增厚的保护因素。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γ-GT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呈负相关,监测血清肝酶变化可能对早期发现动脉粥样硬化有一定意义。
陈丰罗刚付幼林黄明山
关键词: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原发性高血压Γ-谷氨酰转肽酶
共2页<12>
聚类工具0